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7/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對筆記類型的三個思考:數據筆記,資訊筆記,知識筆記

(圖片來源: https://www.inc.com/scott-mautz/want-to-retain-information-better-try-this-popular-70-year-old-note-taking-method.html)
(圖片來源: https://www.inc.com/scott-mautz/want-to-retain-information-better-try-this-popular-70-year-old-note-taking-method.html)
這篇文章即將介紹給你三個思考,學習如何使用筆記類型,讓記筆記創造更多價值。
你是否會有意識的採取特定的筆記方式,來捕捉遇到覺得重要不想忘記的東西呢? 當我們開始記筆記,很容易什麼都記, 然後累積了大量的紀錄,但是因為沒有一個很好的分類,所以很難再次使用。 這些很難再被使用的筆記,我們想留著也沒有起到作用,想要丟掉又都是回憶,於是一直無法斷捨離。
因此,我覺得有意識地根據筆記為我們創造的價值,定義不同的筆記類型,還蠻重要的。

思考 #1: 數據筆記,紀錄那些相遇時的動心起念

數據,是指那一些,遇到的時候會收藏起來,希望之後有時間能好好閱讀思考處理的那些東西。
我相信你也有很多時候,看到某些文章覺得不錯,就把它加入了自己的稍後閱讀清單,等著之後有機會再拿出來仔細閱讀。 然而,收藏夾中的文章越來越多,自己當初的動心起念,卻很少獲得再續前緣的機會。 這個時候,與其加入收藏夾,我推薦為這些當初的動心起念,製作自己專屬的筆記。
這個筆記就稱做數據筆記,裡面記錄我們想要收藏的文章找到的方式,並額外回答兩個問題:為什麼我對這個有興趣?我希望從中獲得什麼? 這樣就算是完成。

思考 #2: 資訊筆記,紀錄那些體悟時的醍醐灌頂

資訊,是指那一些, 閱讀後感覺很不錯,改變了自己認知,感覺自己學會了更多了,的那些東西。
我相信你也有很多時候,靜下來閱讀思考一些文章中的觀點或語句之後,而得到了啊哈,原來如此之類的感覺。 你會怎麼樣珍藏這些感受呢?這個時候,與其讓 這些體悟隨時間消失,我推薦為這些當下的醍醐灌頂,製作自己專屬的筆記。
這個筆記就稱做資訊筆記,裡面記錄我們經過閱讀而獲得的認知升級, 並額外回答兩個問題:我之前對這個東西的認知是什麼?現在我得到了什麼新的理解?這樣就算是完成。

思考 #3: 知識筆記,紀錄那些解答時的原來如此

知識,是指那一些, 想通以後,解決了自己一些早就有的疑問,感覺掌握的一組解題策略, 不再對自己造成困難,的那些東西。
我相信你也有很多時候,突然覺得某些事情變得很簡單,好像只要完成哪些步驟,那事情就完成了,原來如此。你會怎麼樣處理這個時候的感受呢? 與其讓這些解答策略隨著記憶慢慢淡去,我推薦為這些當時的原來如此,是做自己專屬的筆記。
這個筆記就稱做知識筆記,裡面記錄我們經過學習而體悟到的原來如此,並額外回答兩個問題: 我當初的疑問是什麼?我接下來發現了什麼問題?這樣就算是完成。

今天就試著有意識的使用筆記類型,因為明天的你,就會因為記錄更多的動心起念,醍醐灌頂, 與原來如此,而創造更多價值。

今天你紀錄了幾個以後還能被用到的筆記呢?
你今天是否有動心起念想珍藏什麼呢?你今天是否有獲得什麼資訊而感覺醍醐灌頂呢?你今天是否有領悟什麼而察覺原來如此呢?
現在就用相對應的筆記類型,捕捉這些動心起念,醍醐灌頂,與原來如此,用筆記為自己創造更多價值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