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轉運站》孩子是愛的形狀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嬰兒轉運站》(2022) [7/10]
是枝裕和 的首部韓國電影眾星雲集,找來演什麼像什麼的宋康昊、在《空氣人形》合作過的裴斗娜、人稱韓國「四大公共財」的姜棟元、以及高人氣IU李知恩,光是卡司就夠吸睛,而宋康昊更因此成為首位獲得坎城影展最佳男演員的韓國演員,再次證明是枝裕和有多麼會幫演員助攻。

延續導演風格,《嬰兒轉運站》一樣是關於家庭的故事,這個家庭和《小偷家族》一樣是由沒有血緣的幾個人所組成,因為所有人對於一個棄嬰的關愛,又或者是都被拋棄的他們對於關愛的渴望,讓他們產生聯結,成為新定義的一家人,一起踏上送子公路之旅。

(以下有雷)
電影劇情從民情上的嬰兒保護艙到對於棄嬰者的不友善,從行為上的非自願受孕到後悔遺棄,從責任上的「善意」遺棄到尋找買家,從罪刑上的非法性交易到嬰兒仲介,各個面向都緊扣著「墮胎」這個敏感議題。這一直是沒有標準答案的道德爭議,韓國「墮胎合法化修法」以及美國「羅訴韋德案」也剛好都在最近吵得沸沸揚揚,讓這個議題再度引起激烈討論。

電影中有像後輩刑警(李周映 飾)認為要從社會問題的源頭解決問題、素英(IU飾)和秀珍(裴斗娜飾)對於棄嬰和墮胎的見解、相鉉(宋康昊飾)從事嬰兒仲介卻像是在拯救嬰兒的行為,這些都是平衡觀點的存在,所以我並不覺得導演是想用電影來表達立場,反倒是想從羽星的「拋棄」做為起點,好好講一個他擅長的家庭故事。
電影前段隨著刑警們觀察這一家人的詭異行徑,在輕鬆但懸疑的氣氛下進行著,直到他們在摩天輪上的時候,面對未知時的脆弱一覽無遺,所有的情緒堆疊才開始發酵。從育幼院逃出來的海進,滿心期待著能搭上摩天輪,但在摩天輪上才發現自己懼高,只能蜷曲在相鉉的懷中,而相鉉也給予如同父親的擁抱。同時在另一邊東秀(姜棟元飾)用手擋住素英的眼睛,開玩笑的模擬未來素英認罪後在電視上的馬賽克情景,剛好給了素英一個坦承恐懼的機會,故作堅強的他在此時有了手掌的掩護,才敢流下被理解的淚水。

這是我最喜歡的一場戲。在摩天輪的高度下感受到恐懼,在狹窄的空間中拉近彼此的距離,面對未知的恐懼時不知道該怎麼反應,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發展的情況下,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會是一樣脆弱。但幸運的是,這次他們不再是一個人,因為有家人接住了彼此。
「謝謝你的誕生。」

一直質疑這一家人的秀珍,在與素英談判時忍不住對他棄嬰的舉動提出質疑,但卻被素英反問:相比小孩生下來卻毫無一絲關愛並遺棄,和對肚子裡的胎兒滿心不捨卻只能選擇墮胎,哪一個罪比較重?面對詰問的秀珍這時才懂,原來是不是選擇把小孩生下來並無法代表什麼,更不用說是在沒有援助的情況下被迫做出的選擇。既然做出了決定,去尋找能幸福的方法,才是所謂的負責。

最近看的一本書是《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師》,裡頭提到我們有時會進入到「兒童自我狀態」,這是由童年殘留的遺跡所構成,每個嬰兒都必須學習調整行為去應對父母,並成為日後其他行為的基礎。像是面對父母生氣時,嬰兒可能選擇逃避、討好或叛逆,這樣長大後在面對伴侶或主管生氣時,就會不自主得做出一樣的反應,進入兒童自我狀態(回歸童年應對父母的模式)。如果小孩在哭鬧時可以得到關愛,受傷時可以獲得照顧,遇到困難時可以尋求援助,那長大後就比較可能展現出同樣的行為去應對困境,因為他們已經被雕塑成「愛」的形狀。
電影中的每個角色都和羽星一樣是被拋棄的人,也因此他們不想要羽星步上自己的後塵,所以努力想為他找個好人家認養。有多想要被關愛,就會付出相對應份量的關愛,這群人做著旁觀者看來是壞事,但他們卻覺得是好事的舉動,不管是棄嬰還是賣嬰,甚至連最後的殺人都是如此。這群大人能為了小孩的未來做到這樣,是導演創造的最幸福時刻:小孩是愛的形狀,所以必須給予滿滿的愛,才能讓他美滿的長大,而不管有沒有血緣,能給予愛的就是家人。

相較於許多前作中總會存在的悲劇色彩,《嬰兒轉運站》所散發出的人性光輝如此耀眼,要說這是是枝裕和最幸福的一部電影,我想一點也不為過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會員
9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llen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餘命10年》雖然仍是老公式的複製品,但它調整了劇情重心,將原本放在愛情的比重,挪用了更多比例到「生命」的摹寫上。
《藍調》丟出一些不常見且相當難抉擇的情境,但又同時可以認同這不是編劇想來騙人熱淚的浮誇故事,而是人生的無常就是如此。被丟出這麼多難題的人生,要繼續走下去比放棄還更需要勇氣,而「和解」將會是可以繼續前進的關鍵。
《媽的多重宇宙》同時顧及親情、哲學、科幻、動作,在丹丹雙導的執行之下,主題的格局、每個角色的發展、想討論的議題都沒有被犧牲,很完整的被保留並傳達出來。對於這部電影我抱著高度期待觀賞,在這樣的標準下看完電影,居然還是找不到任何可以批評的地方。
為了修補越來越大的劇情bug,以及製作團隊頻頻出事的爛攤子,看得出來編劇已經放棄治療,根本不在乎邏輯,也不管前幾集到底在演什麼,用非常暴力的方式來修改劇本,劇情變成像台灣的柏油路一樣千瘡百孔。在觀影過程覺得有很多安排實在太荒謬,這邊列舉幾個當場有笑出來的,並搭配圖片和大家分享。
《少年法庭》講到了法律本身的爭議以及犯罪觀感的討論,除了用外在的法條規範來判斷罪行是否成立之外,將內在的犯罪動機納入考量,也是近年逐漸被重視的部分。很巧的《該死的阿修羅》,剛好也以少年犯為主角,並用很棒的劇本來補足《少年法庭》想講但卻沒有太多著墨的部分,也就是「個人選擇」。
《少年法庭》不管是劇情或是案件本身,都精彩到讓我停不下來,而在故事背後更是有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
《餘命10年》雖然仍是老公式的複製品,但它調整了劇情重心,將原本放在愛情的比重,挪用了更多比例到「生命」的摹寫上。
《藍調》丟出一些不常見且相當難抉擇的情境,但又同時可以認同這不是編劇想來騙人熱淚的浮誇故事,而是人生的無常就是如此。被丟出這麼多難題的人生,要繼續走下去比放棄還更需要勇氣,而「和解」將會是可以繼續前進的關鍵。
《媽的多重宇宙》同時顧及親情、哲學、科幻、動作,在丹丹雙導的執行之下,主題的格局、每個角色的發展、想討論的議題都沒有被犧牲,很完整的被保留並傳達出來。對於這部電影我抱著高度期待觀賞,在這樣的標準下看完電影,居然還是找不到任何可以批評的地方。
為了修補越來越大的劇情bug,以及製作團隊頻頻出事的爛攤子,看得出來編劇已經放棄治療,根本不在乎邏輯,也不管前幾集到底在演什麼,用非常暴力的方式來修改劇本,劇情變成像台灣的柏油路一樣千瘡百孔。在觀影過程覺得有很多安排實在太荒謬,這邊列舉幾個當場有笑出來的,並搭配圖片和大家分享。
《少年法庭》講到了法律本身的爭議以及犯罪觀感的討論,除了用外在的法條規範來判斷罪行是否成立之外,將內在的犯罪動機納入考量,也是近年逐漸被重視的部分。很巧的《該死的阿修羅》,剛好也以少年犯為主角,並用很棒的劇本來補足《少年法庭》想講但卻沒有太多著墨的部分,也就是「個人選擇」。
《少年法庭》不管是劇情或是案件本身,都精彩到讓我停不下來,而在故事背後更是有值得深入探討的議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我們生了一個小孩》是一部探討重組家庭血緣關係的電影。故事圍繞著40歲男主角在第二段婚姻中,與第一段婚姻的小孩以及新生命之間的情感變化展開。透過角色間的情感互動,探討了親子關係、親密感以及血緣關係的真相。
Thumbnail
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內心有一種深沉不見底的悲哀! 電影是改編自轟動整個日本社會的1988年東京西巢鴨兒童遺棄事件,描述被母親遺棄的同母異父四兄妹如何自立自生。 影片一開頭:母親為了不被新房東驅趕,將最小的兩個孩子「裝進行李箱」偷渡進公寓 ;傍晚時大哥明再去車站接二姊京子回家。接著一家
Thumbnail
導演相米慎二以他經常關注的兒少成長議題,結合溫暖深沉的影像與魔幻寫實風格,成就了電影紅紅豔豔的成長樂章。當思緒在舞蹈、情感在跳躍,穿插其中的意識流長鏡頭,帶領觀眾流向使人迷離、漂泊的汪洋裡,同小蓮一起,擁抱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傷、尋回一些失去的夢,最後回歸探覓電影的主旨:家庭的真實與流動。
Thumbnail
以一起嬰兒販賣事件為主軸,講述一群社會邊緣人聚在一起,組成幸福卻轉瞬就崩毀的家庭。儘管場景搬到韓國,讓它似乎多了一點不同的化學效應,但不知道是因為並沒有一次從頭看到尾,還是情節真的太像,它所帶來的感觸並沒有原本期待的那麼深刻。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既然沒辦法養,為什麼要生他?」 「你是說我應該拿掉他?」 「如果為了孩子著想,這也是個選擇吧?」 「比起生下之後拋棄,生下之前殺掉的話,哪個罪比較重呢?」
Thumbnail
在是枝裕和的眼中,始終沒有人懷著純粹的惡意,只有在嚴峻環境下的緊密連結。棄嬰的道德問題屢見不鮮,究竟是不生還是盡可能地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才稱得上負責?
Thumbnail
「六個月後,你們還愛我嗎?」這句無聲的提問,從頭到尾沒有出現在電影台詞中,卻在9歲的主角男孩小喬(Joel)充滿防備的眼神中貫穿整條劇情線。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突然看到這部多年前的電影,分享關於人不想被遺忘、家人是什麼、選擇歸屬群體及結束關係的想法 :)
Thumbnail
《我們生了一個小孩》是一部探討重組家庭血緣關係的電影。故事圍繞著40歲男主角在第二段婚姻中,與第一段婚姻的小孩以及新生命之間的情感變化展開。透過角色間的情感互動,探討了親子關係、親密感以及血緣關係的真相。
Thumbnail
看完「無人知曉的夏日清晨」,內心有一種深沉不見底的悲哀! 電影是改編自轟動整個日本社會的1988年東京西巢鴨兒童遺棄事件,描述被母親遺棄的同母異父四兄妹如何自立自生。 影片一開頭:母親為了不被新房東驅趕,將最小的兩個孩子「裝進行李箱」偷渡進公寓 ;傍晚時大哥明再去車站接二姊京子回家。接著一家
Thumbnail
導演相米慎二以他經常關注的兒少成長議題,結合溫暖深沉的影像與魔幻寫實風格,成就了電影紅紅豔豔的成長樂章。當思緒在舞蹈、情感在跳躍,穿插其中的意識流長鏡頭,帶領觀眾流向使人迷離、漂泊的汪洋裡,同小蓮一起,擁抱成長過程中所面對的傷、尋回一些失去的夢,最後回歸探覓電影的主旨:家庭的真實與流動。
Thumbnail
以一起嬰兒販賣事件為主軸,講述一群社會邊緣人聚在一起,組成幸福卻轉瞬就崩毀的家庭。儘管場景搬到韓國,讓它似乎多了一點不同的化學效應,但不知道是因為並沒有一次從頭看到尾,還是情節真的太像,它所帶來的感觸並沒有原本期待的那麼深刻。
Thumbnail
「正因為沒有血緣,所以少了點期望。」 「能夠選擇自己的家人,羈絆會比較深吧。」 《小偷家族》描述沒有血緣關係的一家人;一起生活、一起旅行、一起在屋簷下「聽」著煙火的一家人。直到某次偷東西被抓包後,才被公權力介入,拆散了一家人。導演是枝裕和在本片企圖描繪何謂「家」,以及在多元成家的
「既然沒辦法養,為什麼要生他?」 「你是說我應該拿掉他?」 「如果為了孩子著想,這也是個選擇吧?」 「比起生下之後拋棄,生下之前殺掉的話,哪個罪比較重呢?」
Thumbnail
在是枝裕和的眼中,始終沒有人懷著純粹的惡意,只有在嚴峻環境下的緊密連結。棄嬰的道德問題屢見不鮮,究竟是不生還是盡可能地給予孩子一個良好的環境才稱得上負責?
Thumbnail
「六個月後,你們還愛我嗎?」這句無聲的提問,從頭到尾沒有出現在電影台詞中,卻在9歲的主角男孩小喬(Joel)充滿防備的眼神中貫穿整條劇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