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1-26|閱讀時間 ‧ 約 7 分鐘

被填鴨教育荼毒了十幾年後,我們需要的解藥是什麼?

應試導向教育的壞處,我就當作在場的過來人都很清楚了。不清楚的自己隨便google一下。
無論教改將怎麼改,我們知道填鴨教育下已經有一群犧牲者:他們可能一個關卡不巧卡住了一會,或是起步稍微慢一些,然後就再也追趕不上課堂的進度。他們懷疑自己的努力,幾次的考試,自信也幾度受挫,離開中學階段後只留下了對教育系統的不滿,還有感慨不再來的歲月。 我們知道應試導向教育如何扼殺我們的創意(嘗試理解新概念時的第一手想像),甚至消磨我們的好奇心,然後對曾經不拿手或感覺失敗的領域再也沒有熱誠,且永遠都不拿手。 我們可能不至於灰心喪氣,因為我們終究在特定領域發光發熱了。但我們是否會懷疑自己「已經錯過訓練自己獨立思考的最佳年紀」?畢竟填鴨式教育不是號稱最破壞學生獨立思考性嗎?(補1)
獨立思考是什麼?怎麼做? 我不教你,我現在要談更重要的問題: 如果訓練獨立思考的起步時間太晚,有救嗎?怎麼學更有效?填鴨教育對此有什麼影響嗎?
不會煮菜也懂吃,你其實知道的比你以為你知道的還多。(補2) 我們對獨立思考的要求,其實和做菜挺像的(下略一千字自行想像),但獨立思考不是解方,是我們要的結果。 如果吃不出菜好壞,怎麼知道做了一道好菜?我們並不能永遠依賴他人品嚐。
成為好廚師的必要條件之一——會吃會品嚐 學會獨立思考的必要條件之一——批判性思考。

我會告訴你批判性思考多簡單——跟吃一樣(X) ?

批判思考的目的不在批評,更不在要求自己思考困難的哲學問題、攻擊對手論點或是檢驗自己不清楚的部分以強迫自己學習或查證。(補3) 除非你是美食評論家或藝術家,否則只要最低要求就夠了——不要吃下發霉的吐司。 批判思考的目的更像是要檢查別人端給自己的食物,外觀是否正常?有沒有腐敗或是髒東西?聞起來有無異味?吃進嘴裡有沒有異物感?調味和口感是否能接受? 這些依靠你感官的事情,也是靠你的大腦處理,而你確實不會煮菜也懂得品嚐,不是嗎? 批判性思考處理的主要標的,是我們準備內化的想法「避免知識內化過程或創意實踐過程出現嚴重瑕疵或錯誤」就好比「避免急/慢性食物中毒」。

為什麼精進批判思考能力會是填鴨教育的解藥?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只需追究另一個問題: 填鴨教育沒有讓我們失去個體的思考獨特性,為什麼? 我們無法清除體內的長期重金屬累積,但我們不能反芻我們的知識和經驗嗎? 我們知道每個人有不同背景與經驗,所以我們不可能真的模仿另一個人的思考,這不同於進食——我們吃了相同的毒物,就會產生相似的症狀。 我們被強塞的知識可以反芻重新消化,我們的基礎知識量也足以支撐更複雜困難的新知識或創新。如果看看國外氣候變遷懷疑論、生命創造論等擁護者之多(呵呵)……都是受過基礎教育的民眾,但基礎科學知識不足的人民,一味進行批判只是變成不做功課的懷疑論者。
我們可以有合理的信心:這些被填鴨教育荼毒的人,一旦精進了批判思考能力,在獨立思考的成效方面不可能太差。(補4)

像學吃一樣地學批判思考吧!

其實這太多人教了,但你又怎麼判斷呢?
我個人的建議: 精進批判思考我們可能只要注意兩件事而已——永遠細嚼慢嚥,還有不挑食。(純推想) 即使你自己不覺得,但資訊爆炸的時代裡,我們接收的資訊來源早就被一定程度篩選過(不管是主動或被動的),就算是反對立場的內容,都可能幾乎落在你能接受的同溫層內。 而同溫層之所以舒服,不見得是因為別人的想法跟你相近,更可能是我們覺得那像家鄉菜一樣好入口,吃得習慣,吃得囫圇吞棗,事實上你可能正在曲解別人的意思好符合自己的理解。調味像,兔肉也當雞肉吃了。 我明白大家有多想快速閱讀所有資訊或是跳過感覺不重要的篇幅,然而除非你真的很敏感,也許細嚼慢嚥才不會被垃圾資訊淹沒。 至於持續累積與嘗試吸收多元觀點,就不贅述了。
—————分隔線—————
補1:我認為答案明顯是否定的,而且這點至關重要。 如果我們只是錯過「最佳記憶力且最適合背誦的年紀」呢?我們的大腦一直都在使用,只要你不是睡著或睡眠剝奪,一個人不可能無法獨立思考。我認為最多只是「在中學時期偶爾停止一下,也沒有刻意練習思考」罷了。
補2:絕對有救的。滿街跑的大學生在離開中學教育體制,乃至進入產業以後,沒有窮追不舍的考試,人生的問題都解決了嗎?(廢話,當然沒有)我們很快會被新知識,新理論,乃至真實生活或產業的新問題追著跑,而這一切可能才使得少數晚起步的人開始鍛鍊獨立思考。(客氣了,大多數台灣學生都很晚起步嗎?) 設想被荼毒得沒主見的我們,可能沒什麼信心,但我們早就練習過很多,也一定能精進。我們會提醒很小的孩子「這湯還在冒煙,好像很燙,喝慢點」、「陌生人給你糖果要你跟他走,可能有不好的意圖」,但我們不可能窮舉出所有情況要他小心。我們會讓孩子儘早了解「自己去判斷陌生人的意圖很重要」並學會該怎麼「自己判斷與應對」,而這種累積獨立思考的經驗,正是批判性思考的雛形與依據之一。
補3:如果你有動機或手邊能快速查證當然很好,然而隨著就像你無法隨時檢查你每一餐的食物來源與商家的廚房,大多數時候我們僅能依賴經驗去判斷這頓飯吃了到底會不會拉肚子。我們時間有限,而我們接收資訊的方式與節奏很快,即使稍微緩一點,我們也無法對每天你接收到的新疑問全盤整理一輪。
補4:這篇文章的有「填鴨教育沒有被改善」的前提,但並非主張不需要教改或是填鴨很棒。獨立思考的要求其實很多,我們身為人,會犯錯,閉門造車更是容易陷於盲點或鑽牛角尖,所以吸收新知識和擁有科學研究精神也是很重要的。我不會說批判思考或獨立思考就好棒,但社會要進步,就得鼓勵人們犯蠢或嘗試看似明顯的失敗結果,只是這樣而已。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