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燦爛時光會客室】第391集|藝術歸藝術?還是藝術論政治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文 / 汪昊田
「2022年人權藝術生活節」將11月19日至12月10日,於白色恐怖景美紀念園區開展,展區內規劃與人權相關的音樂、影像及舞蹈等多樣形式的藝術展演,並展出來自香港藝術家的作品,關注香港人權。
本集節目邀請本屆藝術節策展人鴻鴻,分享今年人權生活藝術節的理念與內容。而身為長期關心人權的藝術工作者,鴻鴻又如何看待社會、藝術與社會運動的關係?
藝術根源於社會 遂將社會帶入藝術
鴻鴻是電影、劇場導演,同時也是詩人。在他的創作中時常可見與政治、人權的元素,但他表示,剛開始創作時,並不這麼關心社會,直到年齡漸長,看見樂生療養院抗爭運動,才意識到:「我所愛好的這些藝術,其實全都根源於我所排斥的外在世界。」開始將人權與社會運動相關的議題,帶進藝術創作中。
當年,他跟著劇場的朋友一起參與樂生保留運動,一起和阿公阿嬤上街頭,他看見無論哪一黨的政府,都用粗暴方式對待最弱勢、最無助的人民,於是對國家機器產生巨大的懷疑與不信任,之後便開始參與社會運動。
主持人管中祥提到,當年的樂生保留運動除了對年輕人投入社會與政治有很大的啟發外,也和藝術有著很強的結合,為社運增添不同風貌。鴻鴻表示,藝術要表達人生、表達社會,因此你關心什麼,你的藝術就會呈現什麼,「除非藝術是跟世界沒有關係的,有可能嗎?」鴻鴻笑道。
管中祥表示,許多人堅持「藝術歸藝術,政治歸政治」,其背後的脈絡是想維護創作的純粹性與超然的特質,對此鴻鴻表示,這在某些文學上或許做得到,文學作品能「穿越時空」,然而劇場、電影或音樂需要在當下與觀眾對話、交流,方能引起大眾的共鳴。
用文字重新詮釋撕不掉的「暴民」標籤
2014年太陽花學運震驚全台,攻佔立法院的學生一時間被民眾和媒體貼上了「暴民」的標籤,318當天也在現場的鴻鴻因此寫下《暴民之歌》,透過與台灣歷史上發生過的事件,如美麗島、520農民運動等相互連結,完成之後,鴻鴻立刻回到抗爭現場朗讀,希望讓事件回歸到最初抗爭的脈絡上,大家去能更加了解學生們的訴求。
鴻鴻說,過往戒嚴時期的台灣文學裡,基本不存在強烈表達意見的傳統,既使對社會有所不滿,文學中有多以「怨」的角度出現,而不是憤怒或是抗爭。他認為,解嚴已經30年了,文學可以用更多元更開放的角度與方向,來拓展出更多面向與題材。
香港作品跨洋展出 台港處境脣齒相依
這次藝術節也展出了香港藝術家的作品,作品內容多與雨傘運動和反送中運動有關,其中,藝術家黃國才的作品在香港的社運中頗具代表性。鴻鴻表示,他的行為藝術和作品不只是在關心社會,更是介入社會改革。無奈《國安法》出台以後,黃國才無法繼續待在香港,舉家遷台。他的部分作品曾在台北和台南短暫展出過,鴻鴻希望藉由本屆人權藝術節,讓他的作品能有更完整的展出,讓台灣藝術界更好的認識他。
黃國才在展出的位置選擇在景美人權園區的新式押房中,作品除了過往香港的創作之外,還展出了來台後,依據台灣的政治、歷史創作的新作品。鴻鴻說,香港的雨傘運動是受到太陽花運動的啟發,後來的反送中運動也鼓勵了台灣的年輕人。台灣、香港這樣唇齒相依的關係與處境,讓兩邊的民眾互相欣賞作品產生更強烈的共鳴,也能激起對彼此藝術的好奇心。
台灣人權在文化與現實中的落差
管中祥提到,香港實施《國安法》後,許多港人懷著希望移民到台灣,然而到台灣後,迎接他們的卻是台灣政府混亂模糊的政策,和不如預期的目光。面對外來移民,台灣可以怎麼做?
鴻鴻說,台灣一直都是對移民不友善的國家,應從教育、政治等根本著手。他進一步指出,台灣過去是戰地,加上海島地形,讓台灣社會長期偏向封閉,但若台灣真想成為海洋國家、擁抱多元文化,就更應該敞開門戶接受外來的新住民與不同的文化。香港人才輩出,接納來自香港的移民,能夠給台灣社會更多的刺激與良性的幫助。
許多人台灣人對於新移民的到來惴惴不安,認為他們會帶來資源分配不均和國安問題。鴻鴻說,國安問題早已存在,這並不能以此做為拒絕人道救援的理由,我們可以對他們嚴加把關,但應該建立在歡迎他們的前提上;至於資源分配的問題,鴻鴻希望政府能在政策上有更加明確的方向與宣示,也期望民眾能夠一起投入資源,越多來自民眾的資源,才能共同創造出更多可能並達成平衡。若政策的模糊地帶太多,不只是對港人不友善,也會對台灣人造成困擾。
多元型態談人權 讓人權更貼近日常
在人權藝術節的表現形式上,不同於他國多以論壇或影展的形式呈現,台灣還包括了裝置藝術、行為藝術等更多元的表現形式。鴻鴻表示,人權藝術節除了要具備議題性以外,也要在藝術上達到一定的高度與好奇心,讓除了原本關心人權的朋友能有更多元的方式看待人權以外,也希望吸引到關心藝術的觀眾看見人權議題。
除此之外,鴻鴻也希望人權藝術節能夠藉著藝術來恢復那些被抹除的歷史,讓人權議題更加開闊,表現形式上也維持藝術的高度,但也讓人權的親近性更高。他還提到,每年人權藝術節的一大重點,就是兒童與親子觀眾,讓人權議題走進更廣的年齡層之中。
究竟人權跟生活、跟文化該如何連結?鴻鴻表示,人權要在生活中實踐並不容易,藝術的存在是一種提醒,提醒我們還有某些權力,還有某些溝通的方法可以使用、有可以思索和做出改變的地方。他說,重點不在於創作,行動才是最重要的。藝術只是行動的一種,並不能取代日常中的行動。
《記憶導航》不只找回記憶 更導向未來
鴻鴻說,這三年來人權藝術節的參展團隊,除了長期關注人權議題,推動轉型正義的中生代團體外,有越來越多年輕的創作者參與。他們除了因為對過往被隱藏、不能說出口的歷史感到好奇外,也與台灣現在的社會環境、國際處境有關係,年輕人面對當下社會的焦慮感,促使他們去思考,進而變成創作。
台灣過去引進許多國外的藝術作品或邀請許多國外藝術家來展演,這些外來的刺激和來自外界的視角以及國外對轉型正義的思考,都會對現在的年輕人產生影響,讓他們想對這塊尚未被發掘題材去做探索和開發。
鴻鴻說,過去的記憶是被選擇的,現在應該找回更多被隱藏的記憶,除了回顧歷史以外,更要看向未來,以過往的記憶做為未來的導航。
→歡迎訂閱燦爛時光會客室podcast頻道 Youtube頻道
我們深信,透過群眾的涓滴支持,才是媒體真正能夠獨立的重要碁石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關於社會運動、社會議題的第一手報導。 我們認為,公民團體闡述理念與關懷的媒體空間經常不夠充分,因此我們在社運現場待到陳情者說完話為止,而報導也相對主流媒體冗長許多。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2017年,來自越南的失聯移工阮國非在被警方追緝過程中,連中九槍後身亡。隨後,警方是否執法過當的爭議浮上檯面,長期關注移工議題的紀錄片導演蔡崇隆也開始著手製作阮國非事件的紀錄片......
灣女性民意代表參政成績傑出,國會立委的女性比例高達42.5%,縣市議員則是33.7%,縣市首長也有7位是女性,但基層的村里長卻僅有16.6%......
上集節目中邀請到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張朝翔,以及台灣精神健康改革聯盟召集人廖福源,討論對於此次《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的看法。此次修法的關鍵,在於過去的法條是以醫療的角度、隔離的面向訂定,較少考量到社區協力。然而,對於精神病患而言,隔離並不是最好的方法,當精障者在社區中擁有良好互動與照顧網絡,身
5月2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初審《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近日在立法院進行黨團協商。這份由行政院提出的修正案,為加強對於病患的人權保護,加入了「社區支持」的相關內容。不過,民間團體卻認為行政院版本仍以強制醫療為導向,對於社區支持的內容空泛、缺少法治上的實質支持......
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小歐盟黨召集人江敏榕與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周宇修,一同討論保證金如何造成人民參政上的困難?該如何為台灣打造一個更好的政治參與環境?
受到政府再生能源光電政策影響,七股當地面臨哪些問題與狀況?光電板如何影響當地居民的生計?返鄉青年如何與光電政策相互抗衡?本集節目邀請七股監督光電青年聯盟發言人沈軒宇,身為當地青年的他如何看待當地光電建置狀況與實際造成的問題。
2017年,來自越南的失聯移工阮國非在被警方追緝過程中,連中九槍後身亡。隨後,警方是否執法過當的爭議浮上檯面,長期關注移工議題的紀錄片導演蔡崇隆也開始著手製作阮國非事件的紀錄片......
灣女性民意代表參政成績傑出,國會立委的女性比例高達42.5%,縣市議員則是33.7%,縣市首長也有7位是女性,但基層的村里長卻僅有16.6%......
上集節目中邀請到中華民國康復之友聯盟秘書長張朝翔,以及台灣精神健康改革聯盟召集人廖福源,討論對於此次《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的看法。此次修法的關鍵,在於過去的法條是以醫療的角度、隔離的面向訂定,較少考量到社區協力。然而,對於精神病患而言,隔離並不是最好的方法,當精障者在社區中擁有良好互動與照顧網絡,身
5月2日,立法院衛環委員會初審《精神衛生法修正草案》,近日在立法院進行黨團協商。這份由行政院提出的修正案,為加強對於病患的人權保護,加入了「社區支持」的相關內容。不過,民間團體卻認為行政院版本仍以強制醫療為導向,對於社區支持的內容空泛、缺少法治上的實質支持......
本集《燦爛時光會客室》邀請小歐盟黨召集人江敏榕與台灣人權促進會會長周宇修,一同討論保證金如何造成人民參政上的困難?該如何為台灣打造一個更好的政治參與環境?
受到政府再生能源光電政策影響,七股當地面臨哪些問題與狀況?光電板如何影響當地居民的生計?返鄉青年如何與光電政策相互抗衡?本集節目邀請七股監督光電青年聯盟發言人沈軒宇,身為當地青年的他如何看待當地光電建置狀況與實際造成的問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400年來,不管荷據、日據、抗共,台灣的靈魂記憶都不會忘記為追求真正的自由而努力,我們的靈魂也真的就是那麼友善、真誠熱情、照顧弱勢、健保照護制度完善,這不正是台灣的價值?我們開放給全球,發自靈魂的真愛,也就是「親民文化」!
「我所熱愛的,就是人民的生活,尤其是傳統生活。異質性愈大的地方、愈多樣態,所以往鄉間跑。我們的時代影響就是下一個新時代,但是我心不能忘舊,我做的事,就是盡量讓人有機會溫習一下(傳統生活)。」 《漢聲》創辦人黃永松(1943年10月17日—2024年3月4日) 某些時候,更準確的說,是當自己產生困惑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回顧華光社區在2013年的拆除和宿舍的改建後,作者對政府的做法感到無奈和憤怒。他擔憂修復工程的商業化導致園區的本質逐漸消失,失去了原始的文化資產意義。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藝術是心想生; 藝術是低到如塵埃的美學,美 = 博愛; 當代藝術不應該只追求創新 = 自由; 當代藝術應該挑戰解決地球極端問題,中道精神 = 平等。
Thumbnail
400年來,不管荷據、日據、抗共,台灣的靈魂記憶都不會忘記為追求真正的自由而努力,我們的靈魂也真的就是那麼友善、真誠熱情、照顧弱勢、健保照護制度完善,這不正是台灣的價值?我們開放給全球,發自靈魂的真愛,也就是「親民文化」!
「我所熱愛的,就是人民的生活,尤其是傳統生活。異質性愈大的地方、愈多樣態,所以往鄉間跑。我們的時代影響就是下一個新時代,但是我心不能忘舊,我做的事,就是盡量讓人有機會溫習一下(傳統生活)。」 《漢聲》創辦人黃永松(1943年10月17日—2024年3月4日) 某些時候,更準確的說,是當自己產生困惑
  好日子不是自然而然存在的,那些看起來最最基本的權利,有時會需要我們一次又一次地重新爭取。為了讓這些仗勢作惡的人明白人民不是只有在投票的時候才有力量,我們需要再一次做好準備,準備在必要的時候回到街上。
Thumbnail
回顧華光社區在2013年的拆除和宿舍的改建後,作者對政府的做法感到無奈和憤怒。他擔憂修復工程的商業化導致園區的本質逐漸消失,失去了原始的文化資產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