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那個歷史,我們在(天下雜誌徵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醉過方知酒濃,愛過才知情重,那麼,全球型瘟疫來臨之後呢?
隨著排山倒海的疫情而來的是無薪假,低迷的氣氛緩慢而持續地四處漫延,突然之間,時間多了起來,好好的利用多出來的時間吧,我這樣告訴自己。
城市小旅行正是時候,街頭漫遊,細細品味城市的風華,那些平日匆匆走過的街道,原來各自蘊藏獨特的意象,仰頭望向漂浮的白雲與藍天,人生如同四季,沒有好壞,只是景致變異而已。
線上線下尋訪曾經親近卻久未聯繫的友人,各有各的故事,唏噓過後,彼此加油打氣,在下次見面之前,我們都要維持好身心靈,真有什麼過不去的,通訊軟體很方便,朋友就是這時候用的。最慶幸的是家人們都平安,暫停了家族出遊,更常分享手作吃食,互訴不足外人道的心事,真有確診隔離,也趕緊相互支援,彼此小家安穩、長輩安康,就是最好的消息。
在城市裡佇足拍照,在咖啡館裡啜飲咖啡閱讀,跟友人家人關懷互動,當我提筆寫下那些讓我歡喜讓我憂的走心時刻,一絲一縷、一分一毫,悄悄地被刻畫在時代裡,我們不只是見證歷史,日後回頭檢視會發現,那個波瀾壯闊的浪尖上,我們在。
瘟疫將離,通膨又起,我們都願意相信,低迷只是一時,終將有撥雲見日之時,只要我們都在。
avatar-img
62會員
350內容數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箏。女子生活學 的其他內容
我的書桌很大,就在廚房旁邊,煮飯之餘,隨時能上桌看書,把餐桌當書桌源自於兩個女兒不愛在自己房間寫功課,喜歡黏著我,而餐桌是唯一能同時容納下母女三人的地方。 女兒喜歡問我以前怎麼讀書?說真的,想不太起來當年怎麼與教科書相處,記得的反而是與教科書無關的生活瑣事。找出七歲生日長輩送的日記本給女兒看,
一間喜歡的小米粥店在社群上這樣貼文:「在這開業已經11年,承蒙大家的照顧,撐過了疫情,敵不過通膨。若是有緣、將來再見。」
留給女兒的媽媽心媽媽味,是幸福的記憶,也是我想營造的,孩子越大,媽媽能幫的忙也越少,既然要做,就順手紀錄一下,留待日後回味。
高二因學群區分重新分班,得重新認識適應新的同學與班級,小女孩興高采烈地分享自己交到新朋友的契機,大女孩依舊被困住,好在話題開場已不是問題,如何持續對話變成需要克服的地方。 能教的都教了,剩下來的實務操作,真的只能靠大女孩自己了。我想了想,講個工作上的事給女孩聽。
職場江湖裡,該熱心教人還是冷眼旁觀好呢?以前我會選前者,現在卻是⋯ 單位有個新進人員,大家念他畢業不久,許多事務非常生澀,故而常常指導如何作業,並且告訴他不會一定要問,大家非常樂意回答,他也點頭稱是,感謝萬分。
探訪久未連絡的朋友阿美,他正挪動陽台上的花花草草,我們隨意聊著,很自然地談起職場的點點滴滴,說到身為員工的難,協調工作的不易,還有通膨環境,我們這樣沒有薪水就無法生存的勞工的苦。 阿美說仙人掌就像我們這些廣大勞工,無論有多難多苦,都會想方設法活下去。
我的書桌很大,就在廚房旁邊,煮飯之餘,隨時能上桌看書,把餐桌當書桌源自於兩個女兒不愛在自己房間寫功課,喜歡黏著我,而餐桌是唯一能同時容納下母女三人的地方。 女兒喜歡問我以前怎麼讀書?說真的,想不太起來當年怎麼與教科書相處,記得的反而是與教科書無關的生活瑣事。找出七歲生日長輩送的日記本給女兒看,
一間喜歡的小米粥店在社群上這樣貼文:「在這開業已經11年,承蒙大家的照顧,撐過了疫情,敵不過通膨。若是有緣、將來再見。」
留給女兒的媽媽心媽媽味,是幸福的記憶,也是我想營造的,孩子越大,媽媽能幫的忙也越少,既然要做,就順手紀錄一下,留待日後回味。
高二因學群區分重新分班,得重新認識適應新的同學與班級,小女孩興高采烈地分享自己交到新朋友的契機,大女孩依舊被困住,好在話題開場已不是問題,如何持續對話變成需要克服的地方。 能教的都教了,剩下來的實務操作,真的只能靠大女孩自己了。我想了想,講個工作上的事給女孩聽。
職場江湖裡,該熱心教人還是冷眼旁觀好呢?以前我會選前者,現在卻是⋯ 單位有個新進人員,大家念他畢業不久,許多事務非常生澀,故而常常指導如何作業,並且告訴他不會一定要問,大家非常樂意回答,他也點頭稱是,感謝萬分。
探訪久未連絡的朋友阿美,他正挪動陽台上的花花草草,我們隨意聊著,很自然地談起職場的點點滴滴,說到身為員工的難,協調工作的不易,還有通膨環境,我們這樣沒有薪水就無法生存的勞工的苦。 阿美說仙人掌就像我們這些廣大勞工,無論有多難多苦,都會想方設法活下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新冠病毒造成的疫情襲捲全球近三年時間,改變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 被強制停下腳步,人與人保持安全距離,生活限縮在小範圍,在緊掩的門窗裡,重新看待理所當然的事物,重新學習如何生活。 夏夏的散文集《來日方糖》三十五篇文,記錄身處疫病覆蓋的世界,生命的消逝,以及富有煙火氣的點滴日常。 每篇都是時間之流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我有一群好朋友,我們一起去過了好幾個國家和城市;不過三年前的COVID-19疫情,讓我們暫停了國外旅行。幸好經過這三年大家都平安,也等來了疫情的結束,所以就在今年總算是召集了全部人馬,規劃了一場日本名古屋之旅。
Thumbnail
各國都有疫情,有的已經大擴散,每天(染疫)病的人都在上升,可以說是地球人的共業。所以,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的寄望,不能再像之前,起碼要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自己要多將心比心。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去快篩,就確診了被隔離,有多少人隔離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就過世了。而我們還健康,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聽聞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05/12/2021 無奈   因疫情結識了不少台灣觀光業的人員。 他們就如同以前上班的我。 就是領著一份薪水過著普通日子的人。 然而,疫情也只是讓日子變得不普通。 非觀光業者生活當然受到影響,但仍一樣工作。 他們却工作受到疫情影響,生活受到工作上加乘的影響。   這週以前,國旅
Thumbnail
寫在前面: 自從2020年疫情的爆發後,深居簡出的我很久沒有搭火車去外縣市晃晃看看,尤其是到一個相對於鄉下交通和資源發達的城市走走。距離上次搭火車去高雄走走晃晃,翻了一下GOOGLE相簿是2020年十月份了,那是涼爽的秋季日子,和老弟去看傍晚場的重返大螢幕的《星際效應》,滿滿感動的餘韻和配樂空靈感
Thumbnail
2024剛開年,就傳來日本地震的消息,之後接二連三的人禍天災頻傳,讓人直接回想起2020年的開始,世界也是紛擾不斷,就在那年,Kobe走了,Covid來了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新冠病毒造成的疫情襲捲全球近三年時間,改變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 被強制停下腳步,人與人保持安全距離,生活限縮在小範圍,在緊掩的門窗裡,重新看待理所當然的事物,重新學習如何生活。 夏夏的散文集《來日方糖》三十五篇文,記錄身處疫病覆蓋的世界,生命的消逝,以及富有煙火氣的點滴日常。 每篇都是時間之流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 還有多少人記得武漢肺炎COVID-19封控幾年下來的悲慘日子?這個問題不禁讓人陷入沉思。這些大大小小的酒精消毒家中擺著,依然偶爾用一下。自從2019年底武漢首次爆發新冠肺炎疫情以來,全球進入了一個前所未有的困境。隨著疫情的擴散,各國相繼採取了封城、社交距離等嚴格的防控措施,這段時期充
Thumbnail
在紐約生活的二十多年當中,除了 911恐怖恐襲事件外,另外一件重大事件就是2020年的疫情。 我一直覺得2020年是一個現形年。疫情的發生不只是病毒的出現,更多的是人性考驗的時刻。好像很多沈寂已久的負面能量都在這一刻爆發。 這期間美國經歷了非常多扭曲變形的生活。面臨種族問題,政治紛擾,爭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我有一群好朋友,我們一起去過了好幾個國家和城市;不過三年前的COVID-19疫情,讓我們暫停了國外旅行。幸好經過這三年大家都平安,也等來了疫情的結束,所以就在今年總算是召集了全部人馬,規劃了一場日本名古屋之旅。
Thumbnail
各國都有疫情,有的已經大擴散,每天(染疫)病的人都在上升,可以說是地球人的共業。所以,自己對生活品質的要求、對生活的寄望,不能再像之前,起碼要有一個特定的時間,自己要多將心比心。 很多人喉嚨不舒服去快篩,就確診了被隔離,有多少人隔離幾個小時或幾天之內就過世了。而我們還健康,可以過著這樣的生活,聽聞
Thumbnail
2019年的年底世界爆發了新冠肺炎,原本熙來攘往紅紅火火的世界,就像突然被澆了冷水一般,所有的流動突然靜止,人與人之間被規範了距離,就連移動也有限制,生活各個方面都被都不似以往便利了,就更別提工作了,緊縮的商業活動,讓許多人的飯碗面臨危機。 我在疫情前就開始接案了,然而天不垂憐,我的生意一直慘淡,
05/12/2021 無奈   因疫情結識了不少台灣觀光業的人員。 他們就如同以前上班的我。 就是領著一份薪水過著普通日子的人。 然而,疫情也只是讓日子變得不普通。 非觀光業者生活當然受到影響,但仍一樣工作。 他們却工作受到疫情影響,生活受到工作上加乘的影響。   這週以前,國旅
Thumbnail
寫在前面: 自從2020年疫情的爆發後,深居簡出的我很久沒有搭火車去外縣市晃晃看看,尤其是到一個相對於鄉下交通和資源發達的城市走走。距離上次搭火車去高雄走走晃晃,翻了一下GOOGLE相簿是2020年十月份了,那是涼爽的秋季日子,和老弟去看傍晚場的重返大螢幕的《星際效應》,滿滿感動的餘韻和配樂空靈感
Thumbnail
2024剛開年,就傳來日本地震的消息,之後接二連三的人禍天災頻傳,讓人直接回想起2020年的開始,世界也是紛擾不斷,就在那年,Kobe走了,Covid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