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煮料理《豆腐味噌湯》-全素

水煮料理《豆腐味噌湯》-全素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寫於2021-06-12

更年期女性除了可以喝豆漿,也可以吃一些味噌料理,因為味噌富含大豆異黃酮,是一種天然雌激素,能助抗氧化、預防更年期障礙。不過有些人不能食用大豆異黃酮,例如豆類過敏、腫瘤患者、已使用荷爾蒙治療的,建議先諮詢過醫生再食用。味噌還有開胃功能,能夠促進食慾,但是不能多吃,因為鈉含量高,胃病、高血壓和腎病患者要小心攝取量。豆腐味噌湯若做飯前開胃湯,可以喝清淡點,味噌加少點;若做麵湯時,可以喝濃鬱點,味噌可以加多點讓麵入味。

材料:海帶芽、味噌、豆腐

作法步驟:

1.取一小撮乾燥海帶芽泡水半小時,清洗乾淨後入湯鍋。
2.取嫰豆腐半盒的量,切塊入湯鍋。
3.加250ml水入湯鍋,中小火開煮。
4.水滾後,加適量味噌用味噌濾網慢慢攪拌至融入湯汁裡,不用另外加鹽,想鹹一點就加多一點味噌。
5.味噌完全融入湯汁後約再煮滾1分鐘,即可起鍋。

raw-image

補充說明:

1.整道湯約花費5分鐘,第2步驟和第3步驟可以顛倒,切豆腐的時候可以先煮水,節省時間。
2.嫰豆腐也可以改用凍豆腐、板豆腐、百頁豆腐等等,但要煮久一點,讓豆腐煮熟並湯汁入味。
3.巿售味噌購買時要注意成份,有些內含鰹魚、柴魚,這種屬於海鮮素,並不是全素。
4.加味噌時若沒有使用濾網,也可以事先加少量水融解後再倒入湯裡。
avatar-img
白開水的生活
23會員
882內容數
我覺得人生就像一杯白開水,無色無味,冷暖自知,就看每個人添加了什麼料,讓這杯白開水更添色香味來豐富你我的人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白開水的生活 的其他內容
寫於2021-11-20 做料理時有兩個小工具非常好用,一個是量杯,一個是量匙,煮湯煮飯煮菜時,我會用量杯加水、用量匙加醬汁、鹽、糖、調味粉等,烘培時也常用到這兩樣小工具,有時我懶得用電子秤秤重時,我會事先換算好g->ml,好方便我做料理。 材料:鮮奶、白糖、洋菜粉(吉利T) 作法
番茄豆腐湯和之前的青菜豆腐湯、番茄蛋花湯作法相似,不同的是青菜豆腐湯的材料我是用紫菜海苔等海菜,海菜會帶腥味,煮湯時加薑可以去腥味,番茄豆腐湯不用加薑,且番茄口味酸甜,煮好後的湯和青菜豆腐湯口感不同。而番茄蛋花湯是蛋素,吃全素的人大多是用豆腐取代蛋花,蛋本身也是有腥味的,煮時我大多會加點白胡椒粉等辛
所謂的五行菜是以中醫學角度來說,金木水火土五行來對應身體五臟-肝心脾肺腎,營養均衡來照顧到身體各部位。其實我在做料理時,菜色都是3色以上,米飯本身是白色,加上湯或水果,就湊足5色,再配合少油少鹽少糖、不偏食不挑食不過量,以達成食補的效用。 金:白色,肺、大腸:洋蔥、大蒜、白蘿蔔、豆腐等。 木:綠色
寫於2021-11-20 做料理時有兩個小工具非常好用,一個是量杯,一個是量匙,煮湯煮飯煮菜時,我會用量杯加水、用量匙加醬汁、鹽、糖、調味粉等,烘培時也常用到這兩樣小工具,有時我懶得用電子秤秤重時,我會事先換算好g->ml,好方便我做料理。 材料:鮮奶、白糖、洋菜粉(吉利T) 作法
番茄豆腐湯和之前的青菜豆腐湯、番茄蛋花湯作法相似,不同的是青菜豆腐湯的材料我是用紫菜海苔等海菜,海菜會帶腥味,煮湯時加薑可以去腥味,番茄豆腐湯不用加薑,且番茄口味酸甜,煮好後的湯和青菜豆腐湯口感不同。而番茄蛋花湯是蛋素,吃全素的人大多是用豆腐取代蛋花,蛋本身也是有腥味的,煮時我大多會加點白胡椒粉等辛
所謂的五行菜是以中醫學角度來說,金木水火土五行來對應身體五臟-肝心脾肺腎,營養均衡來照顧到身體各部位。其實我在做料理時,菜色都是3色以上,米飯本身是白色,加上湯或水果,就湊足5色,再配合少油少鹽少糖、不偏食不挑食不過量,以達成食補的效用。 金:白色,肺、大腸:洋蔥、大蒜、白蘿蔔、豆腐等。 木:綠色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
杏鮑菇酪梨沙拉 疫情在家,開伙的時候變多。家有兩小的情況下,廚房時間是我短暫的逃避與休息時間。 話雖如此,但也還是儘量讓備餐可以在30分鐘~1個小時之內完成。這個時候,常備菜就是我的省時好幫手。 我第一次接觸到常備菜的概念,應該是許凱倫的《常備菜》一書。藉由事先做好一些料理,利用冷藏的時候讓菜色更加
今天睡晚了,起床直接吃早午餐。這兩天收到的料理包熟食輪著打開來吃,先吃 COQUOLOGY 料理生活 的菠菜千層麵和紅酒慢燉台灣牛,這個燉牛肉除了牛頰肉,竟然有牛舌和牛尾,令我憶起多年前伊通街一位女老闆打理的老派西餐店「百鄉」(1980-2015),她的燉牛舌實在銷魂,那滋味是再也沒有了。
在家防疫開始做料理,但比起做菜,更喜歡拍照。也很喜歡自製甜點,然後很無聊給他們取個名字。 另外加碼飲食熱量紀錄APP推薦,在家吃飽但能維持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