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子女出現「手足風險」的三大關鍵

避免子女出現「手足風險」的三大關鍵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昨晚在『手足風險』照顧者線上讀書會中,有位夥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覺得當時時間已經快結束,所以沒有辦法講清楚,所以用這篇文章來說明。


在在這本書中,多是以手足間某些人遇到困境該如何處理的角度,作亡羊補牢的處理,而這位夥伴所提出來的卻是父母親面對未來可能有點風險而提出未雨綢繆的計畫,這是比較少人有這樣的警覺,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


父母親早已發現這個問題可能成為未來的破口,所以該如何在現在介入,減少未來可預見的問題,我有幾個想法:


首先,無法干涉那些潛在可能成為風險的孩子,無論孩子的性格、工作等的問題所產生的風險,老實說,這些都不容易被改變,所以與其把力氣花在無效的結果上,不如把精神加在有效的改變裡,所以建議可以連結幾個有可能團結在一起的子女,在生活中釋出讓他們可以合作的機會,而不是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裡,也就是賭某個人在父母有疾病的時候單獨照顧。(在父母有疾病的時候也就是手足風險浮出檯面的時候)


其次,當自己已經明確知道未來可能出現在兒女之間的手足風險時,財產的配置便非常重要,哪些需要當成養老金,哪些可以傳承,這個問題就需要長期計畫了,對自己老後所需要的費用支出是個很容易造成手足風險,甚至造成夫妻風險的隱性問題(夫妻某一方需要撫養生病的爸媽,而引發出另一半的異議),這部分若能在自己有能力時開始計畫,也不於因為財產的爭奪而產生出額外的問題。而那些特別容易出事的孩子,不論怎麼分都會有意見,除非他一人獨享,而這些孩子獨享之後,也不會對父母親的照顧出力,所以需要思考把有限的金錢放在有效的力量上。也不要認為爸媽自己配置好就不會衍伸問題。


最後,減少自己可能出現引發手足風險加劇的問題,包括:自己身體健康的維持,老後居所的找尋等,都是能夠減少產生額外的支出,造成手足嫌隙或是隱憂的辦法。

raw-image


所以父母親在避免未來的子女間的風險,其實還是有許多部分可以介入的地方,值得在早期開始計畫處理喔!


----------------------------

[12月免費線上讀書會預告]


《有尊嚴的照護》是在日本擁有二十四年長照與認知症照護實務經驗的里村佳子女士的著作,具有會計、企業管理背景的她,從一位長照與認知症領域的門外「婦」,變成一位傑出的長照設施經營者、認知症照護的專家,可從這本書中看到她的心血、成績、心得,更可看到一位基督徒以虔誠的信仰,融入到認知症照護,使長者得到溫暖與尊嚴。


我自己閱讀後發現,很多過去常用且失敗的照顧策略,她也用過,也失敗過,但她找到方法去改變她的方法,後來出現良性的結果。這本書可說是失智症照顧行為的細部拆解,對於照顧失智症者,建議可以成為一本工具書。


最新消息請追蹤「失智症應對的策略思維」粉專




avatar-img
心理師品牌孵化基地
147會員
179內容數
這是一個提供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 商業商業思維、品牌產出行銷策略的基地, 協助心理師與心理工作者完備自己的產品與服務。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黃耀庭臨床心理師將在『沒關係,你可以哭出來』的線上讀書會中,為您拆解書中幾個常見的照顧問題的處理策略、心法與技法,讓您帶回家!
 「你在母親節要送媽媽什麼?」  吃頓大餐?  買個蛋糕回家吃?  買Pizza回家給媽媽吃?(實際上都是孩子愛吃)  好像都要花錢的樣子! 其實母親節有更有意義的利用,只是我們不知道! 不論是個人諮商或是團體都經常遇到與母親關係的問題,再再的反應出家人關係的營造始終不如期待中的好!而又不知道該如何
「彩雲,妳在哪裡啊?來幫我找我的眼鏡。」阿公叫道。 「爸,我是彩霞,我已經回來好幾天了,現在彩雲回家休息,由我來照顧你。」 「喔,彩霞,你回來啦。」 過了幾個小時後…… 「彩雲,我要起床,幫我!」 「爸,是我彩霞,是我在照顧你,不是彩雲啦。」彩霞耐心地回答,但滿腦子想的卻是「失智症」!...
當我們心中常常用自己的星座(或血型,生肖等)是什麼,所以會做出什麼事,會如何想。我們不也跟前面在Line群組中的朋友一樣,因為我特質如何,所以這些行為都成了理所當然。一旦有這樣的思維之後,要想改變就變成非常困難,因為我們會被這些特質,屬性框在那些不想改變的事情上...
七十多歲的阿城,因為手腳不靈光,常會跌倒,兒女們不捨得他再做爐主,就要他退下來,交給下一代的孩子。以宮廟的事為人生志業的他,這些事情一旦被拿掉之後,剛開始還會有鄰居來家裡拜拜時順便聊聊,後來兒子來接手,因為人緣不好,來拜拜的人就越來越少,少了來聊天的鄰居,阿城就只好天天看電視,打瞌睡...     
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經驗到與父母溝通很困難,要他做什麼,往往他就偏不這樣做!而看到有些人卻沒說什麼,也沒做什麼,爸媽卻很輕易的就範!你是屬於哪一種的兒女呢?
黃耀庭臨床心理師將在『沒關係,你可以哭出來』的線上讀書會中,為您拆解書中幾個常見的照顧問題的處理策略、心法與技法,讓您帶回家!
 「你在母親節要送媽媽什麼?」  吃頓大餐?  買個蛋糕回家吃?  買Pizza回家給媽媽吃?(實際上都是孩子愛吃)  好像都要花錢的樣子! 其實母親節有更有意義的利用,只是我們不知道! 不論是個人諮商或是團體都經常遇到與母親關係的問題,再再的反應出家人關係的營造始終不如期待中的好!而又不知道該如何
「彩雲,妳在哪裡啊?來幫我找我的眼鏡。」阿公叫道。 「爸,我是彩霞,我已經回來好幾天了,現在彩雲回家休息,由我來照顧你。」 「喔,彩霞,你回來啦。」 過了幾個小時後…… 「彩雲,我要起床,幫我!」 「爸,是我彩霞,是我在照顧你,不是彩雲啦。」彩霞耐心地回答,但滿腦子想的卻是「失智症」!...
當我們心中常常用自己的星座(或血型,生肖等)是什麼,所以會做出什麼事,會如何想。我們不也跟前面在Line群組中的朋友一樣,因為我特質如何,所以這些行為都成了理所當然。一旦有這樣的思維之後,要想改變就變成非常困難,因為我們會被這些特質,屬性框在那些不想改變的事情上...
七十多歲的阿城,因為手腳不靈光,常會跌倒,兒女們不捨得他再做爐主,就要他退下來,交給下一代的孩子。以宮廟的事為人生志業的他,這些事情一旦被拿掉之後,剛開始還會有鄰居來家裡拜拜時順便聊聊,後來兒子來接手,因為人緣不好,來拜拜的人就越來越少,少了來聊天的鄰居,阿城就只好天天看電視,打瞌睡...     
我們經常在生活中經驗到與父母溝通很困難,要他做什麼,往往他就偏不這樣做!而看到有些人卻沒說什麼,也沒做什麼,爸媽卻很輕易的就範!你是屬於哪一種的兒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