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人都可能被討厭,你能接受嗎?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今天在讀諮商理論中的其中的章節:阿德勒心理治療。Adler採用現象學取向,現象學指的是個人的主觀經驗,也就是人們知覺到外在世界的獨特方式,與對經驗的詮釋,對於主觀的現實包含個人的知覺、想法、感受、價值觀、信念、執念與結論等,但往往我們所認為真實的經驗並不一定是真實的,有時候要了解一個人得先進入這個人的經驗當中才能瞭解到這個人的現象場。

其中生活型態是Adler 學派的重要概念之一,人會主動組織自己認定的現實,並依此對生命事件賦予了個人意義,也就是個體的思考、感受、行為上的方式是如何產生對自己、他人與這世界的各種知覺,也因此錯誤的詮釋會導致謬誤的私人邏輯,對於所面臨到的事情與處境而產生了問題,Adler將個體面對的生活問題歸納為「與他人互動行為問題」、「職業問題」、「愛情問題」三類型,當個體面對這些問題時會採用:「支配型」、「索取型」、迴避型」、「社會利益型」等四種方式來因應。

讀到這裡我就在思考我這近期發生的事情,我目前在半工半讀,我在工作的地方是工讀生,而近期請了一位正職,經過1.2個月的相處我發現這位正職脾氣說來就來並且發現對方毫無彈性與空間能夠溝通,最近我與他共事時發生了爭執,而對方脾氣說來就來,想要與他好好溝通也無效,硬要配合他的想法與作法,但其實這位正職來之前都沒有發生這樣的問題,他一來問題一堆,要求一堆,甚至不能侵犯到他的原則與領域,他是個支配-統治型的人,而我是個迴避型的人,當我遇到這樣的事情時,我覺得不合理,甚至想表達自己真正的觀點與想法也非常保守甚至害怕,甚至我害怕衝突,因為我對自己非常沒有自信、也根本不相信自己,同時因為這份對自己的不信任感而把力量交到了對方的手上,最近的我很掙扎,在想是否要離職,因為我不想要去面對這位正職說來就來的脾氣,只要他說一我做二時他就會為了自己而傷害他人犧牲別人,而我只要問題一來我就會很想要逃走,甚至萌生離開的念頭,另一方面我也為自己抱不平,憑什麼是我要因此妥協,我其實工作表現很好,連主管都非常讚賞認同我的能力以及信任我,反而這位正職來了之後主管也頭疼這個人的脾氣與工作態度。

當這件事情的發生時我想了很多,其實我自己被挑起的情緒不只一個,我的生氣背後還躲著害怕,害怕背後還躲著難過與受傷,難過的是對方在生氣了,是不是我做錯了!是不是我做的不夠好?天啊!我讓對方有不舒服的感受,總之我產生了很多感受的觀點,但同時又感到受傷,覺得我被攻擊了,我要趕快躲起來趕快逃走,乾脆離職再找新打工好了,太可怕了,有個很膽小又脆弱的自己想要逃避,但又有一個自己又想為自己發聲,我看見了自己在這件事情上我有我的無奈、辛苦或者不被理解,同時也有期待,期待對方不要這個樣子,但我明白我們無法期望別人能夠改變,那我能不能接受這個期望可以落空?總之想了很多很多。

而當我讀到阿德勒學派時就想到其實每一個人都活在自己的主觀世界中,對個人而言這是真實的,因此一個人的生活型態其實反應了個人的信念與處理事情的方法,我在想這位正職人員的本身毫無彈性的個性與暴躁脾氣可能與他過去生命成長歷程有關,並且從中學習到與他人形成關係中的獨特風格,可能是用攻擊性的防衛方式與他人互動,然而他從未覺察到這些情緒是如何在他生命中不斷翻騰,卻從未注意到,也可能納悶著為何他在調到現在我兼職單位之前他為何會被排擠。

在這個事件當中我的確很生氣與不爽也甚至心中OS說怎麼遇到這種人,但我生氣完之後又想了想也許他有他獨特的生活觀,並且這個生活觀及他的主觀詮釋也可能是過去生命事件或是從最早家庭系統當中學到的與他人形成關係的獨特風格而帶入了後來成年的人際互動當中。

Adler當中的全人概念在說其實我們無法只以部分就被他人了解,要了解一個人必須從「整體」來看個人,整體不僅僅包含這個人本身的認知、行為、感受…還要看到這個人所處的環境、學校、社會、工作等等等,也就是說人是「社會系統」的一部分。

因此在這起事件當中雖然我依舊很不滿也很不爽,但我學到了我不能只看見其中的表面現象,同時我也看見在這個事件當中我所被挑起的不舒服感受,我的受傷與應對是怎麼影響著我的,而是否面對離職也看見了我多麼想逃避且不願的去面對,那這個不願面對與逃避又是怎麼來的呢?以往的我只會認為我個性就是懦弱,但是當我繼續願意往下探索時,我就會看見:喔~原來是這樣子來的,而形成了自我了解並且領悟到,我們無法改變別人,但我可以先照顧我自己,看看事件的背後有哪些被忽略的自己沒有被我找到。

IG:https://instagram.com/ning_en0511

#心理學新手

#阿德勒

未來目標想當一名助人工作者,其實是想透過平台寫些甚麼所以也沒有特定的方向,僅僅是想要寫給自己看,看看自己能做到甚麼程度,若格友喜歡,自己也會感受到支持與鼓勵的! 親愛的你,好嗎?在人生過程當中,有許多的挑戰與壓力,而使這趟旅程添加了許多的困難議題與困惑,你在這趟旅程當中尋找到屬於自己的力量與智慧了嗎?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可憐的東西》影評:每一個人都可能是貝拉,但有些人卻在成長的路上停滯不前《可憐的東西》不僅是一部浪漫喜劇,更是對生活的體悟。貝拉從一個被禁錮在安全世界中的女孩,逐漸成為了掌握自己命運的女性。電影通過精湛的美術、攝影、劇本和演員,將議題呈現得淋漓盡致。Emma Stone在金球獎上的感言更是道出了貝拉愛上生活的真諦。願觀眾在探索生命時也能愛上生活,拒絕成為「可憐的東西」。
Thumbnail
avatar
Junin's life
2024-02-20
每一個人都面對緊同樣嘅有限資源——時間每一個人都面對緊同樣嘅有限資源——時間。唔論係富有定係貧窮,每個人每日都只有24個鐘頭。喺呢個有限嘅時間度裡,我地面對唔同嘅選擇,呢啲選擇會直接影響我地嘅生活質素同個人成就。以下係一啲更加詳細嘅思考,希望對你有啲啟發。時間分配同壽命統計: 深入了解時間嘅分配係理解生命運作方式嘅關鍵。喺平均壽命78歲
Thumbnail
avatar
阿飛
2023-12-23
每一個人都應該要嘗試的減法生活我不是極簡主義,但是我實踐斷捨離。 以前的我總會想,多做什麼會讓我可以變得更好。 現在的我會想,專注什麼可以讓我過得更好。 歷經上半年的充(混)實(亂),下半年的我在參加完《別慌,一天只做三件事就好:褚士瑩的日常慢哲學慢下來》的讀書會後 ─ 開始有意識的刪減行程表。
Thumbnail
avatar
人生整斷室
2023-11-13
每一個人都是你的鏡子,照出你最害怕的。「每一個人都是你的鏡子,照出你最害怕的。」 試想起最近說過抱怨別人的話語,試想想對方最讓你討厭的位置。試反問自己一下,有沒有這個部分。如果我告訴你,你是把對自己的怒氣投射於對方你信嗎? 如你討厭他不負責任,有沒有一小部分的你對一些事情不負責任,而你不想面對? 如你討厭他喜怒無常,有沒有一小部分
Thumbnail
avatar
蘇澆靈 Soulhealing
2023-04-25
每一個人都可以被催眠嗎?催眠會失敗嗎?催眠可以說是一種安慰劑效應,每一個人基本上都是可以被催眠,因為所有的催眠都是自我催眠,只有妳信任,催眠才會開始。如果妳懷疑,質疑催眠師或是自己,那有很大的機率會失敗。
Thumbnail
avatar
米爾貓(Mir Cat)
2022-03-25
每一個人都值得把自己的故事說出來 — 讀沙博爾夫斯基的《獨裁者的廚師》你有一身好廚藝,不幸生在一個恐怖集權國度,「幸運」雀屏中選,當上獨裁者的御用廚師。你的料理讓這殺人如麻的獨裁者很滿意,但同時你也知道周圍沒有人敢跟你說,上一個廚師的下落何處...... 最近看完了沙博爾夫斯基的《獨裁者的廚師》。沙博爾夫斯基的前作是《跳舞的熊》,這兩書在主題及寫作編排有共通之處。
Thumbnail
avatar
Wendy Tsao
2021-05-14
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精心安排與雕刻對他人的感受,儘管沒有說出口,只要在內心產生了念頭,對方都會在無形當中接收。
Thumbnail
avatar
肆月雪*悅讀心光
2021-04-07
每一個人,都是民主本身:《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p>韓國民主化運動的重要關鍵,1980年的518光州事件,是韓國影視作品常出現的主題。9/8在台上映的《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描述一名原本會嘟噥著「大學生不念書,搞什麼抗議」的司機,最後被同胞的熱血感動,拚命將光州事件的真相,協助傳送出去的故事。</p>
Thumbnail
avatar
Fion
2017-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