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0-1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Hi Fun MTB 登山車女子體驗營》

有登山車、有護具、有教練、有司機、有場地、有鼓勵、有冷飲、小孩有玩伴,我就問,還有什麼阻擋得了我 have fun?
Photo Credit: 單車軍火庫Ming's Photography、與人工作室 Claire Ling Lin)
// 機會 //
因為工作緣故,讀過、看過、翻譯過非常多登山車的影片與文章, 也為了行銷推廣登山車賽事活動寫過各種文案。 就這樣紙上談兵了三年多,倒也不是我不想騎,沒車、沒人顧小孩是最大的障礙。 全台灣馬拉松、鐵人賽事很多,路跑和鐵人之於我,就是手指與「確認報名」的距離; 而登山車與越野跑之於我,卻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終於有一天,機會就這樣送到我眼前了;
風哥說「妳人來就好」,那我當然去啊! 回想起自己曾經想嘗試的林林總總,踏出去那一步都不難,難的是找到開啟的那扇門。 對我來說,XTERRA 是一扇窗,我雙手抱滿好奇興趣甚至知識,
單車軍火庫幫我開了門。
// 五感 //
課程開始之前,就先愛上輪胎騎過碎石、沙土、落葉的聲音。 刷刷、沙沙、擦擦、呼咻、ㄔㄨㄚˋㄔㄨㄚˋ...... 輪胎轉動的規律,配合著環境中的偶然變動, 療癒著雙耳,讓人聽到放空出神。 騎往中坑短短一段路程,不同質地的土壤沙石從車輪、經過避震器、傳到手把, 雙手感受著微妙的地質變化;
雙腳透過踏板感受著與柏油路截然不同的凹凸起伏, 不再是單方向的輸出,而是雙腳肌肉與土地的互動。
沒有擦肩而過的汽機車、突然衝出的路人、猛然撲鼻的車輛廢氣, 可以悠哉、自己決定速度,可以相信踩踏的這台登山車,
可以告訴自己:妳在這裡,妳可以放輕鬆。
// 連結 //
從基礎動作練習起,大人版的感覺統合、協調訓練: 用眼睛觀察教練和學姊示範、耳朵聽著解說與叮嚀,再把大腦的訊息傳遞到全身: 站起來、放輕鬆、平衡、hold 住核心。
不像瑜伽或舞蹈課有鏡子可以隨時檢查、調整自己的姿勢, 當輪子開始轉動,只剩下自己的體感,這時就慶幸有教練和學姊在旁:
「慢一點、攻擊姿勢!放輕鬆!平腳平腳!」
沒過、再試一次, 成功下坡過彎,卻不知道自己怎麼騎完的, 那,就交給身體去理解與記憶吧。
課程進行到一半,下起大雨,孩子們努力畫著太陽與烏龜,不久竟真的放晴了; 空氣的觸感和味道不斷變化著,土地的質地從乾鬆變為溼滑, 大自然瞬息萬變,但眾人不為所動, 無論晴雨冷熱,天氣都只是變數之一,從來不是藉口,更不是阻礙。
期盼已久的林道騎乘,重點是體驗,不是考驗; 人在車上,視野與速度改變了, 面對雨後林中滑濘、天然的地形起伏和隱藏的盤根錯節, 大腦與身體像是重新接上線,看向前方、五感全開, 相信自己騎得過去,也相信自己下車牽車的每個決定。
騎出林道,恍若隔世, 就像是在大腦灌了一個新遊戲,破了第一關, 還想再玩。
// 人與人、人與車、人與自然 //
在河濱公園騎車時,我想的是自己速度好慢; 跑步時,我想著柴米油鹽醬醋茶和待辦事項; 在林道騎車時,我專注在每一個當下。
一個人運動,講求的是效率跟方便; 一群人運動,說說笑笑、加油打氣,走得更長遠。
孩子用溜滑梯和盪鞦韆的速度感刺激前庭, 追求身心靈平衡的大人,用登山車找回在山林中玩樂的天性。 這個早上我找回了那個愛玩、愛野、迫不及待想嚐鮮的自己。
謝謝風哥,謝謝祐綸,單車軍火庫的拉菲和快樂夥伴, 在都市生活的我們,得以拉近與自然的距離。
教練,我想騎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喜歡乾淨明亮清爽的冷氣房,喜歡家裡整潔無蟲害,但內心一直渴望著自然。小時候最愛的一本書是「少年小樹之歌」,嚮往書中所描述的那道吹過樹林的風。儘管還是帶著對蟲類的恐懼,對於滿身大汗雙手沾著泥土還是感到不適,但還是嚮往著山。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