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方創生怎麼到地方自治?

東京裏物語-avatar-img
發佈於真說東京裏物語 個房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1/8/28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有趣的行動,透過這些優等生與當地不平凡的居民們間的互動,也帶給我很多思考與學習。
今天晚上PLUS KAGA的三島老師約了我開會,結果不出所料時間又改晚三十分鐘。到差不多時間他用google地圖突然傳來一個座標「可以到這邊嗎?」「店?」「路」
路?他是說路嗎?我看了看地圖真的是路,而且旁邊什麼都沒有,想想都已經晚上九點半約在鄉下馬路邊幹嘛?邊抱怨我還是邊提著電腦出門。
看了訊息當下真心覺得意味不明
車子大燈照下去隱約看到超暗的路邊一堆人在揮手,我便搖下車窗。「王桑!」「老師晚安!....所以你們在這幹嘛?」「我想說今天星星很漂亮就約你一起來看」老師是男的...所以他是想要男上加男?還是強人鎖男!?不過再仔細一看後面,有慶應跟早大的尤莉雅跟小翼兩大美女相伴,難道是想要來個早慶戰野外死鬥番外篇!?越講越像裏番...這裡太宅看不懂的不要理我www
除了眼前的光景讓我覺得很ㄎㄧㄤ以外,我也疑惑這種沒路燈的單線道兩台車停在路邊真的OK嗎
星空下一陣寒喧之後大家開車回到辦公室,助理們很快把茶水準備好,留下我跟三島老師兩人討論台灣線上課程跟研討會的事,公事聊到一個段落之後,旅人學舍的代表飯貝也帶著酒來了,助理們開始下廚準備著宵夜跟下酒菜,大家幾杯黃湯下肚後,依照往常從閒聊一路聊到公事。
就這樣一直聊聊聊到了凌晨快三點。
自從plus kaga據點整備好了以後我幾乎都是深夜來訪
因為內容太多太雜,我整理幾個關鍵問題給大家參考,雖然還不知道討論到最後定論是什麼,但還是可以就問題意識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下。
1.像plus kaga這樣外部顧問公司接計畫到加賀執行,最後能掌握自己的人脈、場域甚至要開分公司的存在,究竟應該把事業主體放在東京的總公司,讓加賀變成一個服務總公司的人才實習訓練機構,還是讓加賀公司擁有自己的主體性?要是加賀有自己的主體性那主要的事業是什麼?如果沒有主體性的話,那何必另外開一家公司?
2.大學生到地方做計畫是不是就該有「大學生的樣子」?而這些頂尖學校來的大學生又該做什麼才能符合地方居民的期待?大學生進入地方做事,如果提案太商業,那跟一般的商業企劃就沒兩樣,沒必要特地找大學生來;相對要是不商業,很多事會維持得很辛苦。這些以東大學生為首的精英們,想就業或創業絕對有更好的選擇,會想把重心放在地方的人,更想引起的應該是「社會改革」「建立新的社會系統」等等,但是這件事究竟是要靠建立商業模式來實現,還是新的行動跟系統來實現?
3.我們該做的事是支援大家踏出第一步,還是提升行動的層次往下一個階段前進?這件事比起前面以公司跟大學生為主體的問題,畫的餅就更很大了。在場扣除我,相關的組織就有一個公司、一間補習班、一個社區營造學校跟一個基金會,這幾個組織支援了很多人在加賀踏出了第一步,無論是要創業,還是執行非營利計畫,都承載了大家的夢想跟期望。
這個問題其實也是我一直感到困惑的。台灣那麼多人說自己在做地方創生,這件事很奇怪,因為地方創生政策範圍包山包海,誰都嘛可以說自己在做,而我覺得裡面最正統的,第一種人是執行相關政策的公務員,第二種是拿了地方創生政策下面的標案或是經費來執行某一部分的人。
但那就叫地方創生嗎?
這件事就像我們出國可以說自己是台灣人,但所有言行不能代表全台灣是一樣的道理,大家在做的事情充其量不過是地方創生裡面奈米單位的事情而已,就說自己做的事是地方創生,這樣解讀好像有點怪。當然現在風向是這樣,我也不想說更多惹人厭,大家愛這樣講就講吧。
加賀現在的問題在於,當初的補習班、社區營造學校、到現在有了政府支持、有了財團支持,那該做的是專注在當初那個社區營造學校,幫助大家從0到1,把一件事做好做大,還是到下一個層次,開始做專業媒合、創業支援、或是去跨體制內教育?
我常常看有些公司為了要跟政府提案,寫出來的東西包山包海,畫出來的組織圖很厲害,但就是說不清本業是什麼。像這樣的中間組織,我猜除了皇親國戚跟寫案專家以外,應該起家都是有個本業在,但為了想要把事業體越做越大,究竟該從本業挪多少能量出來,是個很大的問題。
這件事就像公司賺了錢,我們要開分店把一樣的事做更大更厲害,還是要以基礎事業為底,往品牌或是整合行銷發展做成一條龍?這種選擇沒有對錯,只是對走到這個階段的小公司來說壓力會突然很沈重。
…嗯…突然拿到大錢大家真的不會花欸…(當然我是指放到自己口袋以外的啦)
而今天出現的新名詞「地方自治」,是我在加賀第一次聽到,已經有一群人在用地方自治的觀念來串這些既有團體了,套一句之前課程裡的理論,地方創生最終目的是創造地方經濟圈,能把供需都鎖在地方,才算是成功的地方創生,不然其他KPI都沒屁用。這是日本中央政府輔助的課程裡面講師講的,不是我講的喔。
地方自治跟地方經濟圈啊....感覺今天晚上這場會的內容,可以讓我思考一陣子了。
avatar-img
26.6K會員
223內容數
喜歡閱讀裏物語長文的大家,本專題將帶大家最完整的內容。看膩了那些不是捧日本就是貶日本的文章嗎?除了景點、美食、宅文化跟AV以外,日本還有些什麼呢?別人寫的裏物語不一定會寫,但是別人不寫的,裏物語一定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東京裏物語 的其他內容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2/21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10/20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8/28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8/31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3/11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19/2/22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2/21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10/20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8/28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8/31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20/3/11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PLUS KAGA系列文/原文撰於2019/2/22 PLUS KAGA:由石川縣加賀市主辦,東京都市計畫公司FOLK執行的計畫。以消滅可能性都市加賀為舞台,來自全國被挑選過的大學生們作為主角展開。以學生個人實踐專業知識與自身提案,居民則透過學生產生新組織、新行動,兩股力量交互後產生許多有趣的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中日隨行口譯工作記錄。隨行口譯並不稀奇,但這場隨行的參觀地點、見到的人物卻是很了不起。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新竹科學園區行政大樓、工業研究院、唐鳳部長懇談會,精彩行程讓我滿載而歸。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我們常說,教育是地方創生最後一哩路,那麼走在教育創生的路上,我們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解方呢?我們又可以提出甚麼樣的行動策略呢?如何透過教育手段讓民眾更認識自己的社區、進而愛惜自己的社區,讓社區成為一座大教室甚至是一座有特色的學校。
Thumbnail
2021年,國家發展委員會設立「地方創生青年培力工作站」,希望讓民間地方創生團隊能獲得支持,培育更多在地人才。鹿港著鹿計畫、北斗寶斗青村未來式、溪州老人國回春計畫皆位於彰化縣內,這三組扎根地方的團隊,如何讓社會成為眾人的學校?地方創生又該如何向下扎根?
Thumbnail
本文從新自由主義的視角以及其中的政治力量切入,討論在現今的社會中,以觀光為主的地方創生會遭遇到什麼樣的難題。文章指出觀光發展可能帶來的分配不正義及新自由主義對地方創生的影響。最後,我們更將走入地方,探討實際的地方創生風景。
Thumbnail
新課綱實施的這一年,同時也是一般所稱的「地方創生元年」,反映出臺灣社會此時此刻,正處於如何培養出具備在地視野、國際思維新世代人才的關鍵時間點。教育部對於地方創生最直接的回應,在於高教體系的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簡稱USR計畫),但除了大學之外,中小學能夠如何肩負起社會責任?
Thumbnail
地方創生雖然是2014年才出現的新名詞,不過更早之前台灣就已經種下了地方創生的根。自1990年代起,台灣經歷了不同階段的地方創生(在台又可稱社區總體營造),究竟台灣的本土脈絡為何,就讓我們一起看下去吧
Thumbnail
地方創生近年在台灣逐漸受到重視,不過這個概念其實移植自日本。日本經歷衰退的三十年後,前首相安倍推行「地方創生」政策,期待能帶領全國重返繁榮。究竟,日本的地方創生經驗為何,就讓我們一起來討論吧..
Thumbnail
講述一位過去在日本從事地方創生工作的人的真實紀錄,以及他對資本主義社會、中產階級脆弱性、社群連結等議題的思考。同時,也提出了對現行社會狀況的反思,經由共同行動來構建一個共同願景的新型共同體。
Thumbnail
中日隨行口譯工作記錄。隨行口譯並不稀奇,但這場隨行的參觀地點、見到的人物卻是很了不起。日本台灣交流協會、新竹科學園區行政大樓、工業研究院、唐鳳部長懇談會,精彩行程讓我滿載而歸。
Thumbnail
會知道這個概念,是來自一場講座的偶然際遇,也是那時聽著長年在國發會審理地方創生案的林承毅老師分享而知。地方創生在台灣也不是什麼新鮮事,從日本的社區總體營造展開,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到社區生命共同體為目標,是一段公民賦權的啟蒙運動,而台灣在政策制定總喜歡從鄰近的日本開始模仿...
Thumbnail
地方創生的基本執行單位是鄉鎮市區,要扛KPI的也是鄉鎮市區公所,有關鄉鎮市區內的分區規劃、凝聚居民共識、尋找在地特色、號召居民參與、促進異業合作、建立共用平台、協助對外推廣、尋求中央資源....都是鄉鎮市區公所該做的事,而遺憾的是,台灣的368鄉鎮市區公所在地方創生幾乎都變成了隱形人,沒有角色、也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