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d Binder:我不能騎標準款的仿賽跑車─太多電控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1 分鐘
raw-image

Brad Binder大談騎乘技巧─為什麼MotoGP車手用更少的電控,而不是更多,他是如何鎖死前輪而不會摔車的,出腳怎麼讓他更順利的過彎,以及為什麼設定一台有空力套件的賽車是多麼不同等等…


Brad Binder毫無疑問是MotoGP場上最有天分的車手之一。KTM的RC16有一段時間走錯方向,但上個賽季,這位27歲的南非籍車手是唯一一位能在乾地發揮RC16潛力的人,連續兩次只差冠軍0.3秒,一次在卡達,一次是瓦倫西亞。

這位前Moto3世界冠軍兼Moto2亞軍的騎乘風格超級具侵略性,而這就剛好是RC16需要的。要攻彎時,他煞到前輪鎖死,讓後輪離開地面,並調整前煞,讓前輪繼續保持在地面上。

上個賽季Binder 比其他MotoGP車手超車更多次,這首先是因為RC16在排位賽的表現並不優秀,再來他是一位標準的週日正賽車手。

KTM現在正努力地跟Red Bull Formula 1車隊合作準備把最新的空氣力學概念發揮到極致,如果空力套件能夠成功,我們或許就能看到2023年賽季Binder大顯神威。

raw-image

Mat Oxley:上面這張照片顯示出你正要進入米薩諾的一號彎,以每小時超過160公里的速度,後輪浮舉,前輪大概鎖死了,請告訴我你當下是怎麼做到的...

Binder:關於我的騎乘風格的關鍵因素之一,雖然不是每次都那麼理想,那就是我的前煞車從開始一定直接壓到底。我沒有漸進式的捏煞車,這也讓重量轉移的方式相當猛,所以我的後輪抬起來沒有接觸到地面。

照片上看起來很帥,但不幸的是,這不是每次都是最理想的煞車方法。這只是我一直以來的煞車方式─超級晚煞─所以我的速度一開始降得很快,但有時候在那種長煞車區,就會有所損失,我得放開煞車,讓後輪再次接觸地面,然後再按一次煞車。

MO:從時速350公里煞車,煞車方式不是那麼簡單能改的!

BB:我發現有一件事很有幫助─你知道你自己設的標記在哪,所以並不是身體一坐直,頭就馬上抬起來。而是先慢慢地抬頭,這樣一切都會比較輕鬆,而且也不會抓煞車抓得太緊。這是我試著不要煞那麼兇的時候會做的事。

煞車時你會運用後輪以避免前輪磨耗太多嗎?

我們用米其林前輪碰到最困難的點就是前輪容易鎖死。通常都是煞車煞到前輪鎖死,而不是後輪抬起來。當然後輪還是會抬起來,但更糟糕的是當你過彎要拚的時候都會鎖死前輪。

在那麼高速的情況下鎖死前輪是甚麼樣的感覺?

一開始真的很驚人,因為你根本沒料到。看起來很像可控的。當你煞的越兇,前輪鎖死,要穩住龍頭讓車繼續前進,這樣還可以決定車子往哪走。你會想確保賽車走直線,而不是左右跑。

當我抓煞車的時候,前輪幾乎直接觸底,然後鎖死,而你會習慣的。當我從Moto2 升上來,我看看數據,心想「乾,這太扯!」一開始我都不覺得這樣騎會安全,但經過一段時間後,我就不會擔心,會一直想這樣騎。

大概是你會調整前煞車,所以前論會鎖死,放開,鎖死再放開...

是的,不過這也跟後輪接觸面積有關。如果後輪沒有離地,煞車就能按大力一點,如果後輪在空中,那要鬆開前煞,讓賽車穩下來,然後才能進彎。當然,如果後輪在空中,賽車是不能轉彎的。

當後輪沒有離地時,你有很常用後煞嗎?

現在所有車手都大力踩後煞了!現在我還是用煞車踏桿─我的腳很小,所以我不會碰到腳趾卡到地面的問題。

能請你跟一般的騎士解釋MotoGP賽車跟道路用車之間的差異嗎?

當我在賽道上騎著標準版的仿賽超跑時,我發現我沒辦法騎,因為車子有太多電控一直介入。TC很常介入,讓我根本沒辦法好好騎車。防孤輪系統也─車子稍微孤輪而已,電控就直接介入,而且是非常激進的介入,而MotoGP賽車則是即便已經在孤輪了,在電控介入之前,還有一點時間。

人們沒有意識到,或者理解到的是「噢,那些MotoGP車手騎的車有循跡系統」但是想跑得快,我們得盡可能把TC降到最低。

你得知道在哪些地方你可以打滑,但是打滑太嚴重是沒辦法往前的。所以我們試著去控制輪胎動作,而不單純地灌油門,超過限度TC就會介入。那麼你就跑不快。

目標是盡可能減少TC介入,因為即便有TC,當輪胎邊緣失去循跡性,也不會停止打滑。如果邊緣還保有循跡性,你可以立直車身,讓輪胎接地面積最大化,就有很好的出彎性能。

這很有趣。因為當我第一次騎MotoGP賽車時我想過「靠!我要試著關掉電控去跑,然後都不要開。」你可以這樣騎,也可以騎得很快,但最終後輪會被你燒完,這樣完全沒有優勢。

在那之後,你透過調整油門控制跟後煞來減少孤輪嗎?

我在孤輪的時候也會帶後煞,因為我喜歡踩後煞更甚於收油。

跟我們講一些關於出腳過彎的事...

其實可以出腳或者不出腳都行。但我發現,當不是直接在大直道上煞車,或者是在彎道中間要切入另一個彎,如果我出腳,賽車可以倒得更快,這麼做給我更好的槓桿作用。這麼做就只是幫我更好轉向,更快的能運用輪胎抓地力好的地方。

一旦進入彎中,你會用後煞嗎?因為現在看起來彎中轉向是做圈速最重要的部分...

現在有很多車手贏了很多場,尤其是當他們用上新胎(例如排位賽),他們有更好的抓地力,所以他們能帶著更高的彎速過彎。這是我們還沒辦法克服的地方─換上新胎的時候,我們的彎速沒辦法增加,所以這個區塊對我們來說有些損失。

我認為現在在加速方面非常受到後輪性能限制,因為每個人都發揮到極致了,所以唯一有幫助的就是在入彎時擁有更好的抓地力,這真的會讓你很快的煞停下來。接著入彎,如果有多的邊緣抓地力讓賽車牢牢抓住地面,就能比別人多保持幾公里的彎速過彎。

所以你也是用彎速過彎?

對,有更好的抓地力就能做更大的傾角,騎得更激進一點。

空氣力學現在是MotoGP的一大學問,你在騎車的時候是如何從中獲得幫助?

更重要的是這已經變成我的賽車的一部分了。裝空力套件之前,賽車比較會孤輪,裝了之後就很少孤輪了,但賽車變得很難移動。

另外,當你周圍有人的時候,因為沒有氣流通過你的小翅膀,賽車會有點失去平衡。

是因為這個理由所以現在很少超車鏡頭嗎?

我認為只是差距太小了。賽車的實力相當,即便是吃到尾流,你也很難跟你前面的車手比肩,所以當你要超車時候,其實都待得很後面。那些看著車手肩並肩過彎的日子已經太遠了。我確定這跟空力套件有關係,但是更重要的是現在是那麼的競爭,差距那麼的小。

你有試著跟其他車手保持距離嗎?

如果你前方有一個集團,那最好是把距離拉開50公尺才有新鮮的空氣,不要直接待在後面,因為如果直接在某人後面煞車,很容易被吸進去。就好像你在高速公路上騎160然後坐直,車子會減速。但如果你用一樣的速度跟在一台卡車後面,再坐直,不會有甚麼變化。我們需要空氣阻力。

所以,需要乾淨的空氣不只是保持車身穩定,也避免被其他賽車吸進去。

你也試著不讓你的前輪過熱?

一旦輪胎過熱,第一件受到影響的就是煞車。煞車會變得更難,在那之後,當你一直用輪胎邊緣時,會感覺輪胎一直要鎖死。

我記得你講到在赫雷茲碰到前輪鎖死,因為KTM今年的翅膀那麼大。前輪鎖死肯定很可怕。

當我第一次在赫雷茲用新的空力套件,就是那個四個翅膀的套件,我的前輪一直在高速彎摔掉,我們完全無法理解,直到真正去看數據。前端的下壓力太多了,吃掉我們太多前叉行程,所以前端一直摔掉。但接著我們針對這點去思考,找到機會讓前端可以提起來一點,車尾下沉一些,我們的賽車煞車就好一些,前叉在過彎的時候行程就又對了。

關於空氣力學還有很多要學...

得要依照空氣力學還設定賽車。裝上或拔掉空力套件時,我們賽車設定的平衡有時都會有很大的變動。

RC16的強項是什麼?

這台賽車在跑整場比賽距離可以維持相當驚人的穩定性。我們的排位賽單圈成績不理想,但是平均的表現不錯,所以我們從起跑後開始的衰退比其他車廠還要少,這對我們來說是優點。

知道為什麼嗎?

我想是因為我們沒辦法完全發揮新胎的潛力,留了一些胎到稍後的比賽。我們沒有對輪胎施加太大的壓力,不像其他人一樣。

那這台車的缺點呢?

今年我們最大的缺點就是煞停性能不佳,如果賽車帶有傾角,我們就無法好好轉向,這同時也對我們的出彎有傷害,因為我們不能滑順的立直車身出彎。過長彎的時候,可以用延遲煞車,或者側滑來過彎,那我們就很有競爭力。但有些是直接煞完再切進彎中的,我們就真的無法。

RC16以前是相反的個性,以前很擅長窄彎,甚麼時候改變的?

只有在2020年那時是我們的優點。從那之後大家都更進一步,只有我們原地踏步,我們在這區塊完全沒有進步。

很顯然排位賽是你另一個弱點,這剛好可以符合你說的賽車用新胎彎速做不出來,那麼你該如何改善你的排位名次?

我們真的試過很多不同的東西,但除非我們真正找到一個讓賽車煞停的方法,我們才可以晚煞,以及除非我們改善轉向能力,不然會很困難,因為現在我們煞的不夠晚。其他人可以煞的更晚,用進彎速度維持彎速,並且跟我們在同一個點出彎。我們在那一些始就輸了。一旦進入加速區,我認為大家都差不多,因為都是受到後輪限制影響。

MotoGP比以往更有壓力,因為每個計時段可以說都是排位賽,你是如何保持理智的?

最主要的是專注在手頭上的工作。通常當你開始注意單圈的時候─每次從最後一彎出來都會看到,當成績不如預期,你就會更用力去拚。但實際上你不用更用力拚,只需要早點煞車,更快開油,滑順的控制油門,這樣後輪就不會太常打滑。

我認為要記得得要想辦法找到場上最快的那條線,而這不代表你一定要用力去拚。有時候慢一點才會更快。

KTM簽下Jack Miller 跟Pol Espargaró,你們三個都喜歡大手油門。啟用三個類似的車手是對的方法嗎?

我認為這可能是對的,我想Pol跟我都這樣騎車,最大的原因就是這台車只能這樣騎。這是一台如果你騎得兇一點就跑不快的車。這是一台比你想像中更要去跟賽車對抗的車。

最後,你是怎麼看下壓力的空氣力學,起跑裝置以及座高裝置?

我不認為我們能在空力上下多大的功夫,因為這都是取捨─防孤輪的優秀效果同樣會造成極速上的損失等等。已經發展一段時間了,我想車廠們都知道空力套件讓那些事情變得更好,哪些事情變得更糟,我想不會有甚麼太劇烈的改變了。

假如不用空力套件,我們肯定沒辦法跑得一樣快,座高裝置也一樣,因為這些都是用來克制孤輪的。我還挺喜歡這些的,因為這可以幫我們穩定賽車,讓我們在大直線上不用抓得很緊,有時間可以放鬆。

那起跑裝置呢?

我還蠻喜歡的,因為進第一個彎輪胎貼在地面上讓我感到更安全。

我想全都保留─當然如果規則允許的話,我是都OK。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摩托筆記的沙龍
670會員
328內容數
收錄MotoGP深入報導
摩托筆記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5/21
前MotoGP霸主 Fabio Quartararo 聊出腳過彎,Yamaha的復甦,M1哪邊需要改善、他是如何保持笑容,以及為何他認為Marc Marquez是MotoGP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車手。
Thumbnail
2024/05/21
前MotoGP霸主 Fabio Quartararo 聊出腳過彎,Yamaha的復甦,M1哪邊需要改善、他是如何保持笑容,以及為何他認為Marc Marquez是MotoGP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車手。
Thumbnail
2024/01/19
Pol Espargaró征戰MotoGP已有十年,他始終使用他精采,且風險極大的騎乘風格,那麼他為什麼要這麼騎,他又是如何使用路緣石來進行循跡控制,以及下壓力的空氣力學如何改變車手熟知的一切?
Thumbnail
2024/01/19
Pol Espargaró征戰MotoGP已有十年,他始終使用他精采,且風險極大的騎乘風格,那麼他為什麼要這麼騎,他又是如何使用路緣石來進行循跡控制,以及下壓力的空氣力學如何改變車手熟知的一切?
Thumbnail
2020/04/09
這位2017Moto2世界冠軍,花了12年的時間跟著Valentino Rossi,那麼Franco Morbidelli是怎麼騎MotoGP賽車的呢?
Thumbnail
2020/04/09
這位2017Moto2世界冠軍,花了12年的時間跟著Valentino Rossi,那麼Franco Morbidelli是怎麼騎MotoGP賽車的呢?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Brad Binder大談騎乘技巧─為什麼MotoGP車手用更少的電控,而不是更多,他是如何鎖死前輪而不會摔車的,出腳怎麼讓他更順利的過彎,以及為什麼設定一台有空力套件的賽車是多麼不同等等…
Thumbnail
Brad Binder大談騎乘技巧─為什麼MotoGP車手用更少的電控,而不是更多,他是如何鎖死前輪而不會摔車的,出腳怎麼讓他更順利的過彎,以及為什麼設定一台有空力套件的賽車是多麼不同等等…
Thumbnail
後煞車已經成為MotoGP比賽中最重要的工具。Tech 3 KTM車手Danilo Petrucci來解釋原因。
Thumbnail
後煞車已經成為MotoGP比賽中最重要的工具。Tech 3 KTM車手Danilo Petrucci來解釋原因。
Thumbnail
Maverick Viñales 跟 Fabio Quartararo是在這個超高速賽道唯二剎車碰到大問題的車手─底下是原因。
Thumbnail
Maverick Viñales 跟 Fabio Quartararo是在這個超高速賽道唯二剎車碰到大問題的車手─底下是原因。
Thumbnail
賽道上分秒必爭,直線上無不檔檔紅線衝刺,非得到最後一刻到DEAD LINE甚至過了臨界點才煞車,煞車時又得死命控制因為前輪受到極大壓迫造成的車身偏擺和扭曲,直到進彎都還得承受為了正確的衝向APEX必須付出的積極轉向操控壓力... 但你知道我們其實可以發揮超過100%的加速和煞車嗎?但話先說到前頭.
Thumbnail
賽道上分秒必爭,直線上無不檔檔紅線衝刺,非得到最後一刻到DEAD LINE甚至過了臨界點才煞車,煞車時又得死命控制因為前輪受到極大壓迫造成的車身偏擺和扭曲,直到進彎都還得承受為了正確的衝向APEX必須付出的積極轉向操控壓力... 但你知道我們其實可以發揮超過100%的加速和煞車嗎?但話先說到前頭.
Thumbnail
有人說現代的電控系統以及不斷提升的機械性能讓MotoGP賽車騎起來不那麼吃力。Mat Oxley說,他們錯了。以下是原因。
Thumbnail
有人說現代的電控系統以及不斷提升的機械性能讓MotoGP賽車騎起來不那麼吃力。Mat Oxley說,他們錯了。以下是原因。
Thumbnail
在Rins拿下美國站勝利的前三天,我們坐下來與他促膝長談,試著找出他是如何把GSX-RR的潛力發揮出來。
Thumbnail
在Rins拿下美國站勝利的前三天,我們坐下來與他促膝長談,試著找出他是如何把GSX-RR的潛力發揮出來。
Thumbnail
Ducati新的澳洲車手,踏上與Troy Bayliss跟Casey Stoner的腳步。以下是他怎麼騎的,也是之後要第一次上頒獎台的辦法。
Thumbnail
Ducati新的澳洲車手,踏上與Troy Bayliss跟Casey Stoner的腳步。以下是他怎麼騎的,也是之後要第一次上頒獎台的辦法。
Thumbnail
距離2019年第一場比賽還有5天,這位繼Barry Sheene 之後最偉大的英國車手告訴我們他的秘密。
Thumbnail
距離2019年第一場比賽還有5天,這位繼Barry Sheene 之後最偉大的英國車手告訴我們他的秘密。
Thumbnail
MotoGP裡最激動人心之一的車手來告訴我們,他是如何把賽車、輪胎與電控的潛能發揮出來的。
Thumbnail
MotoGP裡最激動人心之一的車手來告訴我們,他是如何把賽車、輪胎與電控的潛能發揮出來的。
Thumbnail
Crutchlow說:「對我來說,最大的改變是從Superbikes到MotoGP。我掛出車外的方式,還是保有WSBK的風格。我已經試著改變了。這幾年,我試著用我兩隻手指剎車,但我做不到。我還是用外側三隻手指剎車,把食指放在油門上準備補油。」
Thumbnail
Crutchlow說:「對我來說,最大的改變是從Superbikes到MotoGP。我掛出車外的方式,還是保有WSBK的風格。我已經試著改變了。這幾年,我試著用我兩隻手指剎車,但我做不到。我還是用外側三隻手指剎車,把食指放在油門上準備補油。」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