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08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旅所遇的小學校,還有他】 042 大屯國小、永春寮、鳳梨亭、張學良

第042校: 大屯國小、永春寮、鳳梨亭、張學良
(校門,沿階而上)
(校門,沿階而上)
*
那天原本是要找張學良故居的。
*
學校的大門不在大馬路上,若是沿著大馬路,只會看到駁崁上高高的圍牆,轉彎入眼處有一塊定石,上書校名。事實上,要在還沒看到這塊大石的轉彎前的310巷轉進去,直走十數公尺的左手邊就會看到階梯,往上分流兩側階梯就可以爬上學校。
(復興三路會經過這)
正面看去的階梯面牆上鑲嵌排列著小朋友的圓盤陶藝作品,駁坎上面有遊樂器材,校門被大樹包圍著,綠意十足,學校的全銜用木頭金漆書寫,標於左側梯邊,沒有像其他學校有立柱校門,挺特別的。
(正面,階梯正面有孩子們的陶盤作品)
樓梯上去後操場映入,若非有座司令台,一字開的校舍外觀頗似山上民家,校園內階梯多,登高後視野極好。
(校園一隅)
學校只有六班、百位學生左右,令人亮眼的是這所學校創建不是政府設立,而是當地的士紳為了孩子需要爬涉交通不便的小徑到北投的辛苦,特由氏家族捐地而成。我私心的本位思考認為:偉大的人物就是像這類,興校教育,真的讓我敬佩!
學校所在地是當地的信仰中心廟宇,根據學校網頁資料,五年級教室就是當時供奉神明所在。更特別的是:立校時有訂約,在每年的農曆5月17日,學校需要將校園借給社區舉辦恭迎清水祖師粗坑等地的遶境活動所用,而且當時有白紙黑字契約,雖然後來契約紙本已經遺失,但是這傳統仍然一直被奉行。
*
開始說過,拜訪這校根本就是個曲折的歷程的意外結果,我們要找的是張學良的故居。
以前以為北投少帥禪園是他被幽禁的地方,這地方因為改裝成餐廳,名氣比較大,但深入了解後發現這地方原本是日軍神風特攻隊的性招待所,可看的應該是那百年歷史的日式建築,就只是少帥住過的其中一處,而且時間非常短暫。
少帥來後居(幽)住(禁)過地方有清泉北投西子灣,這些地方之前到訪過,後來才知道這復興三路的居所才是他居住最久的地方,娃說,既然其他都看過了,這地方也去,把這拼圖的最後一塊湊起來。
*
我找到咕狗的標記,於是驅車往復興三路走,本應該在過了復興高中後就會到達目標,但是這地方根本沒有開放,也沒地標,一直記得「應該」是在路的右邊啊,就這樣一路到更上面的鳳梨涼亭。
(迷路首站--鳳梨亭,右邊是鳳梨橋,進去到鳳梨宅)
這下尷尬了,沒找到目標,本想回頭再找一次,看了路邊鳳梨造型的涼亭頗有特色,於是下車逗留一下,這一看才知道這邊有鳳梨宅、鳳梨橋、鳳梨社區。
(橋首鳳梨裝飾)
原來這邊居民在代是栽種鳳梨,乃有這樣的特色和豐名。我很好奇,於是沿著涼亭邊的路走上去。
(說明為何有鳳梨)
這一走竟然走到一處叫做永春寮的地方,這邊有告示從這邊開始有環狀步道可行,於是沿著溪流(後來知道那是磺港溪上游)走,一路往上,走著、走著竟然就走到這小學校的旁邊,也就是前面提到那校門旁聚落的巷子。千迴百折,走那一段路其實也不輕鬆,這時已經滿頭大汗。
(永春寮指標)
穿過學校大門,前面就是復興三路大馬路,剛好彎道沿著學校邊坡的駁崁而上,圍牆盡頭民居交接處有斑馬線,更有一道樓梯往上進入校園。再往前數十公尺,左側有木架觀景台,這邊可以俯瞰包括北投地區的盆地西半部,晚上來賞夜景應該不錯的景觀。
*   這天天空稍顯陰霾,挺寫實想要拜訪的目標的寫意。
歷史課本中的文字人物總令人有種想親睞的美感,特別是悲劇英雄,更是帶著濃厚的時代況味,少帥是此中的代表之一,民國抗戰人物,在那動輒風雲變色的歷史洪流中,家族與國家、理念與現實,在這人物身上大力的衝擊著,有多少人物能有此境遇?更何況蓋棺後呈現一個哈姆雷特式的命運悲劇,在在吸引著我對歷史的想像----教科書上的評論,真的嗎?
*
回程下山時候,大致覺得應該是定位點了,只見鐵門深鎖的圍牆,應該就是那邊了,不得其門入,剛那爬山也累了,他早就睡翻在座上,遂頹然而返。
...
042 大屯國小,北投,台北
#大屯國小
#永春寮步道
#張學良故居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