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20|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墨菲定律

今天介紹一本幸福文化出版的書叫「墨非定律」,墨非定律是一個心理學裡知名,也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語,簡單說就是只要有這個可能性,事情往往會向你所想到的不好方向發展。
不過這本並非是專門介紹墨菲定律的一本書,而是收錄了心理學裡知名的法則與效應,譬如知名的墨菲定律、羊群效應、定錨效應、野馬結局、煮蛙效應、馬太效應、刻板印象、破解囚犯困境、彼得原理、破窗效應與互惠原則等62種原理。
人的行為很複雜,心理學家試圖將不同的行為類別區分出來,最簡單的是由生理、心理與社會環境三種面向切入,試圖由不同角度來分析個體的思考決策與情緒變化,或個人在一個人與團體裡運作時,有沒有不同的表現。
股市裡的漲跌除了資金效應,當然也有群眾效應,當不同事件發生,群眾會如何受到影響。對於不同經濟文化背景、不同成長背景、不同家庭經濟能力的個體,在特定事件發生後,會有甚麼樣的決定與從眾效應。
以下我列舉幾個跟投資人比較相關的效應。
先講投資人常聽到的「定錨效應」,1974年,一位大學心理教授進行一項實驗,要求志願者對非洲國家在聯合國所占席位的百分比進行估算。他們隨機給每位志願者一個百分比數字,然後逐一暗示志願者這個隨機數字比真實數字大或是小,最後要求志願者給出一個估算的真實數字。
有趣的是,志願者最後估算出來的數字,都受到了一開始的隨機數字所影響。譬如有兩位志願者分別得到10%與65%的隨機數字,而最終他們估算的實際數字分別是25%與45%,非常接近他們一開始得到的隨機數字。
這項實驗是為了驗證,人們做決策前,思維往往會被所得到的第一項資訊所影響,這項資訊會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你的思維固定在某處,形成一種先入為主的扭曲認知。志願者明明知道這是一個隨機數字,但估算時還是會下意識的將自己的估計錨點定在隨機數字的一定範圍內。
要克服定錨效應並不容易,首先你需要盡量拓寬視野,不斷學習與實踐,集思廣益,多多聽取別人的建議與方法,當資訊量夠大時,人的大腦能高速運轉,判斷哪些資訊是有價值的,哪些是無意義的錨點。
要避免定錨效應的兩個重要方法,一是徹底無視之前的所有資訊,剔除定錨的隱患,二是大量的收集資訊,全面分析問題,最後做出理性的判斷,把錨點的影響降到最低。
還有一個叫「控制錯覺」,相信但別迷信直覺,是指人類高估自己的非邏輯和非統計直覺,僅僅是在直覺的引導下做出一些非理性的判斷,而這種本能讓我們常常會自信的犯錯。
心理學家做過一個實驗,他們在一家公司出售一批彩票,大獎是500萬美元,每張彩票的售價都是1美元,其中有一半彩票是買主自己挑選的,另一半是由賣票人挑選的。到了開獎那天,心理學家找了那些買彩票的人,告訴他們有其他人想買這期彩票,希望他們能轉讓,並詢問他們能夠接受轉讓的價格。
結果,那些一開始自行挑選彩票的人,開出的平均轉讓價格是8.16美元,高於售價的8倍,而由賣票人挑選的人,平均轉讓價格只有1.96美元,這其中的原因就在於,自己選彩票的人對於中獎的信心更強烈,因此對彩票的估價也就更高。
但客觀來說,偶然性的事件發生與否僅與機率有關,無論是自己選的還是別人選的,中獎機率都是恆定的,可在實際操作中,大家往往認為,自己精心挑選的彩票中獎的可能性會更大一些。
這個行為本身沒有問題,直覺有時候會扮演比理性思考更有價值的角色,但千萬要記住,不要讓自己陷入控制錯覺之中,要時刻提醒自己,憑直覺所做的決定也僅是直覺而已,畢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理性決策,他沒有其他依據。
對於部分投資人,你是否也常依據直覺來挑選股票呢?然後再參考過去股價表現的錨定效應,對於自己所挑選的股票與買進價位深信不已,作為最重要的參考依據?
最後再談一個「鱷魚法則」,這是投資心理學的理論之一,假定有一隻鱷魚咬住你的腳,如果你用手去推擋鱷魚以把腳掙脫出來,鱷魚便會同時咬住你的腳與手,你越是掙扎,被鱷魚咬住的身體範圍就越大。所以,萬一額於咬住你的腳,你唯一的辦法就是犧牲一隻腳。
鱷魚法則在大自然中只是一條最普通不過,所有生物都明白的叢林法則,只是人類離開叢林太久了,已經忘記這個法則,所以總是不願意捨棄任何東西,最後只能在痛苦中負重前行。
這個法則告訴我們,捨棄是為了得到,捨棄一條腿,得到了生存的機會。我們總是只關注捨棄時的痛苦,殊不知,關鍵時刻如果我們不捨得放棄一些東西,就會遭遇更大的痛苦。有時,捨棄是獲得更多東西的必要之痛。
股市投資人,你是否也有類似的經驗,因為無法接受損失,而持續忍耐更大的痛苦,持續擴大損失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