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0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國小的時候放學都到阿嬤家寫作業,直到媽媽下班以後才來接我們回家,阿嬤家的味道至今仍然擁有著魔力,眼睛一閉上就感覺自己穿越回小時候,一樣的空間、一樣的阿嬤、一樣的飯菜香,不一樣的是心境,年紀越大越感謝,感謝歲月如此美好的被味道巧妙記憶下來了,並且留在我的心裡、腦海裡直到今時今日。

對比起來台北的冬天也有一個味道,19歲那年一個人北上讀書,長年生活在溫暖南方的我第一次接受北部濕冷的氣候洗禮,姑且不論沒想像過的寒風刺進我每寸皮膚,連呼吸都覺得肺裏在搖泡沫紅茶的透心涼根本是在笑我,明明跟台北的冬天還不熟就在那邊坦誠相對,穿那麼薄還妄想擁抱寒風,像極了帶著真心奔赴渣男最後遍體鱗傷的那種笨蛋小女生,好傻好天真。
到頭來對我而言,台北連人情味相對於溫暖的南部來說都像是冬天的氣候一般,還是是因為被台北的冬天欺負過,所以順帶將這樣的印象投射到了人與人的連結上我已經不清楚了,只記得台北的冬天有一個味道,感覺有點無助、有點寂寞,讓人不想出門,只想窩在家裡聞貓耍廢,懶散又耍賴的味道。

「這個味道和天空,真的能有人抬頭大口呼吸,然後發自內心感到快樂嗎?」
在台北的十年間,每到了冬天,雖已將保暖工作做的非常到位,寒風再也刺不進心裡了,我仍時常這麼想著。

過去經常很疑惑為什麼長輩們喜歡的歌總是那份歌單,且放諸四海皆準。只要遇到與爸媽年紀相仿(甚至再大一點也無所謂)的長輩們,絕對沒有意外的喜歡差不多的歌,有趣的是通常他們也不聽年輕人介紹新的給他們。
在他們身邊似乎有台停下的唱盤播放機,播放著的音樂就停留在那個年代,他們總津津樂道不停回味著,「啊!還是我們那個年代的歌最有味道」經常這樣碎念,時不時順道批判一下現在的歌風格之艱澀,用有點嫌惡的表情說著他們始終聽不進心坎裡。
開始了解這樣的感受是在大約二十五歲以後吧!國小六年級到高中畢業的那段時間,跟妹妹近乎瘋狂的喜歡日本流行音樂,那是只有我們兩個同時聽到音樂時才能開啟進入的異世界,只有我們理解那種發自內心激動、喜歡到極致的心情,那段時間的歌單陪伴我們長大,見證每次深刻的感受,並成為了記憶裡某些畫面發生時自動播放的BGM,想換還沒得換。
長大後到KTV唱歌,點的歌老卡在某個年代之前,我才驚覺唱的從來不是歌,而是懂了以後才能會心一笑回望的,那份青春期最刻骨銘心的無知懵懂。
這時連帶著歌曲旋律伴隨而來的,是一段珍貴的親情,跟妹妹之間的無可取代的羈絆連結,都因為這份歌單而好像有了載體一樣能被更確切的感受著。

小時候坐在爸開的車後座,常聽他在車上放的那些歌,就算不想記住也沒辦法,就這麼烙印在心裡。現在自己開著車,不小心聽見廣播裡熟悉的男人不該讓女人流淚,總會產生一個疊影,開車載著的是小時候的自己,想躺著就躺著、把後座當氣墊王國的自己。
現在爸已經離開家很久沒聯絡了,他應該還是一樣喜歡那些他年代的歌吧。
有形的紀念物、場所、人,因歲月的流逝變化著,像是小時候的高雄跟現在街景幾乎完全不同,但阿嬤家的味道一樣,對我來說高雄的一切就依然是如此。
無形的味道、聲音、感覺,都是什麼時候成形的呢?
我經常想著這個問題,似乎在無意識下就形成了,是無法刻意營造、無法被取代的,像是沿路踩下的腳印一樣,足跡是專屬的。

爺爺過世後我們沒再回去過,對爺爺奶奶的印象已經模糊,但我始終記得梅干扣肉的味道,奶奶做的梅干扣肉不是台灣吃得到的那種,我記得有紹興酒的味道,很鹹很下飯,還曾因為在某個瞬間想起來,好想再吃一次,一股腦到蝦皮找浙江的梅乾菜,找是有找到,但看包裝長得很黑心出貨地又不明,怕吃到水溝渣不太敢買,因此作罷。
重點我想是在渴望找回那個味道的當下,一種心有所屬的念想,再天馬行空一點來說,我們降生到世界上以後被賦予的個性、喜歡的事物、靈魂的性向,也許都是我們前幾世留下來的各種記憶,此生我們不停的拼湊、尋找著,都是為了要在看似陌生的世界裡找回關於自己靈魂的一切。
也許其實我們都已經來過,並在這些散落於世界各處、熟悉的事物裡留下了線索,在生命的旅程中找回它們也許是我們的使命也說不定呢?

今生創造的記憶即便乘載著無形的媒介,依然有跡可循;而那些找不到源頭的天生喜好、性向,我想應該就是過去靈魂創造的無形記憶吧。

既然如此的話,更要好好重視自己喜歡與否了呀。
靈魂覺得熟悉才會釋出這樣的情緒感受的吧!越想越覺得是這樣沒有錯。

老天爺既然讓我學音樂,現在想想應該是要我做一個紀錄者,作為載體、放上記憶、擴充成軌跡,在世界把屬於自己的真相排列整齊吧!

在這之前,我一定要先想辦法吃奶奶做的那個鹹到回甘洗腎也甘願的梅干扣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還是稍微細數一下今年有點大宗的一些小事。 今年的七月八號,我結婚了。 結婚後多了一組家人,所幸這個時代觀念傳統的家庭有可能絕後,我的婆婆小叔都像從天堂來的一樣那麼好,我們的家庭都不大,很好處理。 十一月五號,買房子了。 是名符其實「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其實我什麼都沒做,一樣用力工作賺錢,讓收入不要再
一切應該是要從我自己的生命歷程講起,順著一切走到今天是第二十七個年頭,從去年年初的一片混亂開始彷彿都是被設計好的一樣,從小學習音樂的我畢業後算是順利地接軌音樂類的工作(表演、教學等),跟著疫情的升溫,一直以來藝術表演行業本就不
還是稍微細數一下今年有點大宗的一些小事。 今年的七月八號,我結婚了。 結婚後多了一組家人,所幸這個時代觀念傳統的家庭有可能絕後,我的婆婆小叔都像從天堂來的一樣那麼好,我們的家庭都不大,很好處理。 十一月五號,買房子了。 是名符其實「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其實我什麼都沒做,一樣用力工作賺錢,讓收入不要再
一切應該是要從我自己的生命歷程講起,順著一切走到今天是第二十七個年頭,從去年年初的一片混亂開始彷彿都是被設計好的一樣,從小學習音樂的我畢業後算是順利地接軌音樂類的工作(表演、教學等),跟著疫情的升溫,一直以來藝術表演行業本就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赤肉裹粉下滾水煮熟,配料有筍子,白菜,香菇等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童年時期追求的溫暖回憶,闡述了白稀飯在家中的溫馨意義。透過親身經歷與感受,喚起讀者對美食、家庭、童年回憶的共鳴。
Thumbnail
這忽然來襲的滋味,暑夏的溫度、食材的顏色、手的觸感與臉額上的汗滴、腳下老舊的電風扇,回憶茂生之處,許多人事物隨著年月,只能是想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Thumbnail
帶著阿嬤從小最愛買給我吃的玉荷包荔枝和巨峰葡萄,還記得阿嬤在失智前還會唸著說「我好想吃葡萄喔,我的家有好幾箱的葡萄我想回去吃。」 又是一段從火車站走到阿嬤家的路,走到阿嬤家時,姑姑早已在門口等著我,幫我拿行李然後示意我阿嬤就在樓上。 我走上樓一樣大聲的叫著「阿嬤。」但在那頭....
Thumbnail
外子離開宜蘭北上就學工作,對外婆的拿手菜念念不忘。嘗試多次無果後,於一家小吃店品嚐到外子的童年回憶「西魯肉」,外子滿足的神情中看到兩顆鑽石在其眼眶裡閃閃發亮,這就是外子朝思暮想的「家鄉味」。
Thumbnail
店名:阿婆雞肉飯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果峰街12巷11號 營業時間:[每天:10:00-15:00] 這是我自己從小吃到大的麵店,也是我跟阿公的回憶 每次只要想念阿公的時候都會來這裡吃 而且他的價位從以前到現在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我最喜歡的是他們家的冬瓜茶,雖然現在喝已經沒有童年時
Thumbnail
小時候覺得這些食物都只是生活家常菜,但現在長大了,卻是再回憶曾經的點點滴滴。可能過個幾年,人去樓空,自己腦中對童年記憶會漸漸淡忘,但記錄下來的這些經歷,會是不想被遺忘的記憶。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後來外婆過世,不曉得是不是一種心理依戀,在我的早餐選項裡,總是執拗的躺著一份蘿蔔糕,可惜吃遍南北,雖然有合胃口的,卻始終很難再找到兒時那份相似的味道。
Thumbnail
赤肉裹粉下滾水煮熟,配料有筍子,白菜,香菇等
Thumbnail
文章描述作者童年時期追求的溫暖回憶,闡述了白稀飯在家中的溫馨意義。透過親身經歷與感受,喚起讀者對美食、家庭、童年回憶的共鳴。
Thumbnail
這忽然來襲的滋味,暑夏的溫度、食材的顏色、手的觸感與臉額上的汗滴、腳下老舊的電風扇,回憶茂生之處,許多人事物隨著年月,只能是想念。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作者在臺北的童年生活,通過參加廟會活動、食物和家庭回憶來體驗快樂和困難。文章充滿了個人故事和情感,以及家庭中的重要時刻。作者分享了他對童年生活的不同感受,並展望未來。這分析了童年時代對於個人成長的重要性。
小時候在台灣的鄉下地方, 只有過年節的時候母親買來雞隻煮成白斬雞祭祀才有可能喝到鮮美的雞湯。 那雞湯的香氣遠遠的在外邊就聞到, 會令人好奇地跑去廚房一看究竟, 自多年前媽媽生病去世, 這兒時美味記憶也就隨著消失了。 2003年的冬天, 因工作初到上海, 整個人還在適應當地的工作環境以及飲食文化,
Thumbnail
帶著阿嬤從小最愛買給我吃的玉荷包荔枝和巨峰葡萄,還記得阿嬤在失智前還會唸著說「我好想吃葡萄喔,我的家有好幾箱的葡萄我想回去吃。」 又是一段從火車站走到阿嬤家的路,走到阿嬤家時,姑姑早已在門口等著我,幫我拿行李然後示意我阿嬤就在樓上。 我走上樓一樣大聲的叫著「阿嬤。」但在那頭....
Thumbnail
外子離開宜蘭北上就學工作,對外婆的拿手菜念念不忘。嘗試多次無果後,於一家小吃店品嚐到外子的童年回憶「西魯肉」,外子滿足的神情中看到兩顆鑽石在其眼眶裡閃閃發亮,這就是外子朝思暮想的「家鄉味」。
Thumbnail
店名:阿婆雞肉飯 地址:高雄市左營區果峰街12巷11號 營業時間:[每天:10:00-15:00] 這是我自己從小吃到大的麵店,也是我跟阿公的回憶 每次只要想念阿公的時候都會來這裡吃 而且他的價位從以前到現在其實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 我最喜歡的是他們家的冬瓜茶,雖然現在喝已經沒有童年時
Thumbnail
小時候覺得這些食物都只是生活家常菜,但現在長大了,卻是再回憶曾經的點點滴滴。可能過個幾年,人去樓空,自己腦中對童年記憶會漸漸淡忘,但記錄下來的這些經歷,會是不想被遺忘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