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點福氣給別人

留點福氣給別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教書的頭一年,分發在台中市郊的一所國中。學校大門前鋪排著一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好漢坡」。母親為我買來的中古機車與老牛差不了多少,有時才爬了幾步就大喘特喘,這還算是好的;嚴重的時候它乾脆熄火罷工,我這個機車新手被迫下車伺候,狼狽至極。

難得有老師出洋相,又是年輕的女老師,學生樂得看熱鬧。旁觀的分子不但有自己班上的學生,連從沒教過的都湊上來吆喝加油。儘管聽到的盡是取笑,卻感覺不到絲毫惡意,那其中只有和老師嬉笑的快樂,逗得我也好生歡喜。

那段時間鬧出的笑話一直都不少,莫名迷路,騎車撞牆,走路摔跤。到山上家庭訪問時拉著學生探問樹名,以為是什麼了不得的奇樹,逗得學生哈哈大笑:「老師,那叫——柳—丁!」

時光流轉。十幾年過後,因緣際會,與早已成年的學生聚會。走出咖啡館時,她沒忘記老師的迷糊,很自然地就牽起我的手過馬路。

生性迷糊其實也不壞,正好留下空間給旁人表達善意。換作是人生際遇的缺憾,如果甘心接受,不但於己無傷,還可能成為撫慰別人的良方。前監察院長,人稱「小鋼炮」的王建煊先生與蘇法昭女士膝下始終無子。有一回伉儷登山,路上巧遇同病相憐的山友,對方在知情之後居然跑到另一半面前興奮地大喊:「他們也沒有小孩!」

天地生養萬物,本來無意求全於萬物;萬物本來各有所長,不必是全然完美才能得到天地與眾人的祝福。有位在國內頗有名望的企業家有過這樣的說法:「人生有點缺憾總是好的,總要留點福氣給別人。

大哉斯言!

如果可以清楚地看見宇宙運行的真相,洞知人生不必事事求全,面對別人的精彩表現,對舞台上發出的亮光便能生出由衷的歡喜。一如佛教大德所說,當下隨之而生的歡喜就是「隨喜」,隨喜的功德與當事人可以等量齊觀。

更深一層去看,從典範的示現積極效學,逐步修正自己,日後也有望成為一個更有智慧、更具慈悲心的生命體。

avatar-img
田心耘的沙龍
39會員
174內容數
深信汲引經典,可以灌溉生活;回首傳統,足以應對當下。如此信仰究竟是只能仰望的星空,還是腳下踏實的土壤?一系列當代生活的實例正是此一信念的註腳。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田心耘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
《廿字真經》先從儒家說起,轉到本節浮出「道」與「釋」。儒道釋合流,擺明了與中華文化的三大主幹重疊。除了經文明白載記的道家與佛家,廿字其實也涵融了耶教與回教,完全呼應了宗主一再宣說的:廿字真言乃融合五教精華而成。五教的經教容或有形式的差異,最後仍然指向共同的歸宿:人與天的和合,知與行的合一。
本文探討孔子的至誠之道,如何面對困境與逆境,如何在世俗的紅塵中保持內心的平靜與樂觀。文章以孔子、子路、子貢、顏回四人的對話為主線,闡述了即使懷才不遇,仍要堅持自我修養,不隨波逐流的道理。
舍利弗以雙眼佈施修大乘菩薩道,淨空法師則以更親民的「看得破,放得下」從布施入手。而布施,始於物質,終於放下心上的種種執著,因此成就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