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1-25|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佛教迷思 1 — 功利主義

佛教勸人向善,但為善的目的是為造福、為了來世好一點、為了到達西方極樂世界;捐款是為了造福報、為了消災、為了來世,似乎非常的功利主義
首先要先說,所有正常的宗教,應該都是勸人向善,活得正直之類的,而深入其原理,都是為了調整個人的心靈
所以,回到佛教所談的造福、捐款、志工、培福之類的動作,主要還是要回到心理的層面來談的。
那麼,重點就是當我們在做這些事情的心理層面了;重新回想、檢視一下,我們在決定做這些【善行】時,實行前、實行中與實行後的心靈狀態,是否有維持在一個安祥快樂的心態,這個才是我們做好事的目標。
而當我們擁有這種心態的時候,再回到我們所處的日常環境中,利用這種心態來面對我們覺得困難的事情,這樣的一個循環,才是佛陀想要我們去做的。
換句話說,重點在於如何擁有安祥快樂的心態,而做好事只是一種手段,而非目的,不要搞混了,至於安祥快樂的心態對來世有什麼幫助,大家可以參考我的另一篇文章:【業】與【境】
所以佛教勸人為善的目的,著眼點並不是多遠的未來,甚至是來世怎樣怎樣的,而是當下我們的日常生活;透過一些善行或是修行,訓練我們的心,維持在一個安祥快樂的平靜狀態,這才是佛教勸人為善的目標,而隨之而來的福報什麼的,不過是一種【副產品】而已,我們不要把目的跟手段搞錯了。
目的:維持心靈的平靜
手段:做好事、善行或是修行
副產品:福報或有一個好的來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