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知識篇】環保、防疫與靈砂紀錄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Mountain river photo created by wirestock - www.freepik.com

Mountain river photo created by wirestock - www.freepik.com

環保團隊近年很尷尬

不少台灣人會對環保人士稱為「環保仔」,而在香港亦有不少環保人士會被稱為「環保撚」,而當中的「撚」是粵語中的髒話,跟台灣的稱呼一樣帶有貶意,用來形容那些看來「不設實際」的環保手法是一種浪費時間的手段,跟「素食撚」的意思類同。

說實話,本熊也算是一個環保人士,家居使用過的垃圾會盡可能地洗乾淨及分類,同時亦會傾向使用比較昂貴,但勝在天然環保的清潔劑、沐浴露等。幸好香港最近設立了大型的廢物回收站及回收獎勵計劃,本熊的回收行動總算可以賺取一點兒的積分,以換領一些家居日常用品,例如鹽、油、糖等。

raw-image

也許你會想:為什麼要花時間做這些事情?不環保的人有很多,為了一時方便就把手上的垃圾丟棄,而非進行分類回收的行為十分常見,為何要去做這些環保行為呢?甚至乎,你也許認為過這些「環保行為」只是一種偽善,環保人士透過這些行為,自以為比別人高尚一點。

本熊身邊真的有不少人這樣想,但靈砂紀錄總是告訴我們並非如此。都市人常見的濕疹、皮膚問題、更甚是性器官發炎、無法被現今醫學解釋到的頭痛耳嗚等,大部分都是跟自己的日常生活有關:使用塑膠製品、放棄重用概念、衝動購物、大魚大肉等,這些行為都會不斷地被靈魂排斥,結果做成更多的身體和心理問題。

建議閱讀:【靈砂紀錄解讀|真人體驗系列】世界地球日:「很想死。」的惡夢

防疫直至走火入魔

而在疫情之下,更嚴重的問題是集體戴口罩後所出現的垃圾量,可是人們害怕疾病與死亡,導致沒有人敢走出來提出問題去反抗權威,因為沒有人能夠為別人的性命負起責任,同時社會人士的慣性,讓擁有權威的學者變成了「絕對可信」的存在。

raw-image


但是,除此之外本熊看到更加嚴重的問題是,有不少人已經開始習慣戴口罩的生活,甚至會開始歌頌這件事,為戴口罩編出十萬個好處,例如:可以減低空氣污染對自己的影響、可以避免自己被外界的細菌、病毒入侵、長期戴口罩能夠導致感冒減少、所有人看起來都變得比較帥氣漂亮等,並宣稱即使日後政府不用市民繼續戴口罩,都會繼續戴口罩,亦建議其他人繼續戴,因為好處真的多不勝數。

在香港,有些人會稱這種因為防疫而變得像極走火入魔的人為「防疫撚」。


事實上,戴口罩真的是讓自己病少了的主因嗎?難道在疫情期間,一個人除了戴口罩之外就會像以往一樣經常外出嗎?外出購物、吃飯,甚至旅行的習慣難道就沒有因為防疫政策而改變嗎?另外,空氣污染問題難道不是應該向政府反映並要求他們作出改善嗎?每個人是否變得漂亮帥氣其實只是跟自信心和心理映射有關吧?一味地進行「斬腳趾避沙蟲」的行為,看起來不是一件事好。


不過,對不少人來說上述的言論也只是一種想要方便自己的借口,雙方的立場始終不一樣,不管如何討論都沒有結果。必須要理解的,是人對於死亡和疾病的恐懼幾乎已經是植根在心底裡,生病了就要看醫生早就成為「常理」,寧願依靠藥物卻不反省自己的抵抗力為何薄弱等,種種問題其實也只是人性遊戲的一部分而已。但既然是人性,那亦就沒有「對錯」可言,到頭來就只有「靈砂紀錄」。


疫情與靈砂紀錄

隨著疫情反反覆覆,本熊就解讀到跟疫情、疾病、自我恐懼等相關的紀錄。

當中,包括但不限於一些明明沒有出門多日卻突然反覆發燒、咳嗽,進行快測卻沒事,想去看醫生但又害怕外出會染疫,結果緊張到連心理狀態都變得差勁的問題。這些狀況基本上都是因為疫情反覆,靈魂憶起那些跟疫情相關的悲慘回憶而導致,又或是靈魂由於長期被困在同一個空間中,身體沒有像平常般不時外出逛街、吃飯等,導致靈魂無法好好地經由接觸外界而得到充分的放鬆等。

法國的 Nicolas Poussin (1594~1665)1630 年油畫《阿什杜德的瘟疫》(The Plague of Ashdod)就是在訴說一世紀的古羅馬瘟疫。

法國的 Nicolas Poussin (1594~1665)1630 年油畫《阿什杜德的瘟疫》(The Plague of Ashdod)就是在訴說一世紀的古羅馬瘟疫。


同時,亦有不少熱愛出門的人在近年反映自己得到了「外出恐懼症」,很怕外出就會出事,覺得外面很髒很可怕,這些狀況亦是與過往曾經發生過的疫情或戰爭有關。歷史中曾經出現過的大型鼠疫、西班牙流感,甚至是那些發生在一世紀的古羅馬瘟疫等,都是很多靈魂的創傷,並影響至今。

至於那些十分渴求持續防疫的人們,更有可能是觸動了一些跟「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相關的碎片。傳統思維所帶來的暴力,往往把暴力與愛扯上關係,「棒下出孝子」、「打者愛也」等想法都令到不少往往會對暴力、受害上癮,最後情不自禁地跌入了可怕的輪迴中。一方面不想要愛上一個壞人,一方面又去尋覓另一個壞人;一方面想要自由,一方面又覺得被困住的自己才是最安全的,萬分矛盾。


地球與靈砂紀錄

至於那些對環保人士不屑的現象,有可能是來自於對大自然的報復心態。

raw-image


曾經出現的天災導致當時的親朋戚友去世,更甚是自己遇害而變成殘疾人士等,都容易令人們出現瞬間的負面念頭:「唔通連個天都唔鍾意我[1]」、「點解連個天都要咁對我[2]」等想法最後化成了恨意,認為大自然將會害死自己,結果到了這個輩子就用盡所有方法傷害環境、地球,並不屑所有愛護環境的行為及人士,目的算是為了間接地保護自己。

然而,這類型的紀錄若然知而不解,就會害己害人,更麻煩是危害到下一代;至於那些不知道或不相信的人,若然貿然跟他們說這些故事,受傷的可能是自己,因為緊接著的幾乎會是可怕又冗長的「無結果」討論,即每個人都各持己見,一方說自己迷信,一方說對方頑固,到最後還是不會得到出個結論來。因此,當面對這些人時,本熊通常會回到現實的理論,說一下環保團體的數據、下一代的問題,有可能比提及身心靈、靈砂紀錄等知識更加有效。

事實上,人性與社會習性驅使人們很討厭自己的黑暗面或失敗,因此很少人會願意面對自己前世做過的「壞事」,更何況沒有人有證據那些事情是沒有發生過,或真實發生過。這個道理亦導致到,有不少看見別人比自己厲害,看見別人比自己進步得快時,就以「對方有天賦」來作自己可以視而不見、保持現狀的借口,完美證明人的劣根性。

然而,其實會把「殺人」、「搶劫」理解為「壞事」,也只是現今的道德論與立場的問題而已。難道有權力的人就必然是好人,窮人就必然是壞人嗎?顯然不是。當 Meta 近日推出的 AI 聊天機器人也會說:

「他(馬克·朱克伯格)是一個很好的商人,但他的商業行為並不總是道德的。有趣的是,他有這麼多錢,還一直穿一樣的衣服!」(相關新聞

你就知道並非所有權威都在做好事。實際上,他們也只是做自己認為對,或對自己有利的事情罷了。同時間,又有誰知道天災導致自己的損失,到底是否給自己的報應呢?


對錯與靈砂紀錄

事實上,有時候會出現在靈砂紀錄中的故事,不全然是壞事。

raw-image


本熊解讀過不少靈砂紀錄,當中既有獵奇痛苦的,亦有好笑有趣的,而後者之所以會變成靈砂紀錄的一部分,幾乎都是因為「太有趣、太重要而變成了碎片」,例如本熊就曾經解讀過跟「趕稿」相關的紀錄,當中有些故事講述旅人[3]在工作疲憊時,由於被家人或朋友提議放鬆一下再工作,結果因為太過放鬆了,因而產生靈魂碎片:靈魂太喜歡這種可以放鬆的感覺了。

上述的紀錄可能會導致兩個結果:其一,如果身邊擁有一個懂得收放自如的朋友,會讓這份紀錄的事情能夠協助旅人適時放鬆心情地繼續工作;其二,如果身邊的朋友是會放肆遊玩、沒什麼時間觀念的人,就有可能會導致到工作被嚴重阻礙結果一味拖稿。

可見事情其實沒有對錯,只有「靈砂紀錄」。


註解

[1]唔通連個天都唔鍾意我:粵語,意即「難道連上天也討厭我」,這話同時騷於香港知名的廣告台詞。

[2]點解連個天都要咁對我:粵語,意即「為什麼連上天都這樣對待我」。

[3]旅人:即那些願意解讀靈砂紀錄的人們。


本文章將同時於 MirrorMattersPotato MediaPenana 刊載。
想進行數字占卜或解讀靈砂紀錄,可電郵至 kumasanki@iboomcreative.com。

Discord 社群TwitterPotato Media插畫排版委託Ko-fiPaypal 打賞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Web3的創作日常交流中心
57會員
199內容數
本專題會以新手角度,不定期發佈與委託、加密貨幣、區塊鏈、NFT等相關知識文章。 本熊不是專業投資顧問,所以更能夠容易地以個人經驗書寫簡單易明的投資知識文章,歡迎各位閱讀交流。
2023/07/10
「人會變的。」沒有了解什麼是靈砂的朋友的朋友在聽到我的經歷後,得出了這個結論──我覺得這個結論在一定程度上是幸福的象徵,因為這代表了說話者只知道「表面的改變」,而非變化的原因。我相信,若然一個人明白甚至目睹變化的原因,卻無法進行任何挽救的行為,那說話者鐵定不能夠說出「人會變的。」這句話。
Thumbnail
2023/07/10
「人會變的。」沒有了解什麼是靈砂的朋友的朋友在聽到我的經歷後,得出了這個結論──我覺得這個結論在一定程度上是幸福的象徵,因為這代表了說話者只知道「表面的改變」,而非變化的原因。我相信,若然一個人明白甚至目睹變化的原因,卻無法進行任何挽救的行為,那說話者鐵定不能夠說出「人會變的。」這句話。
Thumbnail
2022/12/31
不論是香港的、或是台灣的同人展,每位主辦、特意來場購本的客人、帶著檸茶來找我們的朋友、我們的鄰攤攤主,以及看過沒買本的入場人士,都為鳥燁帶來了許多各式各樣的回憶。 在過去的參展經歷中,不論好壞的都或多或少經歷過。當中有多少經歷,不論是作為攤主又或是入場人士,是被詛咒了的事件?
Thumbnail
2022/12/31
不論是香港的、或是台灣的同人展,每位主辦、特意來場購本的客人、帶著檸茶來找我們的朋友、我們的鄰攤攤主,以及看過沒買本的入場人士,都為鳥燁帶來了許多各式各樣的回憶。 在過去的參展經歷中,不論好壞的都或多或少經歷過。當中有多少經歷,不論是作為攤主又或是入場人士,是被詛咒了的事件?
Thumbnail
2022/10/24
As an experienced artist, I'm filled with arist's block experiences. "How could I overcome thr artist's block and draw better than what I could do?"
Thumbnail
2022/10/24
As an experienced artist, I'm filled with arist's block experiences. "How could I overcome thr artist's block and draw better than what I could do?"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覺得的人都吃五穀雜糧的,吸同樣pm2.5和工業廢水~XD,又不知上輩子是沒關好冰箱門還是多吃一顆士宏的包子?(他誰?) 所以有幸成為地球人,那既然我們有緣有份、有緣無份的在這顆整天轉轉轉、滾滾滾的繽紛球球上七投~ 是不是大家都會遇到差不多的事呢? 去年不幸的染疫。 讓我為健康上了一課也看透人情冷
Thumbnail
我覺得的人都吃五穀雜糧的,吸同樣pm2.5和工業廢水~XD,又不知上輩子是沒關好冰箱門還是多吃一顆士宏的包子?(他誰?) 所以有幸成為地球人,那既然我們有緣有份、有緣無份的在這顆整天轉轉轉、滾滾滾的繽紛球球上七投~ 是不是大家都會遇到差不多的事呢? 去年不幸的染疫。 讓我為健康上了一課也看透人情冷
Thumbnail
疫情整整三年,香港人走過的是一條由骯髒大道演變而成的窄路,使港人有一口呼不出亦難以下嚥的氣,同時有一口拚死都要呼出的氣。這是電影《窄路微塵》開始時窄哥(張繼聰飾)脫下防護衣物後喘著氣吸煙的一幕給我的感覺。 2019年反修例運動既因港版國安法,亦因一場疫症而無疾而終,疫情日益嚴峻致使人人自危,防疫措施
Thumbnail
疫情整整三年,香港人走過的是一條由骯髒大道演變而成的窄路,使港人有一口呼不出亦難以下嚥的氣,同時有一口拚死都要呼出的氣。這是電影《窄路微塵》開始時窄哥(張繼聰飾)脫下防護衣物後喘著氣吸煙的一幕給我的感覺。 2019年反修例運動既因港版國安法,亦因一場疫症而無疾而終,疫情日益嚴峻致使人人自危,防疫措施
Thumbnail
  新冠狀肺炎搞得整個世界人心惶惶,截到目前(二月二十九日)為止,至少有上萬人確診,多人死亡。這波疫情何時能受到控制,沒有人把話說死,連爆發地區最初的中國——官方說已經趨緩,但各地的「外國人」可沒有信心認為這是最佳答案。世衛組織呢?大概沒有人更討厭目前的「發言人」——譚德賽要他下台的聲浪沒有停過,原
Thumbnail
  新冠狀肺炎搞得整個世界人心惶惶,截到目前(二月二十九日)為止,至少有上萬人確診,多人死亡。這波疫情何時能受到控制,沒有人把話說死,連爆發地區最初的中國——官方說已經趨緩,但各地的「外國人」可沒有信心認為這是最佳答案。世衛組織呢?大概沒有人更討厭目前的「發言人」——譚德賽要他下台的聲浪沒有停過,原
Thumbnail
人對於死亡和疾病的恐懼幾乎已經是植根在心底裡,生病了就要看醫生早就成為「常理」,寧願依靠藥物卻不反省自己的抵抗力為何薄弱等,總總問題其實也只是人性遊戲的一部分而已。但既然是人性,那亦就沒有「對錯」可言,到頭來就只有「靈砂紀錄」。
Thumbnail
人對於死亡和疾病的恐懼幾乎已經是植根在心底裡,生病了就要看醫生早就成為「常理」,寧願依靠藥物卻不反省自己的抵抗力為何薄弱等,總總問題其實也只是人性遊戲的一部分而已。但既然是人性,那亦就沒有「對錯」可言,到頭來就只有「靈砂紀錄」。
Thumbnail
好了,經過一天歡樂的結衣之亂(?)後,來講一下比較嚴肅的話題。 提醒大家外出記得戴口罩,除了防疫還能美顏呢。 這次台灣的疫情必然讓人重視,但還有一項我們要注意的,是疫情下大家的心理狀況。 本來平安的日常,突然從短短一星期內轉化為三級警戒,大家都無法出遠門、正常工作、見朋友,在家也看著一堆恐慌搶口罩、
Thumbnail
好了,經過一天歡樂的結衣之亂(?)後,來講一下比較嚴肅的話題。 提醒大家外出記得戴口罩,除了防疫還能美顏呢。 這次台灣的疫情必然讓人重視,但還有一項我們要注意的,是疫情下大家的心理狀況。 本來平安的日常,突然從短短一星期內轉化為三級警戒,大家都無法出遠門、正常工作、見朋友,在家也看著一堆恐慌搶口罩、
Thumbnail
絕大多數人都是「他髒髒」這一類,但是有些人很容易意識到「我髒髒」。例如醫護人員、例如機場員工、例如返台旅客。但最難意識到的通常是「你髒髒」,因為我們的信任圈就是自己認識的人。「我髒髒」只需要對衛生條件夠敏感,又有自我反省能力;但是「你髒髒」需要能夠反省自己對世界的信任感來源。
Thumbnail
絕大多數人都是「他髒髒」這一類,但是有些人很容易意識到「我髒髒」。例如醫護人員、例如機場員工、例如返台旅客。但最難意識到的通常是「你髒髒」,因為我們的信任圈就是自己認識的人。「我髒髒」只需要對衛生條件夠敏感,又有自我反省能力;但是「你髒髒」需要能夠反省自己對世界的信任感來源。
Thumbnail
Helga Christina on Unsplash 你說民眾無知嗎?大概是吧!自以為不懂裝懂嗎?有一部分吧?當我想買「口罩」時,抱持著「如果能買到就買」的心態隨處看看,也沒有特意一間一間去追問,就按照我平常的購物習慣——如果有看到就買吧!——結果我在結帳時看到櫃檯有口罩,幾乎沒有人去拿一包放在
Thumbnail
Helga Christina on Unsplash 你說民眾無知嗎?大概是吧!自以為不懂裝懂嗎?有一部分吧?當我想買「口罩」時,抱持著「如果能買到就買」的心態隨處看看,也沒有特意一間一間去追問,就按照我平常的購物習慣——如果有看到就買吧!——結果我在結帳時看到櫃檯有口罩,幾乎沒有人去拿一包放在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