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筆記....再回人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心情筆記
◎再回人文
離開六年,過慣了不用趕上班的慵懶,從上個月開始每天朝七晚九的生活。剛開始的確是一大挑戰,但也漸漸適應習慣了,每天五、六點就醒來,七點多出門,回到家都是八、九點以後。
來人文主要的工作,是幫忙學校的教學和活動紀錄、報導,還有一些課程教學的幫忙。一個月來看到學校內,朝氣蓬勃,孩子愉快學習,我也儘量捕捉許多美好的畫面,分享給好友。
雖然之前人文遭遇許多困境,經歷了校內許多風暴,以及多位老師遭司法起訴,外面傳言風風雨雨。但是回到人文後,我發現孩子還是快樂上學,老師也認真教學,行政人員也恪守崗位。
尤其人文家長會,非常積極投入學校教育的推手,舉辦許多有意義的活動,包括校友返校座談,舉辦各項演講會、園遊會等。還支援頭城鎮上許多活動,如二手市集、演出等,將人文推出去。
目前學校也面臨是否能夠續接承辦的問題,經過基金會和治校委員會教師的努力,新修訂的後續經營計畫書也完成,明天送縣府,經教審會核定後,決定是否能夠續辦。
經過十年的經營和努力,人文已將適性教育、因材施教、學習帶得走的能力,十二年國教的精神和制度,徹底實施在學校環境、課程和教學活動裡,創造了國內公辦民營學校的典範,引起許多關注和回響。
但是公辦民營制度的法規不夠完備,加上體制外的學習,總是讓家長不放心,學校的行政人員、教師,也都必須接受新思維和不同的做法、教法,讓推行體制外不同的教學方式,倍感辛苦。
行事在人、成事在天,一切順隨因緣,凡走過必留下足跡,回人文是見證歷史的時刻。從創校之初進入人文,中間離開人文,恰逢人文此關鍵歷史時刻,再回人文,必然有上天的旨意。
除了繼續紀錄和整理整個人文的發展過程,也希望能幫忙將學校行銷出去,畢竟十年下來,人文有許多傲人的創新,也有許多值得體制內學校參考的教學模式,希望能帶動教育的改革和創新。
<九股山下的傳奇>首部曲----2003—2007年人文的傳奇故事一書,即將在元月十五日出書。透過這本書,讓大家了解人文創辦之初的辛苦和作為,也是我回人文第一件重要的工作。
接下來會繼續著手寫二部曲、三部曲,將整個人文的歷史和創新,做一個完整的紀錄和陳述。感恩人文適性基金會給我的這個機會,還有許多家長、老師的支持和鼓勵,當然還有最可愛的人文小朋友,每天快樂親切的和我打招呼。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32會員
611內容數
以人為鏡,以文為友。喜歡隨手記錄下當下的心情,也是個人的反思。您也可以在我的文章中,找到共鳴和意見,做為生活利用的參考,歡迎您的閱讀和指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美利古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上完第三堂銅鑼浴課程,更深刻體認這個課程帶給我的助益和改變。第一堂課回來,飽滿的能量讓我一夜沒有入睡,第二堂課後連續二晚沒有入睡,第三堂課一樣一夜無眠,但第二天仍然精神飽滿,完成許多行程和活動,沒有任何影響。 第二堂課在銅鑼聲中,曾受過傷的右邊手腳麻木疼痛,在音樂結束後恢復輕鬆自在
心情筆記 ◎隨緣自在 宜蘭連續下了一個月的雨,中間只有幾天好天氣,幾乎每逢假日就下雨。這二天大雨更是狂下,幾天就累積將近一千公釐的雨量,造成居住處外面的旱溪,第四次出水暴漲,差點沖壞道路。 自己的農園,也積滿了水。飼養在水生池的魚兒,也跟著
心情筆記 ◎堅持與感恩 這幾年多,搭飛機到海外有二十幾趟次,每次的出航,都是為自己生命的旅行,留下足跡,也編寫一次次人生的記憶。 雖然自己不富有,也沒有固定的收入,卻因為教學分享的機緣,讓我能夠經常出國,教學、演講兼旅行。感謝因緣合和,與大眾給我的機會,除了感
心情筆記 ◎大馬行旅 結束八天七夜的大馬行,搭機回台。此行共舉辦了三場分享會,一天的親子營,和接受東馬二家廣播電台,和當地一家日報的訪問,參觀三座傳統市場,尋找野菜,走訪了吉隆坡市中心和布城行政中心,以及一座國家公園。 期間和三個教學中心,合辦了三場分享會,一個教育園區,舉辦親子營,共有
二妹回來了,離開宜蘭四年,去台北照顧她的孫女,今年八月孫女上幼稚園,就搬回宜蘭,和我一起照顧母親。這四年期間,母親身體狀況還算平穩,平安待在安養院,二妹每個月會回來探望母親。 九月中旬,母親突然病重住院,有她在,分擔我照顧的重擔,讓我能夠繼續我忙碌的工作。直到九月三十日,母親終
2019年中秋節那天,母親氣喘發作,平常安養院會給她噴藥,做初步治療,有時喘過就好了。到了第二天,接到安養院電話告知,母親狀況不是很好,喘得很厲害,問我的意見,我說趕快送醫院。 來到醫院,安養院的車子剛好到,經過醫生初步檢查,認為狀況十分嚴重,需要留院觀察、治療,立刻辦了住院手續。
上完第三堂銅鑼浴課程,更深刻體認這個課程帶給我的助益和改變。第一堂課回來,飽滿的能量讓我一夜沒有入睡,第二堂課後連續二晚沒有入睡,第三堂課一樣一夜無眠,但第二天仍然精神飽滿,完成許多行程和活動,沒有任何影響。 第二堂課在銅鑼聲中,曾受過傷的右邊手腳麻木疼痛,在音樂結束後恢復輕鬆自在
心情筆記 ◎隨緣自在 宜蘭連續下了一個月的雨,中間只有幾天好天氣,幾乎每逢假日就下雨。這二天大雨更是狂下,幾天就累積將近一千公釐的雨量,造成居住處外面的旱溪,第四次出水暴漲,差點沖壞道路。 自己的農園,也積滿了水。飼養在水生池的魚兒,也跟著
心情筆記 ◎堅持與感恩 這幾年多,搭飛機到海外有二十幾趟次,每次的出航,都是為自己生命的旅行,留下足跡,也編寫一次次人生的記憶。 雖然自己不富有,也沒有固定的收入,卻因為教學分享的機緣,讓我能夠經常出國,教學、演講兼旅行。感謝因緣合和,與大眾給我的機會,除了感
心情筆記 ◎大馬行旅 結束八天七夜的大馬行,搭機回台。此行共舉辦了三場分享會,一天的親子營,和接受東馬二家廣播電台,和當地一家日報的訪問,參觀三座傳統市場,尋找野菜,走訪了吉隆坡市中心和布城行政中心,以及一座國家公園。 期間和三個教學中心,合辦了三場分享會,一個教育園區,舉辦親子營,共有
二妹回來了,離開宜蘭四年,去台北照顧她的孫女,今年八月孫女上幼稚園,就搬回宜蘭,和我一起照顧母親。這四年期間,母親身體狀況還算平穩,平安待在安養院,二妹每個月會回來探望母親。 九月中旬,母親突然病重住院,有她在,分擔我照顧的重擔,讓我能夠繼續我忙碌的工作。直到九月三十日,母親終
2019年中秋節那天,母親氣喘發作,平常安養院會給她噴藥,做初步治療,有時喘過就好了。到了第二天,接到安養院電話告知,母親狀況不是很好,喘得很厲害,問我的意見,我說趕快送醫院。 來到醫院,安養院的車子剛好到,經過醫生初步檢查,認為狀況十分嚴重,需要留院觀察、治療,立刻辦了住院手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課後班的春天》 30歲那年,因家中變故,我辭去了學校教職的工作,歷經人生重要階段的完成,終於在去年重返學校短期代課,因著其他老師介紹,輾轉成為六年級課後班的導師。 孩子進班,主要是被安全的照顧,在回家前完成作業,其次是生活常規的指導。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記得小時候,總是覺得一個月好久、一學期好久,上了高中,覺得還有三年,好像很久,到了大學,覺得還有四年。但離開學校後,一轉眼已經過了六年,時間過得好快。學生時期,好多事物都好新奇,所見所聞,以及所學到的各種事情,是如此新鮮,然而出社會後,許多事物的新鮮感都下降了,體驗的豐富度下降了,時間感受度自然就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情感抱怨的文章,內容描述作者在學校工作繁忙、感到累壞了。表達了對於辦理學校活動的不滿和無力感。
Thumbnail
那種普通就是,每個人心裡想的事好像都挺單純的,學生想要成績好,老師也想要學生成績好。共同目標都差不多。好像生活就是這樣,世界就是這樣。對於生活,也不覺得有什麼好,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從來沒有想過有其他的可能性,日復一日,太陽一樣必定會升起,人一樣必定要上班。
Thumbnail
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看到文化研究年會的訊息。 就在兩週前的週末,年會於臺北教育大學舉行。 翻看著議程及其中那些論文的題目和論壇的主題,想到曾經的自己。在大四那一年考上中央英文所和交大社文所,在選擇要去哪裡報到的時候,當時教音像文本與文化分析的老師跟我說,不如去看看兩個所的學生最後寫出的論文都是什
經過幾年的社會洗禮後,可以回到學校當學生真的是很開心 第一天帶著期待又興奮的心情去到學校, 整個心態想法都完全不一樣,畢竟是自己選擇要來到這裡 再次可以當學生的寶貴,也知道賺錢很辛苦() 一開始先去做分級測驗,之後就發課表自己去找教室上課 聽說讀寫的老師都不一樣,同學也不太一樣 所以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Thumbnail
雖然現在人已經在新加坡了,但前陣子去南投做偏鄉小學志工的悲傷與理解還是縈繞在心頭,還是抓緊時間記錄下來。 上一份工作非常忙碌,從九月一路忙碌到離職前兩個禮拜才終於能喘口氣,但馬上又開始準備出國工作的行李和資料,就這樣再一路忙到2024年的現在。過兩天要開始受訓了,比起期待,我一直在做的是慎重的心理
Thumbnail
每天的清晨,都是在天未亮便起床,準備要去上山,由於是偏遠的山區,加上沒有宿舍,就必須通勤。 有人問我,為什麼不異調呢?我的年資早已可以申請,也曾有小學部的老師跟我說:「該下山了,到一個可以讓妳的專業發展更有好的學校。」 當初,我會選擇幼教就是看見偏鄉的地方真的缺少幼教老師,我不是人家說的那種「偉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課後班的春天》 30歲那年,因家中變故,我辭去了學校教職的工作,歷經人生重要階段的完成,終於在去年重返學校短期代課,因著其他老師介紹,輾轉成為六年級課後班的導師。 孩子進班,主要是被安全的照顧,在回家前完成作業,其次是生活常規的指導。
Thumbnail
或許不論成人或小孩,生命的成長都是依循相似的模式:遇到問題 → 尋找解方/評估資源 → 做出決策 → 付諸行動。很多事情只能在短時間內思考、決定後就採取行動。這就是人生,這就是成長。就和旅行一樣,沒有課綱可參考,沒有教案可以寫,遇到挑戰只能直接面對。就這樣一步步從做中學,從錯中學。
Thumbnail
記得小時候,總是覺得一個月好久、一學期好久,上了高中,覺得還有三年,好像很久,到了大學,覺得還有四年。但離開學校後,一轉眼已經過了六年,時間過得好快。學生時期,好多事物都好新奇,所見所聞,以及所學到的各種事情,是如此新鮮,然而出社會後,許多事物的新鮮感都下降了,體驗的豐富度下降了,時間感受度自然就下
Thumbnail
這是一篇情感抱怨的文章,內容描述作者在學校工作繁忙、感到累壞了。表達了對於辦理學校活動的不滿和無力感。
Thumbnail
那種普通就是,每個人心裡想的事好像都挺單純的,學生想要成績好,老師也想要學生成績好。共同目標都差不多。好像生活就是這樣,世界就是這樣。對於生活,也不覺得有什麼好,也不覺得有什麼不好,從來沒有想過有其他的可能性,日復一日,太陽一樣必定會升起,人一樣必定要上班。
Thumbnail
前陣子,在社群媒體上看到文化研究年會的訊息。 就在兩週前的週末,年會於臺北教育大學舉行。 翻看著議程及其中那些論文的題目和論壇的主題,想到曾經的自己。在大四那一年考上中央英文所和交大社文所,在選擇要去哪裡報到的時候,當時教音像文本與文化分析的老師跟我說,不如去看看兩個所的學生最後寫出的論文都是什
經過幾年的社會洗禮後,可以回到學校當學生真的是很開心 第一天帶著期待又興奮的心情去到學校, 整個心態想法都完全不一樣,畢竟是自己選擇要來到這裡 再次可以當學生的寶貴,也知道賺錢很辛苦() 一開始先去做分級測驗,之後就發課表自己去找教室上課 聽說讀寫的老師都不一樣,同學也不太一樣 所以
Thumbnail
臺灣日治初等教育受政策和殖民地政策影響,當中出現了現代教育系統無法想像的課程,如農業、手工和商業等科目。想知道老一輩上學都學了些什麼?歡迎閱讀本文了解更多。
Thumbnail
雖然現在人已經在新加坡了,但前陣子去南投做偏鄉小學志工的悲傷與理解還是縈繞在心頭,還是抓緊時間記錄下來。 上一份工作非常忙碌,從九月一路忙碌到離職前兩個禮拜才終於能喘口氣,但馬上又開始準備出國工作的行李和資料,就這樣再一路忙到2024年的現在。過兩天要開始受訓了,比起期待,我一直在做的是慎重的心理
Thumbnail
每天的清晨,都是在天未亮便起床,準備要去上山,由於是偏遠的山區,加上沒有宿舍,就必須通勤。 有人問我,為什麼不異調呢?我的年資早已可以申請,也曾有小學部的老師跟我說:「該下山了,到一個可以讓妳的專業發展更有好的學校。」 當初,我會選擇幼教就是看見偏鄉的地方真的缺少幼教老師,我不是人家說的那種「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