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機式晤談—概念介紹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晤談的技巧跟人本主義是有很大的關聯性,人本主義強調的是每個人都有追求自我成就的需求,而需求理論也強調每個人都有自己追求自我成就的創造性。有時候工作者在跟個案談話時,很多個案常覺得自己就只能維持現狀,沒有辦法去改變困境,這件事情很困難或是他很想改變,可是他不知道該怎麼改變的一種話語





動機式晤談,有時候會幫助我們去嘗試,把一個NO換成一個CHANGE,工作者可以幫助服務對象在這個技術去引導同樣情形作改變。

很多的個案視角會說~我也不想要這樣啊~可是事情就是發生了,那我們可以嘗試從另外一種視角來幫助個案,去看同樣的一個問題跟情境,所以就是在對話的部分,換句話說我們可能的各種嘗試,用不同的個角度去看待同樣的一件事情。

四個步驟

  1. 同理表達
    減少他在這個工作當中的一些抗拒的狀態
  2. 第二個歷程
    聚焦,這個重點就是我們要找出工作的方向探索目標跟價值,那就是像剛剛前面有提到的,我們要跟個案去討論,那他到底最想要什麼、我就想要改變的事情可能是什麼,那他對他自己的價值觀,跟他自己的人生觀可能會是什麼。
  3. 第三個歷程就是誘發
    其實我們可以去跟他討論的是,改變會帶來什麼樣子的結果,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去創造「差異跟不一致」,藉由這個就是跟現實跟未來的想像的差異跟不一致,然後去形成個案可以對抗,想要去做改變的、對抗的意識
  4. 第四個發展計畫
    就是制定有效的工作計畫,那至於我在這邊打了一個問號,就是因為好像沒有看到說他們比較一個明確的結案的指標,跟就是結束這段工作關係的比較具體的方式

接案的過程,一定都是會有一個短期目標、長期目標的計畫,工作者會看一下個案他的狀況,有沒有到達原定的短期目標,可能再修訂改變,這就是我們的處遇。

因為像在醫院的話時間比較短,可能就是會慢慢的改變,那如果在社區的話,會有中短、長期的目標去做設定。


使用情境

書本上面有提到的使用的情境,書上其實有特別提到,動機式晤談可以搭配其他的理論跟技術使用,也就是說,我可能針對一些特殊的個案,我可能在前面跟他建立關係的時候,我可以用一些比較特殊的理論跟技術去先做一些使用,那接著再跟他討論,改變的過程當中,我使用這個動機是晤談,那最後可能一些評估,這個部分也可以用其他的理論跟技術去搭配使用,那他有特別提到,就是特別提醒,請大家就是改變的目標,應該是個案,他自己認為的目標,也就是他評估了現在的狀況,然後跟他對於未來的一些想望,然後他想要達到什麼目標這個應該是屬於他的,而不是工作者所直接建議,直接提出來給他的

使用的限制,這個部份是我自己看完之後,我覺得好像應該要個案,他是有動機,或者是說稍微有一些動機,而且他的目標是明確的,但是有一些就是比方說自傷傷人,或者是法定通報的一些原則之下,如果說他告訴我說他不想要被通報,或是怎麼樣,這個部分好像就不是我可以配合的

那最後的這個部分就是動機式晤談,治療的成效其實是來自於,我們創造出了那種不和諧跟差異的狀況,然後導致個案他願意為了自己未來的生活跟未來的想望去做出改變,這個才是治療的成效,而不是說我改變了這個個案的認知。

運用理論

整理了書本上面的內容,晤談裡面一些重要的概念,去對比其他的理論。書裡所提到的第一個就是心理抗拒理論,提到的就是:被禁止的事情,我們就越想要去做,我們被要求的,就越不想要做。這件事情就看到說,個案他自己內在的渴望跟他內在的想望,重要性,要他願意去做別人的要求,或者是別人的說法才會有效。

那第二個是這個認知失調理論,那他所描述的就是這個創造不一致的狀況,那就是我們會讓個體知道說,那這個衝突跟不一致的狀況,就會讓他去發現說,確實好像生活當中有一些可以去做改變的,然後讓他去希望可以為自己做調整。

第三個是自我覺知理論,他所提到的就是我們要讓個案去用實際的一些言語,或是實際的方式,然後去說出自己的目標跟自己的想法,然後進一步,產生自己確實有可能、可以達到這個目標的信念,也就是說,用一種我說話的方式來說服我自己。

第四個是自我效能理論,那這個部分就是我們要讓個案相信說他自己真的有機會可以去改變、或者是真的有機會可以達成某種目標,

最後一個自我決定理論,這個就是在講:個案他內在的需求包含了自主感、能力感跟歸屬感,那在這些項目的核心就是動機,晤談的工作過程當中,我們應該也要滿足個案內在的需求,需求都被滿足之後,可以更快速的達到他自己的改變。


相關實證研究

書本裡面其實有提到在針對憂鬱身心失調焦慮PTSD或者是自殺的個案,都有顯著的效果。

在減少不健康的行為的部分,有:物質使用,一開始沒有他所關注的這些族群,還有暴飲暴食賭博HIV的高風險行為。不過我也有看到,有研究在講說這個減少不健康的行為他在短時間之內的效果是比較有效的,長期而言的話,效果就比較差。

最後一個是健康促進,也有研究發現:慢性病管理健康促進的部分、增加活動量是比較有效的,比方說有一些慢性病的個案,告訴他可以去活動啊~或者是散步,像這樣子跟她在討論過程當中,效果是比較好的,但是在體重控制這件事情的成果,就是效果就比較差。



六種會談陷阱

接下來呈現有六點,就是把我上面幾段,我覺得比較有感受的部分寫下來,然後下面的部分就是我曾經被個案罵過的...

  1. 一問一答
    有被生氣,說:資料都寫上去了,欸你們在面談喔?或者是你在戶口調查?不要再問了,很煩啊、沉默,以前的工作經驗,是要在三個小時的時間,要跟七八位個案一個個的談話,平均一位個案就是只有二十分鐘,談的部分就是我做家庭評估,那另外還要給一些情緒支持。還有給一些資訊、建議,另外還有親子教育,這些大量的事情是很有壓力的,那這些部分我發現個案會給我們這些回饋,當然他們出現這些警語或是開始沉默的時候,工作者就應該要放慢步調了,開始調整我的會談步調。
  2. 專家陷阱
    在醫療背景當中都穿白袍,是很容易遇到這個部分,包括:我是會談的掌控者、像醫師一樣的問診和診斷,還有上下不對等的關係,我們是資源掌握者,雖然強調平等的工作,如果是以專家的部分他沒有參與改變,的部分,其實對他來說是無效的不這個部分也都是我被罵過的,欸你這樣說好像都我的錯,我不會教小孩啊或者是你講的,都沒有用齁好,那其實這個是我在過去工作經驗還有實習的部分,我的督導提醒我,部分是案主是我的老師,那其實其他剛剛也有提到個案最清楚,他知道他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他可以怎麼做對他來說是有一些幫助的10:36好,
  3. 再來就是過早聚焦的部分
    有時候就會要在關係建立上就會是很重要的部分,還有就是可能也是他表面的問題,像我們這邊接有很多對,事實上就是這個也是非常困難,可能都是他很表面的問題,不是他真正的困難,齁就是你是叫我時,就是類似這樣子,那還有就是可能表情會很不耐煩啦。那事實上,這個部分,的話因為長照部分,我覺得也是我們,醫院很重要的特色我覺得是其實我們也可以去,理解,個案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幫他去,想一些多元的1個模式和方法,
  4. 標籤
    標籤有利於快速對人建立印象、或是有利溝通,但是也含負面訊息,遇到精障病人、街友、或者是受害人(現在講倖存者),容易產生貶低或誤解,當然也可能產生抗拒或是妨礙改變,容易造成助人者和個案的爭辯,以我之前工作遇到的經驗,有些人都會說:欸我是不是有病?為什麼要來看醫生?我可不可以什麼時候不要吃藥了?小朋友不會講話是不是我的錯?或是...我來看醫生是不是就不要留就醫記錄了?
    他們會有很多擔心被標籤化的心情。
  5. 責難
    工作者對個案的抱怨。
    例如:你為什麼不去工作?啊我這錢為什麼拿去喝酒?
    我遇到聽障個案,跟我說他的同事都在開玩笑、說我壞話,我沒有辦法工作在抱怨,或者是我們遇到一些街友個案,常常被問是不是不想工作啊?。
    兒少保個案,動手打小孩的父母理所當然成為不會教小孩的惡劣父母等
    剛剛也有提到是與個案共有的部分、工作者去理解他的一個狀態,然後換句話說。說比如說我們可能第一句要去分辨個案的狀態,理解他現在是處在幻覺幻聽的狀態,還是真實發生的生活事件。比如說父母親可能小孩不乖,父母親打小孩,那我們可能會說的是,小朋友的狀況可能讓我們很困難,是小孩讓我們很困擾,不是我們不會教的說法
  6. 再來是閒聊的部分
    適當的閒聊相信大家都非常有經驗:你怎麼會來啊?今天坐捷運啊?或是怎麼樣...都可以釋放一些焦慮。但是!漫無目的攀談會降低面談效能。
    67會員
    54內容數
    日常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