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上的安靜離職跟安靜保留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原因探索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風暴席捲全球。

代表的是即使他人還在原有的工作崗位上,其實他已經對這個工作感到厭煩,也沒有要向上的力量,自然對未來也不會有所期待。(人在心不在,如行屍走肉)

小吳:「工作就是賣時間,把時間貢獻給公司,就等月初領錢就好」你不會想升職或加薪嗎?小吳:「不會,準時上下班就好」。

那你不想離職或學習嗎? 小吳:「不會,工作已習慣,就這樣很好」。

會有這種心態,一般會落在沒有挑戰力的工作上面,正在安靜離職的員工,不再對工作具有目標跟前景,只求不犯錯的完成任務,不渴望得到肯定,也不以工作中獲得成就感為主,只想完成工作快點下班。

安靜離職數據統計

安靜離職最明顯的前五大徵兆:工作內容完成就好,無法精進工作內容(74%)、工作內容完成就好,多餘時間能逛網拍、處理私事(49%)、開會不會主動發表意見,只期待會議趕快結束(44%)、除了原先律定的工作內容外,交辦新任務總是找理由拒絕(42%)、每天看著辦公室的時鐘,只想準時下班(39%)。

👉為什麼安靜離職?受訪的求職者自覺五大原因:無法獲得相對應的薪資報酬(72%)、對公司或主管的價值觀或目標不認同(61%)、不想犧牲身心健康及生活品質,只求工作與生活平衡(59%)、無法了解工作的價值與意義,成就感低落(46%)、不想承擔被額外賦予重任後帶來的壓力(45%)。資料來源:104數據統計

【安靜保留】(quiet constraint)

根據全球教育與參與平台Kahoot!對美國企業調查,發現過半(58%)員工故意隱瞞自己腦中有價值的知識,尤其是Z世代最不願跟同事分享,只是默默藏私。是起源於歐美的用語,但在大中華地區也較為流行,Z世代指在1990年代至2010年代前期出生的人。

安靜保留這個名詞是這幾天看到。意思是不願分享,對人對事都有所保留。看到別人工作遇到困難,也不會伸手協助。轉調需要交接也會有所保留,不想將所知道的告訴對方。這是目前最該擔心的威脅,不再是員工躺平,而是他們不願意分享知識!

安靜保留數據統計

據Kahoot的工作場所文化報告,58%的員工承認,自己可能有會讓同事們獲益的知識或資訊,但沒有與他們分享。報告還顯示,Z世代是這種不分享知識的主要族群,占了77%。(根據Pew Research的定義,Z世代的定義是1997年至2012年之間出生的人)而與女性(57%)相比,更多男性(63%)表示他們在工作中掌握資訊,並且更有可能不願意分享(男性為27%,女性16%)。

其中,有26%承認不分享資訊的人表示,這是因為他們沒有被要求分享資訊,而23%的人表示,是因為他們的雇主沒有給他們發揮的管道或時機。Kahoot 的副總經理James Micklethwait表示,這個結果相當令人驚訝,或許應該鼓勵雇主培養「允許參與」和「知識共享」的文化。資料來源:數位時代

小吳你上周做的檔案在哪?可以給小張嗎? 小吳:「那個檔案很簡單啦,我也是自學,你叫他自己摸索就好,我忘了放在哪」。(能推就推,免得有錯還被怪罪)

是不願分享還是不再分享,這二種不一樣。不願分享有可能來自於個人特質、生長環境、養成教育都有可能,但不願再分享大多來自於受到「傷害」。傷害的經驗有可能來自於職場環境造就個性內斂。

安靜離職碰到安靜保留

這二種會不會在一個人身上呈現,會的!

小張在同個部門同個職位待了8年,是個小主管。這份工作帶給他的就是離家近、工作安逸、變動性不高又能準時上下班。

薪水穩定沒有前景也沒有升遷管道。剛好符合他不愛挑戰,沒有企圖心的個性。離家近的好處是可以顧家,接送小孩成了準時上下班的理由。在這種環境下慢慢的形成安靜離職。有事情就推卸,能不做就不要做,向上管理跟向下整理都覺得沒有必要,上班對他來說就是賣時間,人在心不在,下班時間一到就準時打卡離開。

職位卡住又升不上有生存的危機感,(蓋一手就成了他的絕活)。同個部門同個職位卻有業務輪值的問題,只要是接他業務一定慘,不是缺資料就是沒留檔案,問了還打太極。因為是元老沒人敢吭聲。內心是安靜離職外表是安靜保留。探究原因想穩定生存又怕被剝奪職場工作,造成他心理極大不安全感,就形成二種兼具的不沾鍋。

探索原因

安靜離職跟安靜保留的人會是偶發事件嗎?絕不是!發生原因大部分來自主管。

壟斷資訊;將部門之間的消息壟斷,想一手掌握管道,覺得部門間不需要透明化管理。

掌控權力;享受指揮權的權力,不敢下放怕會失焦,一般喜歡明星光環的會怕被剝奪權力,或是有不安定感的人都會將權力掌握。

推卸責任;沒事就好,一旦溝通不良或是碰到困難就推卸,怪下屬無能交代不清。

上級主管的上述特質,造就下屬慢慢形成不敢說、不敢做、不敢教。無能而治還會碰到負責任的下屬,霸權之下只會讓人享受安逸,得過且過。

修正風氣

權力下放;將權力下放到主管身上,管控一個總比拉著一群人跑輕鬆。真正聰明的主管是將事務分配,而不是全攬,累了自己輕鬆別人。擺脫有些人想安靜離職的心態。

資訊透明;將部門間所有正進行的資訊透明化,少了自己溝通更能集思廣益提高整體風氣。

建立團隊;讓人人有參與感,建構團隊精神,注意職務分配不要勞逸不均。

目標導向;讓團隊有持續的動力,將目標透明化提高時間跟價值品質。

結語

一個人的轉變是由幾個步驟形成,事件、觀察、經歷、修正最後變成冷漠。熱心的人會變冷漠,在歷程中有可能是受到事件傷害,慢慢轉變到最後步驟。沒有人天生喜歡拒絕別人,會演變到安靜離職跟安靜保留,需要探究的是原因不是社會拷問。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對不起的良心。


Lena 語錄,漫談人生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1069453870612611
「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https://www.facebook.com/kin.lin.Chang.Lena
知識的累積來自於【分享】
學習的動力來自於【同伴】
感謝您閱讀Lena創作文章,沒有唯一也沒對錯。輕鬆看待,謝謝!!
請幫我按個 愛心讚加分享,有您的鼓勵才有我寫作的動力,感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41會員
124內容數
人生總會在錯誤中修正,做事不往後看不遺憾過日,遺留下的經驗是淬練過的美好。文章以分享淺談人生、遙望職場怪論、論說人際特質、笑談人格行為、談論工作百科、書寫日常顯影。路不是單一終循至回歸線。人生沒有過不去的坎,只有過不去的自己。 珍惜最美好的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ena 漫談人生 的其他內容
從沒想過人生需要重來 小吳55歲在公司年資20年擔任部門主管,自從5年前當上主管後,只懂得管理規劃帶領部門完成指向型績效,文書跟行政都只需出一張嘴叫底下的完成,這幾年嚴重的退化到只會出一張嘴,假如要重新找工作還真不知道能做甚麼。 人生的意外跟例外最無法意料 公司發佈資遣名單,他例外的在名單外,感到非
重新出發 再出發很難,尤其是中年過後,不只是個人問題,還有社會普遍對銀髮族的觀感,都會影響到就業意願。 我們常聽到中高齡失業難再就業,為什麼!有些人在同個崗位工作了25-30幾年,習慣舊有的工作條件,難再適應別的工作或是當主管多年,這時原有崗位回不去要重新來過,光是心態調整就要跟臉皮打架。 夢想碰上
溝通雙向通 溝通的要件可經由語言、動作、表情、文字…等作為對談交流。溝通有語言式、非語言式的溝通。 語言式是經由口說來達到交流,語氣來表達情緒。 動作、表情、文字….等都是屬於非語言。 良好的交流能讓你在無形中建立個人品牌。 建立個人品牌 語言;對談又分為有開放式與封閉式語言。 封閉式;選擇只有Ye
真心難尋,尤其是業務性質的工作,看同事領錢就拼命恭喜是真心還是隨口。 小兵年近50在業務界也快25年,個性桀驁不馴,怕被管教。在25歲那年踏入沒領底薪的業務界後,再也無法做有領底薪的工作。 他個人分析:「沒領底薪就是合作關係,也不需要看人臉色,自我控管時間也不用打卡,業務單位最重要是保護好自己案件,
情侶以結婚為前提交往,為什麼到最後還是寧願一個人。 婚姻有如刺猬法則;兩隻困倦的刺猬,由於天氣寒冷而擁抱在一起。最後因為各自身上都長滿著刺,互相攻擊無法擁抱,就畫分了彼此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又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猬終於找到合適的距離,既能找到自己的生活角度也不會受傷。 刺猬法則主要是指人
只要是人都會犯錯,您是大小錯不斷已習以為常,還是將犯錯事件當成經驗,並能隨時警惕自己,不再重蹈覆轍。最重要是如何看待事件的本身,任由一錯再錯,還是修補中導正。職場犯錯跟生活中的錯誤不太一樣,因為有可能會牽扯到事務性本身或是人際關係,職場空間本就不大,侷限的空間可容許範圍就更小。如果真的錯了要從經驗中
從沒想過人生需要重來 小吳55歲在公司年資20年擔任部門主管,自從5年前當上主管後,只懂得管理規劃帶領部門完成指向型績效,文書跟行政都只需出一張嘴叫底下的完成,這幾年嚴重的退化到只會出一張嘴,假如要重新找工作還真不知道能做甚麼。 人生的意外跟例外最無法意料 公司發佈資遣名單,他例外的在名單外,感到非
重新出發 再出發很難,尤其是中年過後,不只是個人問題,還有社會普遍對銀髮族的觀感,都會影響到就業意願。 我們常聽到中高齡失業難再就業,為什麼!有些人在同個崗位工作了25-30幾年,習慣舊有的工作條件,難再適應別的工作或是當主管多年,這時原有崗位回不去要重新來過,光是心態調整就要跟臉皮打架。 夢想碰上
溝通雙向通 溝通的要件可經由語言、動作、表情、文字…等作為對談交流。溝通有語言式、非語言式的溝通。 語言式是經由口說來達到交流,語氣來表達情緒。 動作、表情、文字….等都是屬於非語言。 良好的交流能讓你在無形中建立個人品牌。 建立個人品牌 語言;對談又分為有開放式與封閉式語言。 封閉式;選擇只有Ye
真心難尋,尤其是業務性質的工作,看同事領錢就拼命恭喜是真心還是隨口。 小兵年近50在業務界也快25年,個性桀驁不馴,怕被管教。在25歲那年踏入沒領底薪的業務界後,再也無法做有領底薪的工作。 他個人分析:「沒領底薪就是合作關係,也不需要看人臉色,自我控管時間也不用打卡,業務單位最重要是保護好自己案件,
情侶以結婚為前提交往,為什麼到最後還是寧願一個人。 婚姻有如刺猬法則;兩隻困倦的刺猬,由於天氣寒冷而擁抱在一起。最後因為各自身上都長滿著刺,互相攻擊無法擁抱,就畫分了彼此距離,但又冷得受不了,於是又湊到一起。幾經折騰,兩隻刺猬終於找到合適的距離,既能找到自己的生活角度也不會受傷。 刺猬法則主要是指人
只要是人都會犯錯,您是大小錯不斷已習以為常,還是將犯錯事件當成經驗,並能隨時警惕自己,不再重蹈覆轍。最重要是如何看待事件的本身,任由一錯再錯,還是修補中導正。職場犯錯跟生活中的錯誤不太一樣,因為有可能會牽扯到事務性本身或是人際關係,職場空間本就不大,侷限的空間可容許範圍就更小。如果真的錯了要從經驗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一種現象特別常見:員工離職後,老闆總愛說「現在的年輕人沒有耐心」、「他們只會追求高薪」、「就是缺乏上進心」。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讓我們透過小明的故事,來看看到底是誰沒有上進心:是員工,還是公司?
Thumbnail
「安靜離職」,指工作上「只完成工作最低需求」的態度。時代變遷,對生命、生活的看法,以及「獲取收入」的管道,都淡化著「工作」的必要性。「安靜離職」更像一種選擇看待「工作」的態度。人一天的精力有限,主管同仁客戶,包裝得理所當然的期待、情緒反應、和完美成品,及份外事宜,其實並不全是「合理」。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安靜離職是指員工只完成基本職責,不再投入額外努力。這個現象因疫情期間的抖音用戶推廣而流行。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個維度共同促成了這一現象的興起。企業應提高工作滿意度、加強溝通、提供彈性安排和職業發展規劃來應對。
Thumbnail
別只想著解決「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千禧世代正在「安靜度假」Quiet vacationing!根據哈里斯民調公司(Harris Poll’s)《2024 Out of Office Culture Report》對 1,170 名 18 歲及以上的美國成年人進行了調查
Thumbnail
根據蓋洛普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至少一半的美國勞動力是「安靜的放棄者(Quiet Quitter)」,也就是俗稱躺平、擺爛的工作者。過去員工至少做到最低要求來滿足公司期待,這個問題相較之下更為嚴重。員工敬業程度處於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許多企業組織在這新工作世代中,必須擺脫舊式的領導思維。
最近很流行「安靜離職」和「安靜辭職」,今天來聊聊「安靜翻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職場上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相信努力工作就會有好報酬,到面對職場亂流後的改變。在工作的第二個十年裡,作者遭遇到了許多挑戰,包括勾心鬥角、顛倒黑白等,最後導致了安靜離職的決定。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近年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彙 有別於傳統意義上,人們對於工作與職涯追求"努力工作,賺錢升遷"的定義 "安靜離職"指的是不繼續在工作上努力,並且僅完成份內工作,不再追求工作上面的成長與升遷 這個詞彙與過去追求"工作至上"的社會氛圍大相逕庭 而這個詞彙的興
Thumbnail
我的職務是工程人員,在我前期的工程人員是直接現場處理,後來門市數量快速增加,公司人力無法負荷,改委託外部協力廠商第一線處理,工程人員作驗收管理的工作。我是在這個轉換期間人事異動時進來的,進公司第一天到25年後退休的最後一天,原則上我算是做同一職務沒有變過,也沒升遷、輪調過,可見工作能力之不佳^=^。
Thumbnail
以下是關於台灣安靜離職現象的觀察: 文化背景:台灣的職場文化傳統上強調勤奮和奉獻,但新一代員工更注重工作生活平衡,導致了這種現象的出現。 世代差異:主要是年輕一代(如千禧一代和Z世代)更傾向於採取這種態度,他們對工作的期望與前幾代人有所不同。 產業差異:在一些傳統產業中,這種現象可能不太明顯或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一種現象特別常見:員工離職後,老闆總愛說「現在的年輕人沒有耐心」、「他們只會追求高薪」、「就是缺乏上進心」。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今天就讓我們透過小明的故事,來看看到底是誰沒有上進心:是員工,還是公司?
Thumbnail
「安靜離職」,指工作上「只完成工作最低需求」的態度。時代變遷,對生命、生活的看法,以及「獲取收入」的管道,都淡化著「工作」的必要性。「安靜離職」更像一種選擇看待「工作」的態度。人一天的精力有限,主管同仁客戶,包裝得理所當然的期待、情緒反應、和完美成品,及份外事宜,其實並不全是「合理」。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安靜離職是指員工只完成基本職責,不再投入額外努力。這個現象因疫情期間的抖音用戶推廣而流行。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個維度共同促成了這一現象的興起。企業應提高工作滿意度、加強溝通、提供彈性安排和職業發展規劃來應對。
Thumbnail
別只想著解決「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千禧世代正在「安靜度假」Quiet vacationing!根據哈里斯民調公司(Harris Poll’s)《2024 Out of Office Culture Report》對 1,170 名 18 歲及以上的美國成年人進行了調查
Thumbnail
根據蓋洛普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至少一半的美國勞動力是「安靜的放棄者(Quiet Quitter)」,也就是俗稱躺平、擺爛的工作者。過去員工至少做到最低要求來滿足公司期待,這個問題相較之下更為嚴重。員工敬業程度處於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許多企業組織在這新工作世代中,必須擺脫舊式的領導思維。
最近很流行「安靜離職」和「安靜辭職」,今天來聊聊「安靜翻臉」。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職場上的心路歷程,從一開始相信努力工作就會有好報酬,到面對職場亂流後的改變。在工作的第二個十年裡,作者遭遇到了許多挑戰,包括勾心鬥角、顛倒黑白等,最後導致了安靜離職的決定。
Thumbnail
"安靜離職"(Quiet Quitting)是近年非常流行的一個詞彙 有別於傳統意義上,人們對於工作與職涯追求"努力工作,賺錢升遷"的定義 "安靜離職"指的是不繼續在工作上努力,並且僅完成份內工作,不再追求工作上面的成長與升遷 這個詞彙與過去追求"工作至上"的社會氛圍大相逕庭 而這個詞彙的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