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們離開學校找的第一份工作,除了依自己所學的專長投履歷之外,往往是從願意錄取的公司裡挑一個待遇條件比較好的。我們付出我們的時間精力去工作,通常有二個誘因,一個是「保健因素」,也就是主要考慮薪水、地位、穩定性及工作環境……另一個是動機因素,也就是從工作中獲得意義及個人成長,甚至能回應自己的興趣與喜好。
通常頭幾個工作只能滿足第一個誘因,如果我們夠幸運或夠努力,才有機會兼顧二個誘因。運氣很難掌握,但是人人都可以憑藉努力創造出另一個斜槓的工作,朝自己有興趣,覺得有意義的工作前進。
當然有更多的可能性是你換了幾個工作之後,找到的是自己還算滿意的理想工作,但是做了幾年之後,已駕輕就熟游刃有餘,這時可以用下班以及星期假日、年休假,開始發展自己的第二個或第三個專業,假以時日,這些原本是業餘的興趣,也許就會變成能帶來收入的斜槓工作。
目前社會上斜槓的組合可分為以下幾類,第一種是除了有穩定收入之外,加上因興趣愛好形成的副業。第二種是理性加上感性的二種互補工作,第三種是用腦的工作加上體力或操作型的斜槓來平衡,最後一種是知識綜合型,也就是原本的興趣喜好愈來愈專業後,開始寫作出書,然後開班教學與演講。
如果工作與斜槓的自主性及自由度高,可以同時身兼數職,但是若無法負荷必須有所取捨時,可以依兩個標準答案來決定是否要放棄原本的工作,第一是已有長達數月的時間,早上起床後不想上班,也就是失去工作的熱情,第二個檢視標準是,覺得這個工作如果換別人做,應該會做得比自己好,而且自己也完全不在乎,換句話說,已經失去將原本工作做好的動機時,或許就是該放棄的時候。
至於一個工作是否該好好把握,甚至值得做一輩子,也有三個檢視標準,第一是,做的時候,即便加班,都不會覺得心累,第二是當別人建議你不用那麼用力,但是自己卻不想停下來;第三是跟自己一起工作的同事,都是自己敬重的專業人士,那麼這份工作也會是值得持續投入的。
一個人擁有斜槓的工作,那個工作一定是他很喜歡,願意熱情投入的,換句話說,當我們付出的每一分每一秒,流下的每一滴汗水,都是享受時,工作就不再是工作,斜槓再多也不會是負擔。
如何開始斜槓
首先要把我們手邊第一份工作做好。
這一份工作或許是我們學生時代所學的專業,也或許是一個耗費時間體力只為了糊口謀生所需的工作,無論喜不喜歡,一定還是要認真做好,因為我們需要這工作所帶來的安心感及滿足基本的生活所需。
就像美國好萊塢幾乎所有演藝人員都是一邊在餐廳端盤子或一邊開計程車,一邊爭取試鏡機會。任何工作都會有下班時間,也會有星期假日可供自由運用,如果願意,人人都會有足夠多的時間去學習第二個、第三個專業。若以正面角度來思考的話,不必哀怨的說,那不是休息與娛樂的時間都沒了嗎?其實變化跟休息一樣有效,從一種工作轉換到另一種工作,本身就能提振精神。
當我們學習有所心得,在這個自媒體時代,我們可以用各種方式來創作與發表,讓別人知道你會什麼,同時可以考各種相關證照與參加比賽,這些都是檢視自己專業的方式。
除了在網路上分享之外,也要在實體世界廣結善緣,不要只想著賺錢或宣傳自己,而是要懷抱分享與幫助別人的心情參與這個社會,不要只窩在同溫層或舒適圈,要勉強自己踏出家門認識不同領域的人,試著聽聽不同的想法,在人際互動有所謂「弱聯結效應」,意思是說會帶給我們新機會的人往往是只有一面之緣不太熟悉的新朋友,或者來自於我們熟悉的生活圈之外,間接的朋友。只要我們願意創作,願意分享,願意跨出舒適圈與同溫層,就會感受到弱聯結的威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