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到今周刊寄來的書,從書封、書名到內頁的編排,都傳達出一種「慢活」的感覺。雖然這類書我通常看的很快,但它一直告訴我「慢一點,沒關係!」
作者千田卓哉用了各種方式告訴你:讀書真好!
第一個章節的標題就直白地破題,告訴讀者最重要的事:只要讀書,不管時代如何改變,都能靠著智慧活下去。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最近很多人都在焦慮?人工智慧懂得作曲、繪畫了,也能和人對話、回答問題,因此感到自己好像失去了競爭力。
有人感到焦慮,也有人覺得期待。
我就是後者之一,在有些人想盡辦法讓人工智慧出糗認錯的同時,也有些人思考如何運用人工智慧來整理資料、訓練為自己的第二個大腦。新科技的出現會消滅一些工作需求、也會創造一些新的工作機會,雖然比例上相差十分懸殊;在長遠的歷史看來,這不是第一次、也不會是最後一次,引發了新的改變、也帶來了新的挑戰。
至少,在這個弱人工智慧的發展時代,人類還保有「提問」的優勢。
為什麼要閱讀?以往可能會說是為了增廣見聞,但我想人工智慧很快就可以做得比我們好;所以現在我會覺得,閱讀是為了讓我們可以提出更好的問題。
這個時代,有各式各樣的資訊與知識,也有著發表各種觀點的人,但懂得提出好問題的人很少。不論在職場或商場,能提出好問題的人更具備競爭優勢;畢竟,我們愈來愈不缺回答問題的人或電腦了。
這也是現階段人工智慧的罩門。
只要你懂得提問、願意讀書,至少二十年內不必擔心被人工智慧所取代。
每一本書,可以說是作者對於提問所做出的回答,在這個過程中也做出了更多的提問與探索,帶領著讀者不斷地提問、解惑,再提問、解惑,然後獲得自己的理解。
...
在閱讀這本書時,讓我想到了近期看過的《
閱讀變現》與《
智慧型手機知識碎片化時代的「閱讀力」最新技術大全》這兩本書。變現,當然是讀書的好處之一,但不僅止於此。讀書可以帶來的,是學習力、成長力、溝通力、工作力與行動力全面性的提升;而且還能產生複利效應,讓你在往後的閱讀與能力提升上都能事半功倍。
閱讀完這本書,我認為就成人的閱讀來說,有更深層的四個價值:
一、讓扁平的生活經驗稍稍立體一點
在生活中我們一定會遇到更複雜的問題,當生活經驗不足以給出判斷依據時,或許閱讀能帶來一些啟發。比方說,閱讀吳軍的《見識》《格局》和《態度》就有這種感覺。
二、不斷打破原有認知、重塑自己
有一天你回過頭來看,會驚訝的發現,原來當初自己對一件事的看法有多麼片面。一但你有這種感覺,就意味著你又生長出了一個更智慧的大腦。比方說,閱讀經典商管書,克里斯汀生的《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與《創新的兩難》;最近在閱讀《哈佛商業評論最有影響力的三十篇文章》也讓我重新回顧了經典大師的起點。
三、有更多力量保持對生活的熱愛
有時候,閱讀苦難會讓人不再幼稚,會讓我們看到自己身處的這一方天地之外的世界、生活在那個世界裡的人。因為看到過生活的更多面向,當你真的面對困難,閱讀能讓你有更多力量保持對生活的熱愛。比方說,閱讀漢斯.羅斯林的《真確》就讓我有這樣的沈思。
四、隨時可以回到書中尋求幫助
回想自己在職場、在人生遇到問題時,不一定會去問別人、也不見得能從別人身上得到答案,但我總是毫不猶豫地去書中找尋方向,不一定是答案、有時會是一個好問題,讓我去換一種方式思考自己的問題、找出解決的方法。
幫閱讀找個好理由,去書店買個好人生。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