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簡單做個自我介紹:
感官文化 2016 年自 FB 發跡,也陸續建立自己的 IG、LINE 等社群。過程中不斷嘗試導入各式各樣的 Martech 或數位工具提升效率:
- 自建平台:電商官網與自建ERP
- 專案管理:Asana, Notion, Google協作工具
- 社群整合:Omnichat, Taplink
- 數據追蹤:Pixel, GA, GTM, Clarity, Lihi
- 人資系統:104 企業大師
- 公司SOP:Miro, Xmind
- 圖文工具:Adobe系列, Figma, Zeplin, Canva, PicGIF, 梗圖產生器(私心推薦)
經過這幾年的實踐,公司的流程跟產線的優化也慢慢接近心中的理想樣貌。
感官經過這幾年的經營,從零開始的我們目前共擁有1間門市、3間工廠及3個品牌。因注重產出的品質,我們擴張的基調是以自我生產為核心,逐步添購設備及補充人力。至今已能做到從設計到製作的一站式服務(大家可以到我們官網參考過往作品及產品)。
抱持著回饋的初心,我們也在去年推出了印刷相關的線上課程,將過去從客戶與同業身上學到的不同的經驗分享給業內及對印刷感興趣的朋友們!
此外一路走來深感流程優化實在是營運之本,在公司開張的第三年也開始自建 ERP 以提升效率及降低錯誤率。
接下來我想簡單分享一下每一個時刻都在思考的問題:「如何在這個多數人都戲稱為夕陽產業的印刷業進行可控的改善及改良」
以印刷業來說,最麻煩且容易出錯的就是最前端跟客戶確認『需求』的環節。這個問題在高度或全客製化的商品上更為重要,一步踏錯後面就真的萬劫不復。
在自己開發 ERP 及電商系統的過程中,發現在某些地方
#設計業 跟
#軟體開發 非常相像。不只是沒有一定的產品規格(嚴格要說什麼一定做不到還真的沒有),有時候價值更是藏在那些開放式且未被定義的地方。
但這個現象就苦了前端溝通的夥伴,如果不能夠有效率精準收斂及確認需求,由於這部分價格很難轉嫁到產品及服務售價上,成本控制會變得不可收拾。
這方面我們選擇利用各種
#數位工具 去弭平與客戶在產品認知上的資訊落差,進而降低溝通成本。(未來若有機會,可以另外分享數位工具在前期溝通上的應用)
或許在其他領域(如
#零售電商)這是常見的做法,但在像印刷業這種高度成熟的產業卻很少見。傳統印刷業普遍選擇用人力解決事情,久了其實也不見得有累積什麼,甚至會誤以為這是自身優勢!
但導入數位工具就代表我們必須要跟上數位發展的浪潮,感官大約三個月至半年就需要微幅修改工作流程(有點像是
#敏捷開發 只是時間稍微拉長)。這些工具除了降低前端溝通成本外,也能讓更多資訊透傳到後續接手的部門,避免層層傳遞造成的資訊失真。也幸虧我們有提早準備,
#新冠疫情 期間雖然常碰到有些夥伴及窗口突然隔離,但生產大抵都能正常運作,反而讓我們在過去兩年業績還是提升。
過往在一些同業分享交流的場合常被問到為什麼我們要做這些事情,我通常都會用以下的例子解釋:我們都知道 LED 燈省電,相較於傳統螢光燈可以省掉 75 % 電費。但你在任何一個時間點思考何時該替換得到的答案往往都是「不急」,不過你如果換個視角,把眼光放長一點,既然遲早都是得換的,那不如就是在有餘力時就立刻做!(我不是賣 LED 燈的,但如果需要我介紹也可以 …)
簡單做個結論:時間才是最貴的,破釜沉舟更需要決心,善用工具與流程管理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