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05|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陸劇|#1『底線』心得|沒有絕對的正義,只有相對公平的結局

法則與倫理是靠權力建立的,而失去權力的你,確實是邪惡的。--還魂
一直以來,以權力為導向,每每都可以隻手遮天 幹盡天下壞事去追逐自己最大利益的戲劇太多了,而每一個甘草人物即便一再被當成螻蟻輾壓,但畢竟開了主角外掛,所以最終總是可以當那個推翻權力核心的英雄。
在這個社會上浮沉、打滾,每個人或多或少都經歷過這種權力不對等而導致的不公平、不正義的待遇。你特別努力,但你可能不特別幸運;你會做事,但別人會做人。但,是不是每一個感受到自己懷才不遇的人,都是尚未遇到伯樂的千里馬,或者是你其實就是個庸才而不自知,這個問題也沒有答案,但把一切都歸咎給這個畸形的社會當然是更容易的。
底線/ 2022陸劇
底線/ 2022陸劇
因緣際會地開始看『底線』這部陸劇,後來才知道這是中國時不時會推出的獻禮劇,在戲裡面不免俗地會看到他們如何的安利人民要相信法律,還不斷的置入要E化、無紙化的環保概念(笑)。撇除掉這些宣揚國威的PPL,這一部由他們最高法監督指導的戲劇,使用了大量的真實案例去做參考後翻拍,整部戲最令人欣賞的是他不著重在使用煽情的手法去重現每個案件的細節,不使用娛樂手法去消費這些悲劇,而是花了更多的時間在演繹法官的思辨、邏輯形成的過程、調解過程的反覆,盡可能的真實還原每一個案件法官審理時的思路及難處。
有人看到睡著,覺得像是教科書,但喜歡邏輯思辯過程的人應該反而覺得很醒腦吧。
法官不是神,他們也是人,他們也會犯錯。
那些卷宗,它們代表的不是案件,而是一個又一個的人生。
正義女神像
過去看過無數法庭類的劇,總是會帶到法院裡最具代表性的正義女神像。但直到『底線』,從頭到尾沒有出現這正義女神,但這畫面卻總是不斷地在腦海裡出現,第一次真實地感受到那難以平衡的砝碼與天秤。在天秤兩邊的,是「法理」跟「情理」的拉扯,究竟是情理法,或是法理情?而究竟什麼才是真正的公平與正義?
公平,是給予身高不同的兩個人相同高度的牆要他們看外面的風景;但公正,會先給予矮的那個人可以站起來一樣高的磚塊。哪個才是真正衡量公平與公正的平衡點?是那條地平線?還是眼睛看出去的水平線?而法律與法官,又能夠如何能做到真正的公平?他們是人,不是神,有過去的人生經歷就會有無法根除根深蒂固的盲點與偏見,如同性騷擾案你要如何第一時間不先入為主的認為受害者不只是女性才會發生。
「難道我們不能做點什麼嗎?」
「我似乎聞到了一股濃厚的英雄主義的味道。而你,把自己想像的太重要了。資本追逐利益,父母隨機分配,但只要他們沒有違反法律,我們就無權干涉。」
一語道破其實法律能夠約束的範圍其實有限,即便於情理不合,但仍然只能依照法理做事。
非常多案件都能看見「情理」與「法理」的拉扯,但酌情處理後還是仍然只能本著法律與證據往下走,對於越過道德底線的事情,這本就不是法院能夠作主的。法條跟判例都是死的,但案件是活的,導致案件發生的背後真實原因,雖然可能值得同情,但的確不能成為他人痛下殺手合理化的藉口。
人工作不能沒有激情,但是,人要懷著所有的激情去工作,那也很危險。
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總想要做的更多,但發現法律工作者對於自己工作範圍內的尺度得更小心地衡量。法律有尺度,法官有溫度。必須在框框內做事,反而是讓他們能掌握好公平公正最重要的規範。身為一個執法者,如果不能用該有的框框與教條去限制自己能夠審判的範圍,的確就會有導致權力無限上綱的可能性。
他殺了人,但是是因為兇手先污辱了他的母親;他殺了他的母親,但是是因為從小到大他受到了母親長期的精神虐待;她憤而提告性騷擾,是因為她知道自己的一再退讓並不會讓自己得到更多的尊重;她過勞死的主因,究竟是因為不斷地找她要錢的父母,還是那工時日日夜夜的職場。
一宗又一宗沒有(絕對)正義或答案的案件,讓人陷入一次又一次情與法的撕裂與糾結。
底線/ 2022陸劇
『底線』對我來說就是一個烏托邦劇,他們會推崇「相聲精神:台上無大小,台下立規矩。」這專業上的事,該怎麼辦怎麼辦。我明白現實生活其實是沒有這麼簡單乾淨的法政環境(或者說是任何環境),但很多地方看著看著就哭了,這世界如果能夠如此純粹乾淨該多好。
從過去就一直有人提出,其實大部分的民眾,都會藉由新聞知道案件發生,然後經由媒體輿論不斷的渲染、討論後,迷失了方向,沒有人知道法庭內經過了多少的掙扎,最後基於什麼原因做了這個判決。每個法盲的民眾都以為自己振振有詞的批判是言論自由,但更多的是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自以為是吧。
*純粹觀影不專業心得分享,不上升任何他人或政治。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