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給自己五個重要價值觀的順序,分別為「健康」、「自由」、「成就」和「金錢」相同、「旅遊」。首先,健康的身體,從小自己身體因先天疾病,所以常常去醫院看診,調整到高中後,才能正常地天天跑步以及基本的身體訓練,在身體不好期間,很清楚地自己失去更多的自由,身體恢復後發現到自由的可貴,可以嘗試各種體驗,高空彈跳抑或是遊樂園玩,面對這些嘗試後,發現到自己在壓力高會產生焦慮,試圖地解決這樣的困惑,後來找到了降低焦慮的方法,就是學習茶藝泡茶,除了享受自己的時間外,也能去感受老房子的氣息。出了社會後,面對到時間上的不均衡,為了達到工作和金錢能達到均衡,嘗試過許多方式,如:在下班後舉辦日語交流會,瞭解不同的日本朋友,透過非正式訪談,分享自己在鹿兒島大學台灣感受的經驗,達到價值共創,但因為僅收取場地費,可能會碰到與自我想像不同的日本朋友,或是參與的台灣人把活動當作搭訕日本女生機會,開始去制定活動規則,解決在活動中所碰觸的問題。此外,透過這樣的體驗學習,也讓自己產生成就感,於是就間間斷斷地舉辦三年。金句:我的信念「旅遊經驗轉化成語言工作坊,分享創造自己的價值,找到一同學習的日本夥伴」。
企圖心與生活
自己從大學開始,自我目標即是撰寫研究論述。希望能在學術社會做貢獻,但是準備進入這行後,發現到許多技能需要質化,投期刊、發表研討會後,怎麼把學術內容變成講座或是課程讓學生聽得懂,一直是我很短版部分,2020年遇到COVID-19,舉辦學術線上研討會、線上工作坊,讓自己嘗試學習線上互動的讀書會,與不同夥伴的分享,讓自己觀察給予回饋,同時也是讓自己成長,所以對我來說,慾望和信念剛好相同正相關的線段,只是如果中途身體調適不好,可以就會跑出這個正相關。
持續挑戰與田野經驗
持續成長學習─這個部份真的是最難的,有些學習項目是需要長時間學習才會有效果,例如:健身,需要規律而且不能間斷,而且需要找到協助引導突破的老師。以語言來說,沒有那個國外的環境更能學好語言,所以給自己去創造,但是創造時可能會產生更多,比學習語言更難的事情,如:場地、位置、報名沒來等等的問題,就會開啟怎麼舉辦活動、怎麼去規劃行銷,原來只是想學好語言,後來發現到要處理更多有趣的事情。加上,自己的時間沒有很多,所以我會去分析自己在,哪些時候狀況會到最佳,哪些時候適合進入田野,哪些時段需要做基本功的練習,逐步地調整,隨著每次田野經驗,把遇到不同的思維記錄下來,修改到可以應變同樣的議題,但有不同的策略狀態。
實踐的五個微行動
首先,在固定健身後,開始和父親一起學習放鬆筋膜,想讓身體有適當的彈性;接著,固定會看NHK高校的影片,將這些變成自己田野或是論述的素材,透過與朋友分享,建立自己期刊的論述;再來,喜愛不同的美食,透過結合自己喜愛的老房子,開始旅遊的景點探索;然後,完成畢業論文的答辯,透過投稿ICOM和博物館與文化,投稿上,目前正在修改內容當中,修改順利就會刊登與發表;最後,與好友規劃慶生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