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眾募資經驗分享:轉化戰場與問題意識共構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在經營非謍利組織的過程中,我認識一些朋友,他們很用心的在做著為了土地或是為了人好的事情,但一直很難取得支持
這幾年有一些機會,協力一些朋友進行大眾募資,我發現一個大家共有的狀態,就是我們會花很多時間去解釋「我們正在進行的行動」
然後你就會發現,同樣都在做這件事的人,有些人順利取得大眾支持,而有些人沒有,而我認為其中的關鍵並不在於你有沒有把行動講包裝的好。
我認為事情的關鍵是,你所對話的對象,有沒有與你「共有問題意識」,因為行動是回答問題的「答案」,從這個角度來說,上述的情境為何有些人取得支持,而有些人沒有,最大的差異就是「問題意識的廣泛程度」。
我認為環保吸管就是共同持有「塑膠污染環境影響我們的生活」這個樣的問題意識群眾基礎很大,所以環保用品商業化的可能性就很大(我這裡說得商業化定義是透過市場交易普及化,沒有貶義)
但很多社會行動的發展基於人的心而出發,是很難去選擇「問題意識的廣泛程度」較高的議題,因此有效的策略是主動去轉化戰場,積極去深化問題意識的廣泛程度。
因此很多非謍利組織的朋友,平常辦講座、電影節、公民教育,其實都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他就是一個主動轉化戰場的過程,慢慢得就會取得社會大眾的捐款支持,這種轉化戰場能利益的不只有組織本身,而是在做這個議題的所有夥伴組織,而後期轉化到達這些原本是一種主觀的價值也能被市場接受的程度時,企業也會加入這個普及價值的運動,社會企業於是形成。
但有時候,非謍利組織可能資源條件不夠慢慢在那邊辦講座轉化戰場,那在一次募資計畫裡面完成也是有可能的,但鑽研「問題意識是什麼」就會是募資計畫的關鍵之一。
那問題意識是什麼呢
「我們做這件事會帶來好的改變」
「我們不做這件事有哪些不好的事會發生」
這也是為什麼,如果有機會去學校分享,我從過去會比較多在介紹組織在做什麼,改為組織為什麼要做這件事(分享問題意識,與聽眾共構問題意識)的原因。
好與不好,是隨著看的人而改變的,這個牽涉到目標群眾的認識範圍,共構問題意識,很像是我們在面對黑暗房間摸大象的人,如果他摸到的是象耳,那我們就要延著象耳往外延申一點去跟他介紹象頭,那他就會有一個比上這堂課前,對於大象更完整的想像,他自然而然就會明白,你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3會員
    40內容數
    記錄我靈性探索中比較重大的事件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德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靈性(靈魂的特性)的探索之中,看了一些書之後大概有抓出一個模糊的概念,這些書有本來以為無關,但看來看去發現都與靈魂有關,簡單分享如下: 所以我覺得修練自己的路,就是發現自己內在神性並與之連結之路。 我講的直接一點
    大概三年前,在那個創立組織一段時間的時候, 有人說,我是很狠的人,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 有一天開會完,我覺得很不開心,因為我們竟然那天開會沒有專案要討論,我就想說既然沒事,但要不要大家找點事來做做,結果開會一問,大家沒有人說話。 我就覺得很生氣,我那時候對這個現象有很3個詮譯
    我這幾天看見,在疫情的壓力之下,可以看到許多指責,我覺得,指責幾乎不是真實的存在,像是以下這段留言,是百味在進行送物資工作時的網友留言,我認為近乎指責。 但這個指責不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呢,因為因為我若真的就字面的問題去回答,這個指責不會消失,只會變成另外一種指責出現。
    我重新認識了「責任」的概念 一個溫柔且有效的責任 我從2年前開始學習非暴力溝通時 我慢慢且偷偷的弄丟了責任的概念 因為我覺得若人無法承擔這些原本定義的責任,所以我便覺得談論這些責任沒有意義可言,一如我要求腐朽的房子承擔起倒塌傷害到別人的責任,一如我要求沒有植被的山承擔起山崩毀人財產的負責
    第一次在精神疾病領域的社會工作中聽到了「靈性社會工作」,我對這個詞非常的好奇,而這是什麼,我探索至今大概有一個初步的概念,應該是一種關於「靈魂」的社會工作 所以靈魂的2部份,需要與感受 「需要」指的是那種人最基本的需要,愛啊,原諒啊,連結啊,存在感啊 舉例: 錢就不算是一種需要
    兩周前,在第四世界的活動中遇到一位玫瑰天主堂的陸神父,陸神父說他每周三都會帶著教室關懷台北車站的無家者,我問他說,你們去那邊會做什麼,會帶物資去嗎?
    在靈性(靈魂的特性)的探索之中,看了一些書之後大概有抓出一個模糊的概念,這些書有本來以為無關,但看來看去發現都與靈魂有關,簡單分享如下: 所以我覺得修練自己的路,就是發現自己內在神性並與之連結之路。 我講的直接一點
    大概三年前,在那個創立組織一段時間的時候, 有人說,我是很狠的人,對別人狠,對自己也狠 有一天開會完,我覺得很不開心,因為我們竟然那天開會沒有專案要討論,我就想說既然沒事,但要不要大家找點事來做做,結果開會一問,大家沒有人說話。 我就覺得很生氣,我那時候對這個現象有很3個詮譯
    我這幾天看見,在疫情的壓力之下,可以看到許多指責,我覺得,指責幾乎不是真實的存在,像是以下這段留言,是百味在進行送物資工作時的網友留言,我認為近乎指責。 但這個指責不是真實存在的,為什麼呢,因為因為我若真的就字面的問題去回答,這個指責不會消失,只會變成另外一種指責出現。
    我重新認識了「責任」的概念 一個溫柔且有效的責任 我從2年前開始學習非暴力溝通時 我慢慢且偷偷的弄丟了責任的概念 因為我覺得若人無法承擔這些原本定義的責任,所以我便覺得談論這些責任沒有意義可言,一如我要求腐朽的房子承擔起倒塌傷害到別人的責任,一如我要求沒有植被的山承擔起山崩毀人財產的負責
    第一次在精神疾病領域的社會工作中聽到了「靈性社會工作」,我對這個詞非常的好奇,而這是什麼,我探索至今大概有一個初步的概念,應該是一種關於「靈魂」的社會工作 所以靈魂的2部份,需要與感受 「需要」指的是那種人最基本的需要,愛啊,原諒啊,連結啊,存在感啊 舉例: 錢就不算是一種需要
    兩周前,在第四世界的活動中遇到一位玫瑰天主堂的陸神父,陸神父說他每周三都會帶著教室關懷台北車站的無家者,我問他說,你們去那邊會做什麼,會帶物資去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荒野的環境行動論壇剛開始只是單純地請奔鹿及翔鷹階段的學生分享環境行動的經驗,主要目的是創造機會訓練他們公開發表的能力,當然也可以從彼此交流中有更多學習的機會。     所以後來改成有評審,列出等第,甚至給予一些「助持金」,協助他們持續推動這些方案的經費,當初在論壇的工作伙伴間有不同意見的討論。
    Thumbnail
    公民團體/NGO以倡議議題為核心,採用不同方式在社會各階層努力擴張影響力,常需要與相關夥伴團體合縱連橫,但同時也須在競爭激烈的權力競技場中,找到存續下去的運作模式。作為一個曾擔任組織結盟20週年大活動的主責,分享一點學習與看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社區參與在生態保育中的作用,分析其對生態永續的影響,以及分享成功的案例。社區參與能夠促進環保意識、整合多方資源、影響政策制定,並對生態永續產生積極影響。成功的案例來自臺灣、日本、美國和荷蘭等地。未來的生態保育工作中,應更加重視和支持社區參與,實現更為全面和持久的生態永續。
      在這樣的實踐可能性之下,我們必須要去創造一種公民社會,必須要去創造一種能夠抵禦「人與人彼此踩踏」的保護力量,去維護一座每個人願意做為捕手接住彼此的麥田,去建立一個破碎之後的舒適圈仍能重新被亡羊補牢的世界。
    Thumbnail
    動機式晤談 概念、觀點、運用的相關理論
    企劃發想也是讓老闆能夠同意我們做活動很重要的地方 就是初步先讓老闆知道 我們想做什麼 企劃書撰寫的過程當中 也是一步步發想我們自己想做著健康促進內容
    Thumbnail
    環境的改變,會帶動人心的轉變,當越來越多都會共耕綠點及生活支持社群出現,我們也締造了一個強而有力的網,可以接住因經濟、社會及環境衝擊而落入社會底層的人,所以第三階段我們會連結更多組織一起共創 #環境共好/#社會共生/#經濟共榮 的 #都會共生模式!
    Thumbnail
    消費公平交易 常常與認知有差距 是消費者還是商家的問題 常看到商家的行銷方式 會將消費金額的幾%做公益 也會在捐贈後有收據公佈 一般人會認為這商家行銷是雙贏 消費者也樂的如此消費 也能行善是一舉兩得 初心都是良善的 但如果碰到名字直接取公益xxx 是否會認為這產品的內容
    Thumbnail
    應該關注的就是個人處境的問題; 這些社會問題的“共同點”,都是難以啟齒,所以重要時刻,不敢講,判斷 他人處境、身處的境遇,就會出問題。 關於社會問題的審查; 社會心理,社會上所謂完美的角度;像是>「正五邊形」,為何裡面內心是扭曲的? 這種無形的影響,就是 因為旁邊周遭環境,沒有給時間,還要
    Thumbnail
    荒野的環境行動論壇剛開始只是單純地請奔鹿及翔鷹階段的學生分享環境行動的經驗,主要目的是創造機會訓練他們公開發表的能力,當然也可以從彼此交流中有更多學習的機會。     所以後來改成有評審,列出等第,甚至給予一些「助持金」,協助他們持續推動這些方案的經費,當初在論壇的工作伙伴間有不同意見的討論。
    Thumbnail
    公民團體/NGO以倡議議題為核心,採用不同方式在社會各階層努力擴張影響力,常需要與相關夥伴團體合縱連橫,但同時也須在競爭激烈的權力競技場中,找到存續下去的運作模式。作為一個曾擔任組織結盟20週年大活動的主責,分享一點學習與看見。
    Thumbnail
    本文探討社區參與在生態保育中的作用,分析其對生態永續的影響,以及分享成功的案例。社區參與能夠促進環保意識、整合多方資源、影響政策制定,並對生態永續產生積極影響。成功的案例來自臺灣、日本、美國和荷蘭等地。未來的生態保育工作中,應更加重視和支持社區參與,實現更為全面和持久的生態永續。
      在這樣的實踐可能性之下,我們必須要去創造一種公民社會,必須要去創造一種能夠抵禦「人與人彼此踩踏」的保護力量,去維護一座每個人願意做為捕手接住彼此的麥田,去建立一個破碎之後的舒適圈仍能重新被亡羊補牢的世界。
    Thumbnail
    動機式晤談 概念、觀點、運用的相關理論
    企劃發想也是讓老闆能夠同意我們做活動很重要的地方 就是初步先讓老闆知道 我們想做什麼 企劃書撰寫的過程當中 也是一步步發想我們自己想做著健康促進內容
    Thumbnail
    環境的改變,會帶動人心的轉變,當越來越多都會共耕綠點及生活支持社群出現,我們也締造了一個強而有力的網,可以接住因經濟、社會及環境衝擊而落入社會底層的人,所以第三階段我們會連結更多組織一起共創 #環境共好/#社會共生/#經濟共榮 的 #都會共生模式!
    Thumbnail
    消費公平交易 常常與認知有差距 是消費者還是商家的問題 常看到商家的行銷方式 會將消費金額的幾%做公益 也會在捐贈後有收據公佈 一般人會認為這商家行銷是雙贏 消費者也樂的如此消費 也能行善是一舉兩得 初心都是良善的 但如果碰到名字直接取公益xxx 是否會認為這產品的內容
    Thumbnail
    應該關注的就是個人處境的問題; 這些社會問題的“共同點”,都是難以啟齒,所以重要時刻,不敢講,判斷 他人處境、身處的境遇,就會出問題。 關於社會問題的審查; 社會心理,社會上所謂完美的角度;像是>「正五邊形」,為何裡面內心是扭曲的? 這種無形的影響,就是 因為旁邊周遭環境,沒有給時間,還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