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童年創傷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說來可能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一直覺得我的童年被割裂,在祖輩的生活,與在父母身邊的生活,一個天堂,一個地獄。
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的發現不是每個小孩都過得如我艱難,我有記憶以來就開始幫忙家中各種家務事,除了買菜煮飯這種要用錢的、或者根本拿不起炒菜鍋這類家務,其他幾乎可以說是我都統包了...然而家中三個小孩,偏偏只有我需要承受大量的家務事,這到底合理與否也無法去抗議了,畢竟而今的我也已經在外生活。
除了大量的家務事,還要承受被母親當作出氣包的生活,我有意識以來胃病就很嚴重,最主要的原因大概也逃不過,每次在飯桌上就要被罵上一個多小時,飯菜完全無法正常下嚥,還有動不動就要被挨打挨罵、罰站無法用餐的狀況吧,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一次,在用餐時間無法用餐,被罵了不知多久,我血糖過低昏了過去,但朦朧的意識到,母親走到我的身邊,似乎踢了我兩腳試探我是真的昏過去還是假的,等我悠悠醒來,看到母親在客廳吃著便當,並沒有問我是甚麼狀況,只叫我去吃飯......
自此,我對他們失去了對家長的渴望跟信賴,母親任意在我身上宣洩生活上的情緒與不滿,父親無視這件事,犧牲我一個,就能讓家庭看上去足夠和諧。
縱然成長後進修了無數心靈成長課程,還是難以面對我"可能"是個受虐兒的事實,找了無數為他們開脫的理由,可能他們的成長跟生活環境就是那樣、家庭或許就是需要這樣的犧牲者......但最後也只能得到一個結論,他們並沒有那麼的愛我。
的確,沒有規定父母一定要深愛自己的孩子不是嗎?只能說我與他們的愛的緣分不夠深。在經歷太多太多時間的練習,嘗試抽離了情緒,擁抱曾經受創的自己,一切都已經過去,長大後的我已經懂得如何保護自己,與切割與他們的負面連接的情緒,一切都那麼不容易,在反覆練習的過程中,我也傷害了他人,無法面對、自我防衛過度甚至攻擊、逃避,回頭再看,都讓我想流下眼淚。
有朋友說,如果我是你,成年後就離家出走了,但我知道我無法。儘管他們給予痛苦,卻也給予安穩的生活,這點不能不感激,或許就是我把所有正向的、負面的付出,都計算的太過明白,在這之中相互拉扯,才讓人糾結至今吧。
或許再過上幾年,可能又會有不同的成長體驗,但人會遇上甚麼歷練,都是未知。
    avatar-img
    6會員
    21內容數
    生活&心靈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MORE小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份短篇的回憶錄就這樣告一段落了,在他們都離開我的十多年後,當回憶起他們不再感到那麼的悲傷時,能夠去回想曾與他們共同經歷的、帶著微甜的記憶。         興許是我的童年被分裂得太開,令我感到痛苦的人、令我感到喜悅的人,我像個無法適應環境的小孩,在愛與不愛之間、在相聚與切割之間,令
            我多想要告訴你們,你們是我童年時候的光,是我最初記憶的起始,與你們在一起的時光永遠是快樂而無憂,年少時每當感到難受或痛苦時,我都努力回想著那裏,有盛夏的海風、竹林的清香、西瓜的香甜,而載著我的腳踏車車軸轉動著…         有時在想,甚麼是故鄉?我想就是這樣了吧,讓你一輩子都不想
            印象中阿公總是很沉默,不多說話,但卻能感受到他的疼愛。他常常載著我去村子前面的柑仔店買仙楂餅跟麥芽糖給我甜甜嘴,會用竹葉折出小昆蟲逗我玩,而且很有音樂才華,常常吹著口琴、或是吹葉笛給我們聽,還常常聽日文的廣播節目,雖然我都聽不懂就是了…後來阿公去世後我才知道,原來阿公在少年時是個高知
            小學放暑假時,常常到附近的小溪泡泡腳玩玩水,早期還會有人在溪邊洗衣服,看她們拿著一個棒子一直打衣服,常常讓我覺得衣服肯定會壞掉…或是叔叔會拿著用竹子自製釣竿讓我們在那邊釣魚,但從來沒釣上過一隻魚,蝌蚪倒是撈了很多,但是到最後都放生去了。         午後的時光常常會跟附近鄰居的小
            可能是因為海島國家又接近海邊,老家的氣候不論冬夏溫度都不低的關係,是以自家耕種的小菜園總是會有新鮮的蔬果,但客家人還是喜歡吃醃製的蔬菜瓜果,是故鄉、與童年的滋味。         阿婆經常上菜園摘採要做菜脯的青菜,我跟阿婆會推著小小一車的蔬菜回家,然後幫蔬菜洗好澡、泡鹽水、之後切塊或
            老宅的旁邊還有一個破舊瓦厝,外面安置的水塔已然作廢多年,裏頭有一台很傳統的脫殼機,稻米採收後要先拿去曬上兩日,再蒐集起來送進脫殼機,變出一包一包的白米,第一次看到脫稻殼的我蹲在一旁,注視著機器發出轟隆隆的聲響,覺得就像是在變魔術一樣,機器裏面是發生了甚麼事情啊?米怎麼都不見了?怎麼出
            這份短篇的回憶錄就這樣告一段落了,在他們都離開我的十多年後,當回憶起他們不再感到那麼的悲傷時,能夠去回想曾與他們共同經歷的、帶著微甜的記憶。         興許是我的童年被分裂得太開,令我感到痛苦的人、令我感到喜悅的人,我像個無法適應環境的小孩,在愛與不愛之間、在相聚與切割之間,令
            我多想要告訴你們,你們是我童年時候的光,是我最初記憶的起始,與你們在一起的時光永遠是快樂而無憂,年少時每當感到難受或痛苦時,我都努力回想著那裏,有盛夏的海風、竹林的清香、西瓜的香甜,而載著我的腳踏車車軸轉動著…         有時在想,甚麼是故鄉?我想就是這樣了吧,讓你一輩子都不想
            印象中阿公總是很沉默,不多說話,但卻能感受到他的疼愛。他常常載著我去村子前面的柑仔店買仙楂餅跟麥芽糖給我甜甜嘴,會用竹葉折出小昆蟲逗我玩,而且很有音樂才華,常常吹著口琴、或是吹葉笛給我們聽,還常常聽日文的廣播節目,雖然我都聽不懂就是了…後來阿公去世後我才知道,原來阿公在少年時是個高知
            小學放暑假時,常常到附近的小溪泡泡腳玩玩水,早期還會有人在溪邊洗衣服,看她們拿著一個棒子一直打衣服,常常讓我覺得衣服肯定會壞掉…或是叔叔會拿著用竹子自製釣竿讓我們在那邊釣魚,但從來沒釣上過一隻魚,蝌蚪倒是撈了很多,但是到最後都放生去了。         午後的時光常常會跟附近鄰居的小
            可能是因為海島國家又接近海邊,老家的氣候不論冬夏溫度都不低的關係,是以自家耕種的小菜園總是會有新鮮的蔬果,但客家人還是喜歡吃醃製的蔬菜瓜果,是故鄉、與童年的滋味。         阿婆經常上菜園摘採要做菜脯的青菜,我跟阿婆會推著小小一車的蔬菜回家,然後幫蔬菜洗好澡、泡鹽水、之後切塊或
            老宅的旁邊還有一個破舊瓦厝,外面安置的水塔已然作廢多年,裏頭有一台很傳統的脫殼機,稻米採收後要先拿去曬上兩日,再蒐集起來送進脫殼機,變出一包一包的白米,第一次看到脫稻殼的我蹲在一旁,注視著機器發出轟隆隆的聲響,覺得就像是在變魔術一樣,機器裏面是發生了甚麼事情啊?米怎麼都不見了?怎麼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靜心的內心獨白 回想起小學時期的我 活潑樂觀好動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 雖說如此 但我的家庭並不好 我的父母 啥都能吵起來 媽媽去打麻將 輸了好幾萬 爸爸喝酒會打媽媽 每次最害怕的就是回家 太壓抑了 要我選擇 選爸爸還是媽媽 好討厭 爸爸叫我做事情 我太累了 "嘖"了一聲 下一秒一張椅子就往我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如果子女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在他們身上加倍感受,而人生的起伏又是不可避免的,那通往幸福的道路或許便是重拾快樂的能力吧!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相信對自己的人生,也有不少的經歷跟磨練,或許是自己的命運,我也不得不跟現實生活低頭,都是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為別人而活,那麼接下來由我來解說吧 ! 我出生於一個很平凡的家庭,在我的印象中,家庭裡老是吵吵鬧鬧的,家裡事情,原以為我出生在個很快樂的家庭,從幼稚園開始,我是個很
    靜心的內心獨白 回想起小學時期的我 活潑樂觀好動 不知道大家是怎麼想的 雖說如此 但我的家庭並不好 我的父母 啥都能吵起來 媽媽去打麻將 輸了好幾萬 爸爸喝酒會打媽媽 每次最害怕的就是回家 太壓抑了 要我選擇 選爸爸還是媽媽 好討厭 爸爸叫我做事情 我太累了 "嘖"了一聲 下一秒一張椅子就往我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西元二零二四年,八月八日,今天是父親節。 越長大越不喜歡過父親節和母親節,因為那種節日在我們家,已經變成資本主義的那種互相競爭比較炫耀的形式了。 我的父親,從我一出生就很喜歡拿我跟其他同齡的孩子比較。我的童年時,常常因為成績不好,或者沒有好好守規矩,就會被用掃把打、用皮帶抽、或者用手捏到烏青……
    Thumbnail
    如果子女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孩子的喜怒哀樂都會在他們身上加倍感受,而人生的起伏又是不可避免的,那通往幸福的道路或許便是重拾快樂的能力吧!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父母的不易從來是他們自己的選擇,而非你出世的過失。
    Thumbnail
    父母就是不論你幾歲,都還是會把你當小孩管。 以前跟父母相處,不明白為什麼自己要出去哪裡?總是要被問詳細的出遊地點、回家時間,覺得不喜歡被管。 後來才知道,這個感覺是源自於一種覺得自己還沒長大的屈辱感,當時會因為這種不喜歡的感覺,去跟父母對抗,父母也會因此惱怒,衝突就這樣一發不可收拾。 後來因為
    Thumbnail
    這是一位單親家庭小孩的成長故事,經歷了霸凌、me to事件、離婚、失業、親戚的不理解,但透過心理書籍的學習,找到自我和解的方式,堅定的走出低潮,超越傳統觀念。
    Thumbnail
     我的父母是寫信認識的,所以我想他們在交往的階段,心裡大概都有著巨大的粉紅憧憬,想像浪漫;他們有城鄉差距、不同的家庭環境,媽媽回娘家都要搭上4-5小時車程,因此也只有在放長假時才能回去見家人。   兒時印象外公家只有外公和阿姨與她的小孩,長大以後知道外婆去世、阿姨單親並扶養著小孩,我很喜歡回外公家
    Thumbnail
    相信對自己的人生,也有不少的經歷跟磨練,或許是自己的命運,我也不得不跟現實生活低頭,都是為了自己而活而不是為別人而活,那麼接下來由我來解說吧 ! 我出生於一個很平凡的家庭,在我的印象中,家庭裡老是吵吵鬧鬧的,家裡事情,原以為我出生在個很快樂的家庭,從幼稚園開始,我是個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