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0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個體化的路

    這陣子的閱讀主題是個體心理學的個體化之路,讀了第五本用個體化心理學的觀點解讀故事與傳說、一本童話分析、一本永恆少年探討,感覺自己開始比較能掌握運用這個觀點的能力了。
    這幾天朋友傳來訊息,說她對另一半的職涯規劃態度感到失望,沒想到對方這麼幼稚,感覺自己的伴侶這麼孩子氣,和原本的理想型落差很大。這位朋友可以算是我親近的朋友,雖然之前過於親近可能給人家帶來壓力,因此我默默地拉開距離,但在某些事情上面我們還是只會想到要對彼此訴說,也算是心裡有特別位子的朋友。
    而我綜觀這幾年來看這位朋友的感情或婚姻生活,赫然發現運用個體化之路來解釋居然很能通(這是什麼形容詞),它幫助我理解了她的情況,也讓我發現運用這個觀點來看事情最大的幫助就是:帶來希望。
    個體心理學的假設是:人的集體潛意識是在尋求整合的(也就是個體化),整合的事物是自身內心裡的陽性特質與陰性特質,陽性特質的化身是阿尼姆斯,陰性特質的化身是阿尼瑪。我們會被自己內心所缺乏(有時是被掩蓋)的陽性或陰性特質的對象所吸引,簡單說就是把心裡的阿尼瑪與阿尼姆斯投射到對方身上,為了整合的渴望而與對方結合。
    然而各種故事裡面都提醒了一個點:雖然你被吸引的對象是內心的阿尼瑪/阿尼姆斯往外投射的原因,但是還是要睜開眼睛看著對方這個"真正的人",而不能一昧要求或設想對方"就是"你心中投射出來的那個樣子。它用"不能將阿尼瑪/阿尼姆斯實體化的方式在處理投射,否則只會帶來失敗(還是毀滅?)"的句子在解說。
    依照這個觀點看我的朋友,我突然發現,原來他們雙方都將自己內心所被壓抑(或缺乏)的阿尼瑪/阿尼姆斯投射在彼此身上,並且抱著實體化的期待,結果當然是一連串的破滅。而雙方可能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樣的失望與失落情緒,於是負面情緒的張力一直存在著,男生是攻擊,女生是退後。
    以前我會為了這樣的情況感到唏噓不已,甚至心裡暗自難過,但了解了個體心理學之後,我的想法完全不同了。
    我確實看到我的朋友正在走個體化之路,這幾年她慢慢在改變,她心中的阿尼姆斯甦醒了,她的阿尼瑪與阿尼姆斯接觸時,允許了阿尼姆斯的發展,這兩種力量正在慢慢取得平衡。我想當這兩種力量趨於平衡時,朋友或許就不會那麼容易在婚姻中受傷,而她不需要對方來滿足她對阿尼姆斯的力量的渴望時,也許就能更平和的接受對方就是這樣。
    至於接受對方就是這樣以後,會讓感情修復或是確定走上分開一途,這就是未知了。也許這正是一個分歧點。我心裡想,若朋友能從這個角度理解自己的狀態該有多好,不過我現在也學會了只是提點她,但不強迫輸出我的想法,做到陪伴就好了。
    為什麼我認為個體心理學是帶來希望的一種觀點呢?因為在這個理論裡面,所有的事件、衝突,都被視為帶來整合的契機,若處理得好那麼就會幫助人整合得更好,好事就會發生;若處理不好就算是整合失敗,但不會因為一次的失敗就落入萬丈深淵,都是連續好幾次的失敗才變得萬劫不復,所以,總是會有機會成功的。
    只可惜若不了解個體心理學的人,不知道整合成功的機率是否會下降呢?這個問題目前無解。
    總之,就算最後朋友以離婚收場,我也相信那是因為她走了一段整合之路以後,離開了不適合的關係,那麼剩下的下半輩子,至少我知道她會和她自己過得很好。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