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3/03/03閱讀時間約 16 分鐘

夢想是一路畫到八十歲——專訪插畫藝術工作者黃雅玲

我為這篇專訪繪製的首圖
我為這篇專訪繪製的首圖
黃雅玲,臺南新營人。英國劍橋藝術學院童書繪本插畫學系碩士。創作主要以水彩、色鉛筆、拼貼等傳統媒材完稿,特別喜歡在畫面上細心經營堆疊和穿透的視覺效果,工作之餘喜歡外出旅行寫生。想畫的東西不是讓人覺得很厲害的,而是能產生共鳴的創作。平時是個喜歡獨處的繪本作家、畫笑臉會跟著一起笑的插畫家、對吃很執著的素食者、時間永遠太少、咖啡永遠不嫌多的工作狂,話很少心事很多。

我在2016年的波隆納插畫獎名單上看見黃雅玲三個字後便開始追蹤她,六、七年下來雖然熟悉她的作品,在網路社群也偶有互動,卻始終未曾真正認識她。
我和定居在英國海邊小鎮Felixstowe的雅玲約好在台灣時間晚上八點線上見,鏡頭那端的她穿著家居服、外套又裹著毛毯,除了讓我感受到遠在九千多公里外不到十度的冷冽空氣,更瞬間讓我從第一次見陌生人時會有的緊張感鬆懈下來。有多少人和素未謀面的人訪談時是穿著睡衣進行的呢?我們兩人不約而同以最坦蕩的模樣相見,也許是同為創作者對彼此的信任吧!
雅玲工作室一隅

|畫畫、吃飯、睡覺、畫畫、吃飯、睡覺|
雅玲的工作空間就如同她的穿著一樣簡樸,在家工作的她笑著說自己也是很宅的人,平日出門就是散步、買菜,其他時間幾乎都在家工作畫圖;週末在樓下餐館打工,有空時也會到車程一小時的倫敦走走晃晃、看展覽、見朋友。生活作息規律,工作區間也大抵能以三餐劃分,「我是個愛吃鬼。」談起食物便無法止住興奮的雅玲不僅喜歡美食也享受動手料理,而她對食物的愛從日常社群發文和繪本創作中就能窺見。
除了創作出兩本與食物有關的繪本《我們待會見》、《森林森林雞蛋糕》,她也將自己上市場採買的所見畫成插畫,或把準備食物的過程以短漫畫呈現。「我覺得超紓壓的,就是你在做菜或切菜的時候就是專心於當下的事情,其他都不用想。我覺得反而是更enjoy那個過程,而不是最後吃飽的感覺,吃飽反而沒有那種快感,反而是在過程當中就是很沈澱心情。」
雅玲的日常小漫畫,這篇是關於如何吃腸粉
由於備料時單純且重複的動作能讓人進入冥想般的狀態,這讓工作狂的雅玲能暫時拋開腦中思緒,稍微放鬆身心。雅玲提到自己是個沒有工作就會焦慮的人,而這樣把生活填滿工作的狀態在剛從研究所畢業時的接案初期特別明顯。雖然一畢業就已經與英國的插畫經紀公司簽約,但頭兩年都沒有案子上門;而台灣的部分,或許是因為得到波隆納插畫獎有受到關注,因此當時案源都以台灣為主。
「就是畢業之後回台灣的那幾年啦,就有案子我就接,然後就想說可以多認識和接觸出版社。你應該有發現我之前也是畫滿多橋樑書……因為他們那時候給我的稿件一次都是五本、六本的,或是那種board book(硬頁書),也是一次五、六本那種,就等於說你未來的一年內都會有一些穩定收入,會讓我比較不焦慮。」
這次專訪前我特地找出雅玲畫過的書目,不查還好,一查才驚訝地發現她繪製的書籍比我想像的還要多,只是平常不一定都有分享至社群。過去這六、七年來,她幾乎都是同時繪製兩本書,有時候甚至多達三本。書籍繪製的工作往往費時燒腦,尤其是一本繪本從溝通、發想、研究資料、分頁草圖、媒材實驗到完稿、排版,創作期動輒一兩年起跳,而雅玲的多產是需要相當高度的毅力才能達到的。
「我今年就是到目前為止,都是一次畫兩本繪本,然後有時候還會到三本,然後就覺得太瘋狂了。就是我不要再這樣子了,太辛苦了。….就有點措手不及的感覺,就是很快,但就沒有時間去玩。」相較事業初期的不確定性,近來收入較穩定的雅玲也有了想慢下來並將重心拉回其他想做的事情的想法。
鱷魚系列繪本《我們待會見》、《森林森林雞蛋糕》,小光點出版。(圖片取自網路)

|變與不變之間的平衡|
對於圖像創作者來說,建立起自己的視覺品牌,也就是俗稱的「風格」,攸關了他們是否能有穩定的案源,因此,有些創作者會以某種固定的配色、技法或媒材來樹立自己的特色。雅玲過往的作品多以水彩、色鉛筆繪製,但她並沒有安於現狀,近期更開始實驗不同的媒材和技法,讓自己去「玩」畫畫。
從早期的作品《我們待會見》到近期的《Maps: From Anna to Zane》,可以看見她有很大的轉變,不單單是表象的技法變得更純熟、畫面更豐富,而是在說故事的方式上,包含構圖和節奏,都不斷有新的嘗試。談到要如何探尋新的可能性又同時保有自己的識別度,雅玲坦誠地說自己其實也還在拿捏,試圖在保有個人特色之餘仍能加入更多實驗性的東西,「怎麼講,一開始加一點點加一點點這樣,就不會說可能我現在買了水性的蠟筆,我就全部都用水性蠟筆。我還是會用水彩跟色鉛筆,然後可能加入一點點拼貼,就是讓之前的工作模式被打破,然後加入新的東西。」
有些創作者會使用不同的名字進行不同風格的創作,好比歌手張惠妹和阿密特。雅玲提到自己的老師David Hughes就以女性的名字Sandy Turner繪製一些兒童繪本,以便和他的其他插畫做區分,或許這也是一種解套的方式。
左:David Hughes的插畫創作;右:Sandy Turner的繪本作品。(圖片取自David Hughes官網、網路)
畫風的改變並非雅玲刻意而為,而是圖畫隨著自己的成長而產生變化。她坦言自己在畫鱷魚系列繪本的第二本《森林森林雞蛋糕》時覺得有點困難,因為時隔三年畫法已經有了改變,所以需要參考以前的圖畫。雖然作品看起來充滿自信,但直到現在她仍常常不滿意自己的畫作,當下覺得好看的圖過兩天回頭看又不喜歡了,這樣的感受經常使她感到困惑,好像自己畢業這麼久了卻還一直在摸索中。
「就我覺得,可能人都是要進步的啊,如果我太安於現狀的話,可能會常常撞牆,就沒辦法突破自己,然後也不喜歡自己的東西的話,那要怎麼給別人看?我常常想要呈現一個很好的狀態給別人,但是常常都不容易啊,所以就到現在都還在想辦法讓自己喜歡自己的圖。要做到這件事情就是不容易的。」
雅玲的工作桌,以慣用的水彩和色鉛筆實驗不同的敘事方式
凡事求好心切的雅玲,並沒有因為接案經驗多了就鬆懈下來,相反的,知名度的提升反倒讓她的壓力隨之增加,認為自己必須突破過往的成就才行。因為專注於進步,她也不再像剛畢業時那樣會在意他人眼光、和其他創作者比較,而是將眼光放在自身的成長。
不喜歡自己的東西的話,那要怎麼給別人看?

|所有成長皆始於不斷的練習|
在到英國學習繪本創作前,雅玲曾在台灣唸了一年的碩士,卻在意識到學校課程並非所想後毅然決然地休學。隨後,她隻身前往澳洲打工度假,並在那時明白了最喜歡做的事就是畫圖,於是開始申請研究所,朝著以畫畫為職業這個目標一步步前進。「直到去了澳洲之後我才真的覺得想要畫畫,想要變得更強。……其實那是一個很大的轉捩點,因為我從來沒想過我會出國去念書,但是因為去了澳洲,我就覺得我以前想要做的事情、覺得不可能發生的事情其實我做的到。」
因為想變得更強,沒有工作時雅玲仍然會畫圖,出門旅行必定帶著速寫用具,也會將日常生活的觀察記錄下來,她相信所有的觀察和練習都是養分的累積。沒事就畫圖,一方面可以增加作品集,一方面能在社群平台分享,另一方面則是為了練習完稿。雅玲不諱言一幅圖畫是否完稿這件事是她的困擾,時常畫到一半會不確定該停手還是繼續畫下去,所以才要畫更多圖來練習處理畫面的和諧度。
雅玲居住的海邊小鎮Felixstowe也是她的筆下風景
雅玲作品中那些活靈活現的角色們也是透過這樣的練習而來的。無論是動物還是人物,在發想角色時她不僅會為角色搭配不同的服裝造型,也會在環境中加入其他細節讓角色的個性更鮮明。「對我來說畫角色還滿容易的,那如果角色加入一個場景,或是加入一個敘事,加入一點故事性在畫面裡面,我覺得難度又更提升了。所以我常常畫那些圖也是幫助自己去做這樣的練習,就如何用圖畫說一個故事,而不是只是畫角色,而不是只是畫場景。因為如果照著照片畫場景那誰都會畫,或是畫一個角色那也是很容易啊,可是要如何讓這個角色在那個畫面裡面也能說故事,對我來說很需要練習。」
謙虛的雅玲認為自己不是很有想像力的人,所以會將日常觀察做圖畫的聯想練習。比方說,在路上看見一個騎單車的人,就會想像他在路上遇見什麼人、發生什麼事、單車後座的箱子裡裝了什麼東西。「因為那有幫助我之後在畫繪本的時候可以對角色做比較多聯想,而不是說可能文字上提到一隻豬,你就只畫一隻豬,而是你可以去做一些關聯,可能他衣服可以穿什麼啊,可能他喜歡喝什麼茶,或是他的習慣、他喜歡做什麼事情,那畫面就不會只是一隻豬,可能是一隻很快樂然後會後空翻的豬。」
除了埋頭練習,為了畫出能夠引起讀者共鳴的繪本,雅玲也會去書店考察,不只關注書架上的書,更會觀察孩子們對不同繪本的反應。「我會去看他們去拿架上的什麼書,會去歸納為什麼他們會喜歡這些書,或是那些暢銷書為什麼會暢銷。」這些畫畫之外的學習,都是她之所以能持續成長、創造出充滿說服力的角色的原因。
雅玲練習完稿的插畫創作總有魅力十足的角色和故事
雅玲繪本裡充滿故事和說服力的城市風景。(翻攝自書籍《小小鼠的快樂》、《兔子家的兒童節》)

|收在心裡的圖像小說夢|
長期以繪本為主要創作載體的雅玲,小時候的夢想其實是成為一名漫畫家。第一次入選波隆納插畫展的作品《月亮人》,即來自她研究所畢業時創作的的長篇無字圖像小說(graphic novel),內容是主角在日複一日的生活壓力中,因為某天一場夢境的衝擊,使他的生活態度產生了轉變。
在過往的訪談中,雅玲總是以「本質」創作來形容圖像小說與她自身的關係。這樣的形容,加上《月亮人》的表現手法,以及日常分享的小漫畫,讓我對她私下那一面感到非常好奇。提到漫畫,雅玲說自己小時候畫了好多本,直到現在仍然有漫畫夢。「其實比起快樂的東西,我比較喜歡悲傷的東西。就比較成人、比較負面、比較灰暗一點,我覺得跟內在的一些經驗是比較符合的。可能我外在表現出來沒有給人家那種感觸,但我覺得我個性其實是很黑暗的。」
雅玲入選2016波隆納插畫展的圖像小說作品《月亮人》
畢業後沒有繼續朝圖像小說這條路走,其實是礙於現實的經濟考量。因為篇幅長,創作時間勢必得拉得更長,但版稅卻難以達到足以支應生活的數目。在學時因為環境單純所以能夠盡情創作,但畢業後生活壓力逐一出現,於是先把圖像小說暫時拋下,「就先能呼吸再來要求生活品質這樣。」
除了生活考量,《月亮人》原稿的遺失彷彿也成了暫別圖像小說的暗示,參加波隆那比賽需要繳交原稿,殊不知展出結束後這五張原稿卻再也沒回來了。雅玲去信問了多次,遲遲等不到回音,好不容易一年多後等到主辦方回信,卻收到原稿已經寄回的答覆。「但我始終都沒有收到,我收到的都是影印稿,所以我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就這樣不見了,也讓我對於想要完成這本書的慾望整個都消失了,因為覺得那幾張很重要的原稿就這樣不見了,就覺得它就是留在過去了這樣。」
儘管暫時在漫畫路上停下腳步,漫畫帶給雅玲的影響仍然能在她的繪本中看出。除了讓角色們以對話的方式推進故事,也會以不同尺寸、不同版面配置的小插圖(vignette)創造出時間感和節奏性。例如:《森林森林雞蛋糕》中動物們騎單車和推貨車的場景、《得不到也沒關係》裡招財貓與奶奶相處的想像畫面。
繪本《森林森林雞蛋糕》內頁,小光點出版。(翻攝自書籍《森林森林雞蛋糕》)
繪本《得不到也沒關係》內頁,小天下出版。(翻攝自書籍《AQ挫折復原力繪本:得不到也沒關係》)

|知足豁達的生活觀|
若將放下漫畫完全歸咎於雅玲對生活的妥協,在我看來也不盡然準確。二十幾歲的雅玲一直在搬家,她形容自己自大學起就像在流浪,久了也就習慣了。除了無論到了哪裡都難有歸屬感外,最大的影響就屬設備,一切都以簡便為主。
「我覺得我其實沒什麼物慾,我只要吃飽喝足,然後有一個安身之處我就OK了……我發現我想做的事情完全是可以在房間完成,滿快樂的。」對生活知足或許是家庭成長環境使然,但這也讓她對事物看得更開,更能夠感知到生活中的微小事物帶給自己的感受,就連在倫敦搭地鐵時一兩百鎊被偷走直到一週後才發現這件事都能笑著說出來。
這樣的特質讓雅玲對許多事物不那麼執著,這點從她與編輯溝通的過程就清晰可見。她提到在創作《And I think about you》時,原先希望以黑猩猩作為主角,但因為編輯認為會觸及種族議題而作罷,最後角色才定調為熊。此外,經紀人也和她討論過畫風不固定會難以得到出版社充足的信任,因此她也試著以更穩定的表現手法去打造自己的品牌。
《And I think about you》一開始的黑猩猩角色草圖
與編輯討論後改為熊的角色草圖
當意見不同的情況出現時,雅玲會提出個人的想法,但最終仍會尊重對方的專業。她明白對方會提出不同的看法一定有理由在,也認為自己能在對方身上得到幫助自己成長的回饋,所以不會把他人的意見當作是對自身的批判而往心裡去。

|為自己的人生留下紀錄,就是畫圖最大的意義|
或許是年紀增長,或許是走過那段拼命三郎的日子,現在的雅玲漸漸想探索自己的其他可能性、記錄更多自己的生活。「我對於記錄我自己的感受,或是旅行過的一些地方,我就會想要把它記錄下來,就我覺得那個是我一個很大的熱情。它可能就是很平凡無奇的、可能是散個步、可能遇到了什麼人可以聊天有不一樣的故事,那種很無聊的就會把它記錄下來,對我來說也很有趣這樣,不一定是要很了不起的故事。」
之所以想探索自己的其他面向,是因為她認為自己可以講的故事其實還很多。除了圖像小說,過去以工作為主所以難以實行的目標還有做zine(小誌)。她希望嘗試更具實驗性質的媒材和題材,也許偏向更成人的內容,也許是旅行的速寫,或是漫畫,「因為我現在的生活就是吃飯睡覺畫畫,就會讓我覺得,這樣的生活以外,是不是能有一些不一樣的自己,嘗試不一樣的事。」
雅玲的旅行速寫
想記錄自己的生活,是雅玲持續畫圖的理由,不只是因為喜歡畫畫或是擅長畫畫,而是畫畫對她而言是充滿意義的事。當我追問為什麼畫圖是有意義的,雅玲不假思索地回答「因為我覺得我是在創造東西,就是我是在為我的人生留下什麼東西,就算是一張不好看的圖,它都是過往的紀錄,讓我通往更好的路上的一個過程。」
無論一幅畫最後是收藏在自己的速寫本,還是公開分享出來,只要畫出讓自己滿意的圖就會充滿成就感,為了達成這樣的成就感,一張圖畫三、四次也是家常便飯。然而,這不代表雅玲認爲自己不夠好;事實上,現在的她處在最滿意自己的狀態。也許生活仍有改善的空間,但這些事情和她這個人是兩回事,只要對得起自己就夠了,而堅持所愛、創作不輟的雅玲早已經無愧於己了。
「我覺得我已經成為我想成為的人了。」

這次見面一點也不像訪談,我們彼此一來一往交流,不僅解答了許多我長期以來的疑問,我也因為雅玲的提問得到反思的機會。聊到一半時,雅玲告訴我當她收到邀訪信時想起了Illustration Hour這個podcast,而它正好是我兩年前的文章裡就分享過的podcast,某種程度上也是我開啟〈靈感話室〉專題的契機之一。如同雅玲所說的,好像大部分的人對作品有興趣,但較少人會想了解插畫家本人。希望透過這次專訪帶大家看見雅玲溫暖圖畫背後的另一種樣貌,也能在更加認識她這個人以後,讀懂她作品裡的光芒。
雅玲的繪本《This is the Way in Dogtown》裡閃閃發光的海邊小鎮

☁ 雅玲的〈靈感話室〉Q&A ☁
🐚 給自己的話:
你很棒!要對自己好一點。
🐚 給〈靈感話室〉讀者的話:
(想很久都想不到)承上題,那你想對自己說什麼?

想找雅玲這邊請

如果你想瞭解更多我的創作和生活,歡迎到 I G臉 書 追蹤我 💛
訂閱我的 電 子 報 ,每月一封信,分享工作和生活近況,以及月報限定的內容!
若你覺得我們能有好玩的合作,我的作品集在 這 裡,歡迎來信聊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