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麥SUPER教師這樣教!》讀後心得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你每天都在練球,難道以後要當職業球員嗎?」我爸說,當時的我還在唸大二,一個禮拜有六天都會打排球。
老實說,我並不是個做什麼事都會先想到目的才去做的人,我相信所有的孩子都不是。孩子天生就知道自己該做什麼,在大人眼中無意義的行為,在他們心裡可有趣了。但身為父母的我們,總擔心孩子"浪費時間",就像我爸擔心的一樣,平常爸爸不會管我做甚麼,我也理解他這次的提醒,是出於關心。但因為排球,和現在工作的主管有一面之緣,誰知道打排球到底有沒有幫助呢?

讓孩子做決定

對父母來說這真的很難,自己也是每天在掙扎,唸幼稚園的女兒想要穿著澎澎紗裙去上學時,我盡量以不干涉她的方式告訴她在學校運動時可能會很熱和不方便。如果她還是堅持,就讓她穿去,因為她必須自己練習做各種的決定,並承擔它帶來的後果,這也許就是教育最重要的部分。不管是家庭教育或是學校教育,重點都是自主權的回歸。學齡前孩子,生活還不能完全自理,因此必須交出部分權力給父母,但上學後得讓孩子知道她是有自由去決定與自己相關的事物。
大家看到這裡大概會覺得自由是跟學校最沒有關係的一個詞了吧! 的確,以前學校嚴格的髮禁及服裝限制,課本內容全國統一,上課也不能隨意發言,更不能指出師長的錯誤,這樣的方式,是教育,也是一種洗腦。以前的學校,是一個要你放棄自我的地方,奇裝異服和奇思異想的學生被貼上異類的標籤,直到你願意放棄思考、掙扎與抵抗。
過去就讓它過去,雖然我們都接受了這樣的教育長大,但現在還來得及不要將惡習傳到下一代。
《丹麥SUPER教師這樣教!》這本書,訪問了10位丹麥教師,作者本身是丹麥哥本哈根的記者和作家,也住過中國、柬埔寨和南韓,近距離觀察到北歐國家與亞洲國家的不同。特別的是,每一章的故事會從老師本人的經歷說起,也更體現了孩子不需要一早就立定志向才能成功的說法,知道這些教師本來也是經歷一番波折才走到今天,無疑對家長及學生都是種鼓勵。

通往美好人生有很多條路可走

什麼是美好的人生?是有閒錢可以出國旅遊?在餐廳點餐可以從菜單最下面點起?還是能夠準時下班,跟家裡的寵物貓一起玩耍和好好做料理?如果身為父母的我們,都不知道什麼樣的人生最好,又怎麼能預知你的孩子長大後,過什麼樣的生活會快樂?我們必須放下幫規劃孩子人生的執念,才能期待教育環境的改變。

還給孩子及教師教育的自主權

當老師也被學校及制度綁手綁腳的規定授課內容及方式時,如何教出能獨立思考的孩子?我覺得在本書中訪談的丹麥教師與台灣教師最大的不同之處是,會花較多時間詢問孩子的想法,來找出孩子們有興趣的事物作為切入點,這個簡單的動作不只可以引發孩子的好奇心(因為問題是自己或同學提出的),也能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學習上是有主導權(可以決定今天要學什麼)。數學老師漢寧.阿茲琉斯在學期開始時,會花一整堂課詢問孩子,覺得自己為什麼要學這個科目,從孩子的回答,可以看出每個孩子的學習動機強弱,往後也比較能針對每個孩子,提供不同的指導。若孩子不理解要學習的科目,跟她的生活有什關係,在遇到困難時,很難堅持下去,像以前常有個說法,就算不會微積分,我一樣可以活得好好的(就像現在的我...)。抱持著這種心態學習,頭腦還沒理解,身體已經本能的排斥學習了。
當然丹麥的老師能有這樣做的餘裕,是在家長學校及政府不會對老師有諸多干涉及要求的情況下,才能成立。最近觀察在台灣疫情下的老師們,除了要馬上熟悉線上課系統,還要熟知所有最新的防疫規定流程,簡直沒有時間好好備課,在這種情況下也很難責怪老師沒有”點燃孩子的火花”。 這是要在一個社會去有完備教育系統支持下,才能達到的情況。

你的世界你做主

教社會科的基姆.呂別克老師,設計了一套民主桌遊,讓孩子模擬參與地方政治的情形,每位學生抽籤決定自己所屬的政黨,提出不同的建議和政策,大家實地體驗到政治執行時的許多困難面,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彼此學習彼此包容,也增進自己的構通技巧,理性的說服別人;而讓學校學生會有權力決定一些學校事務,能讓孩子覺得自己的世界,會因為努力而改變。就算只是讓巧克力牛奶重新在出現在學校餐廳菜單上,也是一項重要的公民參與。
學校就是社會的縮影,學校是孩子除了家庭外加入的第一個團體,人是群居動物,沒有人能獨自生活,從小讓孩子認識群體,以及自己在群體中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如果學生覺得自己的意見沒人要聽,是個毫不重要的角色,出了社會也只能對公共事務冷漠以對,我們要給孩子成功的經驗,才能讓孩子獲得自信心。

我們都是世界公民

這大概是我們這一代最弱的部分,從小都是個別學習每個科目,國語就是背誦,數學就是計算,每個科目,互不相干,好像在現實世界裡的問題,也會有個專門學這個科目的專家,會負責解決。但困難而重要的問題,從來不是單一領域的專家可以解決的。從小就讓孩子了解這世界上的一些重大問題,未來他們就可能是有能力解決問題的人。或許你說貧窮,戰爭和難民及氣候變遷問題對孩子來說太遙遠了,但經過這兩年,我發現其實也沒這麼遙遠,烏克蘭人也沒想到這輩子真的會遇到戰爭吧!人類對科技金錢權力的慾望,使得一切的變化都難以預測,現在就能幫孩子指出各種可能的未來,以及跟他們自身又如何相關,當一個人了解自己跟所屬群體的相關性,你不會只專注在個人的追求而變得自私自利,也不會因心靈空虛覺得孤獨。

分數不等於孩子

考試會削弱學習的獨立自主性,這在教育界是最難改革的一部分。對於亞洲父母,早已習慣這種考試菁英制度,會考試的孩子總是比較吃香,就算他對科目的了解可能沒有隔壁同學多,但是因為「考試技巧」好,而可以獲得高分,這也和現在的社會一樣,只看結果,不注重過程;只有關乎考績的事才有人要做,就算不喜歡,但這就是現實。當我們理直氣壯地這樣跟孩子宣揚文憑的好處,因為我們自以為掌握了幸福人生方程式,鼓勵孩子求學階段辛苦一點,犧牲一點玩樂,是為了換得未來的快樂。身為父母的我,也希望孩子未來能過得輕鬆點,不用做很辛苦的工作來維生,所以也很難批評這樣的想法。期望她們能考上好學校,可以有比別人更多的機會做選擇。
但現在的孩子要面對的未來,與我們不同,以前那個寒窗苦讀考上好學校,換得一個好工作的時代已經過去。全世界都有孩子可以發光發熱的舞台;用以往的固化思維來指導孩子,反而限制了她的想像,也許我們已經沒有能力預測孩子未來的職業與生活,但做為父母老師,能夠陪伴孩子們認識自己,探索各種可能。擁有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各種困難的信心,和活成自己想要樣子的勇氣,才是我們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我要做的就是確保學生終其一生都想繼續學習
海莉.霍基亞(科學與數學教師)
讀完本書,唯一覺得可惜的一點是到第10章後,就突然結束了,通常看書都會期待最後來個總結,作者下個結論,也許這是以往習慣的學習模式作祟,期待老師來跟我說這堂課到底要學什麼,看來,現在輪到看這本書的我們該來回答問題了,我們想要的教育,到底是什麼樣子?
8/18前到《在閱讀路上》粉絲專頁按讚,並在本篇貼文按讚並於下方留言,"丹麥SUPER教師這樣教"即可參加新書抽獎活動,將抽出正取兩位,備取兩位,寄送地址以台澎金馬為限。
avatar-img
13會員
25內容數
--在閱讀路上是一個我分享閱讀心得的部落格-- 書本是搭建樓梯的磚。 在世界的盡頭,帶我走向通往真實世界的大門。 -楚門的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粉圓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傾聽自己的內心,聽聽你的心智在說什麼;,察覺自己心智的聲音,像旁觀者一樣的聆聽,但不做任何批判。直到你的心智能有片刻安靜,直到它願意閉嘴。
為什麼我們擁有的老是比想要的少?面對匱乏感最強烈的時刻,你該如何做聰明抉擇?匱乏不僅是一種現象與狀況,久而久之,它會改變心理機制,使得人進入「匱乏模式」,而已錯誤的方式回應,陷入惡性循環。
書中分享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從小被診斷過動的他,在學校一直是個問題兒童,他一直以為解決方法就是盡力和別人一樣,但他的努力無效,一科一科被當,工作換了又換,當他決定不再去適應系統,轉而將重點放在讓系統配合自己,他成功的從高中被退學,到現在是哈佛教育研究所的一員。
顏色有分好壞嗎? 當小女兒說出粉紅色是對我好的顏色,我發現,她已經慢慢地被社會化成大家期待中女孩了...
你希望擁有自信的聲音嗎?能夠在一群人前面清楚的表達想法,希望能讓人聽你說話,魏世芬老師說,你必須先知道自己是誰,才能說出屬於你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跟著小芬老師上一堂聲音表達課。
《失控的努力文化》作者邀請大家重新思考"空暇"為何物?以及重新評價閒逸。閒逸就此意義來說不代表沒有活動,而是非關生產的活動。現在社會對於擁有空閒時間的歧視,讓大家很害怕失業,不只擔心失去金錢來源,同時也代表著不被社會所接納的恐懼。到底要以何種心態和方式安排工作,能達到最高效率又同時兼顧幸福感呢?
傾聽自己的內心,聽聽你的心智在說什麼;,察覺自己心智的聲音,像旁觀者一樣的聆聽,但不做任何批判。直到你的心智能有片刻安靜,直到它願意閉嘴。
為什麼我們擁有的老是比想要的少?面對匱乏感最強烈的時刻,你該如何做聰明抉擇?匱乏不僅是一種現象與狀況,久而久之,它會改變心理機制,使得人進入「匱乏模式」,而已錯誤的方式回應,陷入惡性循環。
書中分享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從小被診斷過動的他,在學校一直是個問題兒童,他一直以為解決方法就是盡力和別人一樣,但他的努力無效,一科一科被當,工作換了又換,當他決定不再去適應系統,轉而將重點放在讓系統配合自己,他成功的從高中被退學,到現在是哈佛教育研究所的一員。
顏色有分好壞嗎? 當小女兒說出粉紅色是對我好的顏色,我發現,她已經慢慢地被社會化成大家期待中女孩了...
你希望擁有自信的聲音嗎?能夠在一群人前面清楚的表達想法,希望能讓人聽你說話,魏世芬老師說,你必須先知道自己是誰,才能說出屬於你的故事。讓我們一起跟著小芬老師上一堂聲音表達課。
《失控的努力文化》作者邀請大家重新思考"空暇"為何物?以及重新評價閒逸。閒逸就此意義來說不代表沒有活動,而是非關生產的活動。現在社會對於擁有空閒時間的歧視,讓大家很害怕失業,不只擔心失去金錢來源,同時也代表著不被社會所接納的恐懼。到底要以何種心態和方式安排工作,能達到最高效率又同時兼顧幸福感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教育制度的問題,並從北歐的教育體制中得到了啟發。作者認為值得臺灣家長閱讀,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教育的新方向。該文章強調了老師應該培養孩子進入社會的地方以及不評分的教育理念。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記得前陣子孩子從學校回來分享老師在課堂上要他們表達以後要做什麼,但沒想到竟然不是讓孩子自由發想,而是給了五個選項讓孩子從中挑選,當時的我就感到有些疑惑,怎麼孩子未來想要成為什麼還是必須限縮在大人所指定的範圍內呢? 確實不可諱言地,許多父母對於孩子以後的職業多半有著個人意見,無非是希望能有好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真的放手讓孩子自主決定,這種主動性是有效學習的基礎,尤其孩子中學到大學這個階段,真的是成長學習最迅速的時候,只要有動機,在各個方面進步的速度是令人吃驚的,從一次次的旅行中,看到孩子的成長,我們也就放心讓孩子單飛了!
Thumbnail
父母總是期待孩子擁有幸福的未來,卻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有多麼需要自己做決定,應該協助他們經歷完整人生。讓孩子自己摸索、跌倒、爬起,體驗酸甜苦辣,最終他們仍可尋得適合自己的路。何嘗不是一種幸福?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如何在日常中理解和選擇的重要性。透過一個家長如何引導孩子進行自主選擇的小故事,讓孩子從「糾正」到「選擇」,從中感受到自由和責任。文章探討了孩子內在需求和外在影響之間的平衡,以及如何透過良性溝通和引導讓孩子培養自律思考能力。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臺灣教育制度的問題,並從北歐的教育體制中得到了啟發。作者認為值得臺灣家長閱讀,並提出了一些關於教育的新方向。該文章強調了老師應該培養孩子進入社會的地方以及不評分的教育理念。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記得前陣子孩子從學校回來分享老師在課堂上要他們表達以後要做什麼,但沒想到竟然不是讓孩子自由發想,而是給了五個選項讓孩子從中挑選,當時的我就感到有些疑惑,怎麼孩子未來想要成為什麼還是必須限縮在大人所指定的範圍內呢? 確實不可諱言地,許多父母對於孩子以後的職業多半有著個人意見,無非是希望能有好
學校教育是教了很多,但獨漏了教我們這個最重要的賺錢技能,父母最大的課題,是陪伴他們,而不是規劃他們的人生
Thumbnail
當家長在幫孩子選擇才藝課時,要仔細觀察孩子與生俱來的氣質,看他們活動量高低,生活的規律性或敏感度等等。不過說實話,要判斷孩子的性向與氣質趨向並不容易,很多時候是家長自己內心補償心理的投射或一廂情願的自以為是。所以,我們要讓孩子多方嚐識,也要讓他們有放棄的自由。
Thumbnail
真的放手讓孩子自主決定,這種主動性是有效學習的基礎,尤其孩子中學到大學這個階段,真的是成長學習最迅速的時候,只要有動機,在各個方面進步的速度是令人吃驚的,從一次次的旅行中,看到孩子的成長,我們也就放心讓孩子單飛了!
Thumbnail
父母總是期待孩子擁有幸福的未來,卻忽略了青少年在成長階段有多麼需要自己做決定,應該協助他們經歷完整人生。讓孩子自己摸索、跌倒、爬起,體驗酸甜苦辣,最終他們仍可尋得適合自己的路。何嘗不是一種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