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9-18|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日本戰後經濟史( 原文作者:野口悠紀雄 )

本書以兩個視角來研究戰後的日本經濟。「 地面視角 」即作者本人親身經歷的戰後日本社會和經濟的變遷。屬於自傳式的編年史。「 俯瞰的視角 」即1940年體制史觀,認為「 戰爭時期形成的國家總動員體制帶來了戰後經濟復興,戰時成長茁壯的企業實現了戰後的高速成長 」,還可以從而發現安倍晉三內閣所實施的經濟政策,以否定市場作用、強化國家對經濟活動的干預為基本方向,這正是1940年體制的特徵。( 017019 
1940年以前,有一群被派到偽滿洲國參與「 國家管理 」的一群官僚,即所謂的改革派官僚。這群人為了確保在二戰中取得勝利,他們建立了「 國家總動員體制 」,將全國所有的資源都用來為戰爭服務,而為此制定的經濟制度,在戰後幾乎原封不動地被繼承下來。作者將之稱為「 1940年體制史觀 」,而其中的中心人物是1939年自偽滿洲國回到日本擔任商工省次官的岸信介。
以岸信介為中心的統制派,其理念是對產業實行國家統治,並認為企業必須奉獻給公共利益,不得追求私利,也不允許不勞而獲的階級存在。事實上,的目標是建設日本式的社會主義經濟。對此,阪急電鐵公司的創辦者站前日本企業家的代表人物時任商工大臣的小林一三,曾毫不客氣地批判商工省次官岸信介為「 赤色份子 」。( 009 
194592日戰敗到1952428日《舊金山合約 》生效期間,日本被《 盟軍軍事佔領 》,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官為麥克阿瑟。佔領軍中的大部份軍人並不懂日語,亦無法獨立閱讀日語資料,他們對日本的了解多來自於美國人類學家露絲.潘乃德( Ruth Benedict )的名著《 菊與刀》。
占領軍必需透過翻譯,或與精通英語的日本人談話。翻譯不一定精通經濟,且當時精通英語的日本人幾乎全是官僚。官僚們透過操縱資訊來誘導佔領軍,並且利用佔領軍的權力來實現官僚們制定的改革計劃。
戰後的東京租借土地的情形相當普遍。由於租地權受到保護,一旦簽訂了土地租賃合約,土地所有權人沒有正當理由既不能趕走租戶,也不能單方面提高租金。戰後通膨的情況讓租金價格實質上不斷降低。
1947年~1950年的農地改革是佔領政策的核心。「 第二次農地改革法規定 」,不在村地主的全部租用地,以及在村地主的租用地中超過一定面積的土地,由政府強行徵購再轉賣給佃農。政府用「交付公債」支付購地款給地主。「交付公債」是國家發行的債券,一定期限後,持券人可以憑券換取現金,但不許轉讓。後來因嚴重通膨,致「交付公債」實質價值大幅縮水,幾乎變得沒價值( 頁038 )⋯形同土地被充公了。
19506月發生韓戰,美國為支援南韓而參戰,並將日本當成軍需補給地,同時迎來日本經濟高速成長的契機。
1958年~1960年,中國實施「 大躍進政策 」,在毛澤東的指揮下,打出要在鋼鐵生產方面直追英國的口號,但是這項無視經濟現況的愚蠢政策最後卻造成大饑荒。中國數千萬百姓餓死的悲劇又加上對西方先進各國採取經濟封鎖的政策,卻讓日本經濟成長奠定穩固的基礎。(頁065066 
美國歷史學家約翰 . 道爾( John Dower )曾表示,日本的大企業只有索尼和本田是完全誕生於戰後的企業。戰後日本的大企業,多數是戰爭時期在政府的扶植下,依靠軍需生產快速成長起來的。( 015 )⋯⋯此與台灣大部份企業均誕生於戰後的情形大相徑庭。
作者於1964年進入大藏省工作。( 大藏省是過去日本最高財政機關,於2001年解散,為現今財務省和金融廳之前身 )當時月薪為17300日圓。某一天,作者在倉庫裡找公文的時候,偶然發現一份「 起草人:平岡公威 」的文件,平岡公威是日本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的原名,於1970年11月25日切腹自殺。
1971年美國停止美元與黃金的兌換,國際貨幣體系開始由固定匯率制轉向浮動匯率制。同年12月,在美國華盛頓史密松寧博物館招開的會議達成「 史密松寧協定 」,規定維持美元作為國際貨幣的固定匯率制,各國貨幣兌換美元的匯率波動幅度為上下各2.25% 。然而,美元兌日圓從1:360到1:308仍無法改變日本經常收支盈餘以及美國持續赤字狀態,市場資金到處流竄,終於1973年2月真正進入浮動匯率制。
1985年的廣場協議引發外匯市場的劇烈震盪,日圓與德國馬克升值,美元貶值,日本銀行開始拋售美元。當時日圓兌美元匯率在1年之內上漲60%,1986年7月美元兌換日圓來到1:150。
1940年體制是一張王牌,讓日本企業團結一致,妥善解決貿易自由化、資本自由化、甚至石油危機。「 從公司高層到最基層工作人員,所有人為了共同目標而團結奮鬥 」的1940年體制,是公司生存問題高過員工加薪福利。日本企業的薪資決定機制並無保障跟隨物價上漲調薪的條款。日圓升值與與企業工會控制調薪幅度讓日本在第一次石油危機(1973年10月~1974年3月,全球石油價格上漲了近 300% )之後,並沒有像英美兩國經濟陷入停滯性通膨狀態,反而更引領日本邁向金光閃閃的80年代( 1980~1989 )。
作者於1968年6月赴美留學,1969年9月返回日本進入建設省工作一年。後來再度赴美留學,1972年夏天獲經濟學博士學位,又回到大藏省。1974年作者的職涯方向從政府部門換到一般大學。也因此於80年代有機會,又到國外參與學術研討會以及在會中報告以日本經濟為主題的各項專題。當作者與國外學者研究「 日本為何如此強大 」時,對於「 日本真的強大 」的說法,心中是持有疑慮的,並且強烈感覺到時代在偏離軌道。
80年代的日本,汽車和半島體超越美國,稱霸世界;自由主義思想再度盛行,隨之而來的就是經濟泡沫形成。1984年1月,日經平均指數突破10000,1989年12月29日最高來到38957。6年的時間上漲近3倍。
作者於1987年就曾撰文指出:「 現在的地價上漲是泡沫 」,日本地價上漲並非由於需求增加所造成的長期現象,而是對於未來有過多的期待,以及量化寬鬆所引起,伴隨實際需求而出現的暫時高漲而已。( 頁257 )
在日本,租賃土地可享有非常有利的權益,如果沒有特殊理由,所有權人不能將土地收回,因此感覺上地主將土地租給別人幾乎等同失去土地。這種過於強大的租地權是1940年體制的產物。又加上擁有土地稅收的負擔( 固定資產稅和遺產稅 )太低,更阻礙了城市土地的有效利用。在東京,地價雖高漲,仍可大量的農業用地和破舊的平房。( 頁256 )
1940年體制終結於經濟泡沫破滅。
1989年12月,三重野康就任日本銀行總裁。從1990年開始連續實施金融緊縮政策,調升利率、制定地價稅、提高融資門檻等一系列政策仍未見效,住宅用地和商業用地的價格仍持續上漲。
1990年8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接著1991年爆發波灣戰爭,日本因憲法制約而不能派兵參戰,為此支付130億美元作為軍事支援。
1990 年人們預期新一輪石油危機將爆發,紛紛拋售股票,股價開始下跌。從1991年下半年開始的一年期間,東京的住宅用地下跌幅度達14.7%。至此,日本經濟正走向衰退,進入「失落的10年」,再一個「 失落的10年 」。
辜朝明先生在「 大衰退 」( 2008年出版 )一書中,以資產暴跌引發日本企業的資產負債表衰退( 日本企業集體轉向負債最小化 )的理論來解釋日本經濟衰退的現象。這又是另一本書的閱讀了。
安倍晉三於2012年二度上任的時候,提出促使日本長達20年的經濟停滯中復甦的「 三支箭」,極度的貨幣寬鬆、增加基礎建設、企業結構改革。安倍經濟學確實也推動了經濟成長,但經濟成長的速度仍不及戰後繁榮時期。正如本書作者所言,日本人「 腦袋裡的1940年體制 」根深蒂固,1940年體制的經濟萬靈丹是在80年代之前的特殊經濟環境下才能夠實現的,再度抓回來( 干預匯率讓日圓貶值,持續貨幣寬鬆 )僅治標卻不能夠治本。2020年9月安倍卸任後,雖然獲得安倍時期日本經濟成長已見好轉的評價,但受到全球 Covid - 19 疫情的影響,日本於2020年初再次陷入經濟衰退。
本書附錄戰後70年編年紀事,同時也讓讀者在對應的表格欄位中填寫個人歷史記錄,閒暇之餘生動地回憶這些歷史事件的當時,連結自己印象深刻的事,還可以建立個人或家庭甚或家族史。跟著閱讀本書的時間脈絡,腦海中也有台灣近代歷史事件浮現,美麗島事件、民進黨成立、台灣解嚴、520農民運動、野百合學運、廢除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台海危機、SARS疫情等,動盪的國際局勢持續影響著全球經濟。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很喜歡《莊子‧養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也喜歡《孟子·盡心篇下》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喜歡讀著讀著而茅塞頓開的時候,那種究竟的快樂。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Sheryl's Notes 雪柔的閱讀筆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