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7/13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網路與社會觀察系列 --- 一線之隔話教育,東西方式大不同(三之三)。

    (原發表於 2006.7.14 歐洲自助旅行七國十城回來發表於MSN 的部落格,當時文中描繪觀察的一些現象,過了16年後,有些已經有所進步,有些則依舊存在,歡迎在不同國家的格友留言分享不同國家2022年的現況發展。) 最近這半年的台灣社會諸多紛擾,一方面從補教老師與新聞主播的外遇連環爆事件,到資深司法官貪污收賄濫權被重判,再到醫院資深名醫生,與整型美容診所名師外遇不認帳,前者孩子都生了,卻不願負起教養責任,拒認也拒驗親子DNA,但終究難逃遺傳的對應,後者多年前外遇出軌,離婚娶了外遇,但期間依舊偷吃不斷,去年事敗跟妻子簽下賠償密約,卻又翻臉不認帳,惹火外遇與前妻一狀告上法院,整個事件才在新聞媒體上曝光。 這些人從年過七十,到三四十歲的青壯年都有,他們的言行,卻也像是一面照妖鏡,照出了台灣過往傳統菁英教育體制下,過度傾斜於智識養成,而輕忽品德教育的缺失。這些在課業上表現優越的天之驕子,因為擁有良好的學歷與技術,入了社會之後,自然也成了人人稱羨的菁英份子,擁有社會傳統殷羨的職業與社會聲望,不論男女,都是台灣傳統父母眼光中,最適宜男婚女嫁的對象,彷彿只要自己的子女,能嫁娶了在這些領域工作的菁英族群,就買到了婚姻的一紙終生保障。 其實台灣社會,從父母做主憑藉媒妁之言,相親結婚夫妻,便能扶持一生的傳統年代,走到了如今男女經濟各自獨立的年代,人心早已不知變換了千百回,然而關於婚嫁的觀點,大多數人卻依舊停留在洪荒原始時代,還是有為人父母或是當事者,抱持著早已絕跡,侏羅紀恐龍時期的婚嫁觀念,為子女挑選對象。 只是台灣社會從解嚴之後,小島上思想發展多樣化,在東西文化思潮的相互激盪後,顯得十分的分歧。於是我們會看到一些只做不說的第三者,以追求個人真愛為名,行最原始的生物掠奪之實,理直氣壯的撞擊與撕裂著,一些脆弱不堪傳統婚姻下的假面,彷彿只要搶到了個人的幸福,所謂的物質生活保障就會隨之而來,但結果如何,從這些屢屢上報的社會事件縮影,我們很清楚地知道,答案並非都是人們期待中的完美結局。 另一方面,家庭、學校與社會教育的衝突事件頻生,我們也不斷看到或聽到,那些關於「博愛座」讓座的紛爭,從公車上老人與小孩的互罵,到捷運車上一個小孩,或是幾個學生霸占位置不讓,再到校園裡屢見不鮮的老師打學生,家長打老師,一直到最近因為學生穿便服不服老師糾正,師生在校園裡當場扭打的事件,這一連串的社會事件,裡面所觸及的議題非常廣泛,但不可否認的,長久以來,台灣只重視智識傳授,卻不重心靈與道德的傳統升學教育模式,所造成的社會人心與觀念的影響,也像是過往被破壞的高山綠地,如今連年天災的後果一樣深遠而令人省思。 類似的事件當然不會只發生在台灣,校園霸凌的事件,橫跨了海峽兩岸四地,到日韓,而西方的莽漢持槍闖入校園逢人就開槍的喋血事件,再到校園學生在網路預告行兇殺人的事件,都讓人不寒而慄,逼使許多人要重新審視這些嚴肅的議題。 過往貧困的年代,一般台灣家庭裡慣有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教育方式,一方面教出了一堆天資聰穎、飽讀詩書,卻心高氣傲未經人世困苦的高級知識份子,而在IQ 跟EQ 之間,經過了這麼多年的社會研究,兩者之間從來不能劃上等號,所以我們會看到,許多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的高級人才,卻做出了利用專業知識,知法犯法來欺弄社會的惡行。 也因為台灣小島上資源有限,當擁有知識力量的少數族群,只知一昧追逐個人自私的名利累積,不曾以同理心去對待,協助其賺取利潤的大眾族群,又挾知識欺負壓迫低層社會群眾時,社會自然失衡。 從當年大陸的國共戰爭,到國民黨兵敗佔據台灣,釀成一連串歷史傷痕事件的背後,其實都是一個國家統治者缺乏寬厚仁心,在享盡榮華富貴之餘,還百般凌虐為生存所苦的普羅大眾,自然會引起反彈,狗急且跳牆,更何況同為萬物之靈的人們。 台灣最近這十年,從兩代之間,對於醫生、律師、教授、新聞主播等行業人士的觀念演變,也在在證實了其間教育觀念的偏差失衡,另一方面長久以來,台灣的升學主義與入學的門檻,從極嚴到極寬鬆的轉折,曾經刷掉了許多有其他天賦的人才,沉沒於低層求生,也造成了社會的動盪與衝突,而許多質量不均的師生品質,更是校園教育裡的未爆彈,讓人怵目驚心。 身為台灣教育的掌舵者與執行者,都應該想想,為人父母的更應該思索,當您透過千百種關係,幫小孩擠進名校的背後,你究竟想給孩子的未來,一個甚麼樣的人生啟發? 其實在旅途中,如我之前所說的西方不全然美好,就算西方的一切完美無缺,也不盡然可以全盤移植,完全適用於東方,這背後就是近年來熱衷全球化與反全球化論者主要的爭議點,全球化論者(泰半指的東西方政治與經濟強權,以先進的科技為平台, 如Internet, messenger, Xbox, PSP, knowledge, 將其所掌握的音樂、文化、醫療資源,以超炫的3D視聽影像效果為包裝,一步一步強行要求其他國家,埋葬自我意識,以其馬首是瞻, 即反全球論者痛批的經濟與文化侵略),而反全球論者,雖然看出了全球化所可能造成的創意孤寡化,卻因為缺乏與全球化者對戰的經驗與工具,除了聲嘶吶喊抗議外,似乎只能見到這種全球文化單一臭氧化的蔓延發生,而欲振乏力。 或許你們會納悶全球化與反全球化,跟我之前所聊及的『一線之隔話教育,東西教育方式大不同』有甚麼連結關係呢? 這麼說吧,在歐洲七國與泰國的旅行中,我的的確確感受到宗教教化人心的力量,在逛過了歐洲將近50個大大小小、或是皇家專屬教堂,或是窮鄉僻壤的鄉間教堂,我都看到了同一種宗教教化人心的方式,那就是在教堂例行的讀經唱聖歌之外,為鼓勵信徒虔誠奉獻,許多教堂都將宗教結合當地文化、古典音樂演奏以進一步吸引民眾,特別是管風琴獨有的神聖氤氳。 在基督教、天主教與東正教的教堂中,也常常深受感動,看到信徒虔誠相信與堅定的言行,自然在那樣的氛圍中,就起了淨化人心的作用,不同宗教各有所本也各有所崇,但帶領人們信仰的神,都指向美好純善的良正大道,但即使在歐洲如此注重宗教的地域,仍容許了像『達文西密碼』,這樣對基督教信仰,極盡挑戰之能事的電影上映,這背後是源自千百年西方人民對威權的懷疑。 即使極權統治在許多國家中已成為歷史,人民也從害怕抗拒到起身對抗推翻,但類似這種自省而非他責的思想,每隔一段時間,總會透過藝文、音樂、舞蹈與電影多種不同的形式,來展現人民的自省與力量,讓當權者不要因為掌握權勢,就辜負國家真正的主人,當反省是源於內心自發的領悟,而不是因為外來他責而產生時,這種力量與效應,才會內化成教育與文化的思維,透過不同的世代綿延深遠。 相信許多去過日本旅行的朋友們,都對JR火車的精準與服務品質讚賞不已,希望台灣高鐵的未來,也能有這樣的水準,但是就在 4 -7月,短短三月間,我便在日本的媒體上,看到媒體舉證列表,斥責JR在經營多年後,競爭力一直持續衰退的事實,文中將過去七年日本人民,因搭乘JR所發生的交通意外事故傷亡人數,並專門要求JR能將花在慶祝幾週年慶的精力與促銷費用上,轉回最基本,也最重要的減低交通事故的努力上,類似這類媒體關注民生安全,而以愛之深、責之切的方式,來要求政府與大眾捷運的公司單位負責,與加快腳步的文章是很常見,這同樣是一個國家社會,真正有良知媒體自省的體現。 而在泰國曼谷旅遊時,我也常從一般人民,不論窮苦,看到他們展現對佛祖與泰皇的信仰與尊敬,即使他們的貧富不均的問題,多年來是如何地愈演愈烈。這當然也跟整個泰國皇室家族,多年來善盡皇室親民愛民職責,對泰國千萬子民不離不棄有關。
    但是當我參觀完泰國皇家對外開放一小部分的宮殿後,看到那些令我目眩神迷的驚人皇家收藏精品,在回頭看著許多沿街乞討的善良百姓,我不禁會想,與其花費那麼多媒體費用與時間,去呼籲全民獻愛心捐款作慈善,為什麼未曾想過,將這些泰皇的私人收藏,轉換成可以救活路邊清苦乞討子民的糧食呢? 在台灣我們面臨不同於西方的難題,不管我們自稱是哪裡人,我們的民族性,從過往到現在進行中的教育方式,所衍生出來的種種負面作為,在過去十年內,的確讓我們在世界舞台的競爭力,逐漸失去優勢,當馬來西亞、泰國與印度等國家,經過了二十年的教育轉化,成就了他們充滿國際觀的新一代時,台灣,卻陷入了一種荒謬至極的國家名號與定位之爭,為此將一個本來在世界地圖上,就已經渺小到幾乎看不到島國,又在有心政客與媒體私心自用的利益薰心下,被一再地挑撥撕裂。 可惜的是這些無謂的爭執,讓台灣失去了團結對外的能力,一位闊別台灣十年的香港朋友,來到台北進行商務旅行時,很驚訝地告訴我,台北的都市建設發展,跟她十年前的印象相差不遠,而我每隔一段時間去香港,卻總能清楚地感受到香港的變化,期間的競爭力的起落,已經不言可喻,絕對不是台灣那些政客與惡質傳媒,企圖粉飾太平就能一手遮天的。 我在旅行中,所觀察到的點點滴滴,當然不會是一面倒的西方好東方壞,更無意去指責誰是誰非,因為覆巢之下無完卵,五十步不用笑百步,將旅途中觀察到的事件,好的本就應該保持,毋需多言,我們現在需要的,不僅僅只是整合策略的思考,採取漸進式的教育感化開釋,也需要短時間的點化頓悟,有些地方能夠改的要及時去改,需要長期教化的,也要從現在做起,絲毫不能再存有任何僥倖。 聽一位長者說過,現在的大家,很難想像三、四十年前的菲律賓,曾是亞洲僅次於日本的第二強國,十幾年前澳洲,也曾面臨一堆互不相讓的學識淵博人士,為爭權奪利假民主之名,行分裂民族情感的抗爭,但因為澳洲與菲律賓的人民,當時作了不同的選擇,所以如今我們也看到截然不同的結果。
    在世界的舞台上競爭是殘酷的,光耍嘴皮沒有實力是無法佇立在世界之頂,即使我們的下一代不爭世界領袖的地位,也應該看看芬蘭、丹麥與荷蘭,這些小國如何開創了他們在世上各自獨有的定位,真的不要只想一眛地模仿美、日與韓國的流行時尚,又或是只沉醉在自我設限,養份深度都極其有限的本地歷史文化。 因為這樣根本不足跟其他一日千里的國家競爭,當然也無法立足於世界的頂尖。國與國的競爭與教育,有時跟創作是相通的,不管是文化,舞蹈或廚藝的領域,不同種族獨特的文化,只是起步的觸媒,不足於讓一位真正的人才攀上頂尖,唯有學海納百川,以天下人為師,才不會故步自封。 聊到這,再跟你分享我在歐洲之行返台後,七月初又去了日本ㄧ趟的小故事,在大阪的酒吧裡,我問老板為什麼大部份的日本人英文能力都不好,他只透過翻譯簡單地告訴我,因為他們從小教育就是以要天下人講日文為終極目標,所以全民努力地是如何向世人教化關於日本的強大,而不是個人的能力彰顯。 而在台灣剛好相反,我們自幼的教育,都在教導我們要學會一身十八般武藝,所謂「技不壓身」,所以我們很多優秀的人才學著學著,就有一部份變成了那一國人,將聰明才智貢獻給了外國,而日本人移民到哪裡,那裡就形成資源龐大的海外經濟殖民地,甚至可以變成他國總統,一樣都在講不能數典忘祖,要慎終追遠,要保留傳統文化。 但是當你到海外旅行時,你會突然發現中華民族留在國外的,往往是一座座掙扎於東西文化狹縫的 China town ,但是當你旅遊歐洲,發現在大部份的歐洲人心中,東方人就等同日本人時;或是當你去關島旅行,用流利的英文發問時,發現絕大部分當地的美國人與土著查莫洛人,都會講一口流利的日語,還用日語問你是不是日本人時,這其間的國家文化與經濟實力差距已不言而喻了!
    全球化與反全球化,自省與他責,如果透過教育的方式來落實,你的選擇是哪一種呢? 你又會用甚麼方法來改變呢? 值得每一位真正關心台灣,也懂得用心思考的朋友,靜下心來從你所在的領域裡做起。
    教育,從來都不應該侷限於家庭與學校的圍牆,出了社會才是真正教育與挑戰的開始,而東西大不同的教育方式下,有更多值得我們去努力跨越的藩籬,需要的國際性的視野與深刻的理性思考,而不是嬉笑怒罵或是怨天尤人的淺層表態。 而我從2006年選擇了將喜歡看電影多年的習慣,化成了影評文字與讀者交流,因為電影反映人生,透過世界各國導演與編劇細膩的人性觀察,與影像音樂轉化中,不但拓展豐富了我們的人生視野,也幫助我們吸收,那些經過消化整理的深刻文化差異分析。
    那些在地球上,我們一生中所可能經歷的,與不曾經歷過的人生,所以在旅行途中,我都是習慣放任自己,去跟沿途所遇見的陌生人互動,從不同的層面,去觀察當地的風土人情,以一位陌生旅人的角度,透過跟當地朋友,或是其他國家的旅人互動中,去嘗試感受我所能感受到的種種人文與大自然的奧妙,這也是從電影學習得來的小小心得與你分享。

    歡迎新朋友一起加入Potato Media,使用SJKen的推薦碼,成為我的戰友,SJKen的推薦碼:iC5DqULSq

    點擊推薦連結,就可以註冊會員,方便又簡單,雙方都會獲得100積分喔,感謝大家。

    (註)本文文字皆原創,版權屬SJKen 個人所有,分享轉載前請留言告知,並請註明轉載來源,未告知盜用者必究,謝謝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