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0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父母很疼愛,所以被寵壞 ?

假日到處辦到處跑,到處辦工作坊 : )
假日到處辦到處跑,到處辦工作坊 : )
我,走進了阿德勒的目的論,為什麼呢 ? 因為,需要改變 ; 另一方面,人生總是充滿酸甜苦辣,但也期盼經歷酸苦的過程中,能常常帶有甜味,能好好來點綴人生。
我,認為人生 " 不能只有 " 這樣。從因果論來回顧,的確存在著自卑感的,甚至有些誤解,同時是無奈的,大概是那種講不清楚的沉重感吧 ! 嗯,每個人都有說不出的煩惱,這種持續卡在心中有點不上不下,如果不去處理它,….. 還是會困住自己,長期存在著,若不處理它,就得與它共存,而共存太久也會內傷。那應該如何做呢 ?
舉個例子來說,大眾對於獨生子女的印象 " 父母很疼愛,所以被寵壞 "。因長期被冠上這樣的觀感與樣貌,讓人在學校或社區生活,出現了諸多的不自在,只能持續被這樣看待,卻什麼都不能做,因為年紀小,也不知道如何處理 ? 因此對這些觀點給綁架很久了,現在越來越老了,懂得運用方法來幫助自己成長,嘗試之後覺得蠻有用的。
若是從阿德勒的目的論去看待,可以怎麼做呢 ? 以下提供個人的處理方式,僅供參考。
”父母很疼愛,所以被寵壞”應該要開始辨識,當發現這個說法跟自己不吻合時,即便沒有立即做出回應,心中也不得不默認,因為當下並沒有說明是如何不吻合 ? 所以仍然存在著,長期壓在心中,久了並不是一件好事。
目的論讓自己重新設定目標,對原本事件看待的模式,開始有不同的切入思考。

■ 先自我釐清 :

( 從原本的角度開始辨識並列出 )
1. 被父母疼愛與被寵壞,不需要劃上等號。
2. 被父母疼愛是必要的親子關係。
3. 大眾口中所談的寵壞內容並沒有明列出來,不需要對號入座。

■ 大膽列出自己的優點 :

( 我是一個怎樣的人而未來也是如此 )
1. 被父母疼愛的小孩在情緒調控方面較好。
2. 被父母疼愛,同時也被訓練為獨立自主的人。
3. 具備獨立自主想法,不喜歡麻煩別人而造成他人困擾。
4. 面對困難會懂得先處理情緒,再處理事情。
■ 重新設定的目標,處理掉了內心的關卡 :
一個說法通常也只是說法,內心若覺得不吻合,那勇敢地寫下來 ? 寫完之後,就可以直接檢視自己的認為,也更能認同自己,也不需要對號入座來牽絆著自己,如果人生的關卡這麼多個,挑戰來的時候,是不是可以一個一個過關呢 ? 祝福大家都可以完成自己的關卡,在未來,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寶藏,2023 新年快樂。

參考資料

台灣阿德勒心理學會 https://www.tsap.org.tw/about-tsap.html
阿德勒「勇氣心理學」:擁抱不完美,一起重設目標,快樂工作人,2016。https://topic.cheers.com.tw/issue/2016_4tips/manage/article/14.aspx
決定行為的「目的論」:「去處」比「來處」更重要,知識家,2015。https://www.knowledger.info/2015/05/09/where-you-are-going-is-more-important-than-where-you-came/
-
-- 謝謝您來閱讀與交流,如果喜歡我的分享文章,期待您能給我打氣與互動喔 : )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1983出生於三軍總醫院。大學以前,成績單滿江紅,仍不放棄學習,勇闖碩士後的第二人生,現為國立中央大學學習與教學所博三生。開課專長 : 表演體驗 . 療癒設計 . 故事行銷 . 創意與設計思考 .. 量身打造之個人學習諮詢師 , 邀約合作 duodesign158@gmail.com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雲垛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