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為何我們老覺得一代不如一代(6)

更新於 2024/10/30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讀書成績跟態度,不能說完全相關,但也是正相關。通常只想逃避,輕鬆過日子的學生,去高職後也是一個樣,一旦蹉跎過去,什麼技能都沒學到,出社會的工作當然薪資很低。就傳產老闆的角度而言,跟你學長比真的就差很遠,人家10年前來工作,一次顧一條線,你新人顧不了也罷,還常常偷躲到旁邊抽菸是怎樣。
最後,一代不如一代,真的並不是假象,但這並非是指整代人。
就人口比例來說,一代不如一代的現象不存在,還不如說越後面的世代,更具有對未來的適應力。
可出生率下降,就絕對數量而言,在擴張的產業中,進來新人程度會逐年降低,則非常合理。若是萎縮中的產業,通常也不大會公開徵人,有職缺的話靠內部流通,運氣好還會收到比現狀強的進去。
這才是各行各業都有一代不如一代的看法,但整體來說台灣經濟越來越好,而這顯然……哪邊不對,讀者應該總會覺得有點怪怪的。

低薪、鼓吹逃避責任加上媒體炒作育兒成本,加重少子化問題

哪邊不對?因為聰明人總是比較可以混得好,但台灣人的未來,就是我們下一代怎麼辦?沒新產業沒工作做,哪看得到未來,這不是開玩笑。
現在中等以下程度的學生,進去了以往進不了的學科,卻沒學到相同的技能。出來社會感到落差,不認為是自己能力不足,畢竟學歷上都同一間高職畢業,那一定都是其他人的錯。
先不管錯不錯,這些年輕人不敢結婚,收入實在太低。但要依靠中產階級去狂生補足缺額,過去20 年已經證明失敗,不要再幻想了。
對,筆者指的是那種,以為給中產階級低價買蛋黃區,補貼高額育兒津貼,生育率就會飛昇的幻想。
教育程度會阻礙生育率,主要是生育年齡大幅往後,不是書讀越多越不想結婚生子。另一個則是自由派教育加上媒體,不停地墊高結婚生子條件,當我們覺得年薪沒500萬在台北活不下去,在台北當然就不敢結婚生子。再加上,台灣生活條件提升,結婚育兒其實是放棄個人部分自由,越鼓吹自由教育,鼓勵逃避責任,年輕人平均就越不想走這條路。
坦白說,近20年自由派思想在台灣媒體推行的結果,已經促成逃避責任的結果。所謂的台灣未來,是指我們下一代,還是指我們自己?婚姻育兒當然辛苦,筆者為人父親也曉得要付出代價,但只要我們還認為,所謂的未來指下一代,那麼這種責任就是得扛。不願意生養下一代,卻天天說台灣未來如何,這怎麼聽都像是為了自己。

除了想辦法增加青壯年人口,也要注意同溫層讓社群極端化

回到主題,倘若我們補貼每個年薪不到100萬家庭,小孩到18歲前,1個小孩每月補助2萬,那麼會發生何事?中產階級不大會為了這個狂生,但其他階級會。生3個就是6萬,只要不幻想住捷運學區宅,足夠父母一個人全職在家照顧。(這可以附加一些職業條件)
請不要覺得窮就別生小孩,多少人自己說父母打拚翻身上來,今天卻指著窮人說不該生?哪門子道理。
生育可以國家補貼,教育也有義務教育,人口數量補上來,20年後我們就會有跟過去一樣多的天才跟聰明人,在各個產業中去提升技術水準。台積電會成為世界第一,是因為台灣最頂尖的理工人都進去,但這並不是好現象,代表原本應該去其他產業提升的人都不見了。
提高絕對數量是一個辦法,如果不願意,那麼就是開放移民,只是各位接不接受,這樣移民進來的也是台灣人?可要好好想想。
一代不如一代,筆者就個人經驗來說,覺得整體上不成立。因為自己學生中,算算比例,會努力讀書修養品行,跟過去來比沒差多少,反而稍微變多點。呃,另一方面,覺得躺平也能發大財的比例,也稍微上升些。
資訊發達的年代,似乎讓極端值擴大,中間群漸漸不見。現在是沒到中間群稀有那麼誇張的程度,但這也會讓政治走到兩個極端,筆者實在不相信,當一個國家分成兩群人,一群認為只要努力就沒有不景氣,另一群覺得不景氣就該躺平,這國家會有未來可言。

加強專科路線、擴大產學合作,讓學界輸出符合產業需求

總之,這短系列的結尾,是想讓各位讀者了解,比例上來說並沒有一代不如一代,但由於人口數量降低,使得資質好的人變少,連帶影響到每個學校招生狀況。畢竟,各校又沒有隨人口減招,反而鼓勵大家拚命念研究所好收學費,不出事才奇怪。
不是每個人都適合做研究,如果只是要找工作,那麼應該是傳統的專科路線。好比說半導體學院,我們擴充成一個半導體工程師專科,專門培訓製程工程師,畢竟不是每個製程都要碩博士去做才會好。
加強產學合作,有些大學應該早點認清事實,收的學生程度作不了學術,要鼓勵他們走產業路線。畢竟扣掉科技業,多數產業所需要的知識背景,並不需要到碩博士程度,腦袋好的人下去傳產(非熱門科技業),可以找到許多沒發掘過的合作路線。
重點是要有人啊,筆者認識一些教授在做產學項目,拚好多年才有一點成果,能夠真正促成經濟發展,讓人無比敬佩,只是缺人很難擴大規模。
講到這,筆者為何對發大財那個超生氣。整天鼓吹發財夢,好像選了你當市長,每個人躺著等數鈔票就好。

早晚都要改變教學與招生,何不現在開始改?

扯回主題,大學怕經營不下去,要找新財源,那麼就提高學費。覺得學生素質差,一是拉高錄取標準,二是提高教學能力,沒有其他路。
最早發現一代不如一代在人口比例跟數量問題的是誰?小學老師,因為他們最先遇到少子化,常態分班更能看出這個問題。
高中老師還比較慢,常常跟著大學步調,畢竟12年國教說歸說,篩選機制依然存在,傳統名門高校的老師,不少到今天依然覺得收聰明絕頂的學生是應該的。
大學最慢,頂大更慢,因為學生變化是最後才出現,現在發覺到這問題的教授有,但數量真的不多。
要不要改招生、改教法?筆者認為遲早需要,絕大多數人要的是職訓,對學術研究沒那麼渴望,台灣現在是文憑主義作祟,拿到碩博士證書就感覺自己靈魂提升。
但要說這是台灣獨有?那也未必,歐美日只是走到另外的路線,少子化造成的影響本質沒有太多變化。
只是喔,少子化牽扯到生育政策,現在生育政策又朝白領中產傾斜,沒完沒了。一環扣一環,總得要從某一處解決,顯然多數人想的,都是解決別人,不是從自己開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5.8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基於宗教信仰慢慢長出的秩序,會有一個非常強大、高遠的敬畏對象,無論你稱之為神還是虛空,要說那是阿薩特斯什麼外神都可以。在這種敬畏對象太高的信仰下,無論階級中處在上層下層,都知道自己的存在相比之下微不足道。抱持此種觀點者,才會真正認知到「平等」的意義,非建立在制度上,而是發自內心的理解。 當然有人會說
這集要來談所謂解放軍登陸的能量,因為沒想到俄烏戰爭有一堆謠言,本來想說應該會花好幾年慢慢破除。其實在去年底出書前,就跟一些軍方認識的朋友討論過了,有些朋友打算巡迴演講,花時間建立民眾對軍事常識的了解......
怎麼要面對台灣統計數字時,就突然重質不重量,要求要看教育的內容,不能批評學生程度?這其實不是因為親中,主要是批評者多數不想承認,自己小孩不聰明。
就以基礎來看,習慣跟信念組成一個個人認同的秩序觀,但就整個共同體來說,是由「道德」作為最核心的概念,而從這個道德感、觀點出發,形成一個普遍的行為標準,也就是社會習慣,習慣中有需要的最後成為法律。 討論這類共同體秩序的由來,不可避免的會提到道德,而道德觀點從何而來,多半由人類的原始狀態,也就是最初的世
教育到底是什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我知道每個人都有他的想法,不過其實從歷史跟一些理論來說,有很多不同的意義在。我希望各位能聽聽之後,看能不能了解、得到什麼,之後在網路上看到人家講的東西時,不要那麼容易陷入技術性的細節......
回到主題談一代不如一代,如果說大學生是如此,難怪這些年畢業的新鮮人,感覺更加不行,好像有道理是吧? 對,沒錯,這幾年畢業的新鮮人,連同筆者教過的學生,程度真的是跟他們學歷「不符」。問他們該科系學長姊,看看這些小學弟妹有沒跟自己一樣。
基於宗教信仰慢慢長出的秩序,會有一個非常強大、高遠的敬畏對象,無論你稱之為神還是虛空,要說那是阿薩特斯什麼外神都可以。在這種敬畏對象太高的信仰下,無論階級中處在上層下層,都知道自己的存在相比之下微不足道。抱持此種觀點者,才會真正認知到「平等」的意義,非建立在制度上,而是發自內心的理解。 當然有人會說
這集要來談所謂解放軍登陸的能量,因為沒想到俄烏戰爭有一堆謠言,本來想說應該會花好幾年慢慢破除。其實在去年底出書前,就跟一些軍方認識的朋友討論過了,有些朋友打算巡迴演講,花時間建立民眾對軍事常識的了解......
怎麼要面對台灣統計數字時,就突然重質不重量,要求要看教育的內容,不能批評學生程度?這其實不是因為親中,主要是批評者多數不想承認,自己小孩不聰明。
就以基礎來看,習慣跟信念組成一個個人認同的秩序觀,但就整個共同體來說,是由「道德」作為最核心的概念,而從這個道德感、觀點出發,形成一個普遍的行為標準,也就是社會習慣,習慣中有需要的最後成為法律。 討論這類共同體秩序的由來,不可避免的會提到道德,而道德觀點從何而來,多半由人類的原始狀態,也就是最初的世
教育到底是什麼?教育的本質是什麼? 我知道每個人都有他的想法,不過其實從歷史跟一些理論來說,有很多不同的意義在。我希望各位能聽聽之後,看能不能了解、得到什麼,之後在網路上看到人家講的東西時,不要那麼容易陷入技術性的細節......
回到主題談一代不如一代,如果說大學生是如此,難怪這些年畢業的新鮮人,感覺更加不行,好像有道理是吧? 對,沒錯,這幾年畢業的新鮮人,連同筆者教過的學生,程度真的是跟他們學歷「不符」。問他們該科系學長姊,看看這些小學弟妹有沒跟自己一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前陣子我有個疑問:為什麼心理學都告訴我們要接納自己、愛自己,但我們卻又如此重視與人連結、渴望被愛,以至於我們過於在乎他人看法、無法完全做自己(當然,這並不代表我不想與人建立連結)
Thumbnail
現在各式這樣的詐騙還是常存在,透過電話傳達聲音讓受害者信以為真,花招百出變身為銀行員、警察、戶政事務所公務員。 然後,常見一種反應,是先責備詐騙受害者。這種心理機轉,常出現在各種受害情境,如家暴、性侵、霸凌,我們常會有個心理機轉,會先找「你一定有什麼不對或沒注意的地方,才會受害」。
Thumbnail
為何人會放不下舊有觀念與信念,是因為人在思考或者是談話的時候,常會淪入三種不同職業的心態:「傳教士」、「檢察官」以及「政客」,以保護我們的信念,就像內心住著一個獨裁者,不容許出現任何質疑的聲音。所以這時候我們需要第四種模式「科學家思考」幫助人們去「重新思考」,打破自身的僵固思維。
《西藏度亡經》說,當人們睡著了,進入作夢的狀態,其實跟死亡是沒有兩樣的。 這個狀態,就叫「中陰身」。 所謂的「中陰身」,是指一個人往生後,到下一世投胎前的期間內,靈識處於一個不在人間,也不在六道的過渡狀態。 「中陰身」有六種,其中「睡夢中陰」和「死亡中陰」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睡夢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
Thumbnail
佛陀認為給別人建議需要具備這些條件 有時候,我會不自覺給別人建議。要等到朋友回覆說:「謝謝你的建議」,我這才意識到,自己又再衝動給別人建議了。即便對方沒有表示不滿,還禮貌地說謝謝,但我內心還是感到懊悔。因為我相信,我們不該給別人建議。 智慧圓滿的佛陀認為,需要具備以下五項條件,才適合給別人建議:
Thumbnail
最近「劉俊謙」這個名字在網路上可說是熱門關鍵字,除了因為之前影集帶起的話題之外,在金馬六十頒獎典禮的推波助瀾之下,他在台灣演出的第一部電影《小曉》也備受矚目。作為來台參與的第一部戲劇(拍攝比影集還要早),《小曉》談論過動兒與家屬的生活壓力,並論及群體適應問題,但電影基調非常日常,不灑狗血,沒有過多特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前陣子我有個疑問:為什麼心理學都告訴我們要接納自己、愛自己,但我們卻又如此重視與人連結、渴望被愛,以至於我們過於在乎他人看法、無法完全做自己(當然,這並不代表我不想與人建立連結)
Thumbnail
現在各式這樣的詐騙還是常存在,透過電話傳達聲音讓受害者信以為真,花招百出變身為銀行員、警察、戶政事務所公務員。 然後,常見一種反應,是先責備詐騙受害者。這種心理機轉,常出現在各種受害情境,如家暴、性侵、霸凌,我們常會有個心理機轉,會先找「你一定有什麼不對或沒注意的地方,才會受害」。
Thumbnail
為何人會放不下舊有觀念與信念,是因為人在思考或者是談話的時候,常會淪入三種不同職業的心態:「傳教士」、「檢察官」以及「政客」,以保護我們的信念,就像內心住著一個獨裁者,不容許出現任何質疑的聲音。所以這時候我們需要第四種模式「科學家思考」幫助人們去「重新思考」,打破自身的僵固思維。
《西藏度亡經》說,當人們睡著了,進入作夢的狀態,其實跟死亡是沒有兩樣的。 這個狀態,就叫「中陰身」。 所謂的「中陰身」,是指一個人往生後,到下一世投胎前的期間內,靈識處於一個不在人間,也不在六道的過渡狀態。 「中陰身」有六種,其中「睡夢中陰」和「死亡中陰」是一樣的,差別只在於「睡夢
有時候, 我們對周遭人事物感到默然 ,是因為若對自身以外的所有事情都有情緒反應,這樣會離內在的平靜太遙遠。 在往後的日子會發現追求自己內心的“平靜”遠比“快樂”還重要,這就是修行。 再者,年輕時我們總追求快樂,將其視為人生的最高目標,因為快樂讓人身心愉悅,都說“人不輕狂枉少年”,不是嗎? 但它
Thumbnail
佛陀認為給別人建議需要具備這些條件 有時候,我會不自覺給別人建議。要等到朋友回覆說:「謝謝你的建議」,我這才意識到,自己又再衝動給別人建議了。即便對方沒有表示不滿,還禮貌地說謝謝,但我內心還是感到懊悔。因為我相信,我們不該給別人建議。 智慧圓滿的佛陀認為,需要具備以下五項條件,才適合給別人建議:
Thumbnail
最近「劉俊謙」這個名字在網路上可說是熱門關鍵字,除了因為之前影集帶起的話題之外,在金馬六十頒獎典禮的推波助瀾之下,他在台灣演出的第一部電影《小曉》也備受矚目。作為來台參與的第一部戲劇(拍攝比影集還要早),《小曉》談論過動兒與家屬的生活壓力,並論及群體適應問題,但電影基調非常日常,不灑狗血,沒有過多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