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面情緒與角色設計的關聯】
接著來看角色設計。
進行商業型的故事創作時,角色的「個人主義」會是在故事大綱成立初期就必須被確立好的事情。
「個人主義」=自我存在價值、最重要的事物、最堅定的信念、說什麼也無法退讓的底線。也就是我們上面提到的負面情緒的源頭。
動漫畫常見的個人主義有:「實力至上主義」、「任務至上主義」、「弱肉強食主義」、「金錢至上主義」、「愛妻至上主義」、「夥伴至上主義」等等。
個人主義沒有對錯,只有適不適合,適合的主義可以為角色帶來前進的方向和脫困的力量,就像負面情緒也是這樣幫助我們一樣。
每一個主義都會有相對應的因果業報,也就是劇情鋪陳,身為作者的我們必須為角色的個人主義量身打造困境和課題,引導主角成長或是面對結果,成就一個完整的故事。
筆者自己在帶學生進行劇本分析的時候,很喜歡用迪士尼動畫當作舉例。例如冰雪奇緣的Elsa原本是「沒有人喜歡我也沒關係的Let it go主義」,並且將自我價值建立在「勇敢脫離原生環境+重獲自由」之上,於是被安排了必須再次面對未解決的難題,以及能使她重新相信自己值得被愛的課題。
海底總動員的馬林原本是「兒子安全至上主義」,並且將自我價值建立在「盡責任保護好有缺陷的兒子」之上,於是被安排了兒子被綁架的課題,和能使他相信兒子有能力照顧自己,願意放手讓兒子冒險的課題。
當我們越能夠分辨自己與周遭人的負面情緒來源,用相對客觀的角度看見大家心中最重要的個人主義是什麼的時候,就有越多材料能應用在自己的故事當中。
同時也會越來越明瞭他人的意見與自己不同時,僅僅是大家心中重要事物的順位不一樣而已。
【小結】
除了生理上(荷爾蒙變化、傷病、疲倦、營養失調等)或環境上(噪音、髒亂等)的因素,一般人如果時常情緒或行為失控,常常是由於自我存在價值過度倚靠外界評價,以致缺乏自我肯定感,遇到風吹草動就容易深感匱乏和感到生存價值被威脅,便會時常需要負面情緒與自我防衛機制支撐住無力的自己。
屁股上過多的脂肪也是為了支撐住久坐不動的自己,才能避免身體結構崩壞,脂肪和情緒都是為了保護我們而存在。
學習後設認知就像是讓大腦進行重量訓練,增加肌肉量提升保護力。
當我們有能力使用後設認知的技術,確認主觀認知的困境是否真的與事實相符、是否真的需要被解決、是否真的需要深信不疑,是否真的需要負面情緒來保護自己的時候,就越有機會體悟最適合自己的個人主義。
祝大家都成為心強體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