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國文教甄擬答|110彰化高中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閱讀材料:

物哀是大約日本「平安時代」發展出來的美學風格,根據一些論述的闡釋,這個詞並非文字直譯的關於「物的哀傷」,而較近於「物的各種精神情感」這樣的意思。感受的主體當然是人,因此或許也可以說,物哀指的是人所體會到的萬物深處的精神情感。
關於物哀的形成與意涵,就和「美」一樣,它的迷人就在於它的複義與多義。在一開始翻譯成中文的时候,也有像「感物」、「物感」、「感物興嘆」等不同的譯法。而在日文字典裡,物哀的解釋多半用「深沉」、「細微」、「無以名之」的傷感來表現。這讓我想起神韻美學解釋了數百年,直到最後還是不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類似公案式的話語來得通透。詩句若能不直接指涉、不直接評論那些微妙深沉的人類情感,卻又能讓讀者在瞬間防佛感受到一種情感的流動,或許庶幾近之了。
建立物哀美學的江戶時代的國學家本居宣長,本來是為了要擺脫日本文化太受中國式語彙的影響,才想透過日本獨特美學的建立呈現民族性格。他認為中國式的美學評論,雜揉了太多的道德觀念(我想他沒有看到神韻詩派的說法)。在他解釋下的「物哀」,是超越善惡與倫理判斷,對生命、自然、人世的一份敏感。在本居的評價裡,世界第一部長篇小說,紫式部的《源氏物語》就是「物哀」美學的巔峰。
(吳明益《浮光‧物哀》)

題目:

七、如何向高中學生解釋「物哀」,請舉詩文為例。

中宜擬答:

「物哀」是一種日本美學,表現為對美的事物的深沉體會,難以用具體的語言分析解構,需要以感性的直覺對所接觸的萬物進行如其所是的觀照,而非用道德倫理價值去比附或判斷。
大西克禮於《物哀:櫻花落下後》提出「哀」的五種階段:第一,狹義的心理學涵義,近於中文的「哀憐」;第二,一般心理學含義,泛指一般性的感動,近於中文古文的「嗚呼」,可悲可喜;第三,如《源氏物語》所描寫的,日本貴族對「美」的認知與體驗,是一種幽婉豔麗的生活氛圍,一種觸景生懷且耐人尋味的情緒;第四,特殊性的美,不只是對眼前的人事物所觸發的感情,而是對整個人生發出的厭世、悲觀的情緒,稱之為「世界苦」;第五,在第四階段的「哀」之中,融入優雅豔麗之美。
吳明益聯想中國公案式的美學表達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即近乎「物哀」的意義,因為物哀體現於對人事物直觀的描繪,不採後設、後起的道德式評價,也非作者個人情感際遇的符碼;或可用王國維《人間詞話》的境界作為理解的輔助:王國維在論「境界」時提出,「有有我之境,有無我之境」,「有我之境,以我觀物,故物我皆著我之色彩。無我之境,以物觀物,故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有我之境」如「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秋千去」、「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裏斜陽暮」都是在景物的描繪中自我移情,或是使用具有傳統意象符碼的方式結合景、情,使景物的描寫與作者自身的情感不可分割;「無我之境」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鳥悠悠下」,是不期然的景與目遇,文字是景物的映照,所以說是「以物觀物」,較接近於日式「物哀」強調的脫鉤道德價值判斷。因此吳明益提及神韻說,因為神韻說的「言有盡而意無窮」、「興會神到」都是強調這種含蓄、不落言詮的美學。
再者,還須留意到「物哀」與禪宗「無常」觀念的緊密相關性,大西克禮即舉「櫻花落下」作為物哀最典型的美學場景,對於自然風物的姿態轉換,與人事存在有限的宿命,而對此興發的美與死亡緊密結合的感觸,即是物哀的標準展現。因此大西克禮使用「世界苦」表達,表示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世界觀,是對人事物存在具有客觀且普遍的哀感生命體驗,從此種體驗的內在意識前見,以靜觀的深沉幽暗情緒去感受、去描繪,便是物哀的進階階段。如劉希夷「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對生命易逝的感嘆,晏殊「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對時光不可追尋的輕愁,都表達了存在的哀感。物哀更強調客體的唯美性,大西氏指出:櫻花的極美、極絢爛又轉瞬消逝的景象,是一種美的「脆弱性」,而對此而生的陰翳哀愁,即是物哀。晏殊「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可為一例。
對高中生而言,體會物哀可先從「靜觀」養成,如朱光潛〈我們對一棵古樹的三種態度〉分析,對事物可以有「實用、科學、美感」三種態度,而美感的態度即出自靜觀,要全神專注地在客體給予我們的形象美感的直覺上;故剝除功利價值的意象,領受事物本身之美,是感受物哀的第一步驟。
其次,對於存在的哀感,學生已可在〈赤壁賦〉、〈念奴嬌〉略有認識,有關嘆逝的文學作品亦或有觸及;在抒情性的文體中,可以請學生多留意描繪景物的詩詞,發現那些著重於呈現物象、即景傷懷,而又不流於極端哀痛的作品。如陶淵明、王維、花間北宋詞作等。
總之,物哀作為一種美學進路,其實可與課堂內外的文本相連結,提供高中生高階的美學視野,也能在情感教育上發揮,培養學生對人事物感性的感受,使文學之美能觸動心靈,進而成為人生的養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2會員
79內容數
針對高中國文課內、課外文學作品,深入細讀、分析寫作手法與內涵,分享中宜師的教學見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貝冷絲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10學年度台南女中國文教師甄試第七題模擬答案。
110學年度高雄女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一題模擬答案。
110學年度新竹女中國文教師甄試筆試第二題模擬答案。
109學年度西松高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三題模擬答案。
109學年度桃園高中國文教師甄試筆試第四題模擬答案。
109學年度北一女中國文教師甄試筆試第三題模擬答案。
110學年度台南女中國文教師甄試第七題模擬答案。
110學年度高雄女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一題模擬答案。
110學年度新竹女中國文教師甄試筆試第二題模擬答案。
109學年度西松高中國文科教師甄試筆試第三題模擬答案。
109學年度桃園高中國文教師甄試筆試第四題模擬答案。
109學年度北一女中國文教師甄試筆試第三題模擬答案。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講到國文課本的時候,有不少人覺得「文言文比較美」,但真的探討「美」卻又不知所以然。現在文學理論講到的美粗粗略略大概有三個方向
Thumbnail
 日本人把櫻花視為國花,是大和精神的象徵,因為它開得絢爛,死得壯烈。尤其是吉野櫻這個品種,花瓣還鮮嫩著時便飄然散落,那種正當盛開便凋萎死去,這種悲愴之美,蠻符合日本文學與美學的追求,難怪他們對賞櫻是這麼狂熱。
Thumbnail
人一直在往前,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害怕停頓,一停頓過往的情感就都會喚起。我們在生命的旅途之中,或有感動,或有傷心,總有那些令我們印象深刻的經歷,也因為這些記憶讓我們被那些無關與己的事情引起情緒的波瀾。「多情卻被無情惱」應證了人們的多情總會被時間沖淡,也正好應證了這句,人總因無情的時間而惱怒和無可奈何。
Thumbnail
唐朝詩人王維在《相思》一詩中寫道:「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後來不少人把紅豆拿來代表相思,以物抒情。而來到日本,許多甜點當中都加入紅豆,最中餅、大福、銅鑼燒、餡蜜以及數不清的和菓子,都能看到紅豆的身影。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原本以為心痛只是文學裡的形容詞,但是在一次經歷以後,才發現心痛真的存在! 應該是高中時期吧!有段時間特別低迷,也不知道是為什麼?有志難伸?遺落了初戀?好像都湊在了一塊。煩到不行時,心臟突然酸麻了一下。那不是生理上的痛,但是突然間,好像豁然開朗,什麼都不煩了。後來想想,這應該是心痛的由來吧!再一次有
Thumbnail
美感非常重要,美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民國初年時,蔡元培提倡美育,甚至說“以美育代宗教“。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美育成功了嗎? 我是美感的白癡。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可能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或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實在沒什麼美感。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相思 唐代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首詩描繪了紅豆生長在南國,隨著春天的來臨而開花的景象。詩人表達了對心愛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對方能多採摘這些花朵,因為紅豆在古代文學中被視為象徵愛情和相思之情的代表。整首詩抒發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心觀禮,極樂世界,德風華雨,妙香天樂,泉池林樹,寶網靈禽,色光聲香,遍滿佛土,成就如是功德莊嚴,增益有情,殊勝善根,大願大力,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一拜三稱)】
Thumbnail
早上,在公園散步。 邊散步邊胡思亂想。 突然想起很久以前讀過的一篇文章“深慮論”。 正好今天到公園散步,帶著手機。 就用手機,上網查一下,很容易就查到這篇文章。 現在有手機,查詢資料真方便。 這篇文章作者是明代的方孝孺,是他早年的文章。 在明太祖洪武七年(西元1374年)寫的。
Thumbnail
講到國文課本的時候,有不少人覺得「文言文比較美」,但真的探討「美」卻又不知所以然。現在文學理論講到的美粗粗略略大概有三個方向
Thumbnail
 日本人把櫻花視為國花,是大和精神的象徵,因為它開得絢爛,死得壯烈。尤其是吉野櫻這個品種,花瓣還鮮嫩著時便飄然散落,那種正當盛開便凋萎死去,這種悲愴之美,蠻符合日本文學與美學的追求,難怪他們對賞櫻是這麼狂熱。
Thumbnail
人一直在往前,在這個過程中往往害怕停頓,一停頓過往的情感就都會喚起。我們在生命的旅途之中,或有感動,或有傷心,總有那些令我們印象深刻的經歷,也因為這些記憶讓我們被那些無關與己的事情引起情緒的波瀾。「多情卻被無情惱」應證了人們的多情總會被時間沖淡,也正好應證了這句,人總因無情的時間而惱怒和無可奈何。
Thumbnail
唐朝詩人王維在《相思》一詩中寫道:「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後來不少人把紅豆拿來代表相思,以物抒情。而來到日本,許多甜點當中都加入紅豆,最中餅、大福、銅鑼燒、餡蜜以及數不清的和菓子,都能看到紅豆的身影。
Thumbnail
不知是年紀大了,或是生活讓我對世界的理解更深沉,近年日本空靈幽暗的獨特美學常常觸動到我,所以大西克禮這套日本美學系列探討的「物哀、侘寂、幽玄」可謂中正紅心。 難得我對美術書籍產生興趣,於是一頭熱的翻開這本「物哀」。結果發現⋯⋯我跨不過閱讀此書的知識門檻,全程讀得很費勁。 作者主要引述文學用例及學
原本以為心痛只是文學裡的形容詞,但是在一次經歷以後,才發現心痛真的存在! 應該是高中時期吧!有段時間特別低迷,也不知道是為什麼?有志難伸?遺落了初戀?好像都湊在了一塊。煩到不行時,心臟突然酸麻了一下。那不是生理上的痛,但是突然間,好像豁然開朗,什麼都不煩了。後來想想,這應該是心痛的由來吧!再一次有
Thumbnail
美感非常重要,美感是天生的?還是後天培養出來的? 民國初年時,蔡元培提倡美育,甚至說“以美育代宗教“。 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美育成功了嗎? 我是美感的白癡。 不知道是什麼原因,也可能是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或周圍環境的影響,我實在沒什麼美感。
Thumbnail
回歸質樸,老詩詞與新創作會有什麼火花?請看這裡。 相思 唐代王維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 這首詩描繪了紅豆生長在南國,隨著春天的來臨而開花的景象。詩人表達了對心愛之人的思念之情,希望對方能多採摘這些花朵,因為紅豆在古代文學中被視為象徵愛情和相思之情的代表。整首詩抒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