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16|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從古至今軍隊的組成與來源

    上週聊到戰爭的發生除了政治與領土糾紛以外,其最根本的原因無非就是社會上有太多人因為難以謀生而紛紛湧到軍隊裡討口飯吃,累積到最後就是對外發動戰爭占領土地,消耗人口的同時也為後代謀取更多的生存空間,今天就來討論從古至今軍隊的大致上的組織與軍隊人員的來源。

    軍隊裡可分為軍官、士官及士兵

    在軍隊中,最基層的成員為士兵,平時接受武裝訓練,戰爭時為上戰場殺敵與執行任務的第一線,因此也是戰爭中傷亡最為慘重的階級。在古代軍隊,可分為步兵、騎兵與弓箭手,而在現代軍隊中鴻溝群體通常在裝備或武器不同區分不同兵種,如憲兵、步兵、騎兵、砲兵、裝甲兵、傘兵、空降兵、海軍陸戰隊等。
    再上一層為士官,平常在負責輔佐基礎尉級軍官、生活內務帶兵及訓練和前線戰術及排連級實務一級作戰指揮訓練、輔導作為,而在戰場上則是帶領士兵在前線作戰的第一線。
    而最上層則為軍官,由下而上可分為尉官、校官與將官,在軍中擔任領導軍隊,指揮領導或技術幕僚(或稱參謀)的職務,前者擔任的職務名稱有排長、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指揮官司令(官)等,後者幕僚職則有人事官情報官作戰官訓練官後勤官補給官等等。
    那可能很多人會說春秋戰國時代的諸侯及中世紀歐洲的貴族都具有軍人身分,軍隊怎麼可能是走投無路之輩的去處呢?筆者要在這裡跟各位讀者解釋,古代軍事貴族主要擔任的是軍官,而士兵及士官通常都龍蛇雜處,與現代軍隊相差無幾,講直白一點就是社會底層的收容所。
    古今中外兵源都可分為兩大類型,徵兵制與募兵制,前者對應到義務役,而後者對應到志願役,徵兵制就是只要年齡與身體狀況符合的成年男子,一定或者是可能被抽到而必須入伍服役,退伍後則成為後備軍人隨時有可能因教召或發生戰爭而必須再入營。
    募兵制就是有意願者經過募兵過程而入伍服役,而成為常備役軍人,通常常備役軍官大多經由軍官學校訓練而成為軍官,少部分經由常備役士官或士兵接受訓練升任。至於常備役士兵與士官(也有的士官從士官學校畢業擔任)來源通常就是從社會上招募而來,而通常願意用錢與穩定換自由的人可想而知通常也是在外面社會找不到好工作,同時家庭環境也難以支援的人居多,普遍素質通常也不會太好。
    其實說穿了軍中通常能力素質較佳的大多都是軍官,而負責執行的士兵及士官基本上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也難怪很多當過兵的人除了受不了軍中文化以外,對於部隊中的人員素質也難以忍受便不奇怪了。
    當一個社會七成以上的人瘋狂時,瘋狂的不是這些人而是這個社會,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