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的大局觀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前言】

今天要聊的是,當我們在生活中遇到難解的問題、學習上的撞牆期、創作上的低潮期,眼看身旁的人似乎都正在順利前進,自己卻找不到方向時,該如何從受局限的主觀視角轉變成廣闊的客觀視角,鳥瞰整個局勢,使自己脫離原地打轉的狀態,再繼續前進。
需要使用到的技巧為心理學上的「後設認知」。
有研究報告指出,若大學生後設認知能力低,則創新思考能力就低,其策略知識能力也差。因此對創作者來說後設認知是一項滿重要的能力。

【何謂後設認知】

後設認知指的是,我們對於「學習歷程、價值觀建立過程、情緒來源」等等行為的「路徑認知」,或可稱為「認知的認知」。
例如「蘋果是一種好吃的紅色水果」的認知,會來自於我們的「記憶、視覺味覺、風土民情」,記憶+感官+情緒互相組織,形成第一層的認知。
當我們像現在這樣以客觀角度思考第一層認知源於何處(路徑)時,即是第二層認知,也就是後設認知。
不同國家地區、不同視覺味覺感受、不同飲食文化的人,對於「蘋果是一種好吃的紅色水果」的描述可能會有不同程度的認同,可能有人覺得蘋果很難吃,可能有人覺得蘋果是綠色的。
當我們感受到認知發生衝突(困境)時,若能夠理解「認知」來自於怎樣的「路徑」,並跳脫主觀視角,以各種不同角度觀察全局,找到問題的出處,設計新的路徑解決問題,就是在運用後設認知的技術處理問題。

【在創作上使用後設認知的舉例】

例一、
《子彈是餘生》的作者寺尾哲也,在博客來的專訪中分享他如何在創作上運用後設認知,調整寫作流程和評判機制。
我則是會帶著一種後設眼光,看自己的寫作,並且不停改進整個流程。這後設分很多層,第一層是「我現在寫的小說有什麼缺點和優點?」第二層是「『我評判自己小說好壞的這整套機制』有什麼優點和缺點?」即是我的審美,是否也需要改善?第三種則是「我創造小說的整套流程,是否需要改善?」這些都是我不停思考的問題,並且可以用工程的角度去思考。
寺尾提到的第一層「我現在寫的小說有什麼缺點和優點?」,即是創作者在創作過程中最常見的主觀自我評量,但當自評出現失準的狀況時(莫名大受好評或莫名不受歡迎),便會需要進入第二層「『我評判自己小說好壞的這整套機制』有什麼優點和缺點?」,進行學習和調整。
例二、
創作者無法順利在截稿日前完稿的拖延症問題,可運用後設認知釐清自己在時間管理上的盲點。
例如,拖延症創作者對於自身創作效率的第一層認知,常常會將自己狀態良好時的效率誤以為是正常發揮的效率,因此用「我可以一天寫5000字」、「我可以一天畫完3張原稿」之類的錯誤認知,答應責任編輯「下禮拜絕對可以交出一萬字」、「一個月可以畫完30張原稿沒問題」之類的逼死自己的承諾。
當我們發現自己總是做不到承諾時,如果只是責怪自己不夠努力,很容易陷入鑽牛角尖的迴圈,而且下次仍然容易舊事重演,更加深自我否定感。
我們必須先釐清錯誤的第一層認知來自於何處(例如:容易在他人面前誤判自身狀況、壓力過大導致效率失常、單純的跟自己不熟等等)之後,再進入更客觀的第二層認知。
以下為第二層認知的三種分析視角舉例:
1. 記住自己容易誤判自身效率,並明確調查每次拖稿的延遲時間,以便下次需要做出承諾時,有概念估算正確時間。
2. 更全面地分析自己在創作以外的事情花費的時間,包含「醞釀狀態需要的時間」、「恢復體力需要的時間」、「轉換心情需要的時間」、「狀態不好時的效率」,認清「準備」和「休息」也是創作工作的一環,將這些時間全盤加總,並實作再確認,直到終於判斷準確,才是實行了真正的時間管理
3. 理解拖延症的成因。拖延症通常來自於任務過難或任務量過多,在腦內產生不愉快感導致遲遲無法進入工作狀態。詳情可參考前篇《拖延症不是因為懶惰,是〇〇使你無法動彈》。透過客觀原理消化壓力,比較能有效脫離困境。
例三、
創作途中遇到卡稿時,對於該硬寫下去還是乾脆棄稿感到糾結,越想越覺得自己是失敗的創作者。(第一層認知)
如果常常有被困在糾結裡的情形,請先養成「意識到自己正在陷入糾結」的覺察習慣,讓自己的注意力能先從糾結的情緒中移開。
停止糾結後,釐清卡稿的原因,可參考前篇《江郎才盡是因為江郎不懂創作的原理》,利用客觀的原理找到自己卡在哪一個階段,以及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態、最近的飲食狀況、睡眠狀況。(第二層認知)
卡在無法速成解決的階段,安心慢練,累積經驗。
卡在身心太累,放下工作,盡量睡飽,盡量早上曬得到太陽,好好洗澡、好好飲食均衡。在身心健康面前,大部分的事情都可以有所選擇和有商量餘地。

【如何順利開啟後設認知】

心理學家定義後設認知運作的路徑為:
環境(困境) 一般認知(情緒、經驗、感官) 覺察 後設認知(知識、觀察力、轉換視角) 設計方案 實測 重新確認環境(困境)
由上述路徑可知,能進入後設認知的狀態的關鍵在於有無「覺察」。有些人容易反覆遇到同樣困境卻無法解決,便常常是源於不擅覺察。
覺察是專注當下,觀察自己的情緒來源+經驗來源+感受來源,但不做批判,沒有勝負優劣,沒有好壞對錯,不需要過度思考。
只是單純且誠實的觀察自己,理解自己的認知路徑。
覺察的目的在於阻斷焦慮、拉回注意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客觀確認現狀和使心情穩定,如此才能進入後設認知的狀態。
聽起來雖簡單,但一般人遇到困境的時候,大腦常常會被過度活躍的杏仁核綁架,引發暴風般的恐懼、憤怒和焦慮感,導致思緒混雜、過度執著、反覆糾結於無解的煩惱。
大腦中負責運作覺察功能,和保持理性冷靜的是前額葉,前額葉和杏仁核兩者之間是像翹翹板一樣互相牽制的關係。
大腦疲倦、血清素不足的時候,會造成前額葉無力運作,無法牽制杏仁核,導致無法順利覺察,無法進入後設認知狀態,我們因此容易反覆遭遇同樣的困境,和反覆陷入糾結。
因此,睡眠充足、營養均衡,會是使前額葉有力氣壓制杏仁核使我們能開啟後設認知的最基本條件。
(附註:大腦的運作機制太過複雜,所以關於血清素、前額葉和杏仁核的敘述僅是粗略說明,不是完整的機制說明,但睡覺和營養真的是最重要的兩個條件。)
反過來說,當我們生活中充滿挫折和糾結的時候,真的毋需責怪自己不努力,或不甘心自己動不起來,因為只要睡眠和營養這兩項基本條件沒有被滿足,就像是汽車想高速奔馳但油箱裡沒有汽油一樣,無力應付挫折是理所當然的事情。
你必須相信每一個時刻的你都是已經盡了力的你(以及相信他人也是如此盡力),因為如果能有力氣,沒有人會願意放任自己只是糾結而無所作為。

【小結】

心理學家榮格說「沒有覺察到的事情,會控制你的生活和成為你的命運。(Until you make the unconscious conscious, it will direct your life and you will call it fate)」
因此學習後設認知是為了改變我們的慣性認知,讓自己不再害怕困境,發覺自己仍然有更多可能性,有能力在命運當中選擇體驗更多自己喜歡的事物。
祝大家都有伸縮自在的視點。
8會員
12內容數
每週三更新。在日本的商業出版領域寫故事的職業創作者,這裡不聊創作技術,主要分享「職業創作者的狀態維持方法 & 創作低潮時的急救對策」。祝大家創作愉快。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千針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尼爾蓋曼給接案工作者的生存建議。
只有色色其實還不夠。
卡稿就像便秘,沒有找到原因的話,醞釀半天還是會縮回去。
尼采表示評論能力會削弱創作能力。
為什麼情緒低落就容易全身痠痛?
尼爾蓋曼給接案工作者的生存建議。
只有色色其實還不夠。
卡稿就像便秘,沒有找到原因的話,醞釀半天還是會縮回去。
尼采表示評論能力會削弱創作能力。
為什麼情緒低落就容易全身痠痛?
本篇參與的主題策展
時間是2123年,那是一個下著雨的夜晚,冷風一波接著一波颳起,碩大的雨滴一滴滴地落在金屬上。多拉格睜開了雙眼,眼前是一扇窗戶,窗外一片黑暗,他發現自己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那是一個冷凍艙……
不再證明了/不再為了那些不証自明的事情/焚燒,或凋萎/房間逼仄但內心昶亮/虔恭迎接每個早上/晨光穿窗而來
前言 宇希333年 現在是第14號地球世界的火曆2309年。 病毒「無」專門吞噬「感情」、「感覺」、「愛」、「希望」,大部份被感染的人都無法呈現臉部表情,人類也越來越冷漠。 幸虧第14號地球的科技相當發達,腦細胞可以連線面具讓人可以戴著精緻的面具過活,戴面具的人只要用想的就可以呈現臉部的表情。
時間是2123年,那是一個下著雨的夜晚,冷風一波接著一波颳起,碩大的雨滴一滴滴地落在金屬上。多拉格睜開了雙眼,眼前是一扇窗戶,窗外一片黑暗,他發現自己在一個狹窄的空間裡,那是一個冷凍艙……
不再證明了/不再為了那些不証自明的事情/焚燒,或凋萎/房間逼仄但內心昶亮/虔恭迎接每個早上/晨光穿窗而來
前言 宇希333年 現在是第14號地球世界的火曆2309年。 病毒「無」專門吞噬「感情」、「感覺」、「愛」、「希望」,大部份被感染的人都無法呈現臉部表情,人類也越來越冷漠。 幸虧第14號地球的科技相當發達,腦細胞可以連線面具讓人可以戴著精緻的面具過活,戴面具的人只要用想的就可以呈現臉部的表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我心中本書的三大金句 1. 所有的創作都是一種愛的表現。 2. 每一個領域,以及每一條人生道路都可能存在著藝術表現。 3. 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創作上,以為與世隔絕是獲得清晰藝術視野最好的方法,是你可能會犯的最大錯誤之一。事實正好相反,好奇心與開放的態度或許是你最有力的工具。
Thumbnail
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它很難"憑感覺再做"。如果要周更,便是生活都繞著這件事打轉的生活選擇(blogger 也是)。
Thumbnail
呼~終於啊! 首先!在這裡感謝追蹤我的創作者們,被我騷擾了一個月,真是辛苦你們了! 剛加入方格子時,我便許下連續發文一個月的挑戰。 或許是自己雞婆的個性,經常到各處串門,所以有幸跟諸位文人墨客結緣。非常榮幸! ok~如題!何為劇本式小說呢? 劇本式小說是一種新的探索性的文
Thumbnail
但是這個夏天實在是太熱了,腦袋裡面只有一個字「熱」! 其他東西都裝不進來,也無法釋放, 伴隨著轟隆隆的冷氣聲,其他聲音都聽不見。 如果真的要創作,那麼,我的創作會是什麼呢? 周末遇到颱風, 就用現成物在牆壁上玩遊戲吧!
Thumbnail
本集節目邀請到樂團旺福來和大家聊聊《俗女養成記》主題曲的創作故事,以及電視電影背景音樂創作不為人知的這些那些! 出道二十年,培養了即使吵架也能快速和好的默契! 旺福從出道至今也過了近二十年歲月,一上節目流暢的打招呼方式就讓研究生直呼現場聽真的會有一種很興奮的感覺,也深刻體會到專屬於旺福的二十年默契,
Thumbnail
本集節目邀請到《白晝之夜》的藝術總監林昆穎,和聽眾分享他對於藝術的定義,以及三度舉辦白晝之夜的心路歷程! 《白晝之夜》風靡全球的夜間城市藝術節,已在臺延續六年! 臺灣每年秋天便會展開的《白晝之夜》,這個活動其實是 2002 年由巴黎開始蔓延的一個全球性夜間城市藝術節,現在已經有三十幾個城市開始響應這
Thumbnail
本集節目邀請到《大人學》的共同創辦人姚詩豪 Bryan,分享自己從工程師變身創作者的心路歷程,以及背後的原因,人生的每一步其實都是環環相扣的,看似毫無關係的一切,其實都存在著許多細微的連結。 有人文科突出、有人擅長理工,但也許有些人就是天生注定要跨領域!
Thumbnail
找到適合自己的軟體是非常開心的事情,以下 10 款我都用了超過 1 年(除了 Heptabase 和 Omnifocus),對我的工作與日常內容創作幫助非常大,分享給大家。我將「why (為什麼使用)」與「how (我如何使用)」的重點依序寫在每個軟體後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 Google 關鍵字
Thumbnail
接下來第二部分我們持續討論美國總統大選如何佈局, 以及選前一週到年底的操作策略建議 分析兩位候選人政策利多/ 利空的板塊和股票
Thumbnail
🤔為什麼團長的能力是死亡筆記本? 🤔為什麼像是死亡筆記本呢? 🤨作者巧思-讓妮翁死亡合理的幾個伏筆
Thumbnail
我心中本書的三大金句 1. 所有的創作都是一種愛的表現。 2. 每一個領域,以及每一條人生道路都可能存在著藝術表現。 3. 把注意力完全放在創作上,以為與世隔絕是獲得清晰藝術視野最好的方法,是你可能會犯的最大錯誤之一。事實正好相反,好奇心與開放的態度或許是你最有力的工具。
Thumbnail
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它很難"憑感覺再做"。如果要周更,便是生活都繞著這件事打轉的生活選擇(blogger 也是)。
Thumbnail
呼~終於啊! 首先!在這裡感謝追蹤我的創作者們,被我騷擾了一個月,真是辛苦你們了! 剛加入方格子時,我便許下連續發文一個月的挑戰。 或許是自己雞婆的個性,經常到各處串門,所以有幸跟諸位文人墨客結緣。非常榮幸! ok~如題!何為劇本式小說呢? 劇本式小說是一種新的探索性的文
Thumbnail
但是這個夏天實在是太熱了,腦袋裡面只有一個字「熱」! 其他東西都裝不進來,也無法釋放, 伴隨著轟隆隆的冷氣聲,其他聲音都聽不見。 如果真的要創作,那麼,我的創作會是什麼呢? 周末遇到颱風, 就用現成物在牆壁上玩遊戲吧!
Thumbnail
本集節目邀請到樂團旺福來和大家聊聊《俗女養成記》主題曲的創作故事,以及電視電影背景音樂創作不為人知的這些那些! 出道二十年,培養了即使吵架也能快速和好的默契! 旺福從出道至今也過了近二十年歲月,一上節目流暢的打招呼方式就讓研究生直呼現場聽真的會有一種很興奮的感覺,也深刻體會到專屬於旺福的二十年默契,
Thumbnail
本集節目邀請到《白晝之夜》的藝術總監林昆穎,和聽眾分享他對於藝術的定義,以及三度舉辦白晝之夜的心路歷程! 《白晝之夜》風靡全球的夜間城市藝術節,已在臺延續六年! 臺灣每年秋天便會展開的《白晝之夜》,這個活動其實是 2002 年由巴黎開始蔓延的一個全球性夜間城市藝術節,現在已經有三十幾個城市開始響應這
Thumbnail
本集節目邀請到《大人學》的共同創辦人姚詩豪 Bryan,分享自己從工程師變身創作者的心路歷程,以及背後的原因,人生的每一步其實都是環環相扣的,看似毫無關係的一切,其實都存在著許多細微的連結。 有人文科突出、有人擅長理工,但也許有些人就是天生注定要跨領域!
Thumbnail
找到適合自己的軟體是非常開心的事情,以下 10 款我都用了超過 1 年(除了 Heptabase 和 Omnifocus),對我的工作與日常內容創作幫助非常大,分享給大家。我將「why (為什麼使用)」與「how (我如何使用)」的重點依序寫在每個軟體後面,有興趣的朋友可以 Google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