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原本與馬來西亞屬於同一個國家,因英國、日本相繼殖民後,在1965年獨立走出新加坡的多元文化,我在閱讀《安娣,給我一份摻摻!透視進擊的小國》這本書籍,「摻摻」一詞帶出新加坡「什麼都要、什麼都有」的文化狀態,在這樣情境下思考,幫助讀者了解這個國家的治理,筆者在閱讀完這本書以及舉辦讀書會後,整理「城市行銷」、「國家治理」以及「國際外交」三個視角來探討新加坡思考維度。
【世界遺產的有效策略】
配合的城市行銷的《我可不會愛你》和《名偵探柯南:紺青之拳》,皆透過城市意象「魚尾獅」當作影片中的重要場景,在2014年新加坡的旅遊局影片當中,新加坡國家對於民族街區(如:牛車水、小印度、甘榜格南)小販美食的規劃,並針對「中峇魯」的小販文化以及「植物園」放入城市影片的宣傳,2015年「植物園」入選有形的世界遺產、2020年「小販文化」入選為無形的世界遺產,這樣的小販中心和臺灣的美食街相似,通常設置在百貨公司的最上層或是地下街、由傳統市場的改建的複合式經營或是區域性的商圈。
【國家力量的政策引導】
新加坡政府國家治理以法制為主,從環境衛生來看,新加坡口香糖的制度,起初政府認為口香糖造成公共衛生問題,1992年公布禁止販賣口香糖的食品販售法,後來政府認為口香糖對於病人幫助,所以讓牙醫師或是藥師在符合醫藥法的規畫供給病人;從儲蓄制度來看,隨著世界各國面臨著人口老化,新加坡對於高齡化準備,要求加入公積金制度(Central Provident Fund)嚴管資產比率,國民將會有三個帳戶使用,普通帳戶(Ordinary Account,如:支付保險)、特別帳戶(Special Account員工退休後的費用) 、醫療儲蓄帳戶(Medisave Account類似台灣的健保),上述可見新加坡政府對於整體制度的掌控力較強。
【國際公民的新舊對立】
新加坡從國家獨立以國際發展為目標,將英文為第一語言、華文為第二語言,在國際化的國家發展下,面臨著種族衝突的問題,如:實龍岡花園,因印度裔開設公司規劃移工宿舍,衍生種族對立的問題,最後制定禁酒令限制(10點半至早上7點)全民必須遵守的法令;在《爸媽不在家》電影中,因父母雙薪工作繁忙聘請外籍保母照顧小孩,產生孩子對於褓姆的依賴或褓姆對於照顧孩子中承擔的責任與義務的問題,以及雇主與外籍勞工人權的探討;當外來國家資金進入,投資廠商投資在地的房地產,影響原本居住社區的權利,而這樣的問題導致空屋狀況或是租客對於社區並無認同感,加上也無參與社區的權利,對於公共衛生的要求,不願參與遵守,產生新舊對立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