在同志驕傲月的最後,拆卸櫃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某天下班後一個人去看電影,經歷了公事上的耽擱和一連串趕路,總算還是在入場前,預留了一小段從容。走向電影院的路上,被兩個在窄窄的騎樓下聊天的女生擋住了去路,大概真的中了行銷心理學的套路,或是什麼其他的魔法,當時我竟下意識地穿越她們的對話,以便在最短的距離進入電影院,果然就被其中一名較年輕的女孩攔下,起初不外乎是寒暄幾句關於年齡身分等等,然後就開始請我幫她填寫問卷。
也許是我累了,也或許我只是太懦弱以至於無法拒絕一個死纏爛打的業務。但也有可能是,曾經我也有些工作,需要別人收下我的傳單、聽聽我說話,當下竟起了疼惜她的念頭,擔心她今天已經得到太多的推辭和冷漠。總之我停下來了。
照實的回答了前幾項不知所云的問題,她開始和我閒聊並引我至填寫問卷的地方,閒聊中她問我要看的電影,「誰先愛上他的」,她追問劇情,「嗯...簡單說就是中年後選擇出櫃的故事吧」,她隨即震驚的表示無法理解,並且質疑為什麼不看所謂「正常」的愛情電影。
當下難過死了,對陌生人帶著善意其實不一定容易,但我們誰都不需要以自己定義的正常去推翻別人。
可惜我只說了一句「為什麼不行?」,並拿出手機表示我真的來不及了,然後轉身離開。
我還是沒有在當下勇敢的告訴她,也許平權和法律都離妳認識的世界太遠,但是愛很簡單,每一個被妳攔下來而聽妳說話的人,也許都是出自某種最簡單程度的愛,只需要如此罷了。
又某一次,我算是反骨又白目地主動詢問傳福音的使徒,「同性戀是罪嗎?」,她嚴厲又肯定,描繪著死亡。
使徒口中的死後的世界,莫名令我回憶一路走來,我們也曾這樣剖開自己,並以為那些痛離死不遠。其實從國小開始愛戀的對象就出現女孩,當然中間也間段地出現過幾個男孩。當時不懂愛,只是那年紀很自然的會在乎一些與他人的鏈結,比友情更多、比親情更不一樣的那種。
11歲左右,身邊的人流行互稱老公老婆,翻譯成現代用語可能是所謂閨密。但我和她不這麼稱呼彼此,我和那女孩沒有口頭上的關係和實際上的,只是畢旅的每張團體照都或摟或牽,那個年紀的孩子,也許還不懂解釋自己和確認對方,最後一天因為記不起來的原因吵了架,在遊覽車上我固執的不願再坐在她旁邊,從北部回家的一整路上我都很傷心,以為這整趟旅行都爛透了。
14歲的時候很理所當然的告訴同學,我喜歡某個女孩,其實就只是被她的與眾不同吸引罷了,那時候我真的覺得是那樣簡單又自然,所以我在「妳是同性戀喔?」這個問句的下一秒就接了,「當然不是啊!」我知道什麼是同性戀但我不可能是,我甚至連思考都不需要就知道我不是。在國中生喧鬧的感情觀裡面,我只是更積極的否認,而且再也遺忘怎麼自然而然的欣賞著誰。
16歲的愚人節過後,日記裡又出現一個名字,但我從沒寫下那個第三人稱的部首。後來的是17歲的迷戀,當時我終於意識到這件事,我好像睡了好久好久然後醒了,我終於發現我根本不知道自己是什麼,讀過的書裡面,教我們生理性別和心理的,教我們性別氣質和性傾向,但是不會教你,你是誰。
我問了google和同學,但遍尋不著想要的答案,我突然成了罪人,罪是我付與自己的,因為我很奇怪,跟爸媽不一樣、跟電視劇演的不一樣,跟課本裡慣用的舉例和所有我從小到大看過的都不一樣,甚至跟我以為的自己不一樣。 最後抱著這些疑問繼續念書升學長大,然後終於理解國小畢旅回家的車上,那個傷心得要命的自己怎麼了,終於能在日記裡補上所有第三人稱的部首,終於知道沒有誰不一樣,愛很單純而且平等,心傷痛苦幸福甜蜜該經歷的一樣都沒少,所以權利也該如此。
慶幸的是我能跟異性伴侶一起,我們詢問傳福音的使徒,「同性戀是罪嗎?」,並鼓起勇氣告訴她,我們都歷盡了多少懷疑自己的日子,千辛萬苦的才能在現世不感到生不如死,我們真的只是,想把現世活好而已,死後的事就暫且讓我留待死後再說好嗎?
avatar-img
48會員
106內容數
名字念起來是易寒,唱起來像遺憾。 於是就這樣其實符名的活著。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Yiha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身為一個高敏感的人,看見這樣的新聞總忍不住開始心痛,卻莫名所以的一則一則看下去,想理解這樣一個人,到底曾經歷過了什麼?或接著,他將遭遇怎麼樣的心路轉折?
身為一個高敏感的人,看見這樣的新聞總忍不住開始心痛,卻莫名所以的一則一則看下去,想理解這樣一個人,到底曾經歷過了什麼?或接著,他將遭遇怎麼樣的心路轉折?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做為一個異性戀女性,我也曾有過「影視圈也太愛同志題材了吧」的喟嘆,我迷上的第一部同志作品是「孽子」,我心目中的名場面是李青跟趙英在實驗室的那場吻戲,原著裡跟李青有不當關係的並不是他的高中死黨,改編之後所呈現的效果,很有BL的CP感,當時BL這個用語大概還不盛行,我對自己熱愛那場男男吻戲感到不解,想起
我是L,33歲女同性戀,日系短髮,穿著不是黑就是白,臉上表情大多是淡漠。 16歲那年,我談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初戀,對方是大我兩歲的學姊,娃娃音、嬌小的身材,讓我有滿滿的保護欲,也許也是從那時候讓我懂得什麼是愛。 不幸的是,我的家庭跟大部分家庭一樣很傳統,在戀愛沒多久,我的母親就發現藏在抽屜及衣櫃的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我與我交往久,寧作我」這句話可以這樣詮釋:我認識自己很多年了,以後還是情願做自己就好。但認識自己,說起來簡單,若不能對自己感受、認真研究、探索,又豈是易事?
打從國中起,我就渴望有異性朋友,暗戀補習班裡一個英氣逼人的同學,甚至還到訓導處要求班級改成男女合班,不過這個願望並沒有在當時實現。高中時讀女校,更不用指望甚麼男朋友了。 大學時代,我因為身心科疾病而鬱鬱寡歡,居然也有機會談雖然是荒腔走板的戀愛。我談過兩次網戀,但和男生通信一年後都是見光死。在教會,
首先謝謝大家關心我的情事。 雙偏同、近無性戀、迴避性依戀人格、付出型人格以上四點,我覺得剛好集結了對自己甚至對他人最不適合的戀愛條件,先前也提到自己沒有想要和需要婚生,總之戀愛這方面我是直接斷開放棄了。 我很容易對人產生好感,僅止於好感,很怕對方因此喜歡我,尤其是男性朋友,我也為了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做為一個異性戀女性,我也曾有過「影視圈也太愛同志題材了吧」的喟嘆,我迷上的第一部同志作品是「孽子」,我心目中的名場面是李青跟趙英在實驗室的那場吻戲,原著裡跟李青有不當關係的並不是他的高中死黨,改編之後所呈現的效果,很有BL的CP感,當時BL這個用語大概還不盛行,我對自己熱愛那場男男吻戲感到不解,想起
我是L,33歲女同性戀,日系短髮,穿著不是黑就是白,臉上表情大多是淡漠。 16歲那年,我談了一場轟轟烈烈的初戀,對方是大我兩歲的學姊,娃娃音、嬌小的身材,讓我有滿滿的保護欲,也許也是從那時候讓我懂得什麼是愛。 不幸的是,我的家庭跟大部分家庭一樣很傳統,在戀愛沒多久,我的母親就發現藏在抽屜及衣櫃的
Thumbnail
就跟你說youtube影片少看,這邊滿滿都是偏差的個人價值觀洗腦,像我這台也是。
Thumbnail
「我與我交往久,寧作我」這句話可以這樣詮釋:我認識自己很多年了,以後還是情願做自己就好。但認識自己,說起來簡單,若不能對自己感受、認真研究、探索,又豈是易事?
打從國中起,我就渴望有異性朋友,暗戀補習班裡一個英氣逼人的同學,甚至還到訓導處要求班級改成男女合班,不過這個願望並沒有在當時實現。高中時讀女校,更不用指望甚麼男朋友了。 大學時代,我因為身心科疾病而鬱鬱寡歡,居然也有機會談雖然是荒腔走板的戀愛。我談過兩次網戀,但和男生通信一年後都是見光死。在教會,
首先謝謝大家關心我的情事。 雙偏同、近無性戀、迴避性依戀人格、付出型人格以上四點,我覺得剛好集結了對自己甚至對他人最不適合的戀愛條件,先前也提到自己沒有想要和需要婚生,總之戀愛這方面我是直接斷開放棄了。 我很容易對人產生好感,僅止於好感,很怕對方因此喜歡我,尤其是男性朋友,我也為了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