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1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2018) —茉莉的最後一天

政大中文影展「你不是一個人憂鬱」時就一直很想看,今天終於鼓起勇氣看了,然後忍不住寫很長😂。我其實沒有親眼看過這樣的人生,或接觸過這樣的心情,儘管如此,我還是很害怕我會因為看到學妹茉莉的破碎而破碎。 我害怕我心目中的北一女中也因此而破碎。畢竟我真的在那所學校擁有很美好、很燦爛的回憶。 後來我明白,北一女中並不會因此而破碎,雖然茉莉的確穿著綠制服,擁有一本我也有買的校刊(北一女中的校刊真的品質絕佳,雖然我對於茉莉為什麼會有那本校刊《遊》有點疑惑...一個有解釋空間的小Bug),但她不只是象徵著那些被父母強加著過高期望,或是每天被考試分數追殺的孩子。茉莉是每一個曾經或正在因為親子關係而痛苦的人,他們被束縛、壓迫、或綑綁,他們不知道意義、看不見出口、找不到解答。 
「我所受的教育不允許我創作,但卻也是我所受的教育逼迫我創作。」 
我幾乎每一分鐘都在哽咽。因為茉莉真的好希望能掙脫那些不應該加諸在她身上的繩索,她的心不斷地在拉扯、碰撞、撕裂,以致於傷痕累累,最後等不到明天的太陽。 茉莉媽媽是罪魁禍首。可是我卻無法真的指著她的鼻子怪罪她毀了一個孩子的一生。因為我可以理解她的「愛」,雖然以愛為名的傷害,依然是傷害。茉莉媽媽滿心以為那是愛,她以為她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茉莉好,就好像我不知在哪裡聽過的一句話:「你必須熬過不能選擇的時候,才能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我明白這句話有時候是一種鼓勵,希望每個正在努力朝夢想邁進的人堅持不懈,因為豐盛的果實就在前方。可是這句話並不完全正確。我覺得,被逼迫、被命令、或被操控的人生,都不太像「自己的人生」。  爸爸督促妳讀書,因為只有讀書才能考上好學校,有一個美好的未來——這是爸爸希望的人生,不是妳的人生;媽媽希望妳的男友要成績好或有個好工作,因為只有口袋有錢你們才能走得更順遂——這是媽媽希望的人生,不是妳的人生。 只有出自於自己的決定,才是「自己的人生」,我們才能為此負責。我們可以聽聽大人的意見,看看其他人因為這些決定而經歷過的生命長相,可是最終,我們還是應該、且必須,做自己人生的主人。爸媽不應該代替我們做決定,因為路上的風景或風雨,只有我們自己有資格體會。因為是我自己的選擇,所以跌倒是我的,笑容也會是我的。 茉莉妹妹對著媽媽大喊:「妳以為我們想被妳生出來嗎!」某種程度道出了父母與子女的關係。無所謂想不想,或是生命的延續。父母子女,其實只是緣分二字,你希望是美好的緣分,還是孽緣呢? 這部台劇的劇名很像紀伯倫(Khalil Gibran)的詩《弓與箭》:
「你的孩子並不是你的孩子 他們乃是生命自身所渴望的兒女。 他們經由你來到這個世界上,但不是從你們 而來。 他們雖與你同在,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的,是你的愛而不是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所能蔭庇的,是他們的身體而不是他們的靈魂 因為他們的靈魂居於明日的世界,那是你在夢中也無法探訪的地方。 你可以盡力使自己變的像他們一樣,卻不要讓他們像你一樣 因為歲月無法倒流,生命也不會佇足於昨日。 你是弓,兒女是那張弓飛射出的生命之箭。 神箭手瞄向無窮遠處的目標,以祂的神力拉著弓,使那箭射飛得又快又遠。 讓那神箭手將你彎滿吧,那是一種真正的喜悅 因為,祂喜愛飛射的箭,也愛那沉穩的弓。」 
我相信,茉莉深愛她媽媽,她媽媽也深愛她。父母們啊,別讓這份愛,變得不是愛。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本文刊登於2018.7/26 ETtoday雲論:《茉莉的最後一天》別讓這份愛,變得不是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關於韓劇、日劇、陸劇、英劇或美劇的心得或劇評。一集集的時光,彷彿戲如人生,充滿各種主觀性,與各種的我。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