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人與土地》之 4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拍自蝦皮,看看其造型和雕飾
《人與土地》的第168頁標題是<永浴愛河的人瑞>,隔頁的照片是一個老婦人穿著唐裝,端裝的坐在八角眠床的邊邊—眠床的造型、木雕、裝飾等,在在令人心動、佩服(原來古代所用的眠床是如此的精緻美麗),掛著的飾花的布簾……,時空宛如停滯在百年前。
之所以說是”老婦人”乃因她當年(照相的時間是民國七十年,1981)高齡一百零九歲。照相的地點是彰化縣永靖鄉。阮義忠與她「…沒有代溝,她沈醉在往事的回憶中,我神遊於幻想的世界裡。」她沈醉在往事的回憶中,我可以理解,但阮義忠神遊於幻想的世界,為什麼?又是什麼樣的幻想?
阮義忠說她:「雙目全盲但聽力極佳,記憶力更是好到令人吃驚…」「丈夫早已過世,兒子也都已老邁,但這位人瑞的身體狀況卻好到不必旁人侍候,三餐都是自己用電鍋連飯帶菜的蒸煮而食…」聽力極佳,所以跟阮先生沒有代溝,但我相信都是她在講,一直的講不停的講,因為很久沒人聽她說了(你想想看:她失明了,因此吸收新知,認識新友都不容易,甚至不可能,因此與她談話,你說的極可能是她沒接觸過或不清楚的,那要如何談下去?因此只能是聽她的,然而,只聽一遍或許還有聽的興趣,重複幾次後,你還會想聽嗎?因此可以想見的是大家都心照不宣的離她遠點,或者打聲招呼就走了…,她即令想與人聊聊都難找到願聽的人,也許年齡相近者還可以分享或傾吐彼此類似的遭遇和生活,問題是同齡者都已走了,甚至下一代也有人已經走了,再下一代生活經驗已有落差……。)而阮先生所做的就是聆聽,詢問,再聽……(這可能與阮先生的工作和閱歷有關,他認為「人的生活方式就是最美的風景。」所以很多時候他必須說服他人同意他的取景和拍照,他的溝通能力一定不差,而最好的溝通就是"聆聽"。)否則不會知道她的記憶力如是之好;超過百歲卻"不必旁人侍候",然而失明老婦,旁人如何會放心讓她自己蒸煮?而她竟然是無人侍候,而需自己蒸煮,這背後一定還有什麼樣的故事吧?
百歲人瑞還保有看來仍舊精緻美麗的八腳眠床,看來又是如此的端莊、秀氣、優雅、健朗,只是”永浴愛河”四字,阮生先又是從何處看出的呢?
我連想到的是<綠色奇蹟>電影中的那個獄卒保羅,和名叫叮噹的老鼠,因為擁有超能力的約翰曾經碰觸過他們的關係,都異常的長壽,片尾提及保羅108歲還非常健朗,目睹所有親朋好友的離世…
我還想到的是雖然唐玄宗過世已久,然而她卻還活著的宮女,有人願意聽的話,她還會”閒話說玄宗”哩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的隨思與雜想空間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該書的66頁是書中僅有的兩幅風景照之一,而且此照片還不是阮義忠照的,而是一名泰雅小姑娘的作品,阮義忠說它:「…取景角度平實無奇,呈現的景象卻扣人心弦。」照的是「整片被梯田盤踞的山頭。」(有的時候文字再怎麼描述都無法表達一張照片所呈現的景象,就像你要描述一個人,對不起,再怎麼描述都不如看照片;同樣的一
照片與文字說明 該書第20頁照片是以宜蘭地標—龜山島—做背景,島上方天空浮著一大片的白雲,是個晴朗的好天氣,幾個孩子正在一塊田裡彎腰低頭的插著秧,他們頭戴斗笠,每人身邊都有一個裝著秧苗的鋁製大臉盆。田裡濕濕的留有水痕。拍照時間是1979年。 21頁的文字說明:該照片拍攝的對象是礁溪鄉二龍村的林宅,全
阮義忠,宜蘭人,攝影家。在該書序言中他提到:「《人與土地》是我的一個攝影主題,將我在1974到1986年間於台灣農村所捕捉的畫面分為「成長、勞動、信仰、歸宿」四個單元,共八十六幅照片,曾在國內外諸多美術館展出並被收藏。」 相片是在一瞬間透過被攝者及背景將作者的念想定格後拍攝下來,對拍攝者來說,他最大
歷史是一面鏡子。 前言 遠流出版公司出版的<實用歷史叢書>,旨在將歷史的重大事件當做是”個案”來看待。採用「個案研究方法」,一方面更接近事實,一方面自行尋找「經驗的教訓」。換句話說,在當時時空當事者遇到了什麼事?他是如何面對的?又是如何因應處理的?如果重來的話如何處理較佳?但最重要的是::你從這個歷
前言 你是否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是否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就使得情緒不受控制的"暴走”,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當下的力量>一書提及情緒往往源於對外在刺激所產生的想像,例如人家的一句話(說你努力不夠或能力差),一個眼神(好像在鄙視或仇視),或者遭遇的一件事(無端被指責或被無禮對待),都會使我們連想
Yahoo!新聞2018年12月5日以<為什麼台灣年輕人都把國內旅遊當垃圾?鄉民問卦被推爆>為題,來檢討台灣的旅遊問題。起因是:"有網友在PTT八卦版發文請問大家,「為什麼年輕人都把國內旅遊當垃圾?」"(引自該文) 我就不引述文中所提及的理由了(有興趣的可以自行參閱)
該書的66頁是書中僅有的兩幅風景照之一,而且此照片還不是阮義忠照的,而是一名泰雅小姑娘的作品,阮義忠說它:「…取景角度平實無奇,呈現的景象卻扣人心弦。」照的是「整片被梯田盤踞的山頭。」(有的時候文字再怎麼描述都無法表達一張照片所呈現的景象,就像你要描述一個人,對不起,再怎麼描述都不如看照片;同樣的一
照片與文字說明 該書第20頁照片是以宜蘭地標—龜山島—做背景,島上方天空浮著一大片的白雲,是個晴朗的好天氣,幾個孩子正在一塊田裡彎腰低頭的插著秧,他們頭戴斗笠,每人身邊都有一個裝著秧苗的鋁製大臉盆。田裡濕濕的留有水痕。拍照時間是1979年。 21頁的文字說明:該照片拍攝的對象是礁溪鄉二龍村的林宅,全
阮義忠,宜蘭人,攝影家。在該書序言中他提到:「《人與土地》是我的一個攝影主題,將我在1974到1986年間於台灣農村所捕捉的畫面分為「成長、勞動、信仰、歸宿」四個單元,共八十六幅照片,曾在國內外諸多美術館展出並被收藏。」 相片是在一瞬間透過被攝者及背景將作者的念想定格後拍攝下來,對拍攝者來說,他最大
歷史是一面鏡子。 前言 遠流出版公司出版的<實用歷史叢書>,旨在將歷史的重大事件當做是”個案”來看待。採用「個案研究方法」,一方面更接近事實,一方面自行尋找「經驗的教訓」。換句話說,在當時時空當事者遇到了什麼事?他是如何面對的?又是如何因應處理的?如果重來的話如何處理較佳?但最重要的是::你從這個歷
前言 你是否很容易受到別人的影響?是否經常為了一點小事,就使得情緒不受控制的"暴走”,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當下的力量>一書提及情緒往往源於對外在刺激所產生的想像,例如人家的一句話(說你努力不夠或能力差),一個眼神(好像在鄙視或仇視),或者遭遇的一件事(無端被指責或被無禮對待),都會使我們連想
Yahoo!新聞2018年12月5日以<為什麼台灣年輕人都把國內旅遊當垃圾?鄉民問卦被推爆>為題,來檢討台灣的旅遊問題。起因是:"有網友在PTT八卦版發文請問大家,「為什麼年輕人都把國內旅遊當垃圾?」"(引自該文) 我就不引述文中所提及的理由了(有興趣的可以自行參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她是個與世無爭的婦人,在她略顯蒼白的臉孔下,深埋著不願提及的回憶。 那一日,帶著女兒返鄉的她,卻在夜晚來臨之際,莫名地陷入昏迷… 鎮上的醫生都對此束手無策,他們只好求助當地道士,道士搖頭嘆息,無奈著說道: 那些塵封的過往,拖住了她的靈魂,使得她的魂魄被困在了陰陽迷失地…
Thumbnail
在 Eldoria 這個小鎮上,每當夕陽把天空塗成金黃和薰衣草色時,一位被大家親切稱為珍婆婆的老婦人,總會坐在自家門廊上,一邊編織,一邊哼著古老的曲調。某一個夜晚,一陣微風吹來了一片奇特的葉子,落在她的腳邊——這片葉子既不屬於街上的橡樹也不是楓樹,而是一片發光的紫色
Thumbnail
「她已被港鎮遠遠拋棄:她不知曉道路的變化,店家的改換,也不知親屬鄰人死滅了幾人」 作者鋪墊下小說從聲音到畫面呈現出一位不能移動的老人,所經歷的一些小事件。前往藝術村的女孩、販賣靈骨塔的業務、到這位男孩。並沒有敘說出所謂何事?只是把回憶勾出來寫著,如滄海桑田般被困在籠中的老鳥,紅瓦老牆僅
Thumbnail
小蓮開始了她的社區專護探訪工作已經有好幾個月⋯⋯⋯開門的是一個不修邊幅的老者,臉容憔悴但眼睛銳利,他狐疑地打量著來訪者,小蓮友善的簡單自我介紹之後,老者沒有什麼回應,那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態度令小蓮本來的熱情冷卻一大截,但她還是本著專業精神⋯⋯⋯
#新的關係在蘊釀 #清明節 #樹葬 #人走了就走        那天,連怡君跟同部門的已婚男同事「民澤」倆人在茶水間聊「生老病死」的議題,「民澤」強調他身後「人走了就走」不買塔位去徒增後代的負擔。女孩對此似乎產生「共鳴」,所以也大方的透露母親安放在那個軍人公墓的樹葬園區,然後環境很優雅、自然,也有
Thumbnail
從前,在一個被低語的樹林所環繞的古色古香的村莊裡,住著一位被大家稱為珍的老婦人。她的頭髮白得就像剛下過的雪,常常盤成一個髮髻,她那柔和的藍色眼睛裡,充滿了多個冬天的智慧和無數個夏天的溫暖。
Thumbnail
在安靜的小村莊柳絮之末,霧氣經常低垂在鵝卵石街道上,那裡住著一位當地人簡單稱呼為珍的老婦人。她的眼睛,曾經是生動的榛色,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雲霧般充滿智慧和神秘。儘管她外表脆弱,卻擁有一種似乎超越了普通世界界限的精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小蓮望著那一對背影漸漸消失的壁人,思緒還沉浸在洛嫣然那輕盈的衣飛紅舞之姿,縱使自幼侍奉她多年,卻是頭一回見到,身為女子,都能如此過目難忘,更何況是王爺呢?
Thumbnail
有一位老太太不識字,但是用一句話道盡人生真相。老太太用閩南語這樣說,「看到別人在享受,自己也想學別人一樣享受,享受不來,就在那邊怨天怨地,怨妒別人,都沒有想過別人過去一點一滴辛苦積福的時候,我們在一旁花天酒地,糟蹋福報,這樣子的人有什麼資格來講享福。」 這位老太太講得是自己,她到晚年才真正參透
Thumbnail
她是個與世無爭的婦人,在她略顯蒼白的臉孔下,深埋著不願提及的回憶。 那一日,帶著女兒返鄉的她,卻在夜晚來臨之際,莫名地陷入昏迷… 鎮上的醫生都對此束手無策,他們只好求助當地道士,道士搖頭嘆息,無奈著說道: 那些塵封的過往,拖住了她的靈魂,使得她的魂魄被困在了陰陽迷失地…
Thumbnail
在 Eldoria 這個小鎮上,每當夕陽把天空塗成金黃和薰衣草色時,一位被大家親切稱為珍婆婆的老婦人,總會坐在自家門廊上,一邊編織,一邊哼著古老的曲調。某一個夜晚,一陣微風吹來了一片奇特的葉子,落在她的腳邊——這片葉子既不屬於街上的橡樹也不是楓樹,而是一片發光的紫色
Thumbnail
「她已被港鎮遠遠拋棄:她不知曉道路的變化,店家的改換,也不知親屬鄰人死滅了幾人」 作者鋪墊下小說從聲音到畫面呈現出一位不能移動的老人,所經歷的一些小事件。前往藝術村的女孩、販賣靈骨塔的業務、到這位男孩。並沒有敘說出所謂何事?只是把回憶勾出來寫著,如滄海桑田般被困在籠中的老鳥,紅瓦老牆僅
Thumbnail
小蓮開始了她的社區專護探訪工作已經有好幾個月⋯⋯⋯開門的是一個不修邊幅的老者,臉容憔悴但眼睛銳利,他狐疑地打量著來訪者,小蓮友善的簡單自我介紹之後,老者沒有什麼回應,那種拒人於千里之外的態度令小蓮本來的熱情冷卻一大截,但她還是本著專業精神⋯⋯⋯
#新的關係在蘊釀 #清明節 #樹葬 #人走了就走        那天,連怡君跟同部門的已婚男同事「民澤」倆人在茶水間聊「生老病死」的議題,「民澤」強調他身後「人走了就走」不買塔位去徒增後代的負擔。女孩對此似乎產生「共鳴」,所以也大方的透露母親安放在那個軍人公墓的樹葬園區,然後環境很優雅、自然,也有
Thumbnail
從前,在一個被低語的樹林所環繞的古色古香的村莊裡,住著一位被大家稱為珍的老婦人。她的頭髮白得就像剛下過的雪,常常盤成一個髮髻,她那柔和的藍色眼睛裡,充滿了多個冬天的智慧和無數個夏天的溫暖。
Thumbnail
在安靜的小村莊柳絮之末,霧氣經常低垂在鵝卵石街道上,那裡住著一位當地人簡單稱呼為珍的老婦人。她的眼睛,曾經是生動的榛色,隨著時間的流逝變得雲霧般充滿智慧和神秘。儘管她外表脆弱,卻擁有一種似乎超越了普通世界界限的精神。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小蓮望著那一對背影漸漸消失的壁人,思緒還沉浸在洛嫣然那輕盈的衣飛紅舞之姿,縱使自幼侍奉她多年,卻是頭一回見到,身為女子,都能如此過目難忘,更何況是王爺呢?
Thumbnail
有一位老太太不識字,但是用一句話道盡人生真相。老太太用閩南語這樣說,「看到別人在享受,自己也想學別人一樣享受,享受不來,就在那邊怨天怨地,怨妒別人,都沒有想過別人過去一點一滴辛苦積福的時候,我們在一旁花天酒地,糟蹋福報,這樣子的人有什麼資格來講享福。」 這位老太太講得是自己,她到晚年才真正參透