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自己的焦慮作祟還是真的環保?】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以前加入不塑環保社團之後,常常看到許多不塑友在哀嘆:

為何自己堅持環保餐具的習慣,但身邊的人卻無動於衷。

不環保是罪惡!

罪惡之人何其多~


其實我覺得這是習慣與個人價值觀的不同。

改變人的習慣改善往往是相當困難的。

對腦部思考來說,為了節省時間與心力耗費,因此腦部發展出了一套模式來讓自己的日常行為模式能夠順利進行,但是卻花費最少能量,也是對了節省精力去對付與應變未知的情況。這也意味著每次的新習慣的養成必須要花費很多的時間來重新適應與改變每次的決策行動,所以人的腦部往往會偷懶不太更動自己覺得好用的習慣。

以我為例,今年初開始使用網路銀行之後覺得超省時間和方便,轉帳收帳、隨時隨地無卡提款、省下刷摺的時間成本等等。而且也更可以把精力與時間節省下來安排行程不用特地出門跑銀行或ATM增加逛街購物時間。

問題是許多明明高度使用智慧型手機的年長族群並無此習慣。他們對金錢管理的觀念還留在「一定要親手交給人處理」、「一定要看到實體才安心」觀念,縱使他們使用手機時間大過年輕人,但是大多都在社交族群裡奮發早安圖,使用網路銀行他們還要多花費額外的心力與時間去追蹤與適應使用習慣,更別說還要花心力焦慮所謂的「錢轉一轉會不會就不見了?」、「錢不見了要找誰討?」的擔憂。

於是腦部就偷懶地想說,還是留在舊習慣就好了,對他們而言只要不產生看似有立即上的危險性,也因此不管網路銀行的介面改得再如何大、如何簡單使用,長輩的使用程度與普及率就是不高。

這無法清楚地比較好與不好,因為這些是個人經年累月下來產生的習慣

我也常跟上菜市場的媽媽耳提面命:為了環保不要用塑膠袋。但是對我媽的思維來說就是:

她要另外花時間和精力去想新的替代物,

來全面替代"塑膠袋"的方便使用性。

縱使我們家有很多的保鮮盒與仍在重覆使用的塑膠袋,也會分門別類的系統性蒐集與有意識性地提醒使用。縱使我內心過不去,體諒我媽陪他去菜市場,在購買行為的源頭進行分工,讓她專心挑選和仔細找錢,剩下的重複使用裝袋、運輸我來就好。

但是對大腦的思維來說,

可以不要改變並且節省自己困擾的事物,

能不參與變化就盡量不參與。

也因此我不忍苛責我媽,因為買菜真的是一件勞心勞力的事。

只能盡量做到重複使用。

是因為習性的養成,而不是刻意罪惡。


回到本文開頭,如果先做好自身環保習慣,

而非以自己的道德羅盤來譴責別人的話呢?

人是會藉由模仿來學習,不必特地花費心力與時間去說服與意圖改變每個人原有的價值觀,只要安排設計,給他們時間讓他們有機會接觸到,培養他們的意識,讓他們逐步知道塑膠袋只是一個盛裝的選項之一,而不是必需品。

如此較柔性且不那麼緊迫盯人的道德邏輯,

是不是也較容易讓人接受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佳儀 Lin ChiaYi的沙龍
80會員
75內容數
2017年初,因為感情受傷的關係,我透過研讀心理學、自我書寫等療癒與探索,進行了"情緒覺察"的修煉與覺醒課程。 學習以同理心的視野了解他人,並策略性的挑選與採取適合應用的情緒策略來對應情境。 提供優質的文章與音頻內容,轉換思惟的情緒教育,協助大家提升情緒健康,提升情緒作業系統。 幫你整理出伴隨情緒,活出真實生命的方法。
2021/05/21
要是你經常有以下症狀:睡不飽、容易累、肩頸痠痛、記憶力變差、無法專注、感冒很久才好、視線模糊、耳鳴……可能是你的大腦累壞了 腦疲勞跟情緒到底有什麼關係? 解決了腦疲勞,為什麼心情就會好一大半?
Thumbnail
2021/05/21
要是你經常有以下症狀:睡不飽、容易累、肩頸痠痛、記憶力變差、無法專注、感冒很久才好、視線模糊、耳鳴……可能是你的大腦累壞了 腦疲勞跟情緒到底有什麼關係? 解決了腦疲勞,為什麼心情就會好一大半?
Thumbnail
2021/04/30
在以前的一篇文章裡,我略微寫過關於依附關係的實際觀察,那時候的觀察對象是我在國外寄居家庭帶過的小朋友,那時的我對於依附關係也是懵懵懂懂,僅大概知道理論模型但沒有實際相處經驗。 想了解自己是什麼依附風格人,請點這
Thumbnail
2021/04/30
在以前的一篇文章裡,我略微寫過關於依附關係的實際觀察,那時候的觀察對象是我在國外寄居家庭帶過的小朋友,那時的我對於依附關係也是懵懵懂懂,僅大概知道理論模型但沒有實際相處經驗。 想了解自己是什麼依附風格人,請點這
Thumbnail
2021/04/06
本文主要對象給希望有效率的利用行為科學,了解人類的心理與行為,以輕鬆的方式管理員工的初階管理者。 前言 我以前的一份工作是擔任初階管理者,那份管理工作是我出社會以來第一份實際接觸管理人員的工作,但坦白說,做起來非常的勞心勞力,回想起來是蠻痛苦,但成長頗多的一份回憶。
Thumbnail
2021/04/06
本文主要對象給希望有效率的利用行為科學,了解人類的心理與行為,以輕鬆的方式管理員工的初階管理者。 前言 我以前的一份工作是擔任初階管理者,那份管理工作是我出社會以來第一份實際接觸管理人員的工作,但坦白說,做起來非常的勞心勞力,回想起來是蠻痛苦,但成長頗多的一份回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當我吃到已經很飽了,我不會怕「浪費食物」,勉強自己吃完,而讓自己肚子不舒服
Thumbnail
當我吃到已經很飽了,我不會怕「浪費食物」,勉強自己吃完,而讓自己肚子不舒服
Thumbnail
某一次在YouTube上觀看關於地球暖化的視頻 看到一隻在大海裡的海龜痛苦的模樣 因為海龜的鼻子插著一根人類隨意丟棄的吸管 那個畫面怵目驚心 久久無法釋懷 加上近年來地球暖化一年比一年加劇 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也不比以往來的友善 於是興起了減塑生活的想法 進而在日常生活中落實 其實也蠻有成就感的
Thumbnail
某一次在YouTube上觀看關於地球暖化的視頻 看到一隻在大海裡的海龜痛苦的模樣 因為海龜的鼻子插著一根人類隨意丟棄的吸管 那個畫面怵目驚心 久久無法釋懷 加上近年來地球暖化一年比一年加劇 我們生活的自然環境也不比以往來的友善 於是興起了減塑生活的想法 進而在日常生活中落實 其實也蠻有成就感的
Thumbnail
疫情期間我們還有另一個很大的收穫,也是很有趣的體驗,那就是,我們似乎變得更趨向所謂的「環保」了! 目前疫情期間,我們借住在媽媽的家裡,不管是買外食、買下廚的食材、買超商的咖啡、零食、買衛生紙,或是網購(更換內褲、T恤),都會產生一堆垃圾要處理,可能還會產生果蠅,然後還要注意垃圾車的時間,每3~4天就
Thumbnail
疫情期間我們還有另一個很大的收穫,也是很有趣的體驗,那就是,我們似乎變得更趨向所謂的「環保」了! 目前疫情期間,我們借住在媽媽的家裡,不管是買外食、買下廚的食材、買超商的咖啡、零食、買衛生紙,或是網購(更換內褲、T恤),都會產生一堆垃圾要處理,可能還會產生果蠅,然後還要注意垃圾車的時間,每3~4天就
Thumbnail
推薦閱讀對象: 1. 剛開始關注環保議題 or 同溫層朋友,想參考別人的方法 2. 對週遭不拿塑膠袋、用布衛生棉等行為充滿疑惑,且替他們覺得麻煩的人XD 3. 純粹好奇路過的朋友
Thumbnail
推薦閱讀對象: 1. 剛開始關注環保議題 or 同溫層朋友,想參考別人的方法 2. 對週遭不拿塑膠袋、用布衛生棉等行為充滿疑惑,且替他們覺得麻煩的人XD 3. 純粹好奇路過的朋友
Thumbnail
整理垃圾是件很煩而且很細瑣的事。如果你跟我一樣討厭倒垃圾、討厭整理,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製造」。
Thumbnail
整理垃圾是件很煩而且很細瑣的事。如果你跟我一樣討厭倒垃圾、討厭整理,最好的方式就是「不要製造」。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都相信「去跟別人說這件事,只會被討厭。」而從來不試試先從自己身邊的人開始提倡起。但我的經驗告訴我,即使真的有人會因為這樣討厭我,但很多人是因為「沒有想到可以這樣做」而「習慣」原來的作法,認為「只能這樣子了」,只要多試幾次,並且身體力行給其他人看:「沒有很難啊!」而且「還不用整理垃圾呢!」
Thumbnail
大部分的人都相信「去跟別人說這件事,只會被討厭。」而從來不試試先從自己身邊的人開始提倡起。但我的經驗告訴我,即使真的有人會因為這樣討厭我,但很多人是因為「沒有想到可以這樣做」而「習慣」原來的作法,認為「只能這樣子了」,只要多試幾次,並且身體力行給其他人看:「沒有很難啊!」而且「還不用整理垃圾呢!」
Thumbnail
有人是為了環保,有人是為了健康,有人是不想倒垃圾,有人是為了改善生活品質,或許每個人開始的原因不一樣,但嘗試後會發現,這樣的生活態度真的好處多,環保、減少垃圾量、省錢又健康!
Thumbnail
有人是為了環保,有人是為了健康,有人是不想倒垃圾,有人是為了改善生活品質,或許每個人開始的原因不一樣,但嘗試後會發現,這樣的生活態度真的好處多,環保、減少垃圾量、省錢又健康!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