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生命宛若野草,卻生長在同一片土壤上
身在奧斯威辛的絕望
提到有關「集中營」的電影,你會想到哪些影視作品?也許是反省歷史浩劫的人道主義之作《辛德勒的名單》 ,或是讓殘酷戰亂從兒童視角出發、諷刺戰爭中荒謬現象的《穿條紋衣的男孩》 ,亦或是前年的作品,戳破納粹的一派胡言、取材自二戰期間真實歷史文獻的《逃出奧斯威辛》 。現在你可以在你的清單裡新增一部佳作,正是這部以真人真事的集中營經歷為基底,在其中增添體育競技元素的波蘭傳記電影《大獲拳勝》。
上述那些以集中營為題材的電影,不外乎都透過些的畫面,來描繪當時納粹軍官慘無人道的舉動;同時也向世人揭示過去戰爭的殘酷、以及和平的珍貴而得來不易。近年來講述集中營的電影也層出不窮,幾乎每一、兩年都能看到一部以集中營為題材的作品,不斷地把這些難以抹滅的傷疤,不留情面地在觀眾面前一層層揭開。同樣的,《大獲拳勝》也透過集中營裡納粹種種極端的暴行,如刻意讓囚犯受苦的命令、毫無節制的用槍殺害,甚至在刑台掛上裝飾品讓其變成表演舞台、利用食物誘惑讓大眾主動走進致命的毒氣室等等,都完完全全諷刺了當時納粹荒謬至極的迫害行為。
戰勝奧斯威辛的希望
然而,在集中營如此窘境的環境中,電影依然保有做為體育傳記片的勵志性,這也是最令我感到驚訝之處。畢竟過去的集中營電影多半都是以逃脫、受苦為故事主軸,意圖描繪出囚犯們遭受的殘酷待遇與其被納粹榨取的人身自由,但《大獲拳勝》卻是以囚犯對納粹權威的反抗為題,闡述囚犯們是如何在高壓政策的箝制下忍辱苟活,並利用主角屢敗屢戰,卻又奮勇向前的無畏精神,在電影裡植入了鼓舞人心的劇情要素。
片中更加感人的是綽號「泰迪」的波蘭拳王皮特爾茲科夫斯基(Tadeusz Pietrzykowski)與囚犯彼此之間的同胞情誼,我們看到身處逆境之中的泰迪,目睹了最駭人的酷刑和屈辱凌虐場面、看著這些飢腸轆轆、骨瘦如柴的男人接連被殺害,就練自己最敬重的運動,都成為納粹軍官的平時的消遣娛樂。但泰迪不僅設法從中存活下來,也不忘透過比賽獲得的獎勵來幫助營中的弱勢同袍,並且還憑藉他在擂台上的勝利,隨著時間的流逝和反抗意識的崛起,讓泰迪成為囚犯們的精神領袖,也為集中營的受害者們提供了突破困境一線希望。
血淚交織的藝術品
本片技術層面的發揮也是可圈可點,攝影師維托爾德·普瓦琴尼克(Witold Płóciennik)在整部電影裡鮮少使用鮮明的色彩,取而代之的是暗淡,如褪色老照片般的棕褐色調,設法強調出集中營裡的淒涼,同時也突顯了那些無情環境裡的真摯人情。此外,攝影師多次使用廣角鏡頭和長鏡頭來捕捉拳擊場景,且沒有太過風格化或動作場面常有的快速剪輯,同時也在演員不使用特技替身的情況下,有助於保持故事的真實性之外,也讓觀眾的心和思緒能與在場上奮鬥的泰迪始終產生連結。
而聽覺的表現更是不遑多讓,利用古典配樂增添了復古的風味,也能在整部電影中保持一種如納粹高官的莊嚴感,後期隨著音軌的增加,原本沉悶的氣氛逐漸高漲,由弦樂構建的旋律讓本片的決鬥場面更具史詩性,也為主角的奮戰到底的決心創造了極具震撼力的戲劇張力。除此之外,毒氣室裡的每一聲慘叫皆在每一個晚上迴盪在奧斯威辛集中營的每一個角落,這些撕心裂肺的哀號實在是令人心生畏懼,卻又不得不對此處的音效設計讚嘆不已,讓這些進在咫尺的囚犯們徹夜難眠,也不禁讓每位觀眾狂起雞皮疙瘩。
值得嘉許的處女作
很難想像《大獲拳勝》是導演馬切伊巴切夫斯基(Maciej Barczewski)的首部劇情長片作品,無論是敘事節奏或是鏡頭語言,更不用說引人入勝的音效設計,處女作以這樣的表現已經相當不錯。導演作為集中營囚犯的後代子孫,以受害者的視角建構出的人間煉獄,對史實扣人心弦的切入和描繪,再加上波蘭影帝彼得葛洛瓦茲基(Piotr Głowacki)的亮眼表現,皆為本片增加了不少可看性。
整部電影將奧斯維辛嚴酷的現實主義貫穿始終,且導演在片中大量利用對比的手法和支線故事,向我們展示囚犯們遭受的苦難,同時也呈現出當代有權人士的視而不見與漠不關心。本片未必會是影史經典,但這部電影提醒了年輕觀眾這些殘酷卻重要的歷史事件,同時也會以一個最簡單的理念激勵年輕的世代,透過自己的力量,加上永不言棄的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決心,跟隨著拳王泰迪的腳步,在逆境中創造專屬於自己的成功機會,相當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