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et Quitting (躺平文化)」的解方 Cure for Quiet Quitting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raw-image

根據蓋洛普 (Gallup)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至少一半的美國勞動力是「安靜的放棄者(Quiet Quitter)」,也就是俗稱躺平、擺爛的工作者。過去員工至少做到最低要求來滿足公司期待,這個問題相較之下更為嚴重。員工敬業程度處於近十年來的最低水平。許多企業組織在這新工作世代中,必須擺脫舊式的領導思維。

老派的領導思維是看到員工不在座位工作,就認為他們不努力。48% 的企業會使用監控軟體來跟蹤遠程員工的行蹤。疫情減緩後,也紛紛要求員工回到公司工作。大部份的領導者都堅持傳統的管理信念,認為遠端工作員工一定不認真,也不打算維持遠端工作方式。

要解決「擺爛文化」,不是監視員工或強迫他們在他們不想工作的地方 (辦公室) 工作,也不是只雇用有動力的工作者。其實企業更需要用現代化的遠端領導策略,來訓練領導者重新構建他們對勤奮工作的看法,並提供激勵、吸引和啟發的的工具,來激勵團隊。

領導者的態度對於團隊成員的敬業度有直接影響。當領導者以信任和同理心領導時,人員會積極參與,並感受到主管的支持和重視,了解他們在組織中的定位與目標,也能了解如何讓他們的職涯更精進。當員工的進業度升高時,就能為團隊創造更多價值與達成更多目標。

身為專業顧問,我們幫助企業組織制定辦公室、遠端與混合式工作場所的領導策略。我們看到的常見問題是,領導者希望繼續以原本舊模式來做事,而員工則完全接受了新式工作模式所帶來的靈活性。兩者陷入所謂的僵局。

當領導者忽視或拒絕接受這現實的新工作模式,就會與團隊關係日愈遙遠。相反地,當領導者學習以新的管理方式運作,運用激勵、吸引和啟發的的管理工具與策略來領導團隊,反而讓團隊關係更緊密,並展現在實際成效上。



領導的基本要素

提高員工對工作參與度和釋放自主管理權利,其實並不複雜。但確實需要領導者學習重新構建他們對生產效率與對下屬關係的看法。有幾項基本技能:


根據成果來評估績效

傳統用員工 “早到晚走” 工作時間來評估效能,是錯誤且過時的,也會產生反作用。這種出勤主義的領導風格,最終導致員工的倦怠與生產力下降。

然而工作時數並不等於結果。研究證實了這一點:一項研究發現,辦公室職員每天的工作效率不到三個小時,其餘時間都花在閒聊和上網上。

領導者需要用結果來評量員工。設定具體的、可衡量的目標,讓員工知道公司要看他們的表現成果,而不是工作時間長短、參加會議多寡、製作的電子表格複雜度,和其他毫無意義的指標。領導者需要定期與下屬溝通,了解進度與成果,並給予適時的協助。

這看起來很簡單,但許多公司都做不到。蓋洛普發現,只有不到 40% 的年輕員工清楚公司對自己的期望。


與員工建立深厚信任的關係

老派領導模式的有趣之處在於,管理者和員工之間幾乎沒有信任可言。可能源自於管理者和下屬沒有建立深厚的革命關係。

就員工體驗而言,領導者與員工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當員工對公司沒有歸屬感,也沒有敬業態度時,大概就是離職或是擺爛。3/4 的員工離職起因於與主管的關係不好。

其實管理者與下屬建立關係的最有效方式,就是定期與員工溝通,例如每週一對一的進度檢查。只需 15 分鐘,就可以建立信任、提供績效反饋、及早發現敬業度問題,以及幫助管理者了解員工,提供合適的指導,都非常有幫助。



最重要的是,領導者需要投資於現有的人才。如果你的組織存在擺爛、躺平的問題,表示你要花時間了解員工對公司及領導者的看法。花時間修補任何與現實脫節的領域,投資於提高領導者的管理技能,來適應疫情後新職場模式。



(資料來源: Centric Consulting)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美國人力資源港 - 九思觀點
14會員
92內容數
《九思觀點》與你分享美國職場人力資源、職涯發展的深度見解與實用建議。 我們旨在為臺灣企業與個人提供專業諮詢,協助你順利進入並在美國職場蓬勃發展。透過深刻的分析和最新的趨勢研究,我們將帶你探索人資領域的關鍵議題,提供實用的職涯發展指南,並分享在美國職場取得成功的心得與策略。
2024/08/21
對許多公司來說,解決工作場所的負面行為和績效問題是一項困難的挑戰。如果沒有具體的紀律管理計劃,將導致決策可能輕率或不一致,甚至可能面臨法律訴訟。而「漸進式紀律 (Progressive Discipline)」是一種在職場上建立工作紀律的有效方法,來管理員工行為和績效問題,同時保持公平與一致性。
Thumbnail
2024/08/21
對許多公司來說,解決工作場所的負面行為和績效問題是一項困難的挑戰。如果沒有具體的紀律管理計劃,將導致決策可能輕率或不一致,甚至可能面臨法律訴訟。而「漸進式紀律 (Progressive Discipline)」是一種在職場上建立工作紀律的有效方法,來管理員工行為和績效問題,同時保持公平與一致性。
Thumbnail
2024/08/06
傳統觀點認為「職涯發展」最終必須晉升到管理職位。管理更多的團隊和人員,也意味著更高的職位和薪酬。然而,現今職涯發展的形式愈來愈多元,也不見得每個人都適合擔任管理職位。而且對於某些人來說,在專業領域成為資深人員,也能達成設定的職業目標。 根據 Addison Group 對近 1500 人進行了一項
Thumbnail
2024/08/06
傳統觀點認為「職涯發展」最終必須晉升到管理職位。管理更多的團隊和人員,也意味著更高的職位和薪酬。然而,現今職涯發展的形式愈來愈多元,也不見得每個人都適合擔任管理職位。而且對於某些人來說,在專業領域成為資深人員,也能達成設定的職業目標。 根據 Addison Group 對近 1500 人進行了一項
Thumbnail
2024/05/21
「裁員」對於所有相關人員來說都很艱難。 當然,對被裁員的人來說,所面臨的情況是最嚴峻的,因為他們直接失去主要的收入來源、福利和穩定性。 有些人可能是多年來第一次被迫回到求職市場。其他人可能要改變生活和家庭,來尋找新的機會。絕大多數的人會因此對未來感到沮喪、挫折和焦慮,而產生憂鬱情緒。 對於那些
Thumbnail
2024/05/21
「裁員」對於所有相關人員來說都很艱難。 當然,對被裁員的人來說,所面臨的情況是最嚴峻的,因為他們直接失去主要的收入來源、福利和穩定性。 有些人可能是多年來第一次被迫回到求職市場。其他人可能要改變生活和家庭,來尋找新的機會。絕大多數的人會因此對未來感到沮喪、挫折和焦慮,而產生憂鬱情緒。 對於那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下屬是安靜的人,不太與其他人互動,但工作能力很強,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才好呢?》但,安靜真的需要「解決」嗎?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下屬是安靜的人,不太與其他人互動,但工作能力很強,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才好呢?》但,安靜真的需要「解決」嗎?一起來探討吧!
Thumbnail
「安靜離職」,指工作上「只完成工作最低需求」的態度。時代變遷,對生命、生活的看法,以及「獲取收入」的管道,都淡化著「工作」的必要性。「安靜離職」更像一種選擇看待「工作」的態度。人一天的精力有限,主管同仁客戶,包裝得理所當然的期待、情緒反應、和完美成品,及份外事宜,其實並不全是「合理」。
Thumbnail
「安靜離職」,指工作上「只完成工作最低需求」的態度。時代變遷,對生命、生活的看法,以及「獲取收入」的管道,都淡化著「工作」的必要性。「安靜離職」更像一種選擇看待「工作」的態度。人一天的精力有限,主管同仁客戶,包裝得理所當然的期待、情緒反應、和完美成品,及份外事宜,其實並不全是「合理」。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安靜離職是指員工只完成基本職責,不再投入額外努力。這個現象因疫情期間的抖音用戶推廣而流行。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個維度共同促成了這一現象的興起。企業應提高工作滿意度、加強溝通、提供彈性安排和職業發展規劃來應對。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安靜離職是指員工只完成基本職責,不再投入額外努力。這個現象因疫情期間的抖音用戶推廣而流行。政治、經濟、社會和技術四個維度共同促成了這一現象的興起。企業應提高工作滿意度、加強溝通、提供彈性安排和職業發展規劃來應對。
Thumbnail
工作多年,都可能在某個階段感到精疲力竭,提不起勁。「職業倦怠」是現代職場中的常見問題,它影響員工的動力、情緒與工作表現。如果能提早發現跡象,並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將可重燃你對工作的熱情和信心。 何謂「職業倦怠」? 在工作中,「職業倦怠」是指員工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沒有動力,或灰心喪
Thumbnail
工作多年,都可能在某個階段感到精疲力竭,提不起勁。「職業倦怠」是現代職場中的常見問題,它影響員工的動力、情緒與工作表現。如果能提早發現跡象,並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策略,將可重燃你對工作的熱情和信心。 何謂「職業倦怠」? 在工作中,「職業倦怠」是指員工開始對自己的工作感到沒有動力,或灰心喪
Thumbnail
讓「不做事」的人留任,等於在暗示「做事」的人該離職了
Thumbnail
讓「不做事」的人留任,等於在暗示「做事」的人該離職了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職場中,總是想著如何把工作做好,提供自身的價值給公司,希望能加薪升職,作者提倡專業者的態度,而非只是單純的上班族,幫助讀者重新思考在職場中的價值。並分享了從書中獲得的對於上班族與專業者不同的認知。文章中也提到了一些具體的方法與面對離職的問題。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在職場中,總是想著如何把工作做好,提供自身的價值給公司,希望能加薪升職,作者提倡專業者的態度,而非只是單純的上班族,幫助讀者重新思考在職場中的價值。並分享了從書中獲得的對於上班族與專業者不同的認知。文章中也提到了一些具體的方法與面對離職的問題。
Thumbnail
一項新的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近 1/5 的員工正在「大聲離職 (Loud Quitting)」,而且這比「安靜離職 / 躺平文化 (Quiet Quitting)」更為極端。「大聲離職」是一種職場趨勢,員工在辭職前或辭職期間大吵大鬧,或公開表達對工作經歷的不滿。
Thumbnail
一項新的蓋洛普民意調查顯示,近 1/5 的員工正在「大聲離職 (Loud Quitting)」,而且這比「安靜離職 / 躺平文化 (Quiet Quitting)」更為極端。「大聲離職」是一種職場趨勢,員工在辭職前或辭職期間大吵大鬧,或公開表達對工作經歷的不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