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8/09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SRN學習筆記】選擇了IG,然後……

為何選擇IG
想好了要經營的方式(看過的書為主+摘文),然後考量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只打算寫短短的文字,這時就來考慮平台了。
因為是摘文,自然是要以圖卡的方式來呈現,而這在IG上是比較好表現的。雖然自己不是設計背景出身,但現在能夠輔助的工具也比當年多很多,應該能夠比較好上手。持平說最熟悉的當然是FB,我熟識的的朋友大多還是在FB活動,但因為沒有想要和朋友宣傳,所以不需要把這個當成考量,FB就當個順便,排程系統可以一併處理。
至於Youtube和Tiktok是不在考慮範圍內的,一方面是沒有影音底子,但更實際的考量是以摘文這樣的形式完全撐不起來,滑了一下Shorts和Tiktok後也覺得上頭的「氛圍」和我喜歡的相去甚遠,這樣一定持續不久,所以就不去想了。
開始試做了一些圖卡,寫了一些短短的文案,結果在設定標籤的時候,我才驚覺,哇,有這麼多人早就在做這些事了!

原來只有我沒發現
一開始我選用的標籤是「引文」,從書上摘出來的不就叫引文嗎?結果一搜尋發現引文的標籤數不多,想想怎麼可能。結果我換用「語錄」來搜尋,才完全驚呆。原來有這麼多人在寫語錄(還是講收集語錄?),然後有很多帳號經營的追蹤數都是破萬或十幾二十萬,我有種井底之蛙探出頭的感覺,這才發現有這麼多人需要這些東西,延伸的範圍也很大。有講正能量的,講感情的,宗教性質一些的,商業的,心靈成長的,名人語錄的,電影或影集對白的……包羅萬象。所以同溫層和演算法多奇妙,我在自己的小島上真的過的很好,以前只有在FB上看看「每天來點負能量」,但當時我也沒每天在看,關掉了我也沒覺得如何。。。。
2010年IG上線時,我是當年就開始用的第一批人。但現在回看真的有些感觸,有在想就會有不同,沒在想的如我就依然只是個隨手拍。從來沒有想要在上頭「做什麼」,但或許這就是時機點吧,看看那些語錄的帳號,有兩萬五千則貼文的(這怎麼辦到的),上千貼文的也很多,真的很令人讚嘆,但讚嘆完了,這些也真的都與我無關。

講初心是老梗,但這個練習我比較想要的是過程。
要開始經營一個帳號,原本是有想說要來設定一些目標,但我不想改變自己就是這麼發散的閱讀面向,也不想要在看電影時記下了一個好句子但不能po歐因為這裡只能談書。很難不在意什麼追蹤數的,但我連持續一年都還沒有,想這些幹嘛?
生活中可以分心的事情太多,最難的是能夠堅持一個什麼,一開始就只是把自己已經紀錄的文字再利用,那就先這樣吧,看看過程中還能發現什麼,甚至包括寫這個學習紀錄就是我一開始沒想過的事,但現在覺得挺好的。
所以我「前一個」IG帳號就這樣開張了,然後不到兩個禮拜,隨著命名(見上一篇)的改變,加上我又不小心看到了一支Youtube 影片後,居然全部整個打掉,開始看起Reels了。
*廣告時間:若有興趣的話,歡迎追蹤一下我的IG @summerreadingnote,就叫「夏天漫讀筆記」啦。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