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12-3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農夫選食 | 柚子

說到麻豆這個小鎮給我的風雅印象,跟柚子脫不了關係。荷蘭人時期麻豆是西拉雅大社,食物森林環繞的家屋習慣,據載「嘉木森然,屋宇完潔」,在屋舍與居住周邊地週邊,遍植果樹、檳榔、蔬菜、竹木,更有所謂檳榔宅- 一畝檳榔一草堂的園宅住居形式,有寬闊的生活空間,「中為室,四旁列種果木,次第井井。環植莿竹」,宅宅相連,廣至數十畝。
漢人入墾,在麻豆社人的果林與宅邸間,插足其間,也種植果樹與竹木,延續西拉雅人的園宅配置形式。
到道光年間,麻豆等地區特有的檳榔宅景觀,除了生產檳榔外, 也成了培植文旦的最佳地點。《東瀛識略》即載:「近又有麻豆柚,獨嘉義縣屬麻豆堡有之,大小逾甌,皮青蒂尖,摘後月餘乃可食,味甘芳,核細如黍。」可以說這是立基於西拉雅人的住居風格上,所形成的果樹栽培基地現象。
以上故事,可見曾品滄老師所寫的「從番社到漢庄」。

因此對麻豆一直有個想像,一個宅園與果樹並立的聚落,其他的市鎮可能家戶會把園子都填滿興建大房舍,麻豆有些商業區、市街卻還保持著房子跟園樹並立的景象,因為那幾棵老柚子樹可能比屋子產值還高,文旦的價值,使得園林城鎮的概念神奇的可成形。
一次幫透南風作國家記憶庫調查的過程中,也發現:原來麻豆後來很早發展了糖業,水路興盛可作貿易,後又有了糖廠,因此地方上有許多豪族,小鎮生活自有穩定安逸,地方詩文興盛,可說是麻豆社人今不在,但還是延續了某種園宅的生活風格,這幾年來也一直有辦柚香文化藝術節,在柚樹下品茗、賞樂⋯(可惜我還沒有去過)

文旦的產業延續了某種城鎮形式,也形成了某種生活風格(希望這不是我的過度想像),不過,以往靠親朋好友、老一代送禮的文旦市場,卻好像在年輕人一輩有點沒落,懶得剝、在市面容易買到有雷的文旦、很普通、太甜,但好吃的文旦其實是要酸甜兼具、風味豐富,不一定要追求老欉,但是家庭吃要好吃。
然後讓小孩有種「文旦是好吃的」的記憶,好像也蠻重要的。
先生每年會去麻豆幫一位世交長輩採文旦,文旦絕對是我們家秋季的要角水果。
而採文旦的人呢,具先生觀察,則一年一年老了,人手不足,今天中秋來得早,長輩朋友一方面要堅持熟度夠,想讓文旦在樹上待久一點的品質,另一方面不趁幫手在幫忙採,以後夫妻倆絕對收到累翻。
寫了這麼多,只是說以後如果有過節想要買文旦不知到哪裡買的朋友,可以問我,先生固定會去幫這位朋友採,可以代為轉傳宅配訊息(外縣市)。然後現在紅文旦剛採收完了,滋味鮮明,先生還會去拿,想要的朋友在台南也可告訴我,文旦現在也還在消水後的好吃狀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