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6-30|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超級大繪本,故事的力量

    星雲大師規劃「佛陀行化圖」,透過佛陀一生的行誼教化眾生
    星雲大師規劃「佛陀行化圖」,透過佛陀一生的行誼教化眾生
    一位爸爸帶著孩子走在佛館菩提廣場內側的廊道上,壁面的圖畫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希望爸爸讀上面的故事給他聽。父子倆一幅一幅邊讀、邊聽、邊走,綿延長廊成了他們的故事大繪本。
    原以為孩子聽個三、五幅就會失去興致,沒想到孩子看得很投入,竟然把全部二十二幅的「佛陀行化圖」都聽完了。
    這位爸爸是臺灣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員,我們博物館界的好朋友,本是帶孩子要到本館看展覽,未料路經「佛陀行化圖」時,發生了意想不到的插曲。研究員打電話給我,他好開心這段美好的親子共讀時光,而且覺得太神奇了,博物館的壁畫竟能讓孩子靜下心閱讀,他好感動,因為這將在小小心靈中留下影響生命的力量。
    述說佛陀行化的故事
    透過佛陀一生的行誼教化眾生,是大師規劃「佛陀行化圖」的用意。在這二十二幅半浮雕當中,大師認為小朋友的教育很重要,所以有佛陀化導羅睺羅不可說謊的故事;大師知道世間婆媳常有相處問題,因此有玉耶女的故事;大師看到佛陀即使已經成佛,還是會面對惡人的辱罵、攻擊、毀謗,所以藉由佛陀降伏提婆達多的故事,告訴大眾人生不可能沒有困難,佛陀為世人示現了看待逆境的角度與面對的態度。
    在「佛陀行化圖」裡,大師融攝了從小到老的所有對象,挑選故事繪製圖像,並且考量到人們眼睛的適讀性,指示以一圖一字作為穿插排列。因此我們以二十二幅「佛陀行化本事」,搭配二十二幅大師「古德偈語」的墨寶,讓民眾透過文圖相應交輝,領略佛陀弘法的慈悲與智慧。
    長廊上的壁畫吸引孩子的目光,家人朗讀故事給他們聽
    以圓破方護生畫
    大繪本的舖陳不只在南北長廊的內側,外側更有一系列多達七十幅的彩色護生畫。
    其實這個位置一開始規劃的是「禪畫禪話」彩繪浮雕。記得二○○九年,我們輸出禪畫、用帆布放樣貼上牆面時,發現了一個大問題。由於禪畫是四方形,而佛館地勢略呈緩升斜度,因此當人往上走,每一幅畫看起來都是斜的。我跟著大師來來回回尋思解決之道,後來大師決定,方形的禪畫,必須放在平直的菩提廣場長廊外側,而原本這南北長廊外側,就展呈佛教文化中最早的漫畫──豐子愷護生畫。
    大師認為大人小孩都喜愛漫畫,尤其護生畫將愛護生命的故事,表達得淺顯易懂又充滿人性的溫暖光輝,不論校外教學或家長帶孩子來欣賞,都有增長慈悲心的正向影響。
    然而護生畫也是方形,傾斜問題仍待解決。
    有一天大師給我一個提點:「你要不要試試把畫幅做成圓形?」
    我立刻用帆布輸出試樣,果然,透過圓型邊框在視覺上做了平衡,護生畫看起來變成正的了!
    問題迎刃而解,大師十分開心地說:「佛教講圓滿,以圓破方、以圓破斜,圓,可以化解很多的難題。」
    在大師的指導下,我們邀請藝術家如李奇茂先生、李轂摩老師、洪根深教授、張炳煌先生等,為佛館提筆揮毫,書寫「佛光菜根譚」。每四至五幅畫搭配一幅書法,篆書、楷書、隸書、行書、草書與護生畫相映成趣,既豐富了視覺感受,也深化了佛館的文化氛圍。
    每四至五幅護生畫搭配一幅書法,既豐富了視覺感受,也深化了佛館的文化氛圍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佛館館刊《喬達摩》是佛光山開山星雲大師取名的館刊名稱,當初大師為了要接引很多一般社會大眾或遊客、非佛教徒,以喬達摩命名館刊,是僧信二眾共同護持佛法的延續,也代表緬懷佛陀,弘揚佛陀人間佛教的本懷。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