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新解-3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憂鬱症新解-3
憂鬱症,沒有您想像的那麼可怕!
憂鬱症初期的症狀,是人情感飢餓時所發出來的正常訊號。
我們若要在根本上解決憂鬱症的問題,除了需要修正人際關係的互動,取得情感的補充之外,與上帝的愛連結是最佳的途徑。
手機沒壞,只是需要充電。
今天,如果有人告訴您,您的手機打不開,就是壞了!您半信半疑地按了老半天,確實都毫無開機的反應,於是在失望之餘您選擇相信了!就隨手將它放在抽屜裡。有一天,您突然想起裡面有一些重要的資料要找出來,於是您嘗試將手機充電一下,開機果然有反應,當下您歡天喜地的如獲新機,也順利找回手機裡重要的資料。
同樣的,如果有人告訴您,人無論得了憂鬱症、躁鬱症、強迫症、認知障礙、恐慌症、焦慮症、思覺失調...的精神官能症,需要終生服藥才能控制,您若像看待沒電的手機一樣看待這些症狀,將它放在抽屜裡,就如同將沒電的手機判了死刑一樣對待這些症狀,那麼我們就有可能因此喪失生命中許多重要的寶藏可以被挖掘出來的機會。
告訴您一個「天大的好消息」,如果我們非常肯定地告訴您,憂鬱症、躁鬱症、強迫症、認知障礙、恐慌症、焦慮症、思覺失調...的精神症狀,就如同沒有充電的手機一樣,只要充對電,生命是可以重新開機回覆原樣,找回真實的自己,您願意相信嗎?
如果,一支手機無法開機是因為存電量是0%的緣故,當然只要正當充電之後,自然就可以重新啟動;人的生命若真的是上帝所創造的,祂當然知道如何讓落在憂鬱症光景的人「重新啟動」。簡單來說,我們若選擇相信目前醫學的觀點,吃藥控制是必須的途徑;同樣的,我們若選擇相信上帝創造生命的原始計畫,處於憂鬱症相關的精神狀態,就有被重新開機的可能和機會。
手機沒壞,只是需要充電;憂鬱症不是永久性的精神疾病,它只需要重新與上帝的愛連結,與天父有愛的關係與對話,生命自然有還原開機活出個人的一片好風景。
如何重新開機?
憂鬱症根本的問題,不是壓力所造成的狀態,而是情感飢餓的狀態。我們若要在根本上解決憂鬱症的問題,除了需要修正人際關係的互動,取得情感的持續補充之外,與上帝的愛連結是最有效又沒有副作用好途徑。
或許,有人會在不同信仰的基礎上質疑:有些人也沒有與上帝的愛連結,他們不是一樣活得好好的!其實,那是因為他們還有一層情感的保護網托住他們,這些看似健康無明顯症狀的人,他們在情感的胃有一定安全的存量(人際關系良好),所以沒有顯出情感飢餓的症狀。因此,還沒有感到迫切的需要感。但有心靈層次飢餓的人,在追求人生意義的答案時,與上帝的愛產生連結更是尋得答案的好捷徑。
從造物主的角度看憂鬱症,它不是精神疾病,它是缺乏與上帝的愛連結,缺乏與天父有愛的關係與對話。
與其將手機放在抽屜將它遺忘,不如拿來充電一下,就有機會找回手機裡重要的資料;與其漫無目標的吃藥控制,讓反應變得越來越遲鈍,不如嘗試讓自己的生命也來充一次電,讓上帝的愛重新啟動對您有實質意義的關係,讓憂鬱症的症狀從此消失!
重新開機的密碼
如果,您渴望讓憂鬱症的症狀從此消失!請您跟我們一起到主耶穌的面前禱告:
主耶穌!我感謝你!謝謝你為我來到這個世上,你愛我,已經為我的罪釘死在十架上,我願意領受十字架上赦罪的恩典,所以我願意將一生的過犯交在你的手中,求你用寶血除去我一切的罪,洗淨一切的不義。此刻,我願意打開心門,接受你成為我生命的救主。
幫助我與天父的愛連結,除去我憂鬱症的症狀,使我得痊癒是因你已經為我領受了公義審判的鞭傷。謝謝主耶穌聽我的禱告,是奉主耶穌基督的聖名。阿們!
發現奇蹟生命協談中心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會員
87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約書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月6號發表「憂鬱症新解」之後,30年前在同教會聚會的胡姐妹,或許心有所感在臉書回應:「我的經驗是,有些醫生診斷是躁鬱症的患者,可能是遭遇到一些嚴重的屬靈爭戰。靠主得勝後,躁鬱症就好了。當年我被醫生...
憂鬱症,沒有您想像的那麼可怕! 憂鬱症初期的症狀,是人情感飢餓時所發出來的正常訊號。 沒有人會將飢餓時,肚子咕嚕咕嚕叫的狀態,判定成是一種疾病,然後開單吃藥!人情感的胃就如同身體的胃在飢餓時,一樣會產生的飢餓感的狀況,它的初期現象與憂鬱症類似,是一種情感缺乏所產生的正常反應。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這是出自西漢·戴聖《禮記·中庸》, 這兩句話的原文是: 君子之道, 譬如行遠,必自邇, 譬如登高,必自卑。 隱喻人無論做什麼計畫,應當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終能行得遠,登得高。 但無論人走多遠,回家的路就會有多遠;登的山再高,也得從那座高高的山再走下來
如果讀聖經像開船,您最喜歡開到那一片海域? 讀聖經如果像開船一樣,可以開到大海裡去尋找寶藏,航行的旅途中最容易讓船隻擱淺繞不出來的前三名,利未記的海域應該算是其中之一。 假如,讀聖經如同用手機搜尋自己最想去的餐廳,預訂常去的餐廳名單中,利未記大概是較少人會去嚐鮮的餐廳。
『與神對齊』是很好的神學觀點,但不是絕對的真理。 非洲原始部落,為了因應社會快速的變遷,也觀摩鄰近鄉鎮的基礎建設,確實帶來許多的便利和環境衛生的實質改善。酋長於是願意跟政府合作,進行居住環境全面提升的改造計畫。 經過十年的改造歲月,原始部落的生活...
今年,藉由堂姐的引薦與神學院退休的院長,在他家裡有一場小聚,之後也有幾次照面的機會。 今天,他以嚴謹的聖經基礎和忠實的信仰態度,在LINE裡面與我提問了幾個問題。以下是一位從神學院院長退休,今年已經高齡70幾歲的牧師,他所提問的問題和本人回覆的內容(他的謙卑,令我動容)。
2月6號發表「憂鬱症新解」之後,30年前在同教會聚會的胡姐妹,或許心有所感在臉書回應:「我的經驗是,有些醫生診斷是躁鬱症的患者,可能是遭遇到一些嚴重的屬靈爭戰。靠主得勝後,躁鬱症就好了。當年我被醫生...
憂鬱症,沒有您想像的那麼可怕! 憂鬱症初期的症狀,是人情感飢餓時所發出來的正常訊號。 沒有人會將飢餓時,肚子咕嚕咕嚕叫的狀態,判定成是一種疾病,然後開單吃藥!人情感的胃就如同身體的胃在飢餓時,一樣會產生的飢餓感的狀況,它的初期現象與憂鬱症類似,是一種情感缺乏所產生的正常反應。
「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 這是出自西漢·戴聖《禮記·中庸》, 這兩句話的原文是: 君子之道, 譬如行遠,必自邇, 譬如登高,必自卑。 隱喻人無論做什麼計畫,應當腳踏實地,一步一腳印,終能行得遠,登得高。 但無論人走多遠,回家的路就會有多遠;登的山再高,也得從那座高高的山再走下來
如果讀聖經像開船,您最喜歡開到那一片海域? 讀聖經如果像開船一樣,可以開到大海裡去尋找寶藏,航行的旅途中最容易讓船隻擱淺繞不出來的前三名,利未記的海域應該算是其中之一。 假如,讀聖經如同用手機搜尋自己最想去的餐廳,預訂常去的餐廳名單中,利未記大概是較少人會去嚐鮮的餐廳。
『與神對齊』是很好的神學觀點,但不是絕對的真理。 非洲原始部落,為了因應社會快速的變遷,也觀摩鄰近鄉鎮的基礎建設,確實帶來許多的便利和環境衛生的實質改善。酋長於是願意跟政府合作,進行居住環境全面提升的改造計畫。 經過十年的改造歲月,原始部落的生活...
今年,藉由堂姐的引薦與神學院退休的院長,在他家裡有一場小聚,之後也有幾次照面的機會。 今天,他以嚴謹的聖經基礎和忠實的信仰態度,在LINE裡面與我提問了幾個問題。以下是一位從神學院院長退休,今年已經高齡70幾歲的牧師,他所提問的問題和本人回覆的內容(他的謙卑,令我動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袁可兒捂著耳朵,臉上滿是抗拒,眼淚不住地流下來,嘴裡不停地喊著:「我不要進精神病院,我不要進去那可怕的地方!」
Thumbnail
袁可兒坐在房間裡, 手指無意識地在書桌上敲打, 眼神空洞,淚水早已在臉上結成乾痕。 桌上的藥瓶靜靜躺著,像是一個無聲的誘惑,
Thumbnail
袁可兒回到家,房間內的寂靜幾乎讓她窒息。 她跌坐在地板上,抱著膝蓋,淚水無聲地滑落。 所有的情緒終於在這一刻崩潰, 化作一陣陣無法抑制的抽泣聲。
Thumbnail
袁可兒推開家門,迎面而來的是父親滿腔怒火的責罵聲。 「不是說很有自信嗎?還說一定會超越自己,結果呢?考這種成績,還敢回來?」 父親揮舞著成績單,聲音如雷般在屋內迴盪。
Thumbnail
在袁可兒專注於自己的學習和情緒時, 系統界的社交平台卻熱鬧非凡。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面對憂鬱症時,我們不能輕易用「拯救」來表達。這個病痛不是能夠簡單涉及的,也不應該輕易嘗試救治。瞭解憂鬱症的含義,認識病情的沈重感,才能更好地支持和幫助患者。
Thumbnail
我分享了從確診憂鬱症到停藥進程中的一些方法,以及對抗憂鬱症的武器,希望能給需要的人一點幫助。
Thumbnail
袁可兒捂著耳朵,臉上滿是抗拒,眼淚不住地流下來,嘴裡不停地喊著:「我不要進精神病院,我不要進去那可怕的地方!」
Thumbnail
袁可兒坐在房間裡, 手指無意識地在書桌上敲打, 眼神空洞,淚水早已在臉上結成乾痕。 桌上的藥瓶靜靜躺著,像是一個無聲的誘惑,
Thumbnail
袁可兒回到家,房間內的寂靜幾乎讓她窒息。 她跌坐在地板上,抱著膝蓋,淚水無聲地滑落。 所有的情緒終於在這一刻崩潰, 化作一陣陣無法抑制的抽泣聲。
Thumbnail
袁可兒推開家門,迎面而來的是父親滿腔怒火的責罵聲。 「不是說很有自信嗎?還說一定會超越自己,結果呢?考這種成績,還敢回來?」 父親揮舞著成績單,聲音如雷般在屋內迴盪。
Thumbnail
在袁可兒專注於自己的學習和情緒時, 系統界的社交平台卻熱鬧非凡。
Thumbnail
媽媽的朋友下午打了通電話給我,說她們一起幫媽媽寫了法會牌位, 因為在北部,所以用很家常的口氣跟我說,有空的話記得去拜拜。 掛完電話我坐在手機前爆哭。 因為能感受到媽媽朋友們用自己的方式想念她,記得她的習慣、愛好, 所以用同樣的方式延續下去,用她們能做到的關愛試著照顧我們。
Thumbnail
在這篇文章中,講述了一位曾患有重度憂鬱症,後被診斷患有躁鬱症、PTSD的患者,以及漸漸好轉與復發的過程,在經歷自殺未遂後,開始就診並接受身心科治療的過程,並提及了與諮商師的配對、不同醫生之間的轉換和其工作環境、生活壓力對其康復的影響。最後,文章還描述了患者重新診斷的病情和康復之路的挑戰。
Thumbnail
我相信很多人都有跟我遇過同樣的問題:很難跟別人解釋憂鬱症是什麼,很難跟別人說為什麼自己覺得不開心,有時候自己甚至都不知道為什麼,常聽到別人說「看開點」「還有人過得比你慘,人家都照樣過」「別想這麼多」之類的話。 真要比喻的話,憂鬱症感覺就像心理方面的癌症。當癌細胞開始擴散,你不可能有辦法叫他
Thumbnail
面對憂鬱症時,我們不能輕易用「拯救」來表達。這個病痛不是能夠簡單涉及的,也不應該輕易嘗試救治。瞭解憂鬱症的含義,認識病情的沈重感,才能更好地支持和幫助患者。
Thumbnail
我分享了從確診憂鬱症到停藥進程中的一些方法,以及對抗憂鬱症的武器,希望能給需要的人一點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