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忙必幫,好心害到自己,哪些人幫了等於自找麻煩,我們不需要所有忙都立刻伸出援手去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樂於助人是很好的信念,但什麼忙該幫?什麼忙不該幫呢?

有時盡心盡力協助對方,但對方卻不領情怎麼辦?

列出三種不應該幫的人
  • 只想抱怨卻不想改變的人
有時真心想要幫助對方,倘若對方不願意接受,就變成自己的錯,對方會有強押我的想法在他身上的感覺。
  • 只想套交情和得到好處的人
在順境時,旁人會想靠近,也許我們這時候釋出善意,但對方轉眼間就忘記;或發現得不到好處,就立刻轉身離開了。
  • 只想要別人幫,自己卻不努力的人。
有些人問了很多問題,當提供解決方法時,對方又有一堆藉口不願意改變,只是單純找個人抱怨而已。
很多人只是藉著抱怨抒發情緒,並沒有想要改變,若硬是拖著對方前進,可能會兩敗俱傷,兩者身心俱疲,甚至賠掉彼此的信任感。
有些時候是緣份未到,可能機緣到了,對方就會主動來找我們聊聊了。
互相幫忙創造雙贏
我們願意幫助別人,願意被別人幫助,這是很健康的心態。
因自己不可能什麼都會,承認自己能力有限,透過互相幫忙,建立友好關係。
收聽本集:點此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9會員
35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珊迪兔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很科學,跳過科學的部分用自己的觀點解釋,用客觀的觀點做計劃,真正樂觀是相信我正走在實踐的道路上。 難道只能正面思考嗎? 市面上有很多正面思考、正向思維的書籍,似乎是不被允許負面思考的。 按照正向書籍執行,評估是否適合自己,察覺若過度強調正面思考,情緒反而有罪惡感,甚至討厭自己,進而更負面。 調
今天訪問的是五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Lara老師。 她是一位媽媽,會講四國語言。她的兩位孩子可以和不同國家的人交流,我自己也是因為Lara老師才認識臺灣雷伊漢勒世界中心。了解同為女性遇到的問題是大同小異的,我們可以互相支持和開拓更多可能。 請問Lara老師如何帶給孩子豐富的國際觀? Lara老師說:
推薦一本時報出版的底層邏輯,內容豐富,需要花些時間閱讀。以下為自己覺得重要的觀點分享。 |方法=底層邏輯+環境變因 |討論一件事情時,先分辨是事實、觀點、立場還是信仰? |書中闡述關於人脈的觀點-那些能幫到你的人不是人脈,只有那些自己能幫的人才是人脈 方法=底層邏輯+環境變因 例如:
兩個巨大力量推著世界往前走,一個是資本主義為主的消費市場、消費主義;一個是國家機器。 所有的消費都讓有錢的人變得更有錢,這是資本主義的累積。資本主義為消費滿足大部分物質需求,以及分工。 裘振宇博士想要在這樣的規則裡,讓社會弱勢的生命比較平等及尊嚴,而不是金字塔頂端的人繼續無止盡累積資產。 / .
每一天都是生命的掙扎 某一次裘振宇博士和助理瓦力開車途中,瓦力看見一位媽媽抱著嬰兒在垃圾中翻找食物。瓦力停下車,把車上的零錢和麵包給媽媽。 那位媽媽和嬰兒需要多少錢今天才能活下來?答案是一塊美金。 UNHCR標準是每年每人發一個帳篷,帳篷的運費和處理費用大約是800美金,但卻每五年才發一個。 /
憂鬱到盼望是如何轉變呢? 起初裘振宇博士和婦女接觸時,婦女都不敢直視他。婦女長期沒有工作機會、面臨家暴、貧困、創傷,都有嚴重的憂鬱情緒。其中一位婦女淡淡的說:「我從敘利亞逃來土耳其的路上,家人死了一半。」 雖然婦女不直視他,但他還是照常教課,最後成品可換取金錢,發放薪水。 工作就是最好戰後的療育
這本書很科學,跳過科學的部分用自己的觀點解釋,用客觀的觀點做計劃,真正樂觀是相信我正走在實踐的道路上。 難道只能正面思考嗎? 市面上有很多正面思考、正向思維的書籍,似乎是不被允許負面思考的。 按照正向書籍執行,評估是否適合自己,察覺若過度強調正面思考,情緒反而有罪惡感,甚至討厭自己,進而更負面。 調
今天訪問的是五歲都要懂的國際觀 Lara老師。 她是一位媽媽,會講四國語言。她的兩位孩子可以和不同國家的人交流,我自己也是因為Lara老師才認識臺灣雷伊漢勒世界中心。了解同為女性遇到的問題是大同小異的,我們可以互相支持和開拓更多可能。 請問Lara老師如何帶給孩子豐富的國際觀? Lara老師說:
推薦一本時報出版的底層邏輯,內容豐富,需要花些時間閱讀。以下為自己覺得重要的觀點分享。 |方法=底層邏輯+環境變因 |討論一件事情時,先分辨是事實、觀點、立場還是信仰? |書中闡述關於人脈的觀點-那些能幫到你的人不是人脈,只有那些自己能幫的人才是人脈 方法=底層邏輯+環境變因 例如:
兩個巨大力量推著世界往前走,一個是資本主義為主的消費市場、消費主義;一個是國家機器。 所有的消費都讓有錢的人變得更有錢,這是資本主義的累積。資本主義為消費滿足大部分物質需求,以及分工。 裘振宇博士想要在這樣的規則裡,讓社會弱勢的生命比較平等及尊嚴,而不是金字塔頂端的人繼續無止盡累積資產。 / .
每一天都是生命的掙扎 某一次裘振宇博士和助理瓦力開車途中,瓦力看見一位媽媽抱著嬰兒在垃圾中翻找食物。瓦力停下車,把車上的零錢和麵包給媽媽。 那位媽媽和嬰兒需要多少錢今天才能活下來?答案是一塊美金。 UNHCR標準是每年每人發一個帳篷,帳篷的運費和處理費用大約是800美金,但卻每五年才發一個。 /
憂鬱到盼望是如何轉變呢? 起初裘振宇博士和婦女接觸時,婦女都不敢直視他。婦女長期沒有工作機會、面臨家暴、貧困、創傷,都有嚴重的憂鬱情緒。其中一位婦女淡淡的說:「我從敘利亞逃來土耳其的路上,家人死了一半。」 雖然婦女不直視他,但他還是照常教課,最後成品可換取金錢,發放薪水。 工作就是最好戰後的療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人,可以幫助別人 但不必要幫別人承擔業力,介入他的因果 有些人,其實很賊 或許該換句話說,稱讚他比較會看人 哈,反正重點就是~~~ 別讓別人把自己該做的工作丟給別人 因為他們就是吃定你能夠接受承受住並幫他解決 或許,你會說,幫助人是好事 但是,每個人的功課只能自己做 他今生不做完,
【與其在職場中選擇當壞人,也不要當爛好人】 1. 沒有深思過的幫忙,其實是害人害己 2. 堅守自己的工作底線 3. 幫忙是要成為前進的助力,不是成為依賴 4. 借款不當擔保人,工作不當掩蓋犯 5. 我們不是聖人,幫助那些能幫助你的人 6. 不要害怕去要求別人回報
無論是為了充實自我、實現自我價值,還是因為一時心有觸動去幫助別人,其實都有那麼一部分,表示你心裏也有需要被幫助的地方。 大家都說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你幫助的人是什麼樣子呢?你為何會想幫助呢?而你,其實內心渴望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如果一味奔波幫助他人,卻忽略了自我,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本文分享了幫助他人的代價,並提出了三點建議:明白助人的真正意義、學會拒絕和學會愛自己。
很多人會怨嘆,什麼命中沒有貴人、出事時都沒有人幫忙。我好奇的是,曾經幫助過誰嗎?做過誰的貴人了? 助人沒那麼困難複雜!別人要下車時,儘量讓出一個空間,那就是助人了。如果連這樣的想法都沒有,那茫茫天道,為什麼要安排什麼人來幫助? 曾經廠商來請款時,我從來不刁難,甚至會帶著新廠商跑完流程!有同事說我
Thumbnail
有朋友貼了一篇文章出來,說到她身邊有些人無論碰到再大的困難,還是凡事堅持自己來,非常堅強又獨立。我在留言中回應了:「以前, 我最早上的團體成長班, 老師說過幾次: "讓人家幫忙 也是一種能力", 真的, 從此以後, 我才發現, 有人永遠只幫別人, 不讓人家幫忙, 我對她的感覺是: 我很生氣。」  
Thumbnail
我很常聽我爸在抱怨說「我幫他們這麼多,啊都沒有人感謝我」,小時候我會替他感到不值,但成長的過程中,我看到很多人都遇到了相同的課題,甚至連我自己偶爾都會有這種想法。然後就會延伸出幾個詞彙:「過度付出」、「過度奉獻」,到底為什麼會有這種症狀呢? 明明我們都是出於自願,為什麼又會感到...
只要自己產生意念或與人意念頻率交涉,都會產生能量碰撞及波動,而波動即是創造業力的基礎。 當我發出一個慈悲心想幫助他人,我自己以及被我協助的人是否也會產生多種情緒意念呢?
Thumbnail
我們可以擁有善良,但也需要有自己的底線。學會主動求助,不要因為只是小事就不敢提出需求,而真正需要幫助時又無法喊出來。提出需求,請求協助,只會有可以跟不可以兩種結果。真正需要幫助時,勇敢提出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人,可以幫助別人 但不必要幫別人承擔業力,介入他的因果 有些人,其實很賊 或許該換句話說,稱讚他比較會看人 哈,反正重點就是~~~ 別讓別人把自己該做的工作丟給別人 因為他們就是吃定你能夠接受承受住並幫他解決 或許,你會說,幫助人是好事 但是,每個人的功課只能自己做 他今生不做完,
【與其在職場中選擇當壞人,也不要當爛好人】 1. 沒有深思過的幫忙,其實是害人害己 2. 堅守自己的工作底線 3. 幫忙是要成為前進的助力,不是成為依賴 4. 借款不當擔保人,工作不當掩蓋犯 5. 我們不是聖人,幫助那些能幫助你的人 6. 不要害怕去要求別人回報
無論是為了充實自我、實現自我價值,還是因為一時心有觸動去幫助別人,其實都有那麼一部分,表示你心裏也有需要被幫助的地方。 大家都說幫助別人也是幫助自己,你幫助的人是什麼樣子呢?你為何會想幫助呢?而你,其實內心渴望的是什麼呢?
Thumbnail
多數人都耳熟能詳「助人為快樂之本」,但如果一味奔波幫助他人,卻忽略了自我,結果只會讓自己陷入困境。本文分享了幫助他人的代價,並提出了三點建議:明白助人的真正意義、學會拒絕和學會愛自己。
很多人會怨嘆,什麼命中沒有貴人、出事時都沒有人幫忙。我好奇的是,曾經幫助過誰嗎?做過誰的貴人了? 助人沒那麼困難複雜!別人要下車時,儘量讓出一個空間,那就是助人了。如果連這樣的想法都沒有,那茫茫天道,為什麼要安排什麼人來幫助? 曾經廠商來請款時,我從來不刁難,甚至會帶著新廠商跑完流程!有同事說我
Thumbnail
有朋友貼了一篇文章出來,說到她身邊有些人無論碰到再大的困難,還是凡事堅持自己來,非常堅強又獨立。我在留言中回應了:「以前, 我最早上的團體成長班, 老師說過幾次: "讓人家幫忙 也是一種能力", 真的, 從此以後, 我才發現, 有人永遠只幫別人, 不讓人家幫忙, 我對她的感覺是: 我很生氣。」  
Thumbnail
我很常聽我爸在抱怨說「我幫他們這麼多,啊都沒有人感謝我」,小時候我會替他感到不值,但成長的過程中,我看到很多人都遇到了相同的課題,甚至連我自己偶爾都會有這種想法。然後就會延伸出幾個詞彙:「過度付出」、「過度奉獻」,到底為什麼會有這種症狀呢? 明明我們都是出於自願,為什麼又會感到...
只要自己產生意念或與人意念頻率交涉,都會產生能量碰撞及波動,而波動即是創造業力的基礎。 當我發出一個慈悲心想幫助他人,我自己以及被我協助的人是否也會產生多種情緒意念呢?
Thumbnail
我們可以擁有善良,但也需要有自己的底線。學會主動求助,不要因為只是小事就不敢提出需求,而真正需要幫助時又無法喊出來。提出需求,請求協助,只會有可以跟不可以兩種結果。真正需要幫助時,勇敢提出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Thumbnail
不論是求助還是幫助別人,最終還是要回歸初心,認清自己的狀態與意圖。 祝福你我,在人生這條路上獨行之餘,有時也能互相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